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設備

Dell UltraSharp U2417HA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在官方宣傳圖片上,U2417H被冠為U2414H的升級款,我們這次收到的評測機型號為U2417HA,雖然CHH官方評測室並沒有為大家帶來U2417H的評測,但這次的U2417HA跟U2417H的差別僅僅為活動臂支架而已,在面板方面兩者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把此次的評測當做為U2417H的評測來看. 產品規格         面板的可視尺寸為23.8英吋,屏幕比例為16:9,值得一提的是U2417HA支持InfinityEdge技術,超窄邊框使得他在多屏體驗上又會得到了一個新的提升,並且配合未來的VR技術一起食用效果會更佳,其他性能參數上則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突出點 產品解析 顯示器隨機附送了USB Hub 3.0線材,HDMI-mDP,以及電源線 此次HA版本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個Dell原廠支架臂了,不過並非液壓式 接口標準為VESA 在接口的背面可看到多處均支持旋轉,活動范圍在稍後我們會為大家演示 支架的底部可與桌面安裝器進行連接,連接處為金屬材質 固定在桌面上全靠這只部件了,全體為磨砂金屬材質 拆卸後蓋後為藏線區域,這點必須好評 本體出現,背面造型有點類似於UP2516D 接口標準為VESA,可兼容第三方支架 接口部分依次為HDMI,DP in,mDP in,DP out,音頻輸出,Hub 3.0以及USB 3.0 x 2 左側為電源輸入口 顯示器正面,線條設計非常漂亮 鑒於活動臂支架無法穩妥的站立在攝影棚中,所以我們暫時使用U2417HWI的支架來進行客串來給大家展示整體效果.(U2417HA是不包含坐立底座的) Dell Logo InfinityEdge技術的關鍵所在,超窄邊框,其實就是嵌入式固定屏幕的方式 顯示器的左側為雙USB 3.0 x 2 按鍵則採用了實體按鍵以保證了下方邊框的厚度 顯示器背面的正上方的散熱口 支架固定方式非常簡便 支架臂底座可進行左右旋轉 顯示器支持90度的旋轉 90度旋轉後的效果圖 支架選擇細節圖 支架臂的最大下調范圍 最大上升角度 能夠實現支架的左右旋轉的可並不只是底座 支架最大上仰角度 最大下仰角度,整個支架的活動性能以及牢固程度非常令人滿意 OSD解析 首先是快捷操作模式,毫無變化 亮度設置界面也還是那個熟悉的感覺,數字調整幅度為百分之一 信號輸入端的選擇較為豐富 色彩預設模式 顯示參數設置 電源計畫設置 OSD菜單個性化設置 多國語言可供選擇 快捷鍵的自定義設置 其他一覽設置,可在其中進行出廠化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的最大亮度為186,要低於主流顯示器的亮度,默認色溫為6687K,離標準的6500K有些些許偏差 98%的sRGB和75%的AdobeRGB色域,色域表現余主流家用顯示器基本相同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偏差略高了些 屏幕亮度均勻值令人感到非常驚艷 色彩還原除了藍色部分之外都非常出色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ViewSonic VX4002-4K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當看到標題時大家已經能夠明白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一台4K顯示器,但大家再看看評測的封面圖片,"麼麼黑,什麼鬼?",之所以會這樣,是為了紀念今天Chiphell官方評測室打破了有史以來評測過的最大屏幕,多大?40",和電視機的確沒辦法比,但是,桌面PC用上這個尺寸結果就像我們現在的評測封面一樣,任性的可以. 產品規格         詳細規格配置如下,面板一如既往地採用了MVA,尺寸方面也達到了39.5吋之大,分辨率為3840x2160,並非原因是4096x2160是因為16:9的緣故,光從尺寸看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PC顯示器的范圍了,都趕上電視機了,在接口配置方面則較為豐富,其他規格如下圖 產品解析 配件方面並不是很豐富,配置了電源線,DP,以及支架部件 支架的底部配置了腳墊,整個支架採用了金屬材質 接着是顯示器本體,按照慣例先從背面講起,尺寸真的很大,背面為白色磨砂塑料 頂部的ViewSonic Logo 產品的信息銘牌 接口方面首先是電源 其次輸入端配置為HDMI x 3,DP,VGA,以及USB Hub 3.0,比起上次自家的VX3210要豐富許多,但做工細節依然寨味十足,比如那裸露的螺絲 側面為USB 3.0 x2以及音頻的輸入輸出端口 顯示器背面的底部部分為支架部件的安裝位 固定方式為十字螺絲,安裝完畢以後插上腳架即可完成安裝,安裝過程還算簡便,同時安裝部件也是金屬材質,所以強度上還是比較令人省心的 開始我們的正面了,到底是40吋,大到已經快覆蓋完我們的攝影棚了,而腳架的造型使得這台顯示器非常類似電視機,邊框部分依然為白色磨砂塑料 OSD菜單按鍵標識 這里就是按鍵的真身了,比起上次的VX3210那蛋疼的觸摸式按鍵,重新回歸了實體按鍵真心是個明智的選擇 Logo是少不了的 邊框不能算薄,但是由於顯示器是40吋的,所以當大家看到實物的時候巨大的反差反而讓大家覺得邊框很窄了.大家也可以回顧下剛才的正面特寫 這個小鳥Logo至少曾經是輝煌過的 可視角度僅可上下翻轉最大角度,並不支持左右旋轉以及90度旋轉 OSD解析 OSD界面跟以往的界面風格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首先是信號輸入選擇,基本涵蓋了日常使用所有的信號端口 一些基礎的畫面調節選項 畫中畫功能的選項菜單,這個對於超大屏幕以及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來說還是很受用的 音量調節界面,同時可以選擇HDMI,DP以及3.5mm接口的音源輸入 冷暖色調的選擇,同時也可以選擇廠商預設的模式,低藍光閱讀模式實用性很高 語言設置 OSD菜單的個性設置 設定界面中可以看到接口的規格版本,如果使用的是模擬信號還可以對畫面的位置形狀進行調整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的最大亮度為206,亮度並不是很高,默認色溫為6811K,離標準的6500K稍有差距 98%的sRGB和82%的AdobeRGB的色域表現在廣色域和非廣色域中間,家用必須好評,畢竟廣色域顏色管理是個麻煩事,Chiphell評測室每每評測到這種色域的顯示器都會儘量給大家推薦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偏差非常巨大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的穩定性較差 亮度均勻表現因為尺寸超大也變得成績並不理想 色彩還原性能並不是很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0.6s快門 最後1s的快門,實際測試結果非常令人滿意,畢竟這不是IPS屏幕,MVA的漏光控制普片要好於IPS 可視角度測試,實際結果也非常不錯 最後是120亮度下的功耗,對於一台40吋的4K屏來說這個數據已經非常出色了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5DSR+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任何裁剪以及色彩亮度修改. 總結    ...

ASUS ROG Swift PG348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ASUS對於ROG這個副品牌的延伸產品覆蓋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和主板不同的是,ASUS其它類產品想要貼上ROG的Logo,產品必須擁有絕對的競爭力,售價不是問題,低了還不給貼ROG,這的確是信仰,但這也是ASUS對於產品研發能力的最好驗證.ROG的顯示器一年到頭並不會有很多型號,但這次發佈的,絕對稱得上是旗艦級,至少,在遊戲領域這款顯示器算得上當之無愧的旗艦. 產品規格         從尺寸上來看就可以發現,34吋的尺寸不僅會讓人想到我們曾經評測的Dell U3415W,仔細看的話規格中的曲面二字就應該能夠聯想到後續事件的發展了,無論是產品的造型亮點還是畫面比例兩者都非常相似,但比起U3415W,這款產品支持G-SYNC的特性也算是吸引高端遊戲玩家的一個亮點了,除此之外,有一次的,電競顯示器用上了IPS屏幕,100Hz和廣視角的完美結合,貴是必然的了~不足的地方就是視頻輸入接口實在是有點少了,僅有HDMI以及DP這兩枚接口而已, 產品解析 先從產品附件說起,線材方面原廠附贈了DP以及HDMI的數據線,USB Hub 3.0的數據線以及電源,顯示器的電源竟然是外置電源這是比較少見的,難道功耗很高?賣個關子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適配器的功率為120W 顯示器的底座,腳架部分為金屬材質,配色跟今年ROG的GFX72VY採用了相同的配色.莫非ROG要從紅黑配色中畢業了?ASUS官方稱其為裝甲鈦配色 這里是固定顯示器的本體支架,底部的紅色透明部分我想大部分玩家也應該懂這是幹嘛的了 支架跟底座的連接非常便捷 VESA接口標準 支架造型非常狂拽有木有? 敗家之眼 底座部分的敗家之眼信仰燈 通電後的效果,敗家之眼魔法陣,不得不說ROG在DIY界中,騷的功夫還真是無人能及 接着就是我們的主角登場了,先來從背部開始解析,從這張圖也能很明顯的看到底部的那一抹曲線 顯示器支架的接口部分,可兼容第三方VESA標準支架 一些功能按鍵,最右邊的竟然是一枚可以按壓的小搖桿,經過實測這枚小搖桿確實非常好用,操作瞬間簡便了不少(其實ASUS旗艦顯示器使用這個小遙感已經有幾年的歷史了),並且跟 GFX72VY的D面有着一樣的線條設計,非常具有科技感 頂部有碩大的散熱口 而底部兩側則配有集成雙立體聲音箱 接口方面依次為HDMI,DP,USB Hub 3.0以及USB 3.0 x 4,最右為售後服務檢測的專用接口,普通玩家可以無視 然而還有這麼個附件,可以用來遮蓋線材 裝上以後瞬間一體化了,同時線材也能更加整潔了 合體後的樣子,畢竟是21:9,看起來真的很唬人,其實顯示器背面的支架接口凹陷的地方我倒是覺得其實就是個敗家之眼的造型 頂部的ASUS的Logo 接口處的橙圈,看到這里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大法相機鏡頭卡口了 在這里也配有散熱口 正面造型就簡單的多了 邊框厚度,採用了嵌入式的固定方式,所以基本上可以視為無邊框了 ASUS Logo G-SYNC的特性貼紙,這年頭NVIDIA再不刷刷存在感的確要被人們逐漸淡忘了 底座可以左右旋轉 顯示器可以上升最高高度 最低位置 顯示器上翻的最大角度 下翻的最大角度 OSD解析 首先是菜單的右上角可以顯示當前的顯示設置參數,注意看刷新率,100Hz哦,而且關於這台顯示器的OSD操作簡便程度我個人表示非常滿意,搖桿的方向配合按壓式的確認使得用戶的學習成本被降到了最低 Over Clocking,這里可以對顯示器的刷新率進行設置,對於高端電競顯示器而言這樣的刷新率其實並不稀奇,但是ROG還是美名其曰的稱其為超頻,畢竟大部分中端顯示器僅僅支持60Hz而已 刷新率最高為100Hz 這里是不同的風格預設,可以根據遊戲類型以及使用環境的不同切換到玩家喜歡的風格 藍光過濾系統,護眼功能,貌似現在已經成為顯示器的標配了 色彩選項,體現出其旗艦價值的地方終於來了,他可以調節色溫白平衡哦 輸入選擇就比較少了,僅僅只有DP跟HDMI兩個接口而已,個人覺得身為一台旗艦級的顯示器這個搭配實在是少了點,起碼也得給個DVI或者Mini-DP吧 系統設置一覽,首先是語言,預設的語言真的不少 語言第二頁 光語言就已經多達三頁了 菜單位置可根據自己喜好進行調節 同時透明度也可以進行手動設置 菜單的持續時間,最高為100秒 按鍵鎖開關 顯示的參數信息 信仰燈的燈光強度設置 音量調節,顯示器自帶了2個2W的揚聲器 最後的出廠預設模式 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就是顯示器可以自帶准心設置哦,比較適合一些經常喜歡打手槍的玩家,以下功能也就不逐一介紹了,都是字面意思.通過這些功能也可以清晰明了的發現PG348Q是一台純純正正的電競顯示器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的最大亮度為317,,默認色溫為6478K,已經很接近6500K了 100%的sRGB和78%的AdobeRGB的色域表現而普通非廣色域的IPS屏基本相同,作為純遊戲顯示器來說成數據也算是不錯了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穩定 亮度均勻性能對於一台34吋的曲面屏來說,中規中矩 但色彩還原就不怎麼樣了,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也不為過,好在這只是一台遊戲顯示器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幾乎是沒有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可以看到邊角有輕微的漏光了,但不誇張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構,左上角略微有漏光現象,但並不是非常嚴重 可視角度測試,實測非常令人滿意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雖然電源適配器塊頭不小,但同時作為34吋的大屏功耗非常表現不錯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5DSR+24-70mm...

