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美國工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福耀玻璃在美國開工廠的事(所以講真為什麼不叫中國工廠),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制發行。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通用汽車在俄亥俄州代頓市( Dayton,萊特兄弟的故鄉)的工廠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被迫關閉,大量工人失業,當地經濟和社會受到嚴重沖擊。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2014年福耀玻璃在多地考察後,決定作為當地的招商引資項目在美國開廠,廠址選在當年通用汽車舊址——代頓工廠,為當地「鐵銹帶工人」帶來2000餘個直接工作崗位。

一開始當地工人都滿懷期待,認為自己又找到了工作,曾經的美好的中等收入生活似乎又回來了。但是當工廠正式運營以後,勞資關系開始迅速惡化。工人認為工廠應該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足量的假期和較高的工資;另一方面,工廠認為工人效率低下,導致產出數量低,良品率低。

工人們認為,應該建立工會(union)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面對惡化的勞資關系,福耀玻璃採取的措施是:組織代表來中國參觀學習,中國工廠里的熟練工確實效率高。另外,福耀玻璃還資助一個叫「勞資關系研究所」的機構,請他們在工人中間進行反工會的宣傳。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在福耀,工會的力量在不斷滲透進來,並試圖在福耀工廠成立工會組織,不斷在工廠周邊進行宣傳,拉攏工人入伙。雙方的矛盾在是否建立工會投票前夕達到頂峰。

最終投票建立工會失敗,一部分工人被解僱。

紀錄片的最後,福耀開始使用機器人(機械手臂等)取代一部分生產線上的工人。片尾也提到到2030年預計全球3億7千5百萬人,需要因為自動化要去找新的工作(不是被剝削,而是被剝削而不能)。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這部電影如果之前沒有了解過「鐵銹地帶」的大家,看了之後應該會有很大的沖擊感,如果之前就了解過的,可能就不會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了。

鐵銹地帶(Rust Belt)最初指的是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現泛指工業衰退的地區。

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中西部因為水運便利、礦產豐富,因此成為了重工業中心。鋼鐵、玻璃、化工、伐木、采礦、鐵路等行業紛紛興起,代頓等工業城市一度相當發達。

然而自從美國步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之後,這些地區的重工業紛紛衰敗。很多工廠被廢棄,而工廠里的機器漸漸布滿了鐵銹,因此那里被稱為「鐵銹地帶」。

還記得今年上半年火爆網絡的鶴崗「白菜價」房子嗎?「九州松鶴」小區,一套位於6樓的50平一室一廳的毛坯房,總價只要1.9萬元,算下來相當於380塊一平。哪怕是核心地段的精裝修房子,房子單價也只有2000元/平左右。

《美國工廠》從鐵銹帶到曹德旺

鶴崗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與雞西、雙鴨山、七台河是黑龍江四大煤城,鶴崗的經濟曾經一度很不錯。 多年來,當地經濟高度依賴煤炭。在2011年,鶴崗就被國家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地方政府多方努力,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至今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自2012年GDP達到頂峰後開始斷崖式下跌。

就像我們的朋友圈可能看不到鶴崗十八線城市老百姓生活的一天,美國人也不會有多了解鐵銹帶工人的真實生活,當他們的生存狀況以紀錄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這種細節上的視覺沖擊還是不小的。

看完之後我覺得非常有必要詳細了解一下曹德旺其人。於用了幾天晚上零散的時間,看了曹德旺的自傳——《心若菩提》,這本書強烈推薦給大家。

許多網絡上的影評會提到一個片段,是說曹德旺上山拜佛。可以負責任的說,網絡上對這個片段80%以上的解讀都是錯誤的,因為只看紀錄片本身,里面能夠獲得的曹德旺燒香拜佛的信息非常有限。

《心若菩提》這本書中,就詳細的寫了曹老闆「四問石竹」,前三次是自己的事業上或者是面臨重大選擇時的上山抽簽,讓老和尚解簽。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石竹山抽簽是,曹德旺想效法李叔同走出家之路,然後抽簽被老和尚勸阻:有佛緣,但是沒有出家的緣分。從此,曹德旺安心工作,不提出家之事。

曹德旺有善念(大量捐款,幫助員工等),敢於挑戰權威(打贏中國第一例反傾銷訴訟),做事剛毅有原則。這種剛毅,會讓一些人對他不爽,有的時候也會對曹德旺造成傷害。那麼怎麼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又盡量避免跟別人硬碰硬呢?自傳中寫到了曾國藩書中的一段話:「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這段話是曾國藩彌留之際,一個瘋和尚給他寫的治病藥方。短短十二個字,卻讓曾國藩病情瞬間好轉。這十二個字就是要提醒人,學會守雌,學會吃虧,學會得理也要饒人。

回想自己最年輕氣盛的時候乾的那些沖動的事,這段話,如醍醐灌頂。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影叄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