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1613-1682)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他注重經世致用,凡社會風俗,民生利弊,必親歷體察;於地理考證,不完全依賴文字記載,而重視實地調查,經歷南直隸(今江蘇)、浙江、北直隸(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糾正前人不少錯誤。

作品欣賞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釋文: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節錄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品介紹:這一天是1682年的小除夕,顧炎武已在山西曲沃住了一年。北游25年,他還是第一次在一個地方「淹留」超過三個月。70歲的他,一年患了幾次嘔吐和風寒。快要走不動了,他想。今天是小除夕,顧炎武興致很高。他寫道:夜晚登上山崗,看見遠處燈火明滅,聽見狗像豹子一樣的叫聲。他獨坐着,童僕也靜默一邊,坐對清泉流水,想起那時攜手賦詩的情景。在感傷的句子中行文戛然而止。過了十天,正月初八,顧炎武騎馬時失足墜地,翌日猝死。

細節圖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顧炎武《行書王維詩立軸》,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與友共賞,謝謝~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