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誰也沒想,23年開頭最具話題性的遊戲,竟是這個擁有蘇式美學和馬叉蟲冰箱的《原子之心》。Mundfish的這款處女作在戰鬥和劇情上有些不盡如人意,但它遊戲中恢弘壯麗的蘇式美學建築與風格獨特的藝術設計,屬實是讓吃慣了美式、日式遊戲的玩家們,來上一口火辣攢勁的伏特加,讓無數玩家見識了一款真正包含了蘇聯風格的藝術作品。

在前蘇聯廣闊的土地上,除了《俄羅斯方塊》外,還有過《潛行者》《戰慄深隧》系列等蘇味濃厚經典遊戲,但它們都是以戰後被破壞的蘇聯為載體,去講述一個破敗、恐怖的蘇聯故事,對其的很多描寫都以負面形象為主。而《原子之心》這樣正面的展現前蘇聯建築美學與藝術風格的遊戲,目前僅此一家。

或許正是這樣行業反傳統方式,反而讓其有了耳目一新的獨特魅力,通過那些宏偉、壯麗的建築與雕塑,在遊戲最開始時給予玩家未曾接觸的視覺震撼,在展現出《原子之心》獨特魅力的同時,吸引玩家繼續玩下去,甚至對蘇式美學有更深的好奇與探索。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至少在目前的短視頻熱度上,《原子之心》的二創內容量遠遠大於它的遊戲本身,話題性十足的營銷方式很好的圈粉一波,是一款破圈作品。

祖國母親,無法被忽視的象徵

聊回遊戲內的蘇聯美學建築與雕像,不得不說的便是那座「祖國母親在召喚」。

在玩家所扮演的 P3 第一次乘坐飛行車游覽整個 3826 設施時,你就能遇見它 —— 這座由武切季奇在 1967 年所設計修建,高達 85 米的巨型雕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像之一。本應在馬馬耶夫崗上的雕像被放置在遊戲中時,這座埋葬了 34555 人的紀念碑不僅是國家文化的象徵,還代表了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一段藝術往事。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它在遊戲中幾乎被一比一製作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個祖國母親是誰,她是否有真實的原型和出處呢?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畫家伊·托伊澤以自己的妻子為創作靈感,創作了這幅「祖國母親在召喚」的海報。這位堅韌不屈的母親形象不是單指一個個體,她象徵無數青年的母親,在召喚與帶領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反抗侵略者。

這幅在二戰中不比山姆大叔遜色的徵兵海報,通過母親的悲憤與勇敢,來激勵和鼓舞青年們勇於抗爭,去接受血淋淋的現實與擊退侵略者。其蘊含的張力和力量,已經不只是一位母親的象徵,她更是祖國本身的象徵,成了蘇聯精神與美學的表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伊·托伊澤所繪制的「祖國母親」

在一眾畫家的「祖國母親」作品下,蘇聯也逐漸摸索出屬於社會主義風格的藝術作品,直到 1934 年,高爾基曾在第一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上宣布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一創作理念,表示藝術家們需要從革命發展中的真實歷史具體地去描述現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要與思想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這話看著有點難懂,其實核心思想就是藝術創作需要具有革命內容,為群眾所接受,且具有教育意義。

在這樣的美學環境下,創作出了眾多描述母親的作品。如「伏爾加河母親」、「勝利者母親」、「母親祖國」、「烏克蘭母親」等一眾偉大雕像。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與「勝利者母親」同樣掩面的雕像與雕像前的「無名烈士墓」的篝火

在遊戲序章的廣場上,就有一個與「勝利者母親」同樣掩面的雕像,不過這個雕像變成了 3 個人。遊戲中這個蒼涼、憂郁且悲傷的母親形象,與面前的「無名烈士墓」中的篝火遙相輝映,像是三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在篝火前哭泣與哀悼自己逝去的孩子。而現實的「勝利者母親」身體中的長明燈,也正是由「無名烈士墓」的火焰所點燃的。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這座凝聚了民族精神的雕塑,與戰前堅韌不屈與勇敢無畏的母親形象形成無與倫比的反差,通過母親柔軟與脆弱的一面,傳達出無法輕易言表的民族情感和歷史情緒。如果你在遊戲中在這個紀念碑前停留片刻,還能見到一位戰場老兵前來懷念自己逝去的戰友,聽說講述那個動人的故事的。

人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人民

在遊戲中與「祖國母親在召喚」遙相呼應的,是另一座非常著名的雕像 —— 由穆希娜和鮑里斯·約凡在 1937 年設計建造的「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不過遊戲里將其做了不少修改,雕像的名稱變成了「蘇鐮」,設計者成了穆希娜和亞歷山大·基巴利尼科夫,一男一女的雙人雕像變為只有工人舉著鐮刀,建築的時間也變成了 1951 年。

這樣的修改可能是為了和「祖國母親在召喚」相互呼應。一個是祖國母親同你戰鬥,一個是工人父親用鐮刀管你溫飽,都有強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風格。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強調人民與無產階級的作品,它的存在不光是為了確立人民的主權,還是為了打倒帝國主義個人崇拜的武器。

