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故宮日歷》升級 宮闕「裝」進每一天

明年《故宮日歷》升級

宮闕「裝」進每一天

2020年《故宮日歷》升級 宮闕「裝」進每一天2020年《故宮日歷》昨天亮相。 本報記者 程功攝

2020年《故宮日歷》將「打包」紫禁城,重重宮闕「裝」進每一天。昨天,故宮博物院三任院長同時到場,為這本巴掌大的日記助陣。2020年《故宮日歷》升級,除第一個月延續往年生肖風格,依然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每日展示外,此後11個月均將筆墨留給宏大威嚴的紫禁城。

占地112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如何「裝」入寬約10.8厘米,長約17.7厘米,厚約3.8厘米的《故宮日歷》里?

從2月到12月,日歷故事各有側重。《故宮日歷》主編陳麗華介紹,2月是「宮城肇建」月,主要勾勒紫禁城肇建的歷史脈絡及紫禁城城池,整體展現紫禁城的宏大氣象,以及營建紫禁城所涉及的建築構件、設計圖紙、結構燙樣等。之後就按照故宮的不同分區按月展示。比如「皇建有極」月,主角兒是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家國天下」月則聚焦乾清、交泰、坤寧「後三宮」。「中正仁和」月講述着養心殿的故事。歲末最後一個月是「御苑萃賞」月,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等4個皇家花園將亮相,展示宮廷園林之美。

一年365天,每天都可以開啟一段紙上故宮之旅,全覽紫禁城建築之美,回顧明清兩朝宮廷往事。陳麗華以東西六宮舉例,建築看上去大同小異,但每座宮殿里發生的故事都不同。所以最終日歷將焦點放在建築里的人和事,每一頁選取的圖片、內容,不是簡單地介紹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兼顧歷史、知識和趣味,涵蓋了人物畫像、宮廷繪畫、晚清照片、陳設文物等,比如儲秀宮的故事就會提到慈禧。日歷選取圖片也頗有講究,有宏觀展示故宮古建築的攝影圖、老照片、測繪圖等,多角度呈現紫禁城之美與歷史之厚重;同時,還有不少頗有故事的小細節,如坤寧宮前的索倫杆底座,長春宮遊廊壁上的《紅樓夢》壁畫,翊坤宮廊下的鞦韆環等。

「我給很多書簽過名,最多的一本就是《故宮日歷》。這本日歷已成為展示故宮的一個窗口。」單霽翔笑着說。王旭東表示,《故宮日歷》不但是故宮出版社開拓出版品類、發展文創事業的成功案例,也是博物院喚醒藏品資源、播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典型。未來故宮要繼續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利用新科技、多媒體的發展,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公眾生活,詮釋好故宮文化內涵。

2020年《故宮日歷》除普通版外,還推出定製版、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歷》、《故宮月歷·2020·清游雅集》共計九個版本,延續2019《故宮日歷》出版規模。陳麗華透露,2021年《故宮日歷》已經開始策劃。因為恰逢《故宮日歷》恢復12年,所以計劃推出12套裝紀念版,將過往的日歷再次「復活」,給更多讀者補全收藏的機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