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美味的穆陽線面(圖片來源網絡)

穆陽線面出產於穆陽鎮蘇堤村、穆陽村、穆雲鄉桂林村、洋坪村、燕科村、康厝鄉康厝村、半山村、南洋村一帶,而最有名的該屬蘇堤村所產。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蘇堤的線面以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等優點早已聲名遠播。早在隋朝開皇十五年(595年)就有江夏黃氏輾轉遷入該地,在這1400年的悠悠歲月里,僅制面傳統就有680年之久。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數百年來,穆陽線面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其中的奧妙在於無法用機器取代的傳統手工藝,其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講究,僅從和面開始就需要嫻熟的技術。

首先要選上好的精粉,配以適量的水,加上些許精鹽,在盆缸里攪和成麵糊,再和成面團。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和好面之後就開始「制條」。面師傅將和好的面團壓扁,切成條狀,抹些植物油,搓成小條,暫時盤入盆缸之內,同時灑些薯粉,以防粘連,待一會兒再把它掛到面竹(一種專用的小竹棍,大約2尺長)上。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接着就是拉麵了,這一道工序最為要緊,也最見工藝。速度、力道、條形都要拿捏得准,長度25厘米的小條,在一拉一捋之間,最長能拉到七八米長。

拉麵時,要先把盤在盆缸里的面條掛在面竹上,然後將一端面竹固定在支架上,雙手則握住另一端的面竹,屏氣,躬身,馬步,用力上揚,拉拽……一次不能拉得過長,拉好後就把這一端也固定在支架上,讓自然風和太陽光晾曬;為了避免黏結,拉好上架前要適量撒一些薯粉,上架後還要不時地用細竹棍分梳。如此多次反復,一次比一次細,一次比一次長,一次比一次干,直到最後成品出來。當然,「下一次」與「上一次」之間要隔多久,要因時因地、因氣候因季節而定。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晾曬線面用的支架也是特製的,一副架子有兩個,分別放在兩端,中間用厚木板連接;木板上面鑽有排列整齊、間距一致的許多小圓孔,這些小圓孔用來固定拉麵用的面竹,根據拉成的長短,將小竹棍插在相應的小圓孔當中。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一般的做面專業戶都是好幾副面架同時進行,遠遠望去,一副副面架好像晾曬着一條條柔軟的白絹,而穿行於其間的拉麵師傅就像舞蹈演員,舉手投足、彎腰躬背,動作連貫優美,但辛苦自知。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穆陽線面的包裝也挺講究。成品出來以後,要分成一綹綹的,不能切斷,收成大約0.5米的長度,然後用紅絲線扎住「頭部」,稱為「只」;一般情況每公斤可有8隻,這就是傳統的「紅頭線面」。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絲絲縷縷的線面,宛若無數的銀絲在風中飄盪,裝點着穆陽溪畔這個古老的線面專業村,也編織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致富夢想。

【舌尖寧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陽線面

來源:今日福安、好穆陽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