ViewSonic PJD7831HDL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比更大還更大",某Phone宣傳語,據說翻譯的非常傳神,可見大的還是要比小的更給力些,特別是屏幕.同樣的,VCD時代一台29吋電視機的效果就已經好到不要不要的了,但現在50吋電視只是一套家庭影院的起步.這也難怪,音響玩的是玄學,對木耳來說五千塊的音響和5萬塊效果是一樣的,但屏幕尺寸則不同,沒有人會看不出50吋和100吋的區別,因此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哪怕不能用上發燒級音響,但屏幕尺寸還是要追求的,而追求大尺寸,目前比較經濟的方案就是上投影,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優派PJD7831HDL的評測. 產品規格         從官方的數據表中我們可以看出PJD7831HDL是一台DLP投影,定位辦公娛樂,至於DLP和LCD技術哪家強,我們的觀點是對於普通家用來說都很強.1080P的分辨率可以滿足主流高清片源,並且支持3D.標稱的3200流明亮度和22000的對比度也都屬於中高水平,自帶揚聲器則是在商用領域比較常見的需求,更多規格見下圖 外觀解析 首先讓我們從產品附件開始說起,產品附帶磨砂塑料後蓋,可以隱藏各種線纜,如果家中投射距離比較短,多一個屁股影響最終投射尺寸的話也完全可以不用這個後蓋 背面 遙控器,按鍵不多,但是夠用 其他附件還有VGA信號線以及電源線,並且自帶遙控器所需要的電池 主角登場,整體外觀均為磨砂塑料工藝,手感相當不錯 前方的品牌Logo以及傳統的小鳥圖標 鏡頭則是採用內變焦設計,這點跟單反鏡頭有點類似 碩大的散熱口以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 背面一覽,  背部信號端口,從左至右,依次為兩個藍色音頻和MIC接口輸入端,綠色的則為輸出端,右邊的視頻端口為S端以及AV視頻,一個標準USB,HDMI 1接口,VGA信號輸出,VGA信號輸入,Mini USB以及RS-232接口.其實這台PJD7831HDL共有兩個HDMI,另一個後面會提到 右下角則配有安全鎖 機身後半部分是一些常用功能按鈕,如電源,菜單,梯形矯正,色彩模式等,這些功能也都可以用遙控器實現.此外還有狀態指示燈 無處不在的優派Logo 右上角為產品特色介紹, 這里是鏡頭的變焦以及對角環了,光學變焦率可達1.3倍,理論值最大可達300吋的投影畫面尺寸 左前方的外殼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接入優派原廠發無線功能模塊,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HDMI 2接口就這里面 里面還有一個USB2.0接口,可以用來來給無線模塊供電 無線模塊WPG 300登場,WPG-300支持MHL的HDMI接口使用,配合vPresenter Pro app,可以擴展非常多的功能,Live Cam手機影像,手機畫面批註,實時投影或顯示在大畫面;支持畫面的4分割,可以同時播放4種不同來源的內容,兼容802.11b/g/n標準,也就是說這個無線模塊使用WIFI來傳輸畫面數據.由於時間關系,對於WPG 300的測試需要放到下次,這里只做個介紹 內含HDMI轉接線以及USB2.0供電線 產品正面跟普通的U盤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背面,整個模塊表面均採用了鋼琴烤漆工藝 側面為電源輸入接口以及MHL開關 HDMI採用了金色接口 回歸機身細節,左側也有巨大的散熱口 另一側同樣也有 底部一覽 如果要採用吊裝的形式,就需要用到這些螺母了,每個螺母都標注了固定螺絲的尺寸 螺絲規格尺寸特寫 底部同時含有橡膠防滑腳墊 性能解析 測試距離採用ANSI標準的2.4米,投射尺寸60吋. 這是CHH第一次做投影測試,經驗尚不足,因此只能選幾個比較重要的參數進行測試 亮度:最大亮度,峰值亮度,ANSI亮度 對比度:ANSI對比度,FOFO對比度 色彩飽和度 亮度不均勻性:中心亮度不均勻性,邊角亮度不均勻性 色度不均勻性:中心色度不均勻性,邊角亮度不均勻性 工作噪音 功耗 測試方法:         先說一下ANSI,ANSI是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逐字翻譯是美國國家標準協會,字面意思看樣子就是個制定標準的協會,據說這貨定製了很多標準,包括我們要用到的亮度和對比度的測試標準.有多科學不說,反正比較權威是肯定的了  ...

Dell UP2516D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上次在評測S2716DG的時候已經跟大家預告過,年底Dell的顯示器評測會有刷屏的一波流,相比上一代的遊戲顯示器,這次的UP2516D顯然是個不能錯過的好貨,讓我們趕緊進入評測環節. 產品規格         UP定位的是Dell顯示器里的高端系列,這台UP2516D尺寸為25",寬高比16:9,分辨率為2560x1440,其他參數詳見下圖 產品解析 產品外包裝圖. 底座,顏色要比以前的深了,最早是黑色,上一代是銀色,如今變成了灰色 固定旋轉臂的鑄鐵材料 旋轉臂裝上後的一覽圖 底座底部支持一定角度的旋轉,開孔是為了收納排線 底座接口為標準的VESA規范 上下和仰角也都支持 Dell的Logo,質感很不錯 附件一覽,包含了電源線,USB Hub數據線以及mDP-DP數據線 顯示器背部一覽 顯示器一邊的VESA接口,大家可以替換第三方的支架臂 接口一覽 從左到右分別是電源,HDMI x2,DP,Mini-DP,DP-Out,Audio-Out,USB Hub 3.0x2以及USB 3.0x2 這一代顯示器的背部也變成了灰黑相拚色 顯示器的正面一覽 嵌入式的超窄邊框,終於,Dell全系列產品都進入到了窄邊框時代 屏幕中間下方的Dell Logo 下方的邊框依然是厚的,這是目前已能做到的成大程度 右下角的OSD按鍵,全部都是靜電觸摸式按鍵 位於屏幕邊緣的散熱孔,Dell的工業設計在消費級產品里一直都值得稱贊 背部的上方還有一條散熱孔 顯示器左下角有兩個USB 3.0接口 顯示器可支持左右旋轉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顯示器的OSD菜單,首先是快捷按鍵. 可快速切換預設模式 快速設置亮度和對比度 輸入源的快速切換 接下去進入正式的菜單,菜單的右上角有一個能耗表示柱狀圖,其實是根據亮度來決定的能耗示意 輸入源,剛剛已經介紹過了 顏色的選擇依然很少,不管是入門級的還是旗艦機的 顯示設置,也都是很基礎的設置 均勻度補償,這倒是頭一回出現,等下看看實際測試是否有幫助 畫中畫功能,大尺寸或者高分辨率的顯示器倒是挺有用的 USB選擇 音頻選項 顯示器電源選項 菜單選項 快捷按鍵的設置 其他選項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最大亮度為186,注意,這款顯示器的最大亮度要遠低於正常台式顯示器該有的亮度表現,雖然這個數據已經足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默認色溫6509無限接近標準的6500K 100%的sRGB和99%的AdobeRGB色域,色域表現證明了這是一台廣色域的顯示器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非常接近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非常好 亮度均勻值表現簡直神了,至少是Chiphell所有顯示器評測中最好的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也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左下角略微有些漏光,並不嚴重,沒關系,這才證明了Dell的正品品質 可視角度測試表現很好 120亮度下的功耗僅32.4W,略高於普通非廣色域顯示器,但這樣的功耗提升並不會有明顯的區別,因為本身已經夠低了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Nion D750+50mm f/1.8G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

Dell S2716DG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每年的Q4就是Dell刷新產品的季節,因為作為一家美國品牌的公司,Q4有西方最著名的節日"聖誕節",期間購買送禮的熱潮必然會給產品的銷量帶來一劑強心劑.就在去年的年末之際,Chiphell就已經為大家評測過了好幾款Dell新品顯示器,到了今年顯示器新品又接二連三地問世了,於是,是時候來一波"Dell顯示器刷屏"了~        第一台為大家評測的是S系列的新品S2716DG,定位遊戲領域,擁有NVIDIA G-Sync技術,刷新率最高可達144Hz,更多內容還是讓我們用評測來為大家介紹 產品規格         S2716DG的屏幕尺寸為27",分辨率為非常合理的2560x1440,對於遊戲來說,4K意味着顯卡的負載迅速提升,而1080P顯然又有些過時了,所以27"的大屏幕配合1440P的分辨率顯然是非常周到的定位.屏幕寬高比為16:9,TN屏是目前遊戲顯示器無法避免的一個弊端,更多規格詳見下圖 產品解析 顯示器的外箱,Dell的高端產品都是彩色包裝. 顯示器支架,和高端的U系列一樣 支架上有NVIDIA G-Sync技術的貼紙 支架背部的Dell Logo Dell的顯示器都是採用了VESA規范的直接接口 支架支持旋轉,下面有一個用於收納的走線孔 附件一覽,線材分別是電源線,DP數據線以及USB數據線 顯示屏背部一覽 顯示器的背部標簽 屏幕的背部接口,分辨是音頻輸出,DP,HDMI,USB Hub以及USB 3.0x2 顯示器左邊的電源線接口 背部的散熱孔,細細的一條 顯示器正面一覽,依然採用了Dell濃濃的簡約風格,作為遊戲顯示器而言顯然單調了一些 屏幕下方的Dell Logo 屏幕採用了嵌入式的超窄邊框設計 屏幕左側的USB 3.0x2以及耳機接口 屏幕側面的散熱孔 屏幕右下方的OSD按鍵,最右側的是電源按鍵 這里我們稍微看到了一些針對遊戲的設計感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支持左右旋轉的最大角度 同樣也只是90度的翻轉 OSD解析 OSD菜單是四個物理按鍵. 預設模式快速切換 音量大小調節 介紹完快捷鍵功能後,進入正式菜單,首先是亮度和對比度調節 輸入源的切換 顏色設置,很簡單,簡單到根本不用去調節什麼功能 顯示器設置,依然並沒有什麼可以設置的選項 音頻設置,也就是音量而已 OSD菜單設置 個性設置,主要是快捷鍵的修改 最後其它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最大亮度為308.默認色溫6977略高於標準的6500K 97%的sRGB和76%的AdobeRGB色域,雖說是TN屏但色域和主流的非廣色域IPS屏表現相同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依然有些許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良好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很明顯評測的這台漏光控制非常好.誒喲,又買到"假貨Dell"了麼~ 可視角度測試雖然是TN屏,但在實際體驗方面明顯要優於以往TN屏幕的表現,不過相比IPS,還是略差了一些,不過沒關系,至少我們看到了TN屏的進步 120亮度下的功耗僅24.2W,令人滿意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Nion D750+50mm...

