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黃曉明說幾句話

替黃曉明說幾句話

作者:馮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黃曉明上了熱搜。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里,他擔任店長,跟幾個明星和一個廚師一起經營一家中餐廳。這位店長在熒屏上很快就呈現出一個「霸道總裁」的樣子。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聽我的」。這是黃曉明的管理風格。

某些群情激憤的討論已經給黃曉明的人品定性。有些還討論起一個本該是《哈佛商業評論》操作的題目:黃曉明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這些討論的前提應該是在事實為真的前提下。但黃曉明的表現是否是真實?

在我眼里,中國有演員參與的節目有兩類。一類是影視劇作,這是純粹的表演,它與真實的演員本人之間是沒有多大聯系的。一類是娛樂節目,包含各類真人秀以及《奇葩說》這樣的新式節目。它們打着真實的旗號,實際上是一台悄無聲息又強大的PS機器,它知道觀眾口味,擅長對信息進行加工,繼而投餵出讓你喜歡,讓你可以充當人生導師,讓你敢於去論斷別人的視頻內容。盡管你看不起的人,在世俗意義上比你優秀。

黃曉明參加的這檔節目,名叫《中餐廳3》,這是由湖南衛視做出的一檔「經營體驗節目」,也就是綜藝秀節目。導演、節目策劃、攝像師、演員、剪輯師等一大幫人為這個節目服務。他們的媒介素養比一般人優秀——他們有能力將枯燥的素材剪成他們需要的樣子,將本身只是人際小衝突、小摩擦甚至是正常的事物修剪成符合媒體傳播規律的內容。

媒介素養這個詞,是傳播學的專有名詞。這個詞提出來,也是希望受眾不要被媒體給騙了。幾年前,就有專家呼籲說,中國的受眾應該在泥沙俱下的媒體環境里,批判吸收,鑒定信息真假。不過每逢某些大事發生後,部分受眾還是被某些媒體牽着鼻子走。

一個表現乏味的人,可能因為剪輯師故意突出一個細節,讓你覺得他是暖男,參考吳秀波。一個基於現實而說出某些合理的重話、甚至髒話的人,可能因為剪輯師掐頭去尾,讓你覺得他就是個神經病。

當娛樂立台的湖南衛視給你一個真人秀錄播節目,在剪輯師一番修理後,讓你故意見到一個弱智的黃曉明後,你怎麼能輕易給黃曉明定性呢?

它本質上還是一檔電視劇,是一部電影,不過是打着真人秀的旗幟而已。幾年前,《贏在中國》又做了升級版,在江蘇衛視弄了檔節目,叫《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這是一檔企業家真人秀。李想、雷軍、劉強東、夏華等一系列企業家都參加了這個節目。他們組成兩隊,去完成各種任務,比如推銷某款產品。可惜這節目沒火,不然很多企業家也該像黃曉明一樣倒霉了。

我看有網友評論說:有黃曉明這樣的老闆,我第二天就辭職。那聰明的老闆看完這條評論後,可以回復他:一個連綜藝真假都分不清的人,我們可是不敢招啊。

替黃曉明說幾句話

圖/視頻截圖

怎麼能憑一檔娛樂節目去判定一個人的真實屬性呢?

黃曉明一直活在演藝圈。去年,他疑似捲入18億股票操縱案後,(官方沒有追究他的責任),才得到財經媒體的關注。這位登上福布斯榜單的一線影星的商業版圖也被扒了出來。

天眼查顯示,黃曉明名下有近50家公司,涉及科技、商貿、投資等多個業務。他名下最多的公司,就是投資公司。他早期跟任泉等明星合夥創辦了STAR VC,後來他創辦了明嘉資本。騰訊科技的報道稱,明嘉資本2015年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7倍。

如果黃曉明真如某些人所言那麼不堪,弱智,他怎麼活到現在的?他開掛了?他有道不明的政商關系,才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中立足?

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黃曉明真的是綜藝節目里呈現出的那樣,現實里就一副霸道總裁的樣子。那麼黃曉明有什麼問題?

說到霸道總裁,喬布斯算一個。他待人接物的問題,《喬布斯傳》里能找到一堆黑材料。如果一個寫作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中國的那些明星企業家,估計能遇到很多個黃曉明。

涉及人物評價,世人往往以道德操守作為一個標準。但批評一旦上升到道德,討論的意義就會模式化。比如說,明朝滅亡後,史可法誓死不降清朝,成為很多人眼里的民族英雄。但觀其一生,在國家危機時沒能做出業績,在手握資源情況下,犯了幾次錯誤,手下的將領還直接投降,這直接加速了南明的滅亡進程。

這是過於講操守、講人品,而在關鍵時刻沒什麼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典型代表。喬布斯則是另外一種人物,人品上你可以黑他,但他的功過已經有公論了。

若黃曉明霸道總裁是既定事實,那麼他暴露了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本來這種問題是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會遇到且需要時間去克服的問題。但網友顯然不給他機會,直接對他進行宣判了。

哎,沒事別上什麼真人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