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才是關鍵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at I consider to be sufficient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in the lab work. I mentioned that about 60 hr working time per week is what I consider the minimal time an average successful young scientist in these days has to put into the lab work……I suggest that everyone puts in at least 6 hr concentrated bench work and 2 hr reading and other research related activity each day. Reading papers and books should be done mostly after work.」

—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實驗室里的工作時間,當今一個成功的年輕科學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時左右的時間投入到實驗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有6小時的緊張實驗操作和兩小時以上的與科研直接有關的閱讀等。文獻和書籍的閱讀應該在這些工作時間之外進行。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

做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才是關鍵

所有成功的科學家一定具有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這是一條真理。實際上,無論社會上哪一種職業,要想成為本行業中的佼佼者,都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的時間。

大約在十年前,著名的華人生物學家蒲慕明先生曾經有一封非常著名的email在網上廣為流傳,這封email是蒲先生寫給自己實驗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後的,其中的觀點我完全贊同。這封email寫的語重心長,從中可以看出蒲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無論是在普林斯頓還是在清華大學都把這封email轉給了我實驗室的所有學生,讓他們體會。也就是文章開頭給大家摘得那段。

做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才是關鍵

我可能不是做博士的料?

-「看來我不是做學術的料,因為我真的吃不起這份苦。」

-「我在你這麼大年紀的時候,也會覺得長期這樣工作不可思議。但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逐漸被科學研究的精妙所打動,也會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驕傲,你會逐漸適應這種生活方式!」

我從小就特別貪玩,並不喜歡學習。父母壓力下刻苦讀書,清華→成績全班第一→期前一年畢業。應試和灌輸教育的結果就是缺少獨立思考、對專業不感興趣。大學畢業本想不在做研究而從商,缺陰差陽錯之間,我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

可想而知,留學逐漸適應科研的「枯燥」,並開始有了一點自己的體會,有時領會了一些精妙之處後會洋洋得意,也會產生「原來不過如此」的想法,逐漸對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點自信。這期間,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全部修完,我每周五天、每天從上午9點做實驗到晚上7、8點,周末也會去兩個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經開始領會到科研的邏輯,有點兒躍躍欲試的感覺,在組會上常常提問,而這種「入門」的感覺又讓我對研究增加了很多興趣,晚上常常干到11點多,趕最後一班校車從霍普金斯醫學院回Homewood campus(我住在附近)。

在自己的實驗記錄本的日期旁標注「This is the 21st consecutive day of working in the lab.」(這是我連續第21天在實驗室工作。)時間安排完全服從實驗的需要,盡量往前趕。

做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才是關鍵

做博士後時期則是我這輩子最苦的兩年,每天晚上做實驗到半夜三點左右,回到住處躺下來睡覺時常常已是四點以後;但每天早晨八點都會被窗外紐約第一大道(First Avenue)上的汽車喧鬧聲吵醒,九點左右又回到實驗室開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實驗室,分別在上午9點、下午3點和晚上9、10點。這樣的生活節奏持續11天,從周一到第二個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長途汽車回到巴爾地摩(Baltimore)的家里,周末兩天每天睡上近十個小時,彌補過去11天嚴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開始下一個11天的奮鬥。雖然體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滿足、很驕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動打造未來、在創業。有時我也會在日記里鼓勵自己。我住在紐約市曼哈頓區65街與第一大道路口附近,離紐約著名的中心公園(Central Park)很近,那里也時有文化娛樂活動,但在紐約工作整整兩年,我從未邁進中心公園一步。

博士,苦嗎?

-「老師,您覺得自己苦嗎?」

-「只有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時候覺得很苦。有興趣以後一點也不覺得苦。」

一個精彩的實驗帶給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國大片強多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刻苦,感覺仍很驕傲、很振奮!有時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後階段的那七年半不努力進取,而是不加節制地看電影、讀小說、找娛樂,現在該是什麼狀況?

做一個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是必要條件。

做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時間的付出才是關鍵

20fall准PhD嗎,現在就是要你們開始付出時間和經歷的時候了。RP、套磁你都准備好了嗎?雞湯灌完了,接下來都是滿滿的申請干貨了。博士申請cv、套磁、人品、面試……供略收好哦

個人簡歷CV

申請PhD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工作,不管你是工作中還是學習中,你所准備的所有材料都是需要針對你的研究領域,很多同學的CV就是那麼簡單介紹,偶爾會有實習經歷,愛好游泳,看美劇,韓劇和獲得的優秀幹部獎項寫上去等等。呵呵。。這是申請PhD,不是找對象,導師對你的那些跟研究領域不相關的興趣愛好一點都不關心,更不用說你獲得什麼優秀幹部獎,這些都是垃圾信息。完全沒有體現你的研究經歷,你的學術背景。針對於你的研究領域最起碼要讓導師知道你做過哪些Research。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體現自己研究能力是一份針對性的CV。

陶磁信 Cover letter

什麼樣的套磁能引人注目呢?怎麼能讓導師不把你的郵件丟件垃圾箱呢?

還是一個詞針對性,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我要干什麼,再次我看到你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之後是我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有什麼樣的能力,甚至還有些同學是同時發給好幾個導師,導師是幹嘛的呢,這些小把戲他們見的多了,你讓導師情何以堪,導師怎麼會回復這樣的郵件呢,所以寫套磁信不用夸自己,那樣導師會認為太膚淺,不腳踏實地,簡簡單單的表達重點就好。

研究計劃 Research Proposal

1. 標題(Title):最直接說明你的研究是什麼

2. 摘要(Abstract):是對全文總結性的介紹,要求語言簡明扼要,讓導師一目瞭然

3. 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綜合敘述研究背景,研究歷史和進程,表明學生已經進入大量的閱讀,充分把握了前人的研究,有能力從中提出新的研究問題

4. 關鍵問題(Key Research Questions):自然而然的,通過上述的閱讀,提出具體的博士研究問題,說明其研究價值意義所在

5. 研究方法(Methodology)針對以上闡述的研究問題,在前人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提出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6. 參考文獻(Reference or Bibliography):寫明你引用過的文獻,文獻名字,年份,作者名字,第幾章,第幾節。

與導師的溝通

與導師的溝通很重要,往往有很多同學認為聯系了導師,遞交了Proposal就完事了。。但後來卻收到了拒簽信,該怎麼辦呢?可能就是沒有充分突出你的研究能力等等。。也許這些理由聽起來很敷衍,但那時候你不得不接受事實,所以要與導師積極溝通。了解進程,至少也是能讓導師感覺到你的學習態度。

面試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往往很多人的大意而掛失在這面試上,盡管有些人說只是走個形式,隨便問問而已。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要求,博士主題還是很關鍵的,面試可能更多的考察知識面、專業基礎、反應能力,還有你的研究計劃。重點之重還是需要語言邏輯表達好,所以之前要預習好導師會問的相關問題而不是到時候措手不及。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