在蘇聯之前的沙俄帝國,國內的雕像建築都是以神像與皇帝權貴為主,它們的存在意義就是宣示自己的主權。十月革命後,列寧對很多皇帝相關的雕像進行銷毀,在盧那察爾斯基和高爾基的討論下,以廣大的工人、農民為載體,創作了很多與之相關的雕像。這些有著深刻生活氣息、炯炯有神的人民雕像,充滿了對於明天的美好祖國的嚮往,每個雕像上都洋溢著激越和愉快的精神,它們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干勁兒。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遊戲里勝利巡遊的公園中,就有很多類似的雕像,都借鑒了不少現實中的蘇聯雕像。它們沒有明確雕像單指誰,又好像所有熱愛生活、熱愛國家的工人們都可以成為它。它們就坐落在人民生活的環境中,耳聞目染下影響著生活在這里面的人民。如果在河岸邊走得慢一點,你還能看到 3826 設施的青年人在巨型工人雕像下合影,他們夢想成為太空人 、工人、農民,這一刻顯得純真而美好。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你會和他們一起合影麼

除工人、農民等雕像外,遊戲中還有不少馬克思與列寧的雕塑,他們所傳達的精神想必不需要過多介紹,他們的存在讓遊戲更具有蘇聯象徵。此外遊戲中還有不少浮雕建築,它們同樣是以工人、農民、科學家等職業為題材進行創作,用來完善遊戲整體蘇式美學風格。但它們都以牆體建築為依靠,不像立體雕像那麼顯眼,可能很多玩家在通關後都沒有見過幾個。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蘇聯未來主義建築下的奇觀

同樣讓玩家體驗到視覺奇觀的,還有謝切諾夫的辦公樓。這個龐大如山的建築,充滿了蘇聯未來主義風格美學。它飽含構成主義和野獸主義的美學特徵,其硬朗的幾何外形與簡約直白的樣式,飽含著力量感和壓迫性,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莊嚴感。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這座線條剛毅、氣勢輝煌的建築是力量與權力的具象化特徵,在此辦公的人自然是一個有著強烈掌控欲望的上位者。進入大廳時你能看到用馬賽克彩塊製作成的未來都市畫圖,還有用極簡線條進行雕塑的人身像,坐上異常緩慢的電梯後,謝切諾夫巨大空曠的辦公室更是令人驚愕,這個用雙層客運飛機做室內裝飾品的房間充滿不切實際感,巨型落地窗讓大廳被明亮的陽光所籠罩,令人目眩神迷(也可能是因為舞伶姐妹)。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這座大樓的原型是位於莫斯科中心區域的「烏克蘭飯店」—— 蘇聯時代建造的「七姐妹」系列摩天大樓之一的代表性建築。無論是遊戲中還是現實里,這棟大樓都是權力的第一具象化特徵,或許也是對遊戲最大 BOSS 的一種隱喻。

如果你們在遊戲序章游覽 3826 設施時足夠細心,就能發現在這個空中設施里,有不少的赫魯雪夫樓建築。這個保障了所有前蘇聯人民有家可住的大樓,秉承著毛子能用就行的粗獷風格,與政府辦公場所的奢華形成強烈對比,將蘇式美學中的極簡主義進行了補完。這些赫魯雪夫樓側面上還繪有慶祝與工人的海報,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氣息。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而整個飛行在空中的 3826 設施,其整體構成風格也與著名的克里米亞友誼療養院非常相似。齒輪狀的巨大幾何線條結構,給人一種來自異世界的架空感,身處其中好像飛行在空中。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在 3826 設施中,還有非常多線條簡潔、規模壯闊的建築設備,如花崗岩大橋、大集體等,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購買《原子之心》的數字設定集「The World of Atomic Heart」欣賞,其中關於未來主義、構成主義、至上主義等理念的建築,都有不少的展示。

遊戲像這樣的巨型建築大都只能在過場 CG 中才能看到全貌,多少有些遺憾。大部分的體驗內容都在室內,如地下基地和展覽館等等,這些室內建築保留了俄式文化中古典,也融合進了未來主義風格奇幻張力,還有不少與包浩斯風格相似的「呼捷瑪斯」設計理念。就比如在大集體地下基地,用於保存遊戲的小房間,里面簡潔的家具風格就是典型。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這些建築中,你還能看到不少蘇聯時期的著名海報,這些海報都承載著一個又一個衛國戰爭、冷戰間諜、太空競賽等歷史事件,就比如下圖中的那幅「人類未來可期」,就是當年蘇聯將兩只小狗 Veterok 和 Ugolyok 送上太空生活 22 天後,又成功返回的英雄。這樣一張海報,意在證明社會主義強大的工業實力,提升人民的自豪感。

淺談《原子之心》中的那些雕像、建築美學展現

結語

《原子之心》在美術上的細節展現確實達到了 3A 的級別,但遊戲性與劇情上的欠缺,讓其在期待→初見→進行→通關的遊戲體驗,是一個持續走低的狀態。如果不是初見時美術設計上的精緻與另類,《原子之心》很難達到目前的話題與現象。

我很懷念這樣的蘇聯美學,它們曾經出現在我們的廣場、體育場或是人民公園中。如今它在日式和美式的美學絞殺下,很難再被大眾看見。《原子之心》是一個讓人追念與再次認識蘇聯曾經輝煌與理念的引子,如果你能在於機器人的戰鬥之餘停下來看看那些研發人員費盡心血還原出的那些年代的美好與激情,請一定要駐足欣賞一下:那些雕像、建築,還有建築中的海報,它們是一段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就在遠方向你招手說:

達瓦里希,同志!

來源: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