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 “聰明人”怎麼玩美國大學錄取遊戲的

美國大學錄取,特別是名校錄取,已經成為遊戲,被愈來愈多沒有底線的人玩弄在手掌之間。

內容提要

– 突發作弊

– 關於美國大學的錄取制度

– 遙遠的丑劇 已近在咫尺 事件123

– 輸不起的精英家庭

– 附錄一位兒女已進大學的媽媽讀後感

突發作弊

去年夏季

SAT考試,College Board 考試官方竟然使用了舊題,讓押寶成功、機構培訓出來的考生,歡喜雀躍,而對於絕大部分按照規矩行事的考生,震驚無語!

今年夏天

2019年8月 24日周六的北美時間,幾十萬大軍在美國各個考點,參加了美國大學申請需要的標化考試 SAT 考試。

還不到一周的時間里,朋友突然發來一個截屏給我,令人目瞪口呆!

文字大意如下:

「本以為8月北美SAT考試已經完結, 不料爆出一個驚人消息。

此次飛往洛杉磯考試的中國學生約1萬人,在教育機構的操作下,利用東西海岸距離的時差,進行大面積作弊。(註解:時差的概念是,美國紐約早晨8點鍾是洛杉磯早晨5點鍾)

但由於本次考試CB(考試官方)有「先知之明」,罕見地採取AB卷、亂序等防作弊手段,致使作弊行為沒有成功。

事後,相關群里吵成一團,要求退款。

原先教育機構每人收取5萬,承諾「無論水平如何,包(考)過1500。」

這真是一個莫大諷刺,

那些口口聲聲讓孩子受先進教育理念的人,

那些滿嘴道德的人,

你們的誠信哪里去了?

以這樣的方式取得高分,

你們於心何安?

那些真正優秀的學生,

卻因此受到株連,

被質疑是否有水分 ……

這是此內容部分截屏

關於美國大學的錄取制度

美國大學錄取制度,非中國一年一次的高考統考,更非一考訂終身形式。

被國人說的美國高考,其實就是一個能力考試, 與中國高考分數為王的高考成績, 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而其中最大一點不同,美國標化考試(俗稱 SAT),允許學生可以在高中四年里無限制、反反復復的去考。

(註解:出題的CB官方機構,不是美國政府機構,它本身就是一個出題公司,因為獨家,沒有任何競爭,所以考生越多,CB公司的賺錢就越大,而來自亞洲的考試,特別是把考分膜拜得如此之重的中國考生,請去看看讓人昏頭的香港萬人考場吧,不知給CB公司帶來了多少無窮無盡的收益!)

香港被俗稱的「萬人坑」考場

話說美國大學的錄取制度,美名其曰,通過全方位的考核和審閱,他們力求客觀、公正、多元化的錄取最優秀、最有潛力、最全面發展的年輕人。

當然,所有美國大學都會強調,標化考試絕對不是唯一標準,每年美國頂尖大學總會拒收一批標化考試滿分的申請人。

那麼為何對於亞裔申請人,標化考試如此重要?

首先,標化考試不能不重視,它的重要性在於門檻的進入。

比如說, SAT I 的總分為1600分, 那麼許多名校錄取分數線,基本都要達到1500分以上。也為了防止一些學生成為考試刷題專業戶,美國一些大學也需要申請人提交所有考試記錄。

一般美國當地的考生,基本不會考過三次, 大多數人最多也只考兩次。而且,對於母語為英文的美國考生, 大部分也就考在1400分左右,因為他們不刷題、不去花錢上補習班、也不是非常重視,原因是, 這個就是一個象徵性的能力測驗,考個差不多,能進自己要去的大學就OK了。

其次, 說到美國的華裔、亞裔、還有中國的大陸申請人,為何要重視標化考試分數。

習慣在刷題文化下長大的亞裔學生, 這個SAT標化考試成績,對比其他族裔(比如黑人族裔、西班牙族裔等等)甚至可以超出200-300分。對於有些族裔,獲得1450分就可以邁進最頂尖的名校,而對於亞裔學生,這個連門檻都不是。

前面已經說了, 本身這個是能力考試, 也就是不需要刷題,大概測試一下你的邏輯思維、閱讀能力、基本一些知識點,而非如同中國高考試卷上,從A到Z全方位知識點都要了解的。

因為有強大的高考分數決定天下的傳統概念, 我們無不把標化考試作為萬能的武器,好像考到滿分1600分,考到1580分,就一定可以進入美國名校。

也就是這個強大的中國式思維和理念, 可憐的中國考生、可憐的中國父母,會不惜一切代價,刷刷刷、考考考 …..

