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文:Along

假如身患不治之症命不久矣,你會接受人體改造繼續求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但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人類史上第一位賽博格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已經於 2022 年 6 月 15 日逝世,享年 64 歲。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哪位說了,這條新聞我看懂了有人逝世,但這賽博格是什麼?和賽博朋克有什麼關系嗎?這雲山霧罩的元宇宙還沒炒完,又來新詞了?

先別著急,賽博格說起來並不復雜,如果目前大熱的元宇宙還處於概念階段,那麼同樣源自科幻作品的賽博格則已經開始切實影響我們的現實生活。你可以把它大致看做改造人、機械化人、生化人等等科幻作品中常見新人類的統稱,寫作 Cyborg,它的定義就是指有機體與生物機電一體化,那些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部件或器官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這類生物就被稱為賽博格。

可以說賽博格是科技進步的產物,關繫到每個人類的未來,甚至與現代醫學相比也沒有什麼特別或不同。在當今時代,人類已經與技術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以至於很難分清兩者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和依賴某種形式的技術,賽博格無外乎就是技術呈現方式的一種而已。還記得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嗎?如果你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那麼你就會成為一位賽博格。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好了,言歸正傳,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故事。

彼得·斯科特-摩根在成為賽博格之前,人生比平常人要幸運得多。1958 年 4 月 19 日英國倫敦的旺茲沃思區,小彼得呱呱墜地,命運女神的眷顧為他提供了相對殷實的家境。幸福的童年時光中,小彼得展現了異於常人的求知慾,他將知識視為自己精神花園,超越年齡層的閱讀經歷為未來的求學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時間繼續向前推進,一轉眼彼得已經出落成一位科學家氣質濃厚大小伙子。盡管年少時的經歷不同尋常,但他卻是一位很符合「腐國傳統」的同性戀者。1979 年彼得和丈夫弗朗西斯結為夫婦,並在英國正式允許同性伴侶登記之後的 2005 年 12 月 21 日進入民事伴侶關系。雖然因為這個身份他在學校和工作中都受到過歧視,但是彼得仍然樂觀地看待著世界和未來。

他在自傳《彼得2.0》中回憶道:「1983年的芝加哥,當時我是一名博士生,當著一千名代表在機器人學研討會上發表了講話。那時的我樂觀得驚人。我還清楚地記得看到一種激動人心的未來在向我招手時的那種感覺。我堅信,只要我們足夠聰明,足夠勇敢,足夠擅長各種尖端技術,不管前方命運如何,我們都能改寫未來,改變世界。」於是在 1984 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機器人革命》,其中已經展現了他這些年的學習成果,1986 年時他取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計算科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這是英國大學機器人系授予的第一個博士學位。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隨後的幾年里,彼得深入著自己的研究,不僅在機器人領域他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他還撰寫了關於社會系統的行為及其風險的研究,發表了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社會行為方式的分析,以及解決出現的問題的方法。這個階段他的著作包括《不成文的遊戲規則》(1994 年)和《我們全球未來的現實》《全球危機的現實》(2012 年)。然而年輕時候一切顯赫與風光似乎都被命運標注了價格,彼得的順遂於 2017 年戛然而止。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2017 年 59 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被診斷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MND),這種疾病至今仍無法確定病因,但卻伴隨著四肢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吞咽和講話困難等嚴重的並發症,最終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史蒂芬·威廉·霍金就是該病患者。這個病現階段在醫學領域就是不治之症,醫生給出的預測更是讓彼得絕望,或許他只剩下 2 年的壽命了……

不過顯然我們不能低估人類的可能性,時間一晃來到 2019 底,彼得雖然飽受病痛折磨,但他仍然堅強的活著。或許是由於他本身就是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又或許僅僅是因為自己撐過了所謂的「剩餘壽命」,彼得終於做出了那個決定,他要想辦法延長自身的壽命。

「我將不斷進化,作為人類的我已經死去,未來我將以『賽博格』電子人的身份繼續活下去。」這是彼得·斯科特-摩根決定成為賽博格之時的豪言壯語,隨後他便接受了一系列的手術,其中包括全喉切除術、雷射眼科手術、大腦神經與 AI連接的手術等等。在彼得的職業生涯中,他與政府機構、銀行和大公司關系密切,這使得他能接觸到許多前沿科學,他一直在利用這一優勢與前沿技術專家合作,為這一天的到來做准備。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最終那個曾經被病痛折磨到無法行動的彼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彼得2.0」。2.0 版本的他能夠使用眼動追蹤技術操作電腦,這意味著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輪椅、電子床和一個提升機來幫助自己移動。除此之外,彼得2.0還打算製造一個非常逼真的模擬頭部,這能實現 AI 與大腦神經互相連接,是一個類似於《阿凡達》里的大腦互動裝置。一切准備就緒之後,為了避免唾液進入肺部的風險,他接受了全喉切除術,這意味著彼得永遠失去了自己聲音,為此他創造了一個臉部頭像系統和語音合成系統,可以做出表情以幫助他傳遞情感。

