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八月中旬,小編又重頭看一遍《甄嬛傳》,不得不承認宮鬥劇對於夏天來說就像一杯清涼的飲品,不知不覺,《甄嬛傳》從播出至今已經有八年之久,卻依舊還未走出過我們的視線,不得不承認,好看的宮鬥劇多年之後再翻出來看依舊讓人覺得肝腸寸斷。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宮鬥劇,怎麼就這麼好看!

雖然在這時候,去年又推出了《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還有後續的《延禧宮略》但和《甄嬛傳》一比較,不少觀眾就會發現,以上兩部的內容太過於形式化,太簡單粗暴。就算不敬再美,後期調色再獨特,依舊遮掩不了瑕疵。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但反觀《甄嬛傳》中一些對於細節的處理,就很細膩。比如內務府的拜高踩低這一現象。

當年甄嬛是久病避寵很長時間,才被內務府怠慢,送的日常生活用品質量不好。而端妃是被盛寵的華妃點名要苛刻用度的。可在《如懿傳》里呢,如懿雖然已經到了妃位,因為被陷害和皇帝的關系不熱絡,內務府就連腐了的破布都敢送,貼身婢女每天像潑婦一樣罵街,逮誰壓誰。細節處理的就讓人覺得刻意,反觀《甄嬛傳》里最沒教養的夏冬春都不及阿箬十中之一。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所以這也造成了《如懿傳》里說起經典情節,一時間小編還真想不出哪個,但在《甄嬛傳》里,小編印象最深的幾場戲張口就能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甄嬛二度回宮後發生的事情:鸝妃封號的由來。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眾所周知,甄嬛回宮後被封為熹貴妃,並且這之後便開始步步為營,尤其是在對付那些曾經陷害過她的妃子身上,就連皇帝的每一個反應都在她的算計之內。就拿要給安陵容賜封號這個情節上來說,甄嬛的做法就相當聰明,連皇帝都被騙過了。

甄嬛先拿糕點去,擺盤是主打藕粉桂花糖糕,而這一搭配剛好刻意引發皇上對故人的追憶,而恰好這個時候內務府就將給安陵容擬好的封號送到了皇帝手上,而甄嬛恰好再次,就算準了皇帝一定會和她聊這個話題。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果不出所料,皇帝還是先開了口,而聰明的甄嬛又怎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她利用自己豐富的辭藻和聯想力,連削帶打一口氣把內務府送來的三個備選都給否了,最聰明的一點是,她沒有直接自己否定,而是給出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放到皇帝手里,自己只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思路,而這個思路剛好完美無缺。這就會讓皇帝覺得是他自己親自給pass的。

在一步步的指引下,甄嬛終於聽到那句她最想聽的話:不如你來。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終於,甄嬛千辛萬苦的指引,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小編此刻猜想她的內心,或許是在OS:太好了終於讓老娘給等到了。

甄嬛傳 鸝妃封號的由來,她的手段一環扣一環,連皇帝都騙過了

而甄嬛很聰明,知道自己不能輕易暴露奸計得逞的表情,還順帶推脫了兩句,大致意思就是說:哎呀人家不行的啦。甄嬛的表情還有點故作驚訝,手捂胸口,但眼神里已經有了不為人察覺到的得意。

皇帝此刻估計也是煩了一位推脫,讓你起你就起,你都敢否定,我說你行你就可以。

於是甄嬛再未推脫,提筆就寫了一個「鸝」字。

這胸有成竹的摸樣,估計昨天晚上嬛嬛應該是熬夜想了這個企劃案了吧。她這一步步的算計,甚至小編感覺是她叫蘇培盛踩着點將擬好的封號送來的。而起的這個名字,說好了是唱歌黃鸝一樣的動聽,說不好聽就是皇帝圈養的一隻供賞玩的小鳥而已,甄嬛的智商實在是高啊。

對於鸝妃封號的由來,甄嬛的手段連皇帝都騙過了這件事,屏幕前的你又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劇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