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在上一期節目當中,咱們講了印度基礎教育的落後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基礎教育的落後直接拉低了國民的素質,勞動力的素質。基礎教育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基礎設施、種姓制度之外,又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那麼在獨立70年之後,印度的基礎教育為什麼還如此落後?咱們這期節目就聊聊這個話題。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說起印度基礎教育落後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社會問題的復雜性讓我們難以給出一個非常準確的概括,但是我們大抵可以總結出幾個主要的直接原因。

首先李老師在節目中講過,印度是一個多語言,多族群多文化的國家,這個國家根本找不到一個像漢字這樣全國性的文化紐帶。在印度,使用人數最多的印地語在全國人口的覆蓋率也只有40%。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大家注意,印度的多語言不是多方言,我們中國也有很多方言,但是這個方言是漢語的方言,同樣屬於漢語,有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書面語法,一個福建人和一個上海人,他們互講方言相互誰也聽不懂,但是他們發文字微信可以無障礙的交流。

但是印度可就不一樣了,印度有着上千種大小的語言,他們之間從口語到書面都無法交流,所以說在印度推廣印地語這種外語,跟在中國推廣普通話相比,難度肯定不是在一個數量級上。所以我們在笑話印度基礎教育發展不好,識字率低的時候,也不得不說語言都無法統一,基礎教育的普及難度確實大。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如果說印度語言不統一,多種語言並存是歷史原因的話,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印度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了,那就是典型的決策失誤。印度獨立之後,典型的精英階層出身的國父尼赫魯,他一心希望能夠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把印度帶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希望用科學技術的發展,用最短的時間實現印度的工業化。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但是尼赫魯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但沒有讓印度迅速實現工業化,把印度帶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反而因為忽視基礎教育的投入,一味的偏愛打造一流的高等院校,造成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嚴重之後,帶來了印度國民素質的普遍低下,拖累了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後腿。

尼赫魯對高等教育的過於偏愛,對基礎教育重視不足造成了印度獨立之後基礎教育發展緩慢,由此帶來的私立學校的發達,更是進一步拉低了印度的基礎教育水平,因為以公立學校為代表的基礎教育水平落後,教育質量差,這就造成在貧富分化嚴重的印度,有錢人的子女選擇收費高昂的私立學校,而窮人只能讓子女留在教學質量低下的公立學校。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私立學校因為富人子女的湧入而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被吸引到了私立學校;反過來就造成了公立教育的進一步沉淪,教育質量越來越差。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印度2018年的教育年報顯示,公立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中,有近一半理解不了二年級的課文內容,輟學率隨着學生年級的增加越來越嚴重,一年級入學的新生當中只有30%能從12年級畢業。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如此地分化,最終帶來的結果就是社會精英階層的子女享受着印度最好的基礎教育,隨後繼續享受着印度相對發達的高等教育。而社會中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子女只能接受到劣質的公立教育,教育質量的差距讓社會絕大多數少年兒童從一開始就輸給了精英階層的子弟。在帶來教育階層分化的同時,這又進一步的拉低了印度的基礎教育水平。

落後的基礎教育,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這個鍋該國父來背

當然印度政府也同樣意識到了基礎教育水平低下給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近年來也在不斷的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一個顯着的結果就是印度的識字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根據2015年的數據,印度青年人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86%,不過識字率只是基礎教育的一個最基礎不過的考量標準,印度的基礎教育整體水平的低下仍然是嚴重拖累印度經濟發展,拖人口紅利後腿的重要羈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