也就出現上面的恐怖事件!總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其實這一切僅僅是開始, 受害程度如蝴蝶效應,牽扯的將是整個族裔的申請者的切身利益和公信度!

遙遠的丑劇,已近在咫尺

前面提到標化考試僅僅是申請美國大學其中一項,是門檻,而門檻又是相對而言。

作為中國的高考分數錄取制, 比如:到750分,可以進入北大清華;到730分,可以進入南大人大等等。

美國名校的門檻可不是這個概念, 盡管門檻為1500分,而能進入1500分的申請人可以是20000(兩萬人),而這所大學是在標化成績都達到門檻的20000人里挑選1000人。也就是說,從看似相同優秀、特質趨同申請人中,只有1%-5%才能獲得錄取。

除了標化考試之外,其他被審核的項目包括:校內外的表現、活動、獲獎、推薦信、年級排名等等12-18個以上的細分內容。

那麼這里80% 的考慮環境,都是非量化的軟性內容, 而正是因為這樣無法量化的軟性環境, 滋養了大批優質與劣質(濫竽充數)的美國大學輔導升學機構,當然, 也滋生了為此不擇手段中的申請人自身的丑與惡。

也就是因為這些大量無法以量化標準評判、或者說明的軟實力,讓原本力求客觀、公正、看全面發展的美國大學申請體系,滋養了超出常人理性思維的丑與惡。

事件 1

幾年前美國媒體爆出一個新聞, 記得這個故事發生在純白人居住的社區里。當地高中一位學生A被美國最頂尖的大學錄取了,原本一個大好消息,結果呢?竟然學生A的同校同學聯名給她告了。

其中兩件事情令人記憶深刻:

1. 她那些貢獻了數百小時的公益活動,許多是父母為她做的。

2. 父母通過手段給她開了假證明,因身體的關系,她可以在考試中,時間被延長。

反正就是你作假, 你欺騙了我們大家,你應該被懲罰。

事件 2

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最近幾年至少身邊發生兩件。

其一在一所州公立最好的高中畢業典禮上,這個已經上了美國最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和她的家人,幾乎孤獨的坐在一個角落,沒有任何畢業生願意跟她交流。

確實她足以優秀,她可以考進任何名校,而且她就是如願以償了,然而,在拿到P大學的EA錄取通知後,她還是把美國前15的所有名校都申請一圈。

她的同學都是千里挑一考進來的,每年級學生不到百人,連校長都不把自己孩子放進來,因為學生的實力超強,每一位都是學霸。

即使這樣,任何一所頂尖大學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容,有限量的錄取這所高中里的優秀生。換句話說,如果哈佛每年錄取1人(美國高中數萬所)、其他大學錄取一人,算來算去,這所公立高中的頂尖大學錄取率也百分之幾十,而許多公立高中的名校錄取率才不到1%啊。

長話短說, 是的,她被前16名的大學都錄取了,然後,她也只能進去1所大學,而另外15所大學全部被她「廢」了,也就是原本可以屬於她10-15位同學的名額,就這樣被她「玩」掉了!

她到底要證實什麼?自己有多牛?還是自己有多惡?

上面這個A同學是自己DIY申請到這些名校的。

而下面這位D同學是由機構包裝進去的, 所作所為的方式與A同學如出一轍,A同學申請了16所,而這位D同學申請了25所。

D同學正趕上一所30位不到的第一屆高中生時段,同學們基本實力相當,然而,當D同學手上已經拿着 C大學EA錄取通知書時,也毅然決然的再繼續沖刺另外20多所大學,再拿下其他90%的中標率時,其他同學,真的無路可走了。不僅同屆同學與名校無緣,而且也影響了同校里後面一屆的同學申請成績。

為什麼?這就講到另外一個故事。

事件 3

這是一所非常棒的美國私立高中,良好的教育、優質的生源,他們每年都保證P大學的某個學院5名左右被錄取。這些與後門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此所私立高中被證實的誠信與優秀。

然而,突然一年所有ED申請P大學某學院的同學全部被延期考慮了,也就是第一輪申請中,沒有被錄取。太震驚了!不可思議!