ViewSonic VG2450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顯示器的發展速度主要依賴於屏幕的更新速度,就屏幕的硬件規格而言,和用戶切身使用息息相關的硬件規格主要有: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色域.關於最後一項,前幾年因為市場上還有不少相對親民的廣色域顯示器存在,用戶和用戶之間至少還會討論一些色彩管理,色彩調教等相關的入門技術,誰知後來換代到LED背光後各家升級產品逐漸被普通色域的IPS屏所霸占,想要感受廣色域的魅力恐怕只有花上數千甚至上萬元購買EIZO,NEC等專業產品門檻着實提高了不是一點兩點.        優派近期推出了一款產品倒是令人眼前一亮,這款VG2450的顯示器達到了傳統非廣色域和廣色域之間的色域表現,即90%的AdobeRGB色域,而售價則只是比普通非廣色域顯示器貴了那麼一點點,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真正的廣色域色彩管理是個難度較高的工作,普通1,2千元的校色儀很難准確地完成廣色域顯示器的顏色校準工作,而90%色域的表現恰恰更適合民用消費市場,不用很高的器材儀器投入就能換得相當接近專業級水準的色彩表現,這一點曾經我也在早期HP某款類似90%色域顯示器的評測中所提到過的 產品規格         VG2450採用的是並不常見的ADS面板,該面板已知的信息並不多,如有知情者也歡迎留言告知.屏幕尺寸為23.8",分辨率為主流的1080P,LED背光,接口方面僅僅只有VGA+HDMI實在讓人覺得詫異,其它更多規格如下 產品解析 VG2450的外包裝. 附件很可憐,就電源線+HDMI數據線 底座,毫無特點,這樣也好,至少我不能噴它設計的不好看.. 底座內部是鍍鋅鋼板 底座的安裝很簡單,底部一顆螺絲鎖緊即可.負責顯示器高低調節居然還要去拉背後的一個金屬環,只能說這個底座真心廉價.. 顯示器背後一覽 背部大大的優派Logo 位於背部的散熱格柵 產品銘牌 接口真的很少...VGA,HDMI以及耳機,沒了.. 左邊是電源接口 OSD按鍵位於顯示器的背部,最左邊有個藍色的工作指示燈 顯示器正面一覽 屏幕的邊框雖不是嵌入式的超窄邊框,但這樣的表現也已經可以了 右下角的OSD菜單 屏幕正下方的Logo 雖然支架看上去很普通,但就功能性而言還是一應俱全的.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顯示器的OSD菜單. "對比度/亮度"的調教 "輸入信號選擇",真的並沒有太多選擇 "音頻調整",當然是指接上耳機之後的音量 "色彩調整",選項挺豐富的,但和專業顯示器依然無法相比. "信息"菜單 "圖像手動控制",這里的"藍光過濾器"是優派家顯示器向來具備的特長 "設定菜單",一些基礎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最大亮度為204,注意,這款顯示器的最大亮度要遠低於正常台式顯示器該有的亮度表現,雖然這個數據已經足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默認色溫6973略高於標準的6500K 100%的sRGB和86%的AdobeRGB色域,介於75%左右非廣域和100%左右廣色域顯示器的中間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依然有些許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良好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較好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很明顯評測的這台漏光控制非常好 可視角度測試雖不是IPS屏,但總體表現令人滿意,細節上略微感覺亮度在側視情況下有所下降,但並不會給用戶帶來視覺上的不便 120亮度下的功耗僅16.4W,令人滿意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1        VG2450的確擁有不錯的產品競爭力,在這個非廣色域滿天下的市場里給對色彩有所追求的用戶點亮了一盞燈,從實測結果來看,ADS面板除了最大亮度稍遜了一些,其它表現均不會略與IPS面板,難得看到優派還能有如此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不過細節上始終覺得優派不夠用心,在模具的工業設計以及顯示器背部接口這兩點,多花一點心思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ViewSonic VP2780-4K顯示設備

序言         今年註定會是4K顯示器逐漸普及的一年,不管用戶是否真的需要,不管Win 10是否真的能夠做好優化,因為硬件製造成本開始下降,供貨量開始增加,生產線也正在不斷地替代傳統1080P屏幕,成品4K顯示器的價格不斷下滑就是最為明顯的信號.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一款新上市的4K顯示器,來自顯示器傳統出貨商ViewSonic優派,型號為VP2780-4K. 產品規格 VP2780-4K的規格如下圖,屏幕尺寸為27",分辨率為3840x2160即4K,LED背光,IPS屏幕. 產品解析 因為送測來的顯示器並非全新零售版,所以只能跳過開箱部分直接為大家介紹產品.附帶的線纜一覽,分別是USB Hub,HDMI,DP,Mini-DP,電源線以及適配器 不把電源做到電路板上的做法實在無法理解,讓客戶去承擔外置適配器的體積實在有些耍流氓.適配器的額定功率為90W 顯示器底座,內部為鑄鐵材料,非常敦實 上底座後的效果圖 背面一覽,說實話ViewSonic的模具給人的感覺不夠精細,這方面還是希望廠商能夠引起重視 底座背部有用於收納的線夾 習慣了Dell的各種簡約風格後已經蠻久沒見到這種帶有時尚設計感的底座了,感覺還不錯 非標準的VESA接口 顯示器銘牌一覽 背部上面ViewSonic的Logo. 接口一覽,分別是USB 3.0 Hub,USB 3.0x2,HDMI x3,DP,Mini-DP,音頻以及電源接口 顯示器左側還有兩個USB 3.0接口 靜電觸摸式的OSD按鍵,事實證明非常難用.. 屏幕中間下方的Logo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VP2780-4K的OSD菜單. "對比度/亮度"調節 "輸入信號選擇"調節 "音頻調節"設置 "色彩調整"選項,默認提供了6種色彩預設 "用戶自定義色彩"可以微調RGB三色. "信息"界面 "圖像手動調整"功能 "多窗口"對於大尺寸顯示器而言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這方面VP2780-4K做得非常不錯 支持多種畫中畫功能,將大尺寸高分辨率顯示器的實用價值盡可能地挖掘 "設定菜單"選項一覽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5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最大亮度為345.默認色溫6094略低於標準的6500K 99%的sRGB和76%的AdobeRGB色域,標準的IPS非廣色域屏表現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依然有些許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良好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中規中矩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實測來看漏光控製得非常棒,希望零售產品也能保持如此出廠檢驗水準 可視角度測試既然是IPS屏幕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作為27"的顯示器這樣的功耗表現令人滿意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VP2780-4K是近期比較具有競爭力的一款27" 4K顯示器,沒有明顯的缺點,各方面表現綜合來看屬於消費類里較高的水平,27"的點距觀看100%的4K分辨率又不會讓人覺得小到無法接受,如果ViewSonic能夠保持這樣較快節奏的產品更新速度和對高端用戶的重視態度,相信很快中高端用戶又將繼續關注這個曾經為我們帶來許多回憶的顯示器老品牌了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ASUS PA328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自從上一次ROG PG278Q之後,ASUS的高端顯示器沉寂了有大半年之久了,期間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Dell在Q4階段"刷屏式"的新品井噴.不過去年的Computex展會上我們就曾見過ASUS展示一台32"的高端產品,經過漫長地等待,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了這款產品的最終上市,這就是今天要為大家所評測的PA328Q. 產品規格 PA328Q的賣點很足,首先它是32" 16:9的屏幕,這個尺寸對於PC顯示器而言絕對能用"巨大"來形容,其次,IPS屏幕代表了ASUS給予這款產品的誠意,然後3840x2160 4K的分辨率相信能讓它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落伍,其他規格方面,內置3W x2的音箱向來是ASUS高端顯示器的貼心之處,更多規格如下圖. 包裝和附件 評測依然還是從開箱開始.首先是PA328Q的外包裝,相信我,真的很巨大. 箱子一共分兩層,上面都是附件和支架,屏幕位於下面一層 ASUS的高端產品也有出廠調教證書了 其它紙質材料,驅動光盤和束線帶 HDMI數據線一根 Mini-DP轉DP數據線一根. USB Hub數據線一根 最後就是電源線 產品解析 底座一覽. 底座使用的是標準VESA接口 支架呈三角形,算是一些設計感的融入 底座下面旋轉區域保留了刻度,這也算是ASUS高端顯示器的一個特色 支架背部一覽 用於收納走線的開孔 VESA接口背部也有刻度 那麼大的顯示器底座當然要用鍍鋅鋼板,而且經過了黑化處理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屏幕 背部上方的ASUS Logo 顯示器一側VESA接口一覽 背部接口方面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開關,電源,HDMI/MHL,HDMI-2,HDMI-3,DP,Mini-DP,耳機,USB以及USB Hub.DVI算是徹底被拋棄了 如今連顯示器的USB接口都用起了防塵套 側面的USB 3.0x4接口 OSD為實體按鍵,在顯示器的背部,同時最上面的遙桿也屬於ASUS高端顯示器的特色,用過都說好 顯示器的賣點貼紙 顯示器正面一覽 左上角的激光刻字 左下角的視頻信號兼容性 中間下方的ASUS Logo 右下角的OSD按鍵 底部的紅線線條相信又要變成一場"喜歡"和"不喜歡"的紛爭...Power的LED燈效放在右下方,可以在OSD菜單里進行關閉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PA328Q的OSD菜單.首先是預設模式.除了五個內置的風格外,還提供了兩個用戶自定義模式. 色彩模式里提供了一些色彩方面的設置 比較重要的,例如色溫選項,不過只提供了四個預設值 有灰度系列設置好評 高級設置里面就是更加精確的顏色微調了 一般沒有好的校色設備不建議用戶修改這里的參數 圖像選項一覽 聲音選項,因為PA328Q內置了揚聲器 畫中畫功能,這也是ASUS高端顯示器必帶的特色功能 輸入信號設置畫面 系統設置一覽 快捷方式可以讓用戶自定義 快捷方式一覽,QuickFit也是ASUS高端顯示器的特色功能,相信大家很熟悉了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顯示器最大亮度為313.默認色溫6289略低於標準的6500K 96%的sRGB和74%的AdobeRGB色域,標準的IPS非廣色域屏表現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令人滿意 亮度均勻值表現一般,不過跟屏幕較大也有關聯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雖然右上角有輕微漏光,可以看到左側有較大面積的漏光現象 可視角度測試既然是IPS屏幕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對於32"的屏幕而言實在算很低了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PA328Q就當下來看是一款全面的產品,有大的不會讓你瞎眼的尺寸,有未來主流4K的分辨率,有IPS保證色彩和色域的屏幕配置,以上這三點融合在一起,不管是主流用戶,影音用戶,圖像處理用戶,遊戲用戶,甚至是部分的專業用戶,都會在產品層面很容易地接受PA328Q,至於價格層面,恐怕就沒那麼容易接受了.PA328Q的評測雖然結束了,但基於32"+4K分辨率在更多應用體驗方面的分享還會繼續,請大家關注後續社區外設版塊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Dell UP2715K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每年的Q4果然是Dell新產品井噴的一季,光顯示器來說,我們就已經評測了U3415W以及P2715Q,但這並沒有完,真正的旗艦級產品其實是今天為大家評測的UP2715K.大家應該還記得Apple新一代的iMac採用了5K超高分辨率作為噱頭吸引了不少目光,但就顯示器本身而言,除了分辨率外新iMac的屏幕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優勢.相比之下UP2715K只是一台顯示器,但卻做到了顯示器應該擁有的更高標準,除了擁有相同的5K分辨率之外,UP2715K又擁有哪些優勢呢,讓我們邊看評測看揭曉. 產品規格         UP2715K的屏幕尺寸為16:9的27"屏,分辨率為5120x2880 60Hz,實現這麼變態的分辨率需要兩根DP數據線才行,除此之外,99%的Adobe RGB色域證明其完全可以滿足對色彩有更高要求的用戶,其它規格如下圖 包裝和附件 畢竟是高端產品,包裝也用了彩盒. 能耗表現為2級 接下來為大家正式開箱 U系列都有的出場校準書 這次附件還特意用了個白色的盒子裝一起,顯然檔次高了待遇也就不一樣了 所有線纜,還有一個擦拭用的布.線纜包括了電源線,USB數據線,Mini-DP,DP-DP雙線,Mini-DP-DP雙線 因為高分辨率的緣故,所以線纜都是要用兩根,附件中的線纜都是兩根捆綁在一起以方便收納 單根的Mini-DP線 產品解析 UP2715K的底座延續了U系列這一代的相同風格. 底座支持旋轉 這代底座把原本外露的鋼板用塑料板遮起來了 支架壁上擁有走線的開孔 上方也可以支持旋轉 標準的VESA接口 支架支持升降功能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屏幕 背面上方的Dell Logo以及VESA接口 背部接口一覽,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Mini-DP,DP1和DP2,USB Hub以及USB 3.0x4 Mini-DP只能支持最大4K/2K的分辨率,想要獲得5K/3K的分辨率,則必須使用兩根DP信號輸入線 背面一側還有個USB 3.0的接口 這次用來保護屏幕的膜都不一樣了,高級貨畢竟高級貨 這次的屏幕用的是LG的AH-IPS屏 注意看,UP2715K的表面有一塊玻璃 左下角的Logo,著名了內置音箱獲得了harman/kardon的認證,實際聽過相信一定會被驚艷到,說"這是我聽過音質最好的顯示器自帶音箱"實在有些貶低它的水準,因為我覺得音質已經能和2,3百元的普通多媒體音箱相提並論了 消失已久的讀卡器終於又回歸了 右側一排OSD按鍵,都是實體壓感式按鍵 粗看UP2715K的做工和普通U系列並無兩樣,但其實銀色邊框採用了"真"鋁合金材質,下方有固定的螺絲孔位,這里也是內置揚聲器的外放端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接近45度左右 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UP2715K的OSD菜單.首先是兩個可自定義的快捷鍵,默認是"音量調節"和"輸入源"選項. "音量調節"功能 "輸入源"選擇功能 正式進入菜單,首先是"亮度/對比度"選項 "輸入源"選項 "顏色"選項,比較令人失望的是如此高端的顯示器在菜單功能中居然和普通顯示器完全一樣 "顯示"選項 "音頻"選項 "顯示器電源"選項 "菜單"選項 "個性設置"選項 "其它"選項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97.默認色溫為5683K.色溫明顯低於標準的6500K 100%的sRGB和100%的AdobeRGB色域,真實力的體現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白平衡隨亮度變化表現良好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實在漂亮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雖然右上角有輕微漏光,但如此程度又能證明"Dell正品"到也算是人人能接受的好事 可視角度測試既然是IPS屏幕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的確是高於主流產品的功耗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

