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放上流量巨星,再做點炫目特效,成為我們對電影海報設計的刻板印象。偏偏有一股清流,攤幾件衣服,或者放幾個錘子,卻做出被無數影迷納入珍藏的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淺墳》的 CC 海報

當海報對應的電影年份久遠,當時的巨星對今天的觀眾而言不過是路人,如何用新海報呼籲大家重溫老電影?一串問題下來,這豈不是要用冷飯炒出美味的高難度操作嗎?

偏偏它做到了,從業 37 年里炒出了將近 1500 款美味佳餚,還積攢了跨年代的粉絲群體。

它就是 Criterion Collection,中文譯為「標準收藏」,網友都一致親切稱呼它為 CC。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YouTube 博主 Daisuke Beppu 為 CC 影碟打造的櫥櫃.

想了解最受大眾歡迎的經典電影,我們可能會找來「豆瓣電影 Top250」榜單。但如果想找連業內人都認同的藝術電影榜單,CC 必定是首選。

誕生於 1984 年的 CC,是一家美國的電影製作公司,專門發行能稱之為「經典」的藝術電影,並為其配套設計以海報為主的一整套視覺,讓這部電影更能配上「經典」二字。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3 月 23 日對於影迷來說是個好日子,因為 CC 要推出王家衛導演合集,包攬 7 部經典作品,影迷表示錢包又要癟了。繼《花樣年華》、《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等經典之後,王家衛電影海報集合中又來了一位重量級成員。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王家衛導演合集和《花樣年華》的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阿飛正傳》和《重慶森林》的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CC 為王家衛導演合集設計的包裝和小冊子

喜添重量級海報的還有拍出《刺客聶隱娘》的導演侯孝賢,CC 版本的《海上花》將於 5 月 18 日發售。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海上花》的 CC 海報

這年頭,按照風格、形式、手法分析海報設計的大有人在,但遇上不走常規路線的 CC,這些常規分析變成了對它的褻瀆,不如就用 CC 海報創作者說的幾句話作為引子,來認識一下電影海報領域的「白月光」。

只談「藝術」、不談「市場」的老闆

我們沒有市場團隊,也很少在會議中使用「市場」這個詞——這一點應該歸功於我的老闆。

——CC 首席設計總監 Sarah Habibi

CC 是位剛好趕上時代紅利的幸運兒。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CC,一出生還搭上了急速上升的飛機。

這位「巨人」是 Janus 電影公司,自 1956 年成立以來,憑著一己之力將大量藝術電影引進美國。國外名導演如黑澤明、伯格曼、費里尼等人都是通過 Janus 才為美國大眾所熟知,也因此培養了一大批藝術電影觀眾。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Janus 這位「巨人」,後來還真的成為 CC 真正意義上的父親。Janus 在 1965 年被 Saul Turell 和 William Becker 收購,而他們的兒子就是 CC 現在的老闆 Jonathan Turell 和 Peter Becker。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William Becker、Peter Becker、Jonathan Turell 和 CC 的員工. 圖片來自:Criterion Collection

1980 年代的美國,電影錄像帶出租的需求猛烈上升。CC 剛好趕上了這趟高速航班。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80 年代的美國錄像出租店. 圖片來自:YouTube

作為當時主流的電影格式, VHS 的外觀是方形錄像帶,然而畫質卻是為人詬病的。提供更高質量的升級產品——LaserDisc 格式的光碟應運而生。

有遠見的 CC 創始人夫妻 Robert Stein 和 Aleen Stein,在 CC 剛滿一歲的時候給它添了個弟弟——第一家 CD-ROM 發行公司 Voyager ,讓 CC 在接下來的技術發展上如虎添翼。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VHS 格式的錄像(圖左)和 LaserDisc 格式的光碟(圖右). 圖片來自:YouTube

但 CC 的野心絕不僅僅是修復老電影重新發行,而是定義「經典藝術」。

當一部電影要成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怎麼可以缺少一張很藝術的海報呢?裝著這張影碟的 CD 盒怎麼可以沒有很藝術的設計?這些藝術部門在做的事情,才是 CC 提升段位的關鍵。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原版影碟和 CC 影碟. 圖片來自:YouTube

