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花兒香—致小泉

【原創作者:樓小軍】在福州,有一支活躍在民間的業余合唱團—-水之聲合唱團。和大多數業余合唱團一樣,他們主要是由一群叔叔阿姨大叔大媽們組成,是一群普通的人,但是他們又是一群快樂的人,一群有故事的人,今天就想說說這支隊伍中曾經的一位。斯人已去,然,音容笑貌依存。

謹以此文紀念智小泉大姐

「騎着馬兒走過昆侖腳下的村莊哎,沙棗花兒放幽香……」這首好聽的西北風格歌曲,是含弓老師帶着我們唱的第一首合唱曲。,時間真快,一晃10多年過去了,回首望望,感慨萬千。如今,水之聲合唱團已逐漸成長成熟。團員們雖然有進有出,但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文化早已根植在每個新老團員的心里,就像那沙漠中的沙棗花:無所求,不驕艷,散發着淡淡芳香,頑強的綻放。我沒見過沙棗花長什麼樣,也許見過但沒在意,但歌里描述的:沙的寬廣,棗的朴實,花的芬芳卻讓人對它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因為歌唱,我們認識了沙棗花,也因為歌唱,讓我們認識了象沙棗花一樣美麗的她,和她在一起歌唱,充滿了歡笑。

她離開我們1年了,但我卻感覺她還在我們的隊伍里,無論是一次成功的演出,還是一次志願服務的活動,甚至一次日常的排練,都仿佛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我們深深的懷念她。

因工作上的原因,我在上世紀90年代就認識了她,我們常在一塊兒研究工作,安排活動。特別是省直機關醫療互助改革時,我們一塊兒調研,一塊兒討論,相處合作的非常愉快。她常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用她獨特的風趣幽默,給大家帶來歡喜和快樂。其實在部隊時我就耳聞她的故事。她的幽默、開朗、熱情大方,總讓周圍的人印象深刻,人稱「開心果」。每當春節、「八一」等開展文藝活動,她總有表演讓大家開懷大笑,小品《打針》那近乎本真的表演至今回味起來還是令人忍俊不禁。熟悉她的人都喜歡和她在一起,享受快樂,感受陽光,感受滿滿的正能量。

記得剛重新組建合唱團時,我們大家在一起自我介紹,她說:「我來這呀,是因為愛好唱歌,找個樂事唄,」這也許是大多數團員剛入團時的普遍想法。可她那即象大姐又像朋友,熱情真誠的性格和善良可愛的性情,使她很快贏得了大夥兒的信任,在團里最需要一個主心骨的時候,眾望所歸,她成為了合唱團的領頭人。從那時起,歡聲笑語就圍繞着我們,親情友情就伴隨着我們,她就像那在沙漠中盛開,戈壁上綻放的「沙棗花」,吐露出了泌人的芳香,美麗暖人。


我們得過很多表演獎,在含弓老師的指導下,演唱水平不斷提高,逐漸走出了一條「水之聲」成長道路,形成了水之聲獨特的「團文化」:我們每月為當月生日的團員慶生,我們每年評選年度優秀團員,我們把愛融入了歌聲,在「愛在歌聲里」無怨無悔的從事公益事業。每次外出演出或與其他團隊合演合練,水之聲團員表現出來的守紀律、有涵養、講大局、懂禮貌,都能得到其他團的認可和贊許,而這一切都與她這帶頭人分不開的。團里無論大事小事,她都親力親為,不是她不懂當「領導」,而是她知道,這樣的團隊,自身的言行舉止才是最大的感召力。有一回排練結束後回家,我突然想起忘了一件外套在排練場地,回頭去取,卻看見她在默默的掃地,整理桌椅……,而這竟是她的常態。她關心着每一個團員:誰的家人病了,誰家的孩子該上幼兒園了,誰家有什麼難事了,她都掛在心上極力去關心幫助,甚至個別團員鬧情緒,她都盡力去協調,團里有她在,大家都安心。那時我想,是什麼東西讓她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呢?後來終於有了答案:有一次團慶活動,她和雲雪、王芳表演了一個女兵舞,三個人身着緊身的女兵裝,英姿颯爽,柔美、干淨、大方、優美的舞姿,贏得大家熱烈掌聲。她的個頭沒有雲雪高,她的舞姿沒有王芳美,然而她那一臉燦爛的笑,卻讓大家好溫暖,好貼心,那笑真美!那一刻我頓悟:她是在用真誠的心與我們交融啊!

好一朵美麗的沙棗花!

可是她走了,走的那麼急促,前幾日還戴着氧氣罩為我們的演出加油,幾天後竟不辭而別了,所有人都懵了,真的嗎?不會的!不可能啊!十年,講好我們要再唱個十年的,她怎麼就獨自走了呢?她生病時,我們並不慌張,大不了長期與病魔鬥爭唄!她還在我們中間,我們還可以一起唱的。我們要再唱十年,甚至二十年,唱它個天長地久,唱它個盪氣回腸!

然而,她走了,無論親人們,甚至醫生們如何挽留,她還是走了!

她走了,去了天國那一邊,從此,再也不能看到她的身影和可愛的臉龐,她也再不能聽我們彈琴,聽我們歌唱……

是啊,天國,那里沒有病痛,那里沒有憂傷,那里鳥語花香,那里四季都長青呢,沙棗花就在那里靜靜的,靜靜的綻放……。

她走了,遠行復遠行,永遠也不再回了。可她不會寂寞,她一定能時時聽到人間里我們在歌唱!

小泉姐,歌在,你亦在!

——寫在小泉姐離開我們一週年的日子

斯人已去,音容笑貌猶存。

來源:樓小軍 後勤大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華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