Dell P2715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雖然前幾次我們對4K顯示器的應用體驗部分的結論是"現階段的Windows並不能很好地支持4K分辨率,只有行業軟件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但誰都知道,4K是未來,是趨勢,誰都不可能逆天,4K時代早晚都會來臨,所以4K顯示器的新品我們在依然會關注,會給大家帶來新品的評測.以往的4K顯示器產品,不是售價過高,就是規格有天生缺陷,這樣那樣離談普及還遠遠不夠,但就在大家不認為短期內4K顯示器會有所作為之時,Dell發佈了一款價格相對平易近人且規格參數也都十分出色的新4K顯示器P2715Q. 產品規格 P2715Q雖然屬於P系列,但不管是規格還是造型風格如今的P系列已經無異於U系列.規格上,P2715Q使用了一塊27" 3840x2160的IPS屏幕,最重要的是,該屏幕的刷新率達到了標準的60Hz,其它規格如下. 包裝和附件 P2715Q的包裝是Dell經典的牛皮紙工業包裝. 能效標識令人滿意,詳細數據後面會給大家實測 開箱 紙質附件一覽,右邊是背部接線處的遮擋蓋 USB Hub數據線 Mini DP-DP數據線 產品解析 P2715Q的底座和現在的U系列並無兩樣. 底座支持旋轉 支持高低升降 支架臂上的走線孔 這次的支架擁有旋轉功能 標準的VESA接口 顯示屏一覽 顯示屏背部的VESA接口 背面上方的Dell Logo 背部接口一覽,從左開始分別是:電源,HDMI (MHL),DP-in,Mini DP,DP-out,3.5音頻,USB Hub,USB 3.0x3. 顯示屏下方有用於懸掛音箱棒的孔位 背面還有一個USB 3.0接口 顯示屏頂部的散熱開槽 顯示器正面一覽,如今Dell的顯示器風格反正1000元的也這模樣,10000元的也這模樣.. 非嵌入式的邊框 回歸到傳統壓感式的OSD按鍵和電源按鍵. 中間下方的Dell Logo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抱歉圖漏拍了...)顯示器也可以旋轉90度豎立使用 OSD解析 默認的快捷鍵為"預設模式"和"輸入源", "預設模式"的色彩選擇 "輸入源"的選擇 接下來正式介紹OSD菜單.首先是"亮度/對比度"參數選項 "輸入源"選項,剛剛已經介紹過了 "顏色"設置 "預設模式"剛剛也已介紹過了 "顯示"設置,也都是不太用到的選項 "顯示器電源"設置 "菜單"選項 "個性設置"選項 "其它"選項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437.默認色溫為5690K.色溫明顯低於標準的6500K 99%的sRGB和78%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果,居然沒有明顯漏光,真懷疑是否為Dell正品~ 可視角度測試既然是IPS屏幕當然不會令人失望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結果令人滿意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f/2.8 II 70mm焦段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1     ...

Dell U3415W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自從上一波1080P的29" 21:9的顯示器上市之後,其震撼的遊戲和影音視覺體驗的確開辟了PC端顯示器新產品佈局,既然產品得到了用戶們的認可,自然而然21:9的產品線還將繼續豐富起來,這一次,我們引來的除了採用1440P高分辨率之外,還把最新的曲面屏技術一起融入到新產品,這就是Dell U3415W. 產品規格         U3415W採用了34"的大尺寸寬屏,分辨率為3440x1440,寬高比21:9.因為尺寸巨大的緣故,產品本體的重量達到了8.44kg,雖支持VESA接口的顯示器支架,但建議用戶在安裝前還請先確認下第三方支架可承受的最高重量上限,其它規格見下圖 包裝和附件 U3415W一改以往的包裝風格用起了彩色外箱. 尺寸雖大但功耗似乎並不誇張 外箱尺寸再大也只不過是為了保護屏幕的運輸安全 UltraSharp系列都有的出場報告,但意義不大 這代UltraSharp系列開始都有遮擋接線的擋板 線材類附件分別有電源線 HMDI數據線 USB-USB Hub數據線 DP-DP Mini數據線 產品解析 1U3415W的支架依然保留了UltraSharp系列銀色簡約的外形設計. 底座支持左右旋轉 用於收納數據線的開孔 這次支架不支持顯示器90度旋轉,因為屏幕實在太巨大了 底座依然採用了鍍鋅鋼板以增加重量獲得足夠的穩定性 VESA標準接口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屏幕本體 屏幕側的VESA接口一覽 屏幕背部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MHL,HDMI,DP-in,DP mini-in,DP-out,Audio-out,USB 3.0 hub x2,USB 3.0 x3 屏幕背部一側還有個USB 3.0接口 為了提高影音感受,U3415W自帶了9W x2的喇叭 21:9的屏幕最大的特點就是寬,但除了寬以外,U3415W的曲面技術也算是一大亮點,如果大家對曲面沒有太直觀感受的話沒關系,到各種電器賣場或者大型超市,其實今年的電視機已有不少新品採用了曲面屏,說實話,從正面看和平面屏區別真的不大 換個角度再來看下U3415W的曲面技術 這代依然延續了嵌入屏的技術,但是依然需要重申的是,嵌入屏的確讓屏幕的邊框徹底變窄,但屏幕自身的邊緣區域依然存在不顯示區域,如下圖 整體來看U3415W的外形還是非常簡約時尚的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OSD解析 這次默認的快捷按鍵為音頻和輸入源. 音頻快捷鍵可以用來設置音量 輸入源選擇用於快速切換 進入完整的OSD菜單,亮度和對比度設置 輸入源設置 顏色設置,消費級的產品設置如今是越來越簡單了 顏色的預設模式 顯示設置 顯示器帶有PBP(畫中畫)功能 USB設置 音頻設置,可以從DP或HDMI中分離音頻信號 顯示器電源設置 菜單設置 個性設置,針對兩個快捷鍵的自定義 其它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20.默認色溫為6467K.色溫出廠調校結果十分接近6500K標準,最大亮度並不高,可能與功耗控制有關 99%的sRGB和78%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略有偏差 色溫根據亮度的變化所體現的浮動范圍略低了些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一般.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構,我們在頂部兩角依然看到了明顯的漏光 可視角度測試雖然沒有明確標注是IPS屏,但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作為34"的大屏功耗非常表現不錯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24-70mm...

