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汴繡廠工藝美術師程芳 汴繡勾勒「出彩人生」

2019年3月7日,河南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汴繡廠工藝美術師程芳手托繡盤,繡花針在指尖遊走,猶如輕盈的舞者,在方寸織布間跳躍出錦繡世界。她身旁擺放着各種繡品:掛畫、圍巾、方帕……件件作品都流淌着傳統技法,既有花鳥的多姿、蟲魚的靈動,又有人物的俊俏、山川的壯麗。

素有「國寶」之稱的汴繡,正在程芳的針尖下煥發着生機。她捋了捋手中的絲線,抬起頭看着記者說:「穿針引線的活兒,一天不繡就手生,半天不繡就心慌,我喜歡早餐後繡上半個小時。」上午9時許,代表小組會議,程芳放下手中的針線活,圍上手繡的雛菊花絲巾,拿起文件袋,下樓到河南大廈國際會議廳。

國際會議廳入口處,一幅《洛陽牡丹甲天下》引人注目,許多代表路過時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國際會議廳的牆壁上,《巍巍嵩岳垂千古》氣勢恢宏,起初很多代表都以為這是一幅國畫,走近了仔細觀看,才發現這是一幅繡品。「走進這里,我心里就有股親勁兒。」程芳說,這兩幅都是她2003年參與創作的繡品。

今年45歲的程芳,1993年從開封一所中專學校刺繡專業畢業後,19歲的她進入開封汴繡廠工作至今。學習刺繡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剛開始,因為手指太細,經常被扎得鮮血直流。

堅守,讓程芳的刺繡技藝突飛猛進。她用手中細細的針和線演繹出了眾多別具魅力的作品,更將汴繡和古畫合二為一,創作了《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聽琴圖》等作品,榮獲國家部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國際博覽會優質產品獎,多幅作品為人民大會堂陳列收藏。

2006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嵩山少林寺之行,收到了一份心儀已久的禮物——一幅汴繡《少林武僧習武圖》,這幅作品的繡娘正是程芳。

「農忙可以繡,農閒更能繡,不占地方不費力。」程芳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常常到鄉村為貧困家庭婦女傳授刺繡,扶貧效果很好。村民張巧玲初學時,繡了一幅40厘米見方的牡丹繡品,被遊客以500元買走,信心大增,也吸引周圍的婦女紛紛學習。如今張巧玲經過刻苦學習,已從初級學員成長為資深繡娘,僅刺繡一項年可增加收入3萬元,她一家去年便摘掉了貧困帽子。

如今,汴繡這項古老的技藝,在程芳們的針尖下,不僅走向了世界,也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

(原載於2019年3月14日《河南日報》6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河南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