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戈爾巴喬夫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就讀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在大學期間,戈爾巴喬夫目睹了蘇聯政壇的變化,從斯大林去世,到赫魯曉夫執政,以及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還有勃列日涅夫發動「宮廷政變」把赫魯曉夫趕下台,這些事件戈爾巴喬夫都經歷了。而且從過往的資料記載看,戈爾巴喬夫對赫魯曉夫「反斯」的做法表示贊同,甚至對於赫魯曉夫上台之初的改革也表示贊同。後來戈爾巴喬夫執政後,也在公開講話和他的「新思維」中表露出對赫魯曉夫的支持。但為什麼戈爾巴喬夫在任期間並沒有為赫魯曉夫平反呢?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確保支持

戈爾巴喬夫曾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了他當時對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反應。他說:「我在邊疆區看過蘇共通報信,信中幾乎逐字逐句將那篇報告敘述一遍,我贊同赫魯曉夫大無畏的行動,我並沒有隱瞞自己的觀點,當即表示贊同」。在當時赫魯曉夫拋出「秘密報告」時,並非全部支持赫魯曉夫,而戈爾巴喬夫當即表示贊同,可見他對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是支持的。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但赫魯曉夫在執政過程中,因為「秘密報告」引發華約國家的動亂,甚至造成了波匈事件發生,讓赫魯曉夫威信降低。而且赫魯曉夫在其改革中,「換湯不換藥」,改革並沒有取得成功,後來被勃列日涅夫趕下台。

從戈爾巴喬夫的成長經歷看,他雖然經歷過赫魯曉夫的執政時期,但真正成長進步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戈爾巴喬先後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團幹部干起,一路干到邊疆區的一把手。此後戈爾巴喬夫進入勃列日涅夫視線,從此進入蘇共總部成為一名年輕的委員。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即使後來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兩人雖然執政時間短,但兩人都是勃列日涅夫時期的人。因此,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來,包括戈爾巴喬夫在內,都是勃列日涅夫培養的幹部。

如果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他為赫魯曉夫平反,實際上就承認赫魯曉夫當初的政策是對的,而否定的自己的「伯樂」勃列日涅夫。要知道戈爾巴喬夫接班時,蘇聯從領導層到地方政府都是勃列日涅夫的人,他們當然反對戈爾巴喬夫的做法,那戈爾巴喬夫也不會坐穩,更不會推行他的「新思維」。

由此可見,為了確保蘇共內部的支持,戈爾巴喬夫不會為赫魯曉夫平反的。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迎合西方

戈爾巴喬夫上任後,首先從經濟改革開始,他推行了「加速戰略」,但很快加速戰略失敗,因而戈爾巴喬夫轉而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正是因為政治體制改革,他迎合了西方,不斷推動「公開性」、「民主化」等改革,這期間他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互動較多。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對於戈爾巴喬夫的上台,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直言不諱的說:「我們選定了一個信賴的人」。從蘇聯解體後解密的資料看,戈爾巴喬夫親西方的政策明顯,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共濟會」的成員。

赫魯曉夫雖然否定斯大林,也進行了一些冤案平反工作。但赫魯曉夫的執政基礎永遠跳不出斯大林所建立的蘇聯模式。雖然他提出了「三和」政策,緩和與西方關系,但赫魯曉夫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繼續與西方展開競爭,導致一些危險事件發生。比如「古巴導彈危機」就是赫魯曉夫執政時造成一次嚴重核事件,如果此事件發生,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較大。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但赫魯曉夫後來自己認慫了,產生了對核戰爭後果的恐怖感,主動與美國妥協,並撤除導彈。因此在西方國家眼里,無論赫魯曉夫如何否定斯大林,他依然是冷戰時期與美國對抗的蘇方代表人物。

正是基於這種考試,如果戈爾巴喬夫為赫魯曉夫平反,也會給西方造成錯覺,西方會認為戈爾巴喬夫要延續赫魯曉夫的危險做法。西方必然會反對戈爾巴喬夫,那戈爾巴喬夫一心融入西方的願望就會泡湯。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由於可見,戈爾巴喬夫為了迎合西方也不會給赫魯曉夫平反。為一個死去的人不值得。

策略需要

赫魯曉夫在任期間曾推行「三和」政策,主動與西方緩和緊張關系,特別是與美國實現了互訪交流。但赫魯曉夫畢竟是蘇聯的領導人,也是華約國家「共主」,他的「三和」戰略並沒有起到作用。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隨着他的新思維的不斷推進,他甚至提出「人道社會主義」,又進而提出「多黨制」,戈爾巴喬夫還公然修改蘇聯憲法第六條,這些都是向西方靠攏,堅定走西方資本主義路線的對策。因此戈爾巴喬夫得到西方的支持,他還因為所謂的「和平」,獲得諾獎。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在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特別是華約國家中,戈爾巴喬夫公開表示,讓這些國家自行決定自己的國家命運,也就是走什麼路,舉什麼旗,由各國自己定,蘇聯不會干涉。

這是戈爾巴喬夫的對外的策略。而在赫魯曉夫執政時,雖然他否定斯大林,但對華約國家並沒有放鬆,「波匈事件」就是赫魯曉夫強硬幹涉其他國家的一個例子。戈爾巴喬夫如果給赫魯曉夫平反,那他就是像華約國家證明:他要做一個赫魯曉夫式的人物!那華約國家必定發生內亂,也會影響蘇聯精力,甚至會導致東歐劇變提前。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結語

在戈爾巴喬夫看來,只要對自己有利的,他會進行反平。比如釋放蘇聯異見人士薩哈羅夫,勃列日涅夫沒敢做,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沒敢幹,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於1988年下令釋放薩哈羅夫,並為其平反。戈爾巴喬夫為什麼這樣做?當然也是迎合西方,換取自己的利益。因為薩哈羅夫是西方支持的一個蘇聯持不同政見者。

而赫魯曉夫是一個「過去式」的人,雖然戈爾巴喬夫贊同過赫魯曉夫的觀點,但他內心瞧不起赫魯曉夫,他認為赫魯曉夫改革並沒成功,而且又走了老路。況且赫魯曉夫下台後,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勢力,對戈爾巴喬夫影響不大。平反就會讓戈爾喬夫威望受損,這種事戈爾巴喬夫不會做。

戈爾巴喬夫贊同赫魯曉夫的做法,為何在任時沒為赫魯曉夫平反?

現在赫魯曉夫的獨特的黑白分明墓碑依然聳立在那,他的是非功過還有待於俄羅斯人評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