Dell U2415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雖然近年來遊戲顯示器的關注度逐漸攀升,但本質上這條產品線也只是在為產品細分化市場做出貢獻,而真正的消費級主流市場里Dell的UltraSharp系列依舊占據着很大的市場份額和用戶關注度,就拿13年11月上市的U2414H來說,前衛的工業外形設計與符合大多數用戶需求的AH-IPS面板至今依舊是很多用戶不二的選擇,不過Dell就在今年的9月份悄然無聲地推出了新的U系列新品,這就是今天為大家評測的U2415. 產品規格         從規格來看,U2415的變化相比U2414H並不算大,其中比較明顯的提升是色域方面,從原先的85%,96% sRGB變成了現在的91%,99% sRGB,其次是屏幕從原來的16:9變成了16:10,其它規格大致相同就不展開細說了 包裝和附件 Dell的外箱永遠都那麼朴實,不過現在有彩印了其實是比以前要高一個等級~ 中國能效標識耗電量等級,一級 能把紙箱折疊拼接設計成如此復雜也算是醉了~ 紙類說明書 USB Hub用到數據線 Mini DP數據線 電源線 這個附件幹嘛用我們後面介紹 U系列出廠都會有這樣一份校準報告,表當真,看看就好 產品解析 產品解析先從支架開始. 這代四四方方的底座看樣子是很難讓人找到詬病了,因為的確從占用桌面面積以及造型上來說都算是很綜合的結果 VESA標準接口,用戶可以替換相同標準的顯示器機械臂等第三方支架 用於走線的開槽 支架支持上下升降,但內部不是液壓,而是拉簧控制 支架背部一覽,干淨大氣的設計風格讓Dell的U系列顯示器一直處於主流產品中的佼佼者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面板部分 顯示器的支架接口 所有接口一覽 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DP-in,DP-out,HDMI x2,Mini DP-in,音頻輸出,USB上行,USB 3.0 x3. 顯示器底部隱藏着外掛Dell音箱棒的溝槽 剛才附件中的那塊塑料板,原來是用來遮掩接線的 顯示器右側的另一個USB 3.0輸出接口 顯示器正面一覽,說實話和U2414H完全一模一樣 背部一覽,依然是那個大大的Dell Logo 頂部的開槽是為了被動散熱 顯示器的厚度依然令人滿意 正面下方的Dell Logo 依然還是那個嵌入式的超窄邊框設計 右下角的觸碰式OSD按鍵,最下面有個白色LED電源燈,可以通過OSD控制菜單里選擇關閉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支持旋轉90度 OSD解析 四個OSD菜單鍵中的左邊兩個為快捷鍵,用戶也可以進行自定義. 默認最左為"預設模式"快捷鍵 第二個為"輸入源"的快捷鍵 進入菜單之後首先是"亮度/對比度"設置 "輸入源"的設置 "顏色"的設置功能似乎一代比一代化簡了.. "顯示"設置一般我們不需要去調節 "顯示機器電源"設置,這里可以關閉那個電源指示燈 "菜單"設置針對的是OSD菜單一些人性化的更改選項 "個性設置"就是那兩個快捷鍵的自定義 "其它"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83.默認色溫為6327K.色溫出廠調校結果十分接近6500K標準,最大亮度明顯比U2414H提升了不少 98%的sRGB和79%的AdobeRGB色域,比U2414H略有提升,但也可以視為忽略不計范疇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還是很不錯的 色溫根據亮度的變化所體現的浮動范圍非常理想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得算不錯 色彩精確度測試結果明顯好於U2414H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4.0,ISO 100,首先是1/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0.6s快門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下的結構,右下角的確有略微明顯的漏光 可視角度測試對IPS屏來說毫無壓力 120亮度下的功耗表現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Sony A7R+35mm...

ASUS ROG SWIFT PG278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當電競顯示器如潮水般湧入市場的時候,ASUS也開始迎合用戶的需求推出了首台以ROG為系列的電競顯示器PG278Q,跟以往通過TN屏降低延遲以及提高刷新率減少畫面撕裂感不同的是,ASUS在該顯示器中還植入了NVIDIA的G-SYNC物理芯片來提高真實的遊戲體驗,用戶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將通過NVIDIA的顯卡驅動來為顯示器的遊戲效果做更多的優化,不知道這樣的軟硬結合又是否能擦出新的火花呢. 產品規格        PG278Q使用的是一塊分辨率為2560x1440的27" TN屏幕,面板型號為M270Q002 V0,其它規格如下. 包裝和附件 PG278Q的外箱. 驅動光盤以及紙質附件一覽 電源線一根 DP-DP數據線一根 USB 3.0數據線一根 外置電源適配器 適配器的額定輸出功率上限為90W 產品解析 PG278Q外觀一覽. 左上角的產品賣點貼紙 PG278Q隸屬於ROG產品系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外觀上與以往任何一款ASUS顯示器都有着明顯的不同 顯示器背面的造型使用了大量的菱形硬朗線條 先讓我們來看看顯示器的支架細節 這里是用於收納線材的孔位 支架壁原生是已經和顯示器組裝在了一起,螺絲孔用橡膠墊藏了起來,但如果用戶需要替換第三方的機械臂也可以自行拆解 支持旋轉的底座有標識刻度,唯一的那一抹紅線的很騷 底座底部是黑化過的鍍鋅鋼板 介紹完支架再讓我們看顯示器的本體.背部上方一個巨大的菱形面提供了幫助散熱的開孔 兩側也有類似風格的開槽 背面一側的OSD開關,放在後面到也不影響大家都操作,反而不會破壞顯示器正面的外觀性.注,最上面的5向導航式搖桿不是第一次出現在ASUS的顯示器上了,用過的人都知道很好用,除了控制OSD菜單的方向,本身還有一個按鍵功能 底座上的Logo,左下角是告訴大家該顯示器使用了NVIDIA的G-SYNC技術 什麼是G-SYNC技術?讓我們通過一段NVIDIA的官方視頻介紹先簡單瞭解下概念 顯示器的背部接口,最左到右依次為電源適配器,DP,USB 3.0 Hub以及USB 3.0x2,居然只有一個視頻輸入接口實在不合理.(感謝會員提供線索,原來現在只有DP 1.2接口可以提供144Hz的刷新率,HDMI和DVI均不可,所以才設計了單個DP,但其實兩個更加合理.) 顯示器的邊框雖不及最近比較流行的超窄邊框,但也已經非常窄了 顯示器正面右下角的OSD按鍵說明.從上往下分別是Menum,後退,GamePlus遊戲助手,Turbo key一鍵加速,以及電源開關 屏幕中間正下方的ASUS Logo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支持旋轉90度 支架的功能性其實都有標注在支架上 OSD解析 PG278Q的OSD功能性主要體現在了為遊戲的應用體驗優化上,因此在色彩上的選擇面就變得相對簡化了不少,菜單支持中文. 首先是色彩選項,只有亮度,對比度和色溫. 色溫有四項選擇但並沒有提供具體的數值 圖像設置一覽 系統設置一覽 這次OSD有兩個比較有趣的功能,首先是GamePlus,該功能提供了一個屏幕自帶的十字準星以及定時器 十字準星用戶可以選擇式樣 然後就會在屏幕的正中心呈現,該準星不會隨鼠標移動而移動,永遠在屏幕輸出畫面的最前一層,顯然是為FPS遊戲做應用體驗優化.注,該準星用戶也可以用遙感來控制位置 另一個功能就是倒計時,用戶可以選擇時間,然後就會在屏幕的左上角開始倒計時.該功能是為一些競技類對戰遊戲提供應用體驗優化 另一個功能按鍵是Turbo Key,即實時地提供用戶在60Hz/120Hz/144Hz之間進行刷新率的選擇 性能解析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84.默認色溫為6508K非常接近標準的6500K 100%的sRGB和78%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依然存在些許偏差 色溫根據亮度的變化所體現的浮動范圍非常不錯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較差 色彩精確度測試揭露了LED背光的最大缺陷,即藍與黑色偏差較大,但其它顏色的偏差值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2.8,ISO 100,首先是0.3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快門0.6s的結果 最後是1s快門的結果,並沒有明顯的漏光現象 可視角度的測試,這是TN屏的軟肋,但似乎左右可視角度問題不大,上下就比較明顯了 120亮度下的功耗,作為27"的顯示器來說已經很低了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Sony A7R+35mm f/4.0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1     ...

