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疆味道」香飄四方

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讓「新疆味道」香飄四方

讓「新疆味道」香飄四方

7月11日,工作人員在阿克蘇農產品交易中心大數據平台上瀏覽全國各地新疆農產品的交易情況。鄒懿攝 2019年,自治區深入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通過抓好林果科技示範園建設、「南疆林果業專家服務團」專項行動、果品分級分類等舉措,實現全區林果面積穩定在1850萬畝(不含兵團)、產量力爭突破785萬噸的目標。

綜觀我區整個林果產業鏈,果品種植位於產業「上游」,提質增效仍是重中之重。而在其「下游」,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仍需提檔升級,才能使新疆林果發揮出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技能培訓帶動增收致富

專家採取與原單位工作「脫鈎」和教學科研、基層培訓指導「雙結合」的方式,現場實訓1萬場、培訓果農100萬人次以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區林果種植面積已占到全國的13%,「瓜果之鄉」名副其實,但如何讓我區林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果農豐產增收,提質增效仍是「主旋律」。

「這紅棗個兒大、果肉飽滿,還好管理。」8月4日,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克孜勒鎮依爾瑪村村民普拉提·尼亞孜站在自家紅棗園里,樂得合不攏嘴。

普拉提家有14畝紅棗,每年,普拉提雖也是精心照料棗園,但因缺乏科學管理,辛苦一年,收入總是不盡如人意。

為提高林果業品質,2019年,自治區在去年「南疆林果業專家服務團」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加大實用技能培訓力度,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林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和新疆林業學校,選派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現場技術指導的75名專家,採取與單位工作「脫鈎」和教學科研、基層培訓指導「雙結合」的方式,深入南疆林果主產縣市,對鄉村幹部、林果技術服務隊和果農開展培訓工作。去冬以來,區、地、縣已累計舉辦林果實用技術培訓9523場次,125.92萬人次參加。

普拉提也嘗到了培訓後科技種棗的甜頭。「林果專家走到田間地頭講解示範,幫我們解決遇到的難題,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管理果園的知識。通過培訓學習,紅棗的產量每畝增加了200多公斤,更重要的是品質好了價格也高了。」普拉提說,「按照去年紅棗的價錢來估算,今年我家紅棗能賣6萬余元。」

溫宿縣林業管理站站長阿不都外力·亞生說:”南疆林果業專家服務團”的4名專家來了以後,以”講解+示範+答疑”的形式,對林果技術服務人員和果農進行面對面、手把手、多內容、不間斷的林果技術管理培訓。」

如今,越來越多像普拉提一樣的果農,通過林果技術管理培訓掌握了新技術、改善了管理方法,果品品質不斷提高,帶動了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

2019年,推動特色果品精深加工依然是做強特色林果業的主攻方向,通過加大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進培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強競爭力。

在林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我區林果業不再單純追求產量,而是緊扣市場需求,朝着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方向邁進。

作為土生土長的和田人,李玉清對家鄉特產和田玫瑰頗為着迷。「和田玫瑰可一身是寶,是名副其實的”金花”。」7月23日,新疆和田陽光沙漠玫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清自豪地說。

如何讓土生土長的和田玫瑰飄香世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花」?答案是走精深加工之路。

和田玫瑰大多種植在相對分散和獨立的沙漠地帶,品種單一,用的也都是有機肥料,因此一直保留着最初的優良品質。原先產品只有玫瑰乾花和玫瑰花醬,產品單一、包裝簡單。2009年,為了把和田玫瑰的潛在價值徹底挖掘出來,新疆和田陽光沙漠玫瑰有限公司在和田市工業園區上馬了2000公斤玫瑰精油提取項目及7000噸氣調冷藏保鮮庫,開始走玫瑰精深加工之路。如今,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玫瑰精深加工企業。

「玫瑰花醬、玫瑰花茶、玫瑰花醬饢、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現在,我們研發的產品有五大類、100多個品種。」李玉清介紹。

近幾年,我區許多地區的特色林果,開始走上精深加工之路,如阿勒泰的大果沙棘,精深加工產品有飲料、油等20多種;精河縣的枸杞,被加工成了枸杞酒、枸杞膠囊;和田產的肉蓯蓉,被製成了保健品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區果品保鮮加工企業達到515家,其中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81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00萬噸,組建林果專業合作社1300餘家,培育知名林果品牌143個。2019年,推動特色果品精深加工依然是做強特色林果業的主攻方向,通過加大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進培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強競爭力。

拓寬渠道打通終端市場

重點加快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建設,實現果品產區與內地密集消費市場的銜接,實現核桃、紅棗、蘋果、香梨、伽師瓜、新梅、葡萄乾七大單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服務,力爭交易額突破15億元。

近日,自治區印發《2019年新疆農產品市場開拓方案》,提出2019年,自治區將加快推進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累計布局疆外銷售網點3300個以上,實現農產品與內地密集消費市場銜接。

7月30日上午,上海市民李湘通過微信公眾號購買了兩個巴楚留香瓜,晚上就到了自家的餐桌上。

巴楚留香瓜因為清香濃郁、脆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但由於路途遠、不易儲存等因素,制約巴楚留香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改變現狀,上海援疆幹部將種植、管理、銷售有機結合起來,引入現代田間管理技術,嚴格產地品控,一藤一瓜、一瓜一碼、全程追溯。2016年,在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支持下,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與巴楚縣、喀什維吉達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攜手進行品牌營銷,藉助「電商」和援疆省市的力量,巴楚留香瓜被推向了全國市場。

巴楚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上海援疆幹部程暢說:「目前,改種留香瓜的村民越來越多,瓜農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

據喀什地區巴楚縣農業農村局統計,2019年,巴楚留香瓜種植面積達1萬畝,預計總產量達2.5萬噸,總產值有望突破3500萬元。

越來越多的新疆優質農產品像巴楚留香瓜一樣,通過果品推介會、展銷會、援疆省市、電商物流等各種平台走向全國,我區持續開展林果業提質增效行動在終端市場結出了豐碩成果。

2019年,我區將重點加快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建設,實現果品產區與內地密集消費市場的銜接;辦好大型展會,使新疆「瓜果之鄉」美譽轉變為品牌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推進實施「百城千店」工程,在援疆省市推進市場開拓;推動阿克蘇、葉城、伽師、鄯善B2B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全部上線運營,實現核桃、紅棗、蘋果、香梨、伽師瓜、新梅、葡萄乾七大單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服務,力爭交易額突破15億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美食大搜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