早期 CC 的 logo 看起來像一本書,比起藝術電影發行商更像是出版社的 logo。直到 2006 年,CC 終於有了一款很藝術的「簽名」——由 Paula Scher 和 Julia Hoffmann 設計的 C 型 logo,開始出現在 CC 海報的左上角,每部電影的片頭也會出現 logo 的動態版本。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CC 早期的 logo(圖左)和新版 logo(圖右)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豆瓣電影海報欄目中,只要是 CC 在 2006 年後發行的電影,認准這個「C」,便能在一堆海報中快速找到。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圖片來自:YouTube

在某些情況下,每個人都會以一種方式想起一部電影,但 CC 認為導演的意願是為了說出有別於以往的想法。因此,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重新定位電影,去證明這部電影並不是之前市場銷售人員所宣傳的那樣。

——CC 首席藝術總監 Sarah Habibi

談及 CC 用海報改寫大眾對電影的看法,不得不提及《下半生賽跑者》。被分類為運動主題的這部電影,講的是滑雪教練的傳奇故事,原版海報卻是情人親吻的畫面,與定義為愛情片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海報形似。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和《下半生賽跑者》的原版海報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成功的,畢竟愛情片比起運動片,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

但在 CC 看來,出色的滑雪攝影才是導演厲害的地方。調出電影中的滑雪畫面,在多番嘗試後設計出的最終海報,才是對導演麥可·里奇真正的尊重。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下半生賽跑者》CC 海報的初期嘗試. 圖片來自:Eric Skillman 的Blog網誌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下半生賽跑者》CC 海報最終版

不談「市場」的 CC,在藝術電影領域反倒有了一番讓人津津樂道的作為。當大環境在想方設法滿足觀眾需求的時候,就需要 CC 這樣徹頭徹尾的藝術家,將一切可能會讓自己變得俗氣的商業顧慮拋之腦後,為一場奢華的感官體驗拼盡全力。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龍門客棧》的原版海報(圖左)和 CC 海報(圖右)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喋血雙雄》的原版海報(圖左)和 CC 海報(圖右)

一千個詞抵不上一個畫面

很難找到可以代表整部電影的單個畫面,一個畫面可能等同於一千個詞匯,但是如果它沒有說出所需的內容,那麼就必須做一些新的嘗試。

——CC 總裁 Peter Becker

用一張圖就可以做成的海報,看似動動滑鼠就能完成的簡單作業。但反過來想想,一部時長幾十分鍾甚至更多的電影,要被塞進一張海報中或更小的光碟封套上,還要傳達出電影的核心,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法國中尉的女人》中由梅姨飾演的 Sarah 是個為丑聞而生的人物角色,影片通篇圍繞著他人講述和本人自述的丑聞故事展開。CC 海報表現得很巧妙,用作家文本作為元素,一層層疊出了 Sarah 在電影中的經典畫面。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法國中尉的女人》CC 海報的設計過程. 圖片來自:YouTube

而這些僅僅是常規問題,晉級為高階玩家的 CC,還需要考慮如何最簡單的海報,烙下最深刻的印象。

海報不同於書籍,書籍可以用大量文字去喚起我們的浮想聯翩,但承載過多信息的海報,就如同施工場地的演講,噪音太多以至於觀眾一個字都沒聽進去,轉身便全然忘記。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好血統》CC 海報的創作過程. 圖片來自:Criterion Collection

深諳此道的 CC,從來不會浪費筆墨去說多餘的話。

盪起漣漪的湖面、深山中扎進樹叢的汽車、湖邊孤立站著的背影,被設計成《復仇》的海報、CD 封套和小冊子上,達到了「懂的都懂,不懂的也想懂」的效果——看過片子的觀眾會想起造成湖中漣漪的前因,沒看過的觀眾會被勾起了解「發生了什麼」的念想。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復仇》海報的初版設計稿(圖左)和最終版(圖右). 圖片來自:Eric Skillman 的Blog網誌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復仇》CC 影碟小冊子封面. 圖片來自:Eric Skillman 的Blog網誌