ASUS MX299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PC配件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核心配件類,通常指的是機箱里的各種部件,另一類則是外設周邊類,包括鼠標鍵盤顯示器等.前者確保的是性能指數,比如說運行速度是否夠快,整機安靜程度是否到位等;後者更多的是提供了人機交互功能,特別是鼠標鍵盤顯示器,每一樣都可以直接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舉例說,你有一台性能很強勁的PC,但是給你一個15"大的屏幕,你當然不會用得開心,再給你個幾十塊錢的爛鼠標,結果就是各種虐心.跟大家說這些的目的是想讓大家瞭解到,注重用戶體驗的產品並不太需要追求硬件規格,或者是性能跑分,簡單而言,能讓你提高使用"爽度"的周邊類產品,用戶體驗就是高的.        回歸到文章主題顯示器上,之所以前面說了這樣一堆可能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廢話",是因為前陣子剛測試完4K的顯示器,實在是覺得用戶體驗提升有限,一些因為Windows系統自身兼容的問題還會影響用戶的實際使用效果,哪怕4K提供給你超大的分辨率,超大的屏幕尺寸,用得不爽一些硬件規格都是bullshit.這讓我想到了前陣子自己使用過的21:9顯示器,因為當初只是在論壇里簡單開了個箱,並沒有嚴肅對待,但測完4K之後更覺得好的產品應該認真對待,特別是當產品能夠大大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的時候 產品規格        MX299Q和PB298都是採用了29" 21:9 AH-IPS面板的顯示器,區別在於PB298使用了更加專業的支架,而MX299Q則外形更為時尚支架功能較少,既然之前已經為大家開箱過PB298,所以這次評測就換MX299Q,不過屏幕本身的規格兩者是完全相同的.更多規格如下: 包裝和附件 MX299Q的外箱. 先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附件 HDMI數據線 Mini-HDMI轉HDMI的數據線 DVI數據線 電源線 外置電源適配器 說明書及3.5音頻線 產品解析 MX299Q的底座就是一個圓環,材料為鑄鐵,表面有鍍鉻裝飾. 背部有防滑橡膠,和顯示器連接用一個螺絲來固定 屏幕背面用了鋼琴烤漆處理,亮度很高 背部接口一覽,從左到右分別是DP,電源,DVI,HDMI,音頻輸入/輸出(耳機) 顯示器底部左右兩側有2個3W的揚聲器,可以提供HDMI或DP數據線連接時的音頻輸出,對於音質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還是挺實在的 顯示器正面一覽,外觀非常簡約 底部有一條鋁材質金屬裝飾條,表面有拉絲效果 右邊是OSD控製麵板,但按鍵不在正面,最右側是電源指示燈,通電後呈現白色燈效,用戶可以在OSD設置里關閉燈效 OSD按鍵位於底部,採用的是靜電式觸控方式,實際使用感覺靈敏度略高反而容易誤操作 中間的ASUS Logo 和PB298相比MX299Q的底座基本上就是個"樣子貨",只能實現+20°~-5°的俯角調節,不過一般而言普通用戶到是夠了,但我認為最大的實測是無法兼容顯示器支架,這樣等於把原來用戶自行解決底座雞肋的可能性給抹殺了,不過MX299Q的工業設計就是如此,太過糾結也沒有意義,畢竟有PB298可以滿足各種底座調節需求的用戶 MX299Q和PB298都使用了超薄的邊框,官方數據為0.8mm寬度,但實際上基本就是無邊框設計 整個屏幕是內嵌式的固定方式,只有底部一條較寬 不過這種內嵌式的固定屏幕方式雖然解決了視覺上的邊框問題,但實際物理上依然存在,只不過這個邊框存在於屏幕本身里,用一張PB298的圖片,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左,上,右三條邊存在黑色不顯示的區域,反而是底部沒有 OSD解析 OSD功能依然保留了和PB系列相同的功能,例如"QuickFit 一鍵排版". OSD里的"S"按鍵是顯示器模式快速切換功能鍵 OSD按鍵里還有"音量"快速設置按鍵 "亮度"快速設置按鍵 然後就是顯示器功能設置界面.有中文支持,"Splendid"是顯示模式切換 "色彩"設置一覽 "色溫"設置並沒有量化的數值,默認提供了"冷色溫","常規色溫"及"暖色溫"三個選項 "用戶模式"提供了更為復雜的細調功能,但建議配合專業設備使用 "圖像"設置界面 "聲音"設置界面 "輸入選擇"設置界面 "系統"設置界面第一頁 "系統"設置界面第二頁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96.默認色溫為6107K,出廠校準色溫偏差較大,顯示效果偏冷 99%的sRGB和80%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 色溫根據亮度的變化所體現的浮動范圍很小,但數據體現於默認色溫偏低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精確度表現非常不錯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2.8,ISO 100,首先是1/10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1/5s快門下的結果,左側有輕微漏光,但並不嚴重 功耗實測數據為24W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Sony A7R+35mm f/2.8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使用體驗 使用體驗部分來自此前PB298B的開箱帖,完整內容請點擊:http://www.chiphell.com/thread-900709-1-1.html 21:9其實並麼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用,甚至可以說其實驚喜要遠遠大於使用的門檻,接下去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基礎應用上21:9的表現   最常用的網頁瀏覽,只要把IE窗口往左或者往右,就能實現屏幕對半開的全屏效果,且2560/2=1280的寬度分辨率完全就是目前主流網站所考慮的最小分辨率,所以絕大部分的網站瀏覽器來毫無壓力 接下是是看電影,基本上主流的電影分辨率雖然都是1080P沒錯,但上下依然還是存在黑邊,而如今21:9做到了可以完全消除黑邊的效果,只不過影片本身是被放大過了,效果實在是令人滿意 遊戲部分,主流遊戲也都支持這個分辨率,就拿打手槍來說,更多的分辨率帶來了更寬廣的視野,效果一樣令人滿意 接下去則是我一直在玩的打飛機遊戲,這類第一人稱不管是打手槍還是打飛機更寬的視野都帶來了更好的遊戲享受 DOTA 2設置里就有2560x1080的分辨率,所以~ 效果一級棒,比別人可以看到左右更多的區域,嘿嘿~ 在我平常應用最多的部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各種傳統16:9電視節目(劇集)的播放了,電影上下邊框沒了如今電視節目左右邊框出現了,好在電視劇一般不需要很好的視覺享受,至少比起電影來說電影的效果更佳重要些 再更新一下分辨率上的兼容性體驗.假設我們今天因為軟件或者遊戲無法兼容21:9怎麼辦?比如我們現在把系統里的分辨率設置成1920x1080先 應用後發現畫面被拉伸壓扁了,不是點對點了,怎麼辦呢? 在顯示器OSD的"圖像"設置里的"畫面控制"一項,我們改成1:1 再回來看就能夠實現點對對的分辨率了,區別在於左右兩側出現了黑色的空白區域 這個竅門是針對那些無法實現21:9的遊戲或者軟件,其實平時顯示器的設置就選擇在1:1好了,這樣遊戲和桌面切換的時候就不需要重復修改顯示器的設置了 總結      ...

BenQ XL2720Z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這些年電競遊戲產業的發展可謂在PC的逆境中尋找出了一條新的出路,隨着電競遊戲一步步地規范化,產業化,商業化,針對電競遊戲所推出的硬件產品也在這個領域被越來越多的玩家所擁護.說到電競硬件,這類產品主要以外設產品為主,除了被大家所熟知的鍵盤鼠標之外,如今顯示器也開始迎合電競玩家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優化產品,這個產品線中最早開始發力產品線最為豐富的,莫屬BenQ,而今天要評測的正巧是新發佈的電競顯示器XL2720Z. 產品規格        XL2720Z採用了最新的處理芯片,可以讓刷新率達到144Hz,其它規格方面,面板一定是用的TN屏,因為電競顯示器對於響應時間的要求不可能使用IPS屏,屏幕尺寸為16:9的27",分辨率並非1440P,而是主流的1920x1080,更大尺寸保持不變的分辨率,換來的大點距可以讓用戶更容易看清細節,這也算是為電競玩家所考慮,其它規格如下. 包裝和附件 產品的外包裝. 能耗標識為1級 接下來為大家開箱 說明書和驅動光盤 DVI數據線 電源線 USB Hub數據線 VGA數據線.沒有HDIMI和DP數據線必須差評 簡易遮光罩,挺實用的東西 這個類似鼠標的設備是用戶自定義模式快速切換裝置 底座和支架需要用戶自行安裝,一顆螺絲非常簡單 最下面的就是屏幕本體了 產品解析 顯示器的底座造型很奇特. 這樣的底座到是可以節省不少桌面空間 支架只是上下調節 從背部來看一抹紅顯得很騷氣 下面有理線用的線槽 上面有金屬的把手,可在移動顯示器的時候作為握把,後面紅色的鈎子則是讓玩家懸掛耳機用的,這些對於電競玩家來說都是很貼心的設計 底座底部為鍍鋅鋼板 剛剛提到的那個自定義快速切換設備 一共提供了3個自定義功能,同時倒退和滾輪(帶按鍵功能)也可以方便用戶在OSD菜單中進行操作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面板部分 這種接口可以讓用戶替換顯示器支架 左側的電源接口 右側接口方面從左到右分別是Mini USB,DP,VGA,DVI,HDMI x2,USB Hub,USB 2.0 顯示器背部一覽 顯示器背部的Logo 左側額外的USB 2.0 x2和耳機接口,耳機接口的音頻是從HDMI或DP中得到 顯示器正面一覽 右上角的NVIDIA 3D Vision支持貼紙 屏幕正下方的Logo 右下角的OSD控制按鍵,用的是靜電觸摸式開關,有白色LED燈效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可以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屏幕可左右旋轉的最大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下傾斜的角度 顯示器可向上傾斜的最大角度 屏幕支持90度旋轉 OSD解析 OSD幾個按鍵分別對應的功能. "模糊降減"功能的開關,這個功能也是應用在FPS類遊戲當中,降低畫面的模糊感 "圖像模式"選擇,預設的有很多 翻頁的"玩家1~3"即為自定義模式 "顯示模式"也有很多種,可以應對不同遊戲不同分辨率的需求 進入"菜單"後的菜單頁面.首先是"顯示"調整,因為是1:1輸出模式所以目前都無法更改設置 "圖片"菜單里就是傳統針對日常使用的一些設置選擇 特意看了下"色溫"的選項 這個"使用者設定"的"色溫"選項功能性沒有問題,就是用戶修改起來比較麻煩 翻頁後的菜單,可以看到可供修改的選項很豐富 "圖像高級設置"界面 翻頁後還有 "保存設置"即用戶自定義模式 "音效設定"是針對從HDMI/DP輸出音頻到顯示器耳機接口的設置 最後"系統"設置 後一頁的選項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1.8.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48.默認色溫為6521K,出廠校準做得非常好 TN屏的色域從來不輸給IPS,TN的主要劣勢是可視角度,但優勢就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響應速度.99%的sRGB和76%的AdobeRGB色域基本上就是現在AH-IPS的水平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1.8"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令人滿意 灰階表現浮動范圍較大,不好好在浮動值在6500K標準色溫范圍左右 亮度均勻值表現中規中矩 色彩精準度表現非常不錯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Sony A7R+FE 35mm F2.8 ZA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在可視角度的測試項目中,TN屏暴露出了自身的短板之處 遊戲體驗 這代以XL2720Z為首的新產品最大賣點便是刷新率最高可支持144Hz,這是怎樣的概念呢?我們都知道普通的LCD/LED顯示器刷新率為60Hz,從某種程度來說,CRT到LCD/LED的演變這個環節是一種退步,因為當年CRT擁有85Hz甚至100Hz的刷新率支持.如今高刷新率的出現,讓LCD/LED重新獲得了FPS類遊戲玩家的認可,因為設備很難捕捉到高幀數的動態畫面,所以我用放慢速度的對比方式來為大家簡單重放刷新率高和低的差異.    ...