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就在前一年,這所高中里一位學生被 P大學某學院先是被延期,然後通過高中的顧問確認, 如果P大學招生她,她絕對會來的確認後, P大學錄取了她。後來另外一所排名更高的大學也從延期等待中,給她了錄取通知。

結果呢?

她選擇忘卻了自己代表所在的高中、對那所P大學的許諾, 選擇了另外一所更高排名的大學。

她這樣做?在業界實屬大逆不道,而直接被黑鍋的應該是那所高中升學顧問,因為是升學顧問對這所P大學許諾,並說服P大學錄取她, 保證這個被錄取的學生,如果P大學要,她一定前來。

看看,報復來了,即使不是長期報復,但是,誰挨上誰真的倒霉的不幸!

類似事件,也發生在一些學校,比如,學生ED 或者 SCEA 時,只能申請一所大學,結果學生投機取巧,申請了兩所,當同時被錄取,被發現後,這所高中從此進入兩所美國名校的黑名單。多少年後,許多家庭才醒過來, 怪不得我們從來沒有學生進入 ….

故事嗎?更惡劣的還有、這里不能一一羅列,有時作為教材,起到更反更惡的作用。這些事情哪些族裔發生的多, 實話說,哪個族裔都有,精英層反而更多。

輸不起的精英家庭

因為精英層望子成龍的欲望更高,而且他們更有能力,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而達到目的,因為他們的孩子輸不起!!!

說起美國有一所成立於1883年 名叫 Sidwell Friends School 中學,也許大家對此沒有概念, 如果告訴你, 奧巴馬的女兒、克林頓的女兒、尼克松的女兒、羅斯福的兒子都在這里高中畢業,你就明白這會是一所什麼樣的學府了吧!

其實,誰都不會在意 Sidwell 是什麼高中,因為它坐落在高官達人的地區,因為能入讀此學校的家庭,不是有錢就是有權,對吧!

前兩個月美國各大媒體就被來自這所高中的丑聞刷屏,其緣由令人震驚。

在這樣一所美國華貴的精英子女學府,為了自己孩子考取美國名校,有些學生的父母竟然不擇手段,採取匿名電話、信件、郵件,誣告自己孩子的同學如何行為不正! 有些父母竟然會在校園的停車場、辦公室門前堵截高中里的大學升學顧問,告訴他們自己想講的話,或者向校方的大學升學顧問說明,自己是如何檢點?如果目的不達到, 有些父母竟會用惡毒的語音謾罵校方的大學升學顧問 ….

今年1月份,Sidwell Friends School校長 Bryan Garman 發表了一封致全體12年級學生家長的信。把如此丑聞公布於世,可想而知,美國名校的升學錄取拼殺,已經到達何種白熾化的程度。

學校的升學顧問主管辭職前向這些傷害學生、傷害學校、傷害工作人員的家長們重申:

我們現在高中的大學升學顧問辦公室

不會接聽任何屏蔽電話號碼的來電、

不會拆開任何沒有寫着來信地址的郵件、

不會聽從對任何學生的告密訴訟、

不允許交流電話被錄音…..

讀到此,從升學的標化考試、到整個准備過程、到申請時的誠信與底線,竟然有如此令人刮目結舌、蓄意詭秘的事件,人們不僅對美國大學錄取制度被有些人玩得如此丑與惡,不禁唏噓!

10年前兒子美國頂尖寄宿安多佛高中開學典禮上,一位父母問校長:「相信能被錄取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而優秀的孩子很多,我們的孩子為何能被錄取?」

校長微笑地回答:「我們錄取學生最重要的標準,學生一定要 NICE!」

對的,一個聰明而不善良的人,其實更加危險!

附錄

一位兒女已進大學的媽媽讀後感

「震驚,但又覺得意料之中。

目前美國申請大學競爭白熱化到如此地步,實在是人們還沒懂得活着的真正意義。

在與孩子成長和申請大學過程中,許多人說一套做一套,嘴上不在乎,但實際上和大多數瘋了的家長一樣,不擇手段,追逐名利。有些考上名校的家庭,不是更加感恩,而是成為新一批的升學專家,焦慮製造機器,升學機構的新推手。

我和一些父母陸續撤出了許多升學父母群,乍然發現,原來生活里還有那麼多令人開心、嚮往、享受、追求的地方。

把那麼多精力放在這種不切實際、勞民傷財、「追夢」的惡性循環中,真是浪費多少人生寶貴的時間和情義啊!最後活成讓孩子討厭的樣子,同時也迷失了自我!」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留學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