但這並不意味著 CC 會偷懶,CC 在設計背後花的功夫,對得起每位看到海報的觀眾。

在項目開始的時候, CC 團隊會聚在一起觀看電影,之後由項目負責人來介紹電影、導演的相關信息,大家會就電影的社會、政治和歷史背景進行深入交流。

之後的兩到三周時間,設計師會畫大量草稿,並在兩到三個月內完成最終稿。同期會有大概 7-8 個項目同時進行,設計師實際創作時間仍是十分緊張的,外部設計師和藝術家也會接到委託參與進來,與內部設計師共同完成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CC 藝術部門貼滿設計過程圖稿的牆面. 圖片來自:《Criterion Designs》

CC 內部設計師中,現任藝術總監的 Eric Skillman 是位不可多得的猛將。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CC 藝術總監 Eric Skillman. 圖片來自:B 站

比較文學專業出身的 Eric,2002 年大學畢業後就進入 CC,負責印刷製作類工作,設計僅僅是「擦邊球」——當他負責的影碟封套等不及獲批準的正式封面時,他會按照正式封面的高要求,先來一個「偽造版本」。

正因為 Eric 設計的封面好到以假亂真,他在幾個月後得到了設計黑澤明電影《紅鬍子》海報的機會,自此開始了他精彩不斷的設計生涯。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紅鬍子》的原版海報(圖左)和 CC 海報(圖右)

若是用死板的條條框框去評論,模糊不清的圖片,主體人物超出畫面,對比度太低任一條都能將很多 CC 海報歸入不合格分類,但 CC 卻用這樣的設計彰顯出自己的藝術品位。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Eric Skillman 設計的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Eric Skillman 與外部藝術家合作的 CC 海報

海報可不是一張紙,而是電影的全新視角

我們都想引用一些標志性的東西,或者想讓觀眾從一個新鮮的視角來看電影。

——CC 藝術總監 Eric Skillman

CC 海報的另一個難點,在於難以突破的客觀限制。最明顯也最常出現的有兩種情況:一是取材上的限制,老電影遺留下來的素材有限,畫質跟不上今天的要求;二是原來的海報過於深入人心,再創作必須提供另一種視角,給出另一番解讀。

新近上映的電影海報,可以適時更新素材,比如請來原班演員專門拍攝,或者到拍攝場地進行補拍。

接下台灣名導楊德昌電影《一一》的 Eric,就沒這麼幸運了。楊導的電影藝術造詣聚集了一大批影迷,但他對畫質的低要求卻是對海報設計師的折磨。與製片人徐錦江討論出很妙的想法後,Eric 返回工作室翻查資料後深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電影里面根本找不到高解析度畫面。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一一》電影劇照

雖然距離《一一》上映的 2000 年才過了 7 年,但是導演已病入膏肓,在當年晚些時候去世。而電影中扮演主角楊洋的小男孩,也經過歲月的洗禮長大了。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電影《一一》中主角楊洋拍攝的人物後背照片被用於 CC 修復版影碟菜單

沒有素材,那就偽造素材。有了想法的 Eric,找來攝影師 Andre Constantini 和亞裔男孩 Brian 合作。先花了整個上午去布料市場物色能夠還原電影場景的紅色幕布。中午的時候為 Brian 買了西裝後,立馬跳上計程車趕往 Andre 的攝影工作室。

一旦照片到手,徐錦江帶來的台灣結婚請柬給了 Eric 在排版設計上的啟發,這才有了讓 Eric 引以為豪的最終作品。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因為《一一》CC 海報最終版

在遇上實力雄厚的原版海報,CC 也會用自己的方式予以致敬。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原版海報,用黑白方塊遮住人物眼睛,諷刺地分成兩類。面對如此有意思的海報,CC 直接拿來用。但為了保持自己簡約的風格,在外層再疊了一層白色封套,加上圓形和方形的鏤空,讓畫面重點更為突出之外,還將影片中的暗號「藏」了進去。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寄生蟲》的原版海報(圖左)和 CC 海報(圖右)