Dell U2414H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每隔一段時間,Dell就有擁有一款價格平易近人的主流產品,通常也就是廣大DIY玩家的"標配"顯示器,例如2011年藉以E-IPS面板+LED背光上市的U2412M至今都占據着無法撼動的出貨量.關注顯示器的用戶應該發現,到了今年E-IPS已經陸續被廠商淘汰,取而代之的則是新的AH-IPS面板,既然如此,Dell何時推出U2412M的替代品呢?答案就在今天的U2414H評測. 產品規格         U2414H官方定義為23.8"屏幕,但其實寬高比為16:9,至於16:9和16:10到底孰優孰劣,我覺得根本不必在意這點差異,更何況1080P已成為主流,PC顯示器和電視機保持一致的寬高比未必就不是好事.屏幕剛剛提到使用的是最新的AH-IPS,色域為96%的sRGB覆蓋率,非廣色域,但主流用戶也夠用了.其它方面U2414H主打的是超窄邊框設計與超薄的厚度,這些後面產品介紹里會給大家解析. 包裝和附件 U2414H算得上是Dell顯示器迄今為止最"潮"的了,居然用到了彩色元素. 能耗比一級,後面還會給大家實測實際功耗,絕對有驚喜 包裝左側是產品規格 顯示器支架為獨立放置 產品驅動光盤和說明書一覽,雖然左側有U系列的出廠校準報告,但其實意義真的不大.. 線材類共3根,左側是USB數據線,中間的是Mini-DP轉DP,不過居然沒有DVI數據線,這是因為這次顯示器是不帶DVI或VGA接口的 這里有個小配件,幹嘛用的呢,後面揭曉 最後就是主屏幕了 產品解析 U2412M因為顯示器的整個風格從原先菱角分明的外形變成了圓潤體型着實讓不少用戶埋怨了一番,不過這次顯然Dell變聰明了,直線也有了,圓角也不捨棄,整個底座簡約大方,顏色還從以往的黑色變成了時尚的銀色. 底座可支持左右旋轉 顯示器同時也可提供升降功能,下面的長方形圓孔為走線槽 換個角度看一下底座,是不是很優雅 底座內部依然有鋼板以增加穩定度,但這次鋼板不再是直接裸露在外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屏幕本體 屏幕的工業標準信息一覽 接口方面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DP-in,Mini DP-in,DP-out,HDMI x2,音頻輸出,USB上行,USB 3.0 x3.不得不提的Mini-DP接口,這個顯然是為了迎合Apple用戶.至於舍棄了DVI,如果你硬是需要,通過DP或者HDMI轉接就是了,毫無難度,反而是DVI無法轉接成DP,所以DP妥妥的是王道 下方2個開槽是音箱棒的掛鈎槽.注意老款的音箱棒不支持了,可兼容的新款型號為AC511,只有USB接口,但即插即用 為了美觀性掛鈎開槽用了塑料貼片蓋住 屏幕背部左側還有防盜鎖 右邊是另一個USB 3.0接口.這次因為顯示器做成了超窄邊框的原因側面沒有提供USB接口,這點還是比較遺憾的,因為以往用戶習慣於U盤直接往顯示器上次插的話現在非要到顯示器的背部才能使用,我不相信有人會這樣幹.. 背部一覽,非常幹淨 唯一的一小排散熱孔在Logo的上方 顯示器的正面一覽 不是說超窄邊框麼,為何底部這條還是那麼寬?別急 右下角的是Power和4個功能鍵,全部為靜電式觸碰控制,Power鍵的下方有白色的LED燈效 其實所謂的超窄邊框,就是把屏幕做成了嵌入式的結構,而不是以前用厚實的邊框從外向內鎖住屏幕 仔細看中間那條縫隙就會明白何謂嵌入式面板了 嵌入式不等於就沒有了黑邊,其實大家可以看到,屏幕真正發光顯示的區域離開邊緣依然存在間隔,只不過如今的邊框真的已經非常窄了 除了底部那條邊,其餘3條的邊框均為這種嵌入式的超窄設計 還有點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屏幕的厚度,但是我總覺得在新一代的iMac問世之後單純顯示器談厚度實在有些意義不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可支持的最大左右旋轉角度 顯示器最大可向上傾斜的角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最大角度 支持旋轉90度 還記得附件里的那塊塑料蓋板麼,其實是用來擋住顯示器接口的 OSD解析 觸碰任一功能鍵之後就會跳出其相對應的功能. 最左側的是"預設模式"切換 第二個是"亮度"與"對比度"調節,這2個"快速鍵"也可以在設置里自定義成其它功能鍵 第三個就是詳細的設置界面了,支持"中文" 最上方的是"亮度"和"對比度"調整 然後是"輸入源"的切換 "顏色設置",跟以往的界面有所不同,色溫設置需要將"預設模式"修改成"色溫"才會出現色溫設置,不過選項很少,只有5000K,5700K,6500K,7500K,9300K和10000K這幾個 "顯示器設置"的選項一般我們不需要去更改 "能量設置"這個可以理解為節能選項 "菜單設置"就不用多介紹了 "其它設置"是一些人性化的功能 最後就是2個"快捷鍵"的自定義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先來看看最大亮度:237.默認色溫為5845K.色溫的預設值有些低了 97%的sRGB和76%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還是很不錯的 色溫根據亮度的變化所體現的浮動范圍到是非常不錯,因為說很不錯,只不過這預設的色溫值略低了些,好在校色儀可以挽救 亮度均勻值也表現得算不錯 色彩精確度測試揭露了LED背光的最大缺陷,即藍與黑色偏差較大,但其它顏色的偏差值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是漏光測試.相機設置光圈f/2.8,ISO 100,首先是0.6s快門下的結果: 然後是1s快門的結果,問題開始暴露了 最後是1.3s快門的結果,只能說此前所有的測試結果都非常令人滿意,但漏光這個Dell品控永遠的痛實在讓人有被潑冷水的感覺,好在Dell的售後還是一級棒的,走流程替換直到滿意為止吧少年 接下去通過實際應用來讓大家感受下超窄邊框的優勢,首先是上網 看兒子的照片 看各種16:9的劇集最爽了,完全無黑框 功耗測試數據果然很厲害,才區區15W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100mm f/2.8L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作為新一代Dell主流24" 1080P顯示器產品,U2414H樹立了幾個標竿,分別是: 嵌入式超窄邊框; AH-IPS屏+LED背光; 超低功耗表現.  ...

ASUS PA279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今年4月ASUS發佈基於24" AH-IPS面板的PA249Q,那時候我們就在想同樣基於27" AH-IPS面板的新品幾時問世呢?直到最近終於迎來了這款產品,型號為PA279Q,到底ASUS的專業級顯示器是否能在專業領域擁有一席之地呢?就讓產品來為我們解答吧. 產品規格         PA279Q採用的是目前民用最頂級的AH-IPS面板,尺寸為27",分辨率為2560x1440,色域達到了99%的Adobe RGB,背光採用的是LED背光.ASUS的專業系列都喜歡內置音響,這次也不例外,不過倒是對只要求發聲不考慮音質的辦公環境提供了便利. 包裝和附件 產品外包裝,27"決定了這貨體積絕對不小. 附贈的簡易遮光罩 DP轉DP數據線 Mini-DP轉DP數據線 HDMI轉HDMI數據線 USB Hub數據線 DVI轉DVI數據線 電源線 產品解析 底座為了增加穩定性使用了鍍鋅鋼板. 這一次的顯示器支架相比以往更為完善化了,粗看依然還是三角形的外形 下方用於走線的三角形開槽 ASUS的專業級顯示器一直都有各種刻度 支架上標識了可旋轉和升降的數據 這里也有刻度 跟PA249Q不同的是升降不再是外部的高低調節,而是升級到了內部升降 屏幕背部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開關,電源線,3.5mm音頻輸出/輸入,DP輸入 另一邊是DVI,HDMI,DP輸出,USB 3.0 Hub以及USB 3.0x3 屏幕背部上方有ASUS的Logo 背部一覽 屏幕左側有多功能讀卡器以及USB 3.0x3 顯示器右側的OSD按鍵控制區域,最下方是開啟後的白色Power燈效,不喜歡看到可以在OSD里關閉.最上方的搖桿控制起來非常方便 屏幕外框內沿都有這樣的刻度,不過因為同色的關系不仔細看並不會礙眼,至於那條紅色的騷線,有看各位自己的審美了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但要比上一次的PA249Q要降得更低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角度 可向上傾斜的最大角度 支持旋轉90度 OSD解析 進入菜單之後首先是用戶自定義模式. 色彩設置選項 色溫只能在5000K,5500K,6500K,9300K四項里選擇,這個問題始終讓ASUS的專業顯示器顯得並不那麼地"專業". 圖像設置選項 該顯示器也擁有畫中畫功能,這一功能已經在上次的PA249Q評測中給大家介紹過了 輸入源選項 系統設置選項 兩個可自定義的快捷方式,默認是亮度和對比度. 當我們把顯示器的模式改成"自定義模式"之後,就可以在色彩中激活更多參數的設置 更多的色彩修改 不過一般用戶並不具備修改參數的能力和輔助設備,所以還是慎用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20,光度為2.2. 拿到顯示器在測試之前先測試一下出廠色溫數值,結果為6167K,略低於6500K預設值. 100%的sRGB和100%的AdobeRGB色域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如下圖所示,略微還是有些偏差 根據亮度不同所測試出來的色溫值差異,浮動范圍並不大,表現不錯 亮度均勻值,果然屏幕大了均勻度就比較難控制了,只能說中規中矩吧 色彩准確度,幾個基礎色偏差的比較厲害啊 接下來是大家尤為關心的漏光現象,測試方法很簡單,全黑圖片下進行屏射,光圈f/2.8,ISO 100,首先是1/1快門下的結果: 2.5s快門下的結果 最後5s快門下的結果,左右兩個對角出現了略微的漏光現象,左上角還能接受,右下角就有失水準了 120亮度下的實測功耗 屏攝截圖 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1DX+100mm f/2.8L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AH-IPS+LED背光的結果的確是讓用戶不但擁有了廣色域的色彩范圍,同時還將以往高端顯示器誇張的功耗和發熱得到了抑制,除了民用主流品牌之外,我們可以看到EIZO,NEC等高端顯示器品牌也都已經將自己的高端型號陸續升級到了AH-IPS+LED,但是,ASUS的專業級顯示器在一些細節上總是讓人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於是這樣的結果就是價格很"高端"但品質你依然還得"碰運氣",要知道大家的面板和背光雖然解決方案是一樣的,但驅動面板高端品牌擁有絕對的優勢,ASUS如果不想在民用市場和可以賣越多虧越多的Dell繼續趟渾水的話,那就請在驅動面板上再花些功夫吧.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