盡管手術和改造的風險重重,但顯然彼得並沒有任何畏懼與擔心。術後的彼得 2.0 很開心自己的轉變,他曾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中表示:「我的一切幾乎都將不可逆轉地改變,我現有的五種感官會得到增強。但更重要的是,我大腦的一部分,以及我所有的外部形象,將很快變成電子的、機械的——我將變成全世界第一個賽博格。」彼得的故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電視四台將他的經歷拍攝成為紀錄片《彼得:人類賽博格的誕生》。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隨後的幾年里,彼得 2.0 一直在嘗試繼續身體改造與進化,在自傳《彼得2.0》中還提及了彼得 3.0 版本的諸多可能與暢想。不過更令人動容的是,成為賽博格的彼得 2.0 仍然保持了人類的情感,哪怕自身飽受病痛折磨也沒有忘記散播愛意。他與愛人弗朗西斯一起建立了基金會,旨在利用高科技技術改善那些身體或精神有缺陷的人們的生活。

彼得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賽博格改造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技術,越來越多有需要的人能夠和他一樣,只要自己沒有放棄生的願望,那麼就能活下去。他說:「患病沒有讓我屈服,感謝科技,我將能一如既往地傳達自身的情感、表達個性。我能伸出手去接觸我愛的人。相信我,彼得 2.0 不會是唯一一個賽博格。」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本應」死於 2019 年的彼得,最終活到了2022 年 6 月 15 日,享年64歲,讓這段故事暫時落下了帷幕。關於彼得 2.0 可以討論的問題有太多太多,比如著名哲學問題「忒修斯之船」,一艘船的木頭被逐漸替換,那麼當所有的木頭都不再是原來的木頭時,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比如當人類的大腦與 AI 相連思想控制權應該如何歸屬?究竟是誰在主導身體?又或者……寫下這篇文章的我並非相關學者,所以我的看法顯然不是什麼指導意見,不過還是放在下面,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期待在評論區看到大家的見解。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首先,彼得 2.0 版本中彼得·斯科特-摩根並沒有失去對自身的控制權,他身上那些機械部件並沒有擁有和人一樣的意志。以身心二元論的角度來說,人類復雜的心理活動實質上就是大腦的物理運動的產物,心理狀態就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狀態。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賽博格化之後自己人格的歸屬權,哪怕最終傳說中的彼得 3.0 是缸中之腦的樣貌,我也認為「船」還是原本那艘。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其次,人的本質是由他的社會關系決定,無論彼得將自己更新到什麼版本,他仍然是作者、機器人專家、弗朗西斯的愛人……現實中的人們仍會以彼得·斯科特-摩根對他進行認知,所以這些進化實際上只是一段治療的過程。科學技術的進步讓賽博格更像是一種「現代醫學」,而非科幻小說中技術中人的主體性遭受到機械入侵的樣貌。正如歷史上那些印象派畫家們驕傲地宣稱「人面對自然,應當勇敢」一樣,彼得的決定和行為更像是一場面向未來人類的社會實驗,當我們對科技和自然的掌控程度越來越高時,如何利用知識掌控自己改善生活就變得格外重要。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從彼得·斯科特-摩根到彼得 2.0 ,他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賽博格,但更重要的是他展現了人類最重要的那些美好品質。在對待自己的生命時,他非常堅定地選擇活著。我甚至無法設身處地得幻想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這種勇敢簡直難以想像。而對待他人彼得更是真誠與坦然,健康時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同性戀人的愛,哪怕這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交際。進化到彼得 2.0 版本之後,他也沒有因為病痛放棄愛的權利,甚至還建立基金會將愛意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彼得的故事是關於科技的故事,更是關於勇氣、希望與愛的故事,而我想做的就是將這段故事傳遞給你,然後再由你繼續傳遞下去……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好啦,那今天就聊到這里。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賽博格與人體進化呢?希望在評論區看到大家的分享和交流。如果覺得我們做的不錯,可以點贊關注。當然,也歡迎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啵啵~

真的不是科幻小說全球首位賽博人的傳奇一生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