《都市浪人》的海報「改編」也很有意思,因為原版海報太過經典,CC 將原版海報做成了一張黑白傳單,掛在了街頭。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都市浪人》的原版海報(圖左)和 CC 海報(圖右)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都市浪人》CC 海報創作過程. 圖片來自:《Criterion Designs》

2019 年上映的《燃燒女子的肖像》,讓 CC 真正體會了一回棋逢對手。

撐起韓國電影海報半邊天的 Propaganda 工作室,先一步將電影里的優雅、復古、意境美挖了個底朝天,發布的系列海報讓全世界都深感驚艷。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Propaganda 工作室設計的電影海報

如果沒有 Propaganda 的設計,大概 CC 的海報也會長這個樣子。用背影去勾勒出人物的神秘感的手法,只要翻翻 CC 的過往作品,都能找出一大堆這類構思與風格的海報。

接到項目之後,Eric 在 Instagram 找到了藝術家 Hélène Delmaire——女主角畫家 Marianne 的「現代化身」。電影中畫家 Marianne 在被評論肖像畫不像本人時候,用抹布毀掉畫作的方式,與 Delmaire 用筆觸遮蓋眼睛的手法有著微妙的相似。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燃燒女子的肖像》電影片段

仿佛由 Delmaire 畫出的作品,帶入了強烈的情緒與符合人物氣質的姿態之後,更像是電影中 Marianne 為心愛的 Héloïse 畫的肖像畫。被筆觸遮蓋的眼睛,反倒讓人想要一探 Héloïse 的神秘。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燃燒女子的肖像》CC 海報的創作過程. 圖片來自:Criterion Collection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燃燒女子的肖像》CC 海報

除了 Delmaire,CC 還與很多設計師與藝術家合作。他們都有著各自的風格與特質,但每一位請來的創作者都與項目非常匹配,不得不夸贊 CC 的看人眼光。

《李小龍合集》請來了香港長大的插畫家兼搏擊愛好者 Gian Galang。為了畫好海報,Gian Galang 還在自家廚房模仿李小龍打法,讓妻子拍下照片作為創作素材。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插畫師 Gian Galang 和他的創作過程

也正因為這樣真心擁躉和全情投入的創作者,李小龍合集最終的 CC 海報有了靈魂。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李小龍合集的 CC 影碟包裝

通過 CC 在 2018 年開始的工作室參訪頻道,《哥斯拉》背後的插畫師 Yuko Shimizu、用服裝插畫方式創作《湯姆·瓊斯》的 Richard Haines,和可以稱得上是「CC 海報常客」的 Sam Smith 等人,從幕後走出來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插畫師 Yuko Shimizu 和她的創作分享. 圖片來自:YouTube

「導演過審版」也是 CC 海報的重要特色。韋斯·安德森就是很熱情參與其中的一位導演,從初稿到最後成品都會持續跟進。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韋斯·安德森導演作品的所有 CC 海報

另外也有一些導演僅僅把海報看作是一種銷售工具,或者是電影的附帶產品。面對這樣的情況,CC 仍然會堅持自己對電影的使命,因為 CC 海報才不是大眾意義的海報,是貨真價實的藝術品。

為了創作《魂斷威尼斯》的 CC 海報,藝術家 Cliff Wright 還專門製作了真人大小雕塑,用油漆細心模擬出有著歲月痕跡的青銅質感,最終的海報更像是博物館珍藏藝術品的存檔照片。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 《魂斷威尼斯》CC 海報創作過程. 圖片來自:Criterion Collection

比原作還香的「炒冷飯」設計,首先想到 CC 海報

▲《魂斷威尼斯》CC 海報的設計稿(圖左)和最終版(圖右). 圖片來自:Criterion Collection

好的設計應該說明一切。就像一個玩笑一樣,如果你必須解釋它為什麼起作用,那麼它可能就沒有作用。

——CC 藝術總監 Eric Skillman

好的設計不僅可以感染大眾,還可以讓過去優秀的文化、藝術、電影重新亮相,掃清上面累積的灰塵,或者將看似無法接近的傑作展示給大眾,讓這些瑰麗珍寶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封面來自 The Daily Iowan,作者 Tate Hildyard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