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盯上 30 歲以下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大腸癌盯上 30 歲以下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久坐帶來的危害可能比吸煙還嚴重,同時增加了患心髒病、癌症等的風險,站立或慢走辦公也許更利於健康。視覺中國供圖

大腸癌盯上了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或成為致癌的罪魁禍首。”2019 年天津市結直腸腫瘤防治宣傳周 ” 前夕,天津市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科主任孔大陸介紹,近 30 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呈增長趨勢,近年來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臨床上 30 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

國家癌症中心 2015 年公布的結直腸癌發病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 5 位,每年新發病例 37 萬。天津市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2013~2017 年,大腸癌居天津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的第四位。

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明顯的背後,是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外賣的盛行,人們食譜中普遍存在 ” 三高一低 ” 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

孔大陸分析,現代人食用快餐會使紅肉等高脂食物攝入量不斷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量較少,缺乏有助於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纖維。特別是對於需要久坐、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其腸道蠕動更容易減緩,引起排便紊亂,使毒素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延長,對腸道造成更重的負擔,也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關鍵在於飲食和運動,可治的關鍵則在於早期發現。” 孔大陸說,目前大腸癌的治療效果不夠理想,主要是由於發現晚,”20%~30%的大腸癌患者初次就診時就已經出現轉移性病灶;還有部分高齡患者同時伴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給單純的手術治療造成了較高的風險和困難。” 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大腸癌的 5 年生存率可達 90% 以上。因此他提醒,如果排便規律改變,比如排便次數明顯頻繁或減少,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腫塊等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斷。

” 近年來,隨着微創外科的發展,結直腸癌的手術技術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進步,比如現在業內正在積極探索的 NOSES 手術。” 孔大陸介紹,NOSES 手術全稱為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是指開展腹腔鏡手術後,不再經由腹部開輔助切口,而是經直腸、陰道或口腔等自然腔道取標本的手術。術後腹壁僅有幾處微小的腔鏡孔,患者創傷小、術後恢復快,是目前早期結直腸癌患者較為理想的術式選擇。

而對於病情相對復雜的中晚期患者,則必須得到更加全面的考慮。患者往往要輾轉於多個科室或多家醫院,不得不經歷重復檢查和多次診斷。

” 近年來,規范化的多學科團隊聯合會診模式(MDT),已經使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孔大陸說,目前,I 期腸癌 5 年生存率可達到 90%,II 期可達到 80%,III 期還有 60% 左右的治癒幾率,即使到了 IV 期,仍有百分之十幾的患者可以治癒。以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為例(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 50% 以上會發生肝轉移),與單純進行內科治療相比,採取 MDT 模式進行治療,患者 5 年生存率可以由 5% 提升至 20%~30%。對於部分中晚期患者,MDT 也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率,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據悉,天津市腫瘤醫院 3 年前正式成立了結直腸腫瘤 MDT 會診中心,採取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由來自外科、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診斷科等相關學科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形成相對固定的專家組,針對結直腸腫瘤病例進行集中討論,為患者制訂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