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家長的愛與痛 為「多陪孩子一天」食堂打地鋪

「多陪孩子一天」新生家長食堂打地鋪的愛與痛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今天,人們的居住條件已經大為改善,打地鋪成為一種久遠的記憶。為了「多陪孩子一天」,新生家長打地鋪的圖景每年都在圖書館、食堂或者體育館上演,讓人感動又心酸的食堂打地鋪,隱伏着新生家長的愛與痛。

新生開學季,短時期的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學校周邊的旅館不僅「訂房難」,價格也會暴漲;那些從外地送孩子入學的新生家長,就會面臨着「去哪兒住宿」的困境。許多高校「想家長所想,急家長所急」,通過開放公共空間、免費提供物品的方式助力家長們,見證了他們的善意與溫暖。

與在家里或者賓館相比,在食堂打地鋪的品質難免會受到影響;在一個開放的、流動的空間里,形形色色的聲音和味道混雜在一起,不可避免會影響家長們休息的質量。盡管如此,許多新生家長並不在意,在他們的價值排序中,「多陪孩子一天」要比住宿的湊合、將就更有分量。

在一個「流動的中國」,許多新生都會遠離家鄉求學;進入大學不僅意味着父母與子女物理距離的增加,也會意味着心理上的距離感和隔閡感加大。除了學習以外習慣替孩子們安排好一切的「中國式家長」,終究有一個讓孩子們「斷奶」的過程。對於充滿未知的大學生活,家長們和新生們一樣有憧憬,也有擔憂。

家庭結構的小型化,既讓新生們得到了萬千寵愛,也讓他們承載着厚重的期望;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價值觀念的轉變,讓一些家長有條件送孩子入學,有的家庭甚至祖孫三代十幾個人送一位新生去大學入學。有的家長為了鍛煉孩子,選擇了讓孩子一個人去報到。不論是「多陪孩子一天」還是「放心讓孩子去飛」,家長們對愛的理解與表達可能會有差異,對孩子們的關愛卻是一樣的。

大學說到底是一個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過程,需要新生們逐漸學會自力更生。沒有了家長的庇護和幫助,許多事情要學會自己去思考、分析和解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家長們不可能陪伴你走完所有的道路。將父母的關愛放在心里,在大學里不斷去豐盈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精神世界,才是大學新生應有的姿態。

新生家長食堂打地鋪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家長們對孩子們的關愛以及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認同。有的家長為了能夠照亮和溫暖孩子們前進的道路,不惜燃燒自己;對於家長們而言,吃苦受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未來的希望。大學新生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點燃「希望之燈」,既是「不負青春」,也是對父母的感恩與回報。

新生家長的愛與痛 為「多陪孩子一天」食堂打地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