ASUS PA249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曾經作為廣色域火過好一陣的Dell U2410自從停產之後,似乎市場上滿滿地都是打着節能減排旗號的E-IPS屏產品,哪怕用戶有心想要找一台價廉物美些的廣色域產品都只能從NEC或EIZO里挑選,但挑來挑去依舊還是CCFL背光解決方案的產品,那麼到底LED背光的廣色域屏幾時重新回歸市場呢?其實LG AH-IPS屏正是大家苦苦等待已久使用LED+廣色域的新解決方案,Dell也先後分別更新了自己24",27"以及30"的產品線推出了相對應的新品.今天要給大家評測的是ASUS相同解決方案的24"新品PA249Q.產品規格         PA249Q的上上一代PA246Q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到了PA248Q由於E-IPS屏讓產品毫無競爭力於是並沒有達到市場預期的效果,如今PA249Q伴隨着AH-IPS重新回歸到專業級產品的定位,相信還是會讓不少用戶期待一下的.規格方面PA249Q使用了16:10的24"屏幕,分辨率為1920x1200,內置HDMI/DP音頻獨立輸出(3.5接口),其它規格如下. 包裝和附件 PA249Q的外包裝. 軟塑料材質的遮光罩,質感沒法和EIZO獨立銷售的比,但至少這貨不用錢,送的 使用方法,雙面膠粘一下而已,所以大家不用較真 出廠檢測報告,ASUS我也不知道,反正Dell這張紙"坑"了不少人.. 其它附件一覽 線纜類附件包括DP數據線 VGA數據線 DVI數據線 USB Hub數據線 電源線 拿掉上面的泡沫就能看到躺在中間的顯示器本體了 產品解析 底座為了增加穩定性使用了鍍鋅鋼板,比較有趣的是ASUS居然為鍍鋅鋼板進行了黑化. 如果你不喜歡Dell圓潤的外形,那麼ASUS這種四方的底座是否是你的菜呢? 升降高度的刻度,說實話意義不大 顯示器和底座上的轉盤上也有刻度,更多是為了看上去專業 三角柱形狀的支架工業設計感不錯 背部接口,最上開始依次為USB 3.0 Hub數據口,3.5音頻,VGA,DVI,HDMI,DP,電源插口以及開關 屏幕正面貼着產品規格的貼紙 顯示器正面一覽,邊框很窄,下面那抹紅先不管你喜歡與否它都客觀地存在 顯示器OSD按鍵控制區域,最下方是開啟後的白色Power燈效,不喜歡看到可以在OSD里關閉 搖桿式控製器在修改OSD設置的時候起到了快捷方便的操作體驗 正下方的ASUS Logo Designed by ASUS in Taiwan USB 3.0 x4 整個屏幕邊框的內沿依然有刻度來顯示"專業級"的定位 顯示器背部一覽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低高度,並不能完全貼近底座 顯示器可升降的最高高度 顯示器可向下傾斜的角度 可向上傾斜的最大角度 支持旋轉90度 OSD解析 OSD控制鍵有2個可自定義的快捷鍵,默認是亮度和對比度. OSD設置界面,首先是預設模式選擇頁面 色彩設置頁面 作為一款想要定義為"專業"的顯示器,色溫只有四項選擇是不夠的,要知道如果出廠校驗色溫出現偏差後期這4檔色溫根本無法讓用戶細挑來糾結到正確色溫值 "六軸色調",看上去牛逼哄哄的 原來跟Dell的U3014一樣,這台顯示器的驅動電路也可實現六原色獨立調節.其中包含了色調和飽和度 增益和偏移調節僅限三原色 圖像設置菜單 PIP/PBP設置,即畫中畫功能 PIP模式可以是屏幕四角的任意一處,同時也可以選擇大小 PBP模式則是對有對半 輸入信號選擇菜單 系統設置菜單 2個可自定義的快捷鍵 QuickFit,虛擬比例功能,官方解釋: 允許用戶在屏幕上預覽相片及文件打印前的實際尺寸.它可通過顯示器上的熱鍵啟動,並以此為指南精準地預覽及編輯照片.此外,PA249Q 還配有七種不同的背景顏色,供用戶從中選擇 支持格式: 文件:A4, 信件 照片:8「x10」, 5「x7」,...

Dell U3014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細心的會員應該有所注意到,我用於測試板卡的測試平台所使用的顯示器一直以來都是Dell U3008.當然雖然這台顯示器價格極其地昂貴,但是為了顯卡測試的超高分辨率,於07年Chiphell創辦後沒幾個月我就一咬牙敗了一台.雖然後來經歷了一次升級(U3011),不過曾經為U3008帶來美譽的全鋁合金外殼也就此完結.最近Dell又一次升級了自己的30"旗艦系列,推出了U3014,那麼這一次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友情提示: 30"雖然大,但占用的空間,超高的分辨率,以及較小的點距都會給用戶的升級帶來不少門檻,建議大家抱着一顆平常心對待,有些東西就應該點柱香好好地供奉着,還不是拿來拯救世界,事實上5年時間里我的U3008一直只是為測試平台服務,不做測試從來不用. 產品規格 首先來聊聊面板,最近我們看到DELL升級了旗下24",27",30"三大尺寸旗艦型號,原因只有一個:LG AH-IPS來了(全稱為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In-Plane Switching),一般用戶只要知道,AH-IPS擁有超高色域,目前的確是消費級面板里最新的旗艦面板.其次這台30"採用的是16:10 2560 x 1600的分辨率,所以點距會比採用16:9 2560 x 1440分辨率的27"來得更大,視覺上也就更為舒服,but,不要以為點距大了什麼問題就都解決了,事實上30"的屏經本人切身體會最左到最右是需要轉腦袋才能看得清楚的...要知道一般的24"大家轉轉眼睛就好,所以說30"的顯示器不要輕易上,因為尺寸變大的同時使用體驗也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其它方面背光採用的是LED技術,支持USB 3.0端口.PS,官方沒有提到,U3014採用的是原生10bit面板,原生的可不多見,不是CG276或是以前HP 2480還真找不到幾個原生10bit的. 包裝和附件 U3014的外箱,怎麼可能小呢? U系列都會有的出場報告,千萬別當真,論壇那位為了尋求傳說中和出場報告一致的U2311最後替換了近10台的事情我會亂說麼?大家自己看就是了~"DELL U2311換新品大戰!更新截止至2011年8月28日" 附件一覽,DVI線纜+USB數據線+Mini DP-DP線纜 相信大家對於這一代U系列的外形已經非常瞭解了,所以這樣的底座也就不用我多介紹了吧? 收納各種線纜的走線孔 鍍鋅鋼板底座 背部的一抹銀色,還是很現代簡約風的 產品解析 屏幕背部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 音箱電源,AC電源,DP,Mini DP in,DVI,HDMI,DP out,3.5音頻,USB hub以及USB 3.0...

ASUS PB278Q 評測顯示設備

序言         顯示器每一次分辨率的革新都會新一輪的產品替換,此前是1680x1050,如今主流的是1920x1200/1080,而隨着2560x1440分辨率的產品降至5000元以內的售價,對於分辨率及大尺寸顯示器有特殊需求及發燒PC用戶開始逐步放棄對於1080P分辨率產品的關注.幾乎是同一時刻,DELL的U2713HM和ASUS的PB278Q同時進入出現在市場上,作為兩款27"皆為5000元以內的新品,Chiphell將會逐一為大家獻上詳細的評測.產品規格         PB278Q是一款27" 16:9規格的顯示器,規格中非常有趣的是該顯示器使用了三星的PLS面板.IPS我們都知道是LG生產的,此前三星一直是拿PVA面板跟LG的IPS所抗衡,但自從民用顯示器逐漸從CCFL背光演變成LED背光之後,產品的成本絕對了市場競爭力,於是便出現了E-IPS這種不具備廣色域的IPS屏幕,雖然目前PLS面板的可尋資料並不多,但從色域同樣為非廣色域這一點來看,應該屬於三星對抗同為非廣色域E-IPS的新產品.其他規格方面我們可以看到ASUS擁有無亮點承諾,另外就是這台顯示器自帶了2個立體聲音箱,音質就不要糾結了,充其量只是能發聲音而已,如果我們是使用HDMI或者DP接口直接連接電腦,即可實現顯示器的音頻輸出功能,對於那些音質無要求的用戶而言還是非常方便的. 包裝和附件 PB系列的定位比此前高端的PA系列略低,所以從包裝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是普通的牛皮紙外箱. 能耗比1級,到底有多低呢?後面會給大家詳細提供數據 附件中包含了產品售後憑證 電源線一根 顯示器說明書及音頻線 顯示器後面束線用的收納件 DVI數據線 VGA數據線 HDMI數據線 DP數據線 最後是顯示器的底座 產品解析 顯示器的介紹先從背部開始,產品銘牌可以看到生產日期為2012.8,絕對新鮮. 敗LED極低的發熱量所賜,如今顯示器的背部不需要再開無數個小孔來幫助散熱了 支架後面有幫助走線的設置 顯示器上方一圈的散熱小孔 顯示器正面,沒有了一抹紅線的PB系列會讓一部分用戶感覺更加簡約大方,但也會讓喜歡那抹紅線的用戶覺得傷心,但好在PB278Q的外觀極為簡約,簡約到我們幾乎找不到缺點 位於顯示器右下方的按鍵標識 按鍵其實位於顯示器的下方.Power按鍵帶有藍色的LED,用戶也可以在OSD用關閉燈效 顯示器正中間的ASUS Logo 顯示器通過升降可實現的最低高度 可實現的最高高度 支持90度選擇是必須的,看網頁或PDF效率超高 屏幕往下的翻轉角度不大,5度而已 朝上的反轉角度令人滿意 底座巧妙的在中間設置了一個轉盤,從而實現顯示器的左右旋轉 輸入接口支持DP,VGA,DVI,HDMI,右側為音頻輸入及耳機接口 電源插座 OSD解析 OSD按鍵中有一個快速切換色彩方案的快捷鍵,用戶可以非常快速的實現不同色彩配置的切換. 內置音箱的音量大小控制 亮度快速調整 接下來是正式的菜單介紹 在系統中擁有中文的支持 使用中文後基本上菜單的功能一目瞭然,下面是色彩預設模式 如果我們將色彩模式設定為"用戶模式",既能在"色彩"版塊中修改所有的設定.這里要注意到是色溫並不支持精確調整,只可在"5000K,5500K,6500K,9000K"之間切換 高級設置中的色彩"增益"及"漂移"設置.這個基本上是給高級用戶所使用的,比如用手動調節來實現校色儀軟件才能實現的顏色校準功能 圖像設置中的參數更為詳細,但建議大家儘量不要修改,當然,就算修改了我們也可以通過恢復工廠模式來讀取默認值 內置音箱的設置 輸入源選擇 系統設置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使用的是Spyder 4 Elite,色溫設定為6500K,亮度設定為140,光度為2.2.首先來看看校色後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PB278Q校準後的色彩和目標值非常接近,這個曲線如果偏差很大說明這款顯示器哪怕是通過校色也無法達到准確的色准. 色域方面100%的sRGB色,78%的AdobeRGB色,雖非廣色域,但基本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如今還想要廣色域的用戶恐怕只能在CCFL背光的EIZO/NEC這種高檔貨中尋覓了 色調相應方面測量值要儘量和"光度2.2"曲線保持一致為佳,實際測量結果為2.1,偏差已經控制到很小的范圍內 色溫方面由於PB278Q並不具備專業顯示器才有的硬件補償芯片,所以色溫偏差屬於合理范圍內 不同亮度下的亮度及對比度 下面是不同亮度下的色彩均勻度,由於140亮度實際為37%左右,但測試只有50~100%之間的數據,但從數據來看那麼大的屏幕色彩均勻度已經做得非常理想 不同亮度下的亮度均勻值,依然以9宮圖為測試基準.測試結果基本上控制在了10%以內的范圍,屬於比價不錯的表現 色彩准確度測試也非常理想,除了LED背光所通病的藍色差異較大外,其它顏色的准確度均控製得十分理想 當我們設置為140流明度時(37%亮度左右),實際顯示器功耗僅為27W左右,對於一塊27"的顯示器擁有如此低的功耗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夏天下的發熱控制都讓用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屏攝截圖         由於剛剛測試環節已經提到了PB278Q經過校色後色彩精度表現非常出色,所以在實際屏攝環節中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滿足的色彩還原.以下屏攝均採用Canon 5DMark II+50mm f/1.2L拍攝,僅做了後期的分辨率縮小,無修改任何原圖色彩. 總結 優點: 5000元以內的售價成為2560x1440分辨率顯示器中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 通過校色器的校色後色准還原度准確率很高; 功耗極低,工作時僅為27W; 三年質保及無亮點承諾拉近了用戶和產品之間的親和度. 缺點: 色溫存在些許偏差,並且無法在使用中進行校正. 何時才能等到PA系列的新旗艦出現? 作者:nApoleon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