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豆腐似人參」

豆腐營養高,含鐵、鎂、鉀、煙酸、銅、鈣、鋅、磷、葉酸、維生素B1、蛋黃素和維生素B6,而且豆腐不含膽固醇 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一直被人們譽為「植物肉」。豆腐品種齊全,花樣繁多,風味獨特,製作簡便,物美價廉,生熟皆可,老幼皆宜。豆腐讓人體對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變得更加容易。

「金秋豆腐似人參」

《隨息居飲食譜》認為:「豆腐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本草綱目》認為:」豆腐能清熱散血。」《食鑒本草》有:「豆腐能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中醫認為,豆腐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利濕、清肺潤燥、清熱解毒、下氣消痰、養顏防衰之功。民間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參「之說。

豆腐+海帶。豆腐含有皂角苷,有助於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分解,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但皂角苷會促進碘排泄,容易引起碘缺乏,因此將豆腐與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一起烹調便兩全其美,如豆腐海帶湯。

「金秋豆腐似人參」

豆腐+魚、肉、蛋類。豆腐富含優質蛋白質,缺點是蛋氨酸較少。蛋氨酸是構成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參與蛋白質合成。魚、肉、蛋類中的氨基酸組成比較適合人體需要,尤其是富含蛋氨酸,與豆腐搭配,可明顯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比較經典的做法是魚頭豆腐湯、紅燒魚配豆腐、香焗豆腐丸子、肉末燒豆腐、皮蛋拌豆腐等。

「金秋豆腐似人參」

鯽魚和豆腐的鈣含量都相當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鯽魚中豐富的維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促進人體對鈣元素的吸收。此外,鯽魚中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豆腐中含有大量大豆異黃酮,兩者都有降低膽固醇作用,一起吃對預防冠心病和腦中風很有幫助。鯽魚的肌纖維短,肉質軟而細嫩,口味鮮美,較禽、畜肉更容易消化吸收。

豆腐宜煮食,炒食或油炸。值得注意的是因豆腐中含嘌呤較多,對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忌食豆腐;脾胃虛寒,經常腹瀉便溏者忌食;攝入量過多豆腐,會加重腎髒的負擔,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金秋豆腐似人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美食大搜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