《人生一串2》收獲滿屏「多謝款待」 文案受店面青睞

昨日收官 豆瓣、B站均打高分評價

《人生一串2》收獲滿屏「多謝款待」

《人生一串2》收獲滿屏「多謝款待」 文案受店面青睞

8月14日,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在B站收官。

這部紀錄片播出一個月,超過5000萬的點擊量、8.6分的豆瓣評分、9.7分的B站評分、滿屏的「多謝款待」都足以證明,面對層出不窮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經受住了「烤」驗,又火了。

收獲

導演閉關修煉變胖子

文案直接被店面引用

兩季《人生一串》在總導演陳英傑和撰稿兼分集導演張岳明身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跡。陳英傑胖了又瘦,關在小黑屋里琢磨第一季文案時,他在短短的幾天內胖了十幾斤,一看就讓人覺得是個燒烤攤上刷夜的老饕。到了第二季收工,他又瘦了回去,他說這是樓下健身房的功勞。「不能再胖了,再那麼幹下去,我估計就要告別職業生涯了。」

張岳明的體重曲線則是一路上揚,陳英傑剛見他時是在2016年年底,那時候小伙兒「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可是兩季《人生一串》練下來,型男變成了胖子,連帶文案也寫得肉感十足又歡樂得飛起。

《人生一串》是這麼描述彎蔥的:「在老湯里調味?不,不!彎蔥已經厭倦了匪兵乙這種龍套角色,如此偶然又命中註定,對彎蔥和肥腸來說,這是它們要抓住味蕾、扼住命運、成為主角始料未及的相逢。」

讓兩位導演非常得意的是,兩季中的文案現在被很多燒烤店引用。張岳明曾在主打老北京口味的一家北京串店看到牆上寫着:「吃我們家的串,心里的那點冰碴子都化了。」有的燒烤店菜單還模仿第一季的分集:「無肉不歡」全是肉串,「來點解藥」全是素菜。

這種寫稿風格始於《人生一串》第一季拍攝前的調研,當時兩人分別為《人生一串》的公眾號寫稿,每篇2000到3000字,記錄燒烤店的特色以及老闆們的故事。

選店

拒絕過強的商業訴求

味道之外還有兩個標準

到了第二季,《人生一串》成了金字招牌。陳英傑收到了很多毛遂自薦的店鋪,但無一例外,都被他拒絕了。「商業訴求過於強的話,首先我們就是排斥的。另外就是,這樣的人很容易在鏡頭面前表現出種種不自然,這違背了紀錄片的真實性。」

到底什麼樣的店才能入《人生一串》的法眼?味道之外,攝制組還有兩個標準:

第一,氣氛。張岳明以鐵嶺舉例,開始選出了9家,一路吃下來味道都不錯,但最後入選的只有第9家,因為前8家裝修都很時尚,只有第9家,鋪着大炕,食客進門上炕,喝着酒擼着串,才有地方特色。

第二,老闆。拍沈陽的烤雞架,張岳明備選了兩家店。兩家店考察下來,張岳明覺得還是對斌哥家的店有感覺。「我看當時他發的兩條朋友圈,一條是下雨天,斌哥頂着一個小鐵盆自拍,配文是:『老天,你就玩我吧!』另一條是斌哥回家路上,一條流浪狗一直跟着他,直到上樓。」張岳明微信里加了很多燒烤店老闆,很多老闆的朋友圈只是廣告,「今天大酬賓、明天打折這樣的消息」,張岳明覺得那是買賣,不是人生,而斌哥屬於對人生有標準的人。

情義

兩季建了倆老闆群

有時切磋燒烤業務

兩季《人生一串》改變了許多燒烤店的命運,第一季的店普遍生意好了,有的小攤變店面了,有的則是小店變大店了,茄子妹還有了孩子。第二季把這些變化剪進了片頭,給惦記他們的觀眾一個交代。

實際上,兩季《人生一串》的拍攝中,攝制組和燒烤店老闆之間一直沒斷了聯系。他們還各自組建了一個微信群,第一季的老闆群叫「人生一串兄弟連」,第二季則叫「串2主角集中營」。陳英傑曾試圖讓兩個群合並,結果誰都不答應。「第一季說不行,我們第一季的要在一起,他們(第二季)在一起。其實老闆們都沒見過面,只是在屏幕上、在影像里相遇了,但是現在他們感覺自己是一個團體,大家很熟悉一樣。」

兩個群也保持了燒烤店的本色,白天沒人互動,大家都是晚上精神。「比如說誰的節目播了,尤其在播出期間就互相聊一聊。有的烤特殊的某種食材,他們還互相交流一下,用的什麼手法,選的什麼辣椒。」到後來,聊業務的都改成私聊了,大群主要是老闆們發個小紅包,給自己或者親戚拉個票用。沒錯,這很符合中國人的日常。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