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酷睿

Tag: 酷睿

Intel十代酷睿升級10核20線程 新增加速模式 頻率可達5.3GHz

Intel十代酷睿升級10核20線程 新增加速模式 頻率可達5.3GHz

最快在1月6日的CES展會上,Intel就會推出十代酷睿的桌面版Comet Lake-S系列處理器,之前泄露的信息顯示總計有26款型號之多,酷睿i3到酷睿i9全面升級,最新消息顯示它們不僅有10核20線程,頻率也將達到5.3GHz。 十代酷睿依然是酒瓶裝新酒,14nm++工藝及Skyklake微內核都不變,而且還要換LGA1200插槽,不過Intel為了提高這一代處理器的賣點也是盡力了,會繼續優化14nm工藝的高頻,所以十代酷睿處理器還是有驚喜的,首次帶來Velocity Boost加速模式,頻率直上5.3GHz——這下要了AMD老命了。 根據Informatica Cero網站泄露的PPT(看起來像是官方PPT了,可信度比較高),十代酷睿中的酷睿i9-10900K處理器TDP高達125W,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它的頻率再創記錄,基礎頻率3.7GHz,全核心加速4.8GHz,單核加速頻率5.1GHz,TB 3.0加速也從之前的酷睿X系列下放了,可以再提升到5.2GHz。 5.2GHz還不算完,Intel又加入了Velocity Boost加速模式,這個時候頻率可以加速到5.3GHz,這可是目前X86處理器中官方頻率最高的了,不過Velocity Boost加速模式只限於酷睿i9-10900K及酷睿i9-10900兩款處理器。 其他處理器的頻率也提升了,酷睿i7-10700K是8核16線程,基礎3.8GHz,全核4.7GHz,TB3.0加速頻率可達5.1GHz,幾乎就是目前酷睿i9-9900K的提頻版了。 酷睿i5-10600K處理器為6核12線程,加速頻率4.8GHz,不過從它開始,以下的處理器就沒有TB 3.0加速了。 Videocardz網站將PPT泄露的內容匯總了一張規格表,如上所示,可以參考下。 總的來說,十代酷睿處理器雖然架構、工藝不變,但是新功能還是不少的,核心數提升到10核,全面普及HT超線程,高端處理器增加了TB 3.0及Velocity Boost加速模式,記憶體頻率提升到DDR4-2933。 此外,其他功能還有WiFi 6無線網絡、2.5Gbps有線網絡、RST 17.XX、超頻及待機等新功能,但總體變化跟着目前的九代酷睿不大,估計WiFi 6、2.5Gbps網卡還得看主板廠商的實現。 看到Intel變化這麼大,大家是不是想說一句什麼?AMD Yes!哪怕是I飯,沒有競爭的壓力,恐怕這兩年大家還得繼續用4核8線程的高端處理器。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2019年度回顧之桌面CPU篇:Intel小修小改,AMD Zen 2架構大放異彩

2019年的PC產業異常熱鬧,從一月份的CES開始,我們就在等待著AMD與Intel、與NVIDIA之間的那一戰,而下半年伊始,我們就看到了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為精彩的產品對撞,一直到年末才將將停歇,沒有間斷過的新品潮,也帶給我們無限的興奮之情,雖然頭頂籠罩著貿易戰的陰雲,但是今年的PC行業仍然是精彩紛呈。 點擊前往2019年度回顧目錄 通常年末是各行各業最忙碌的時候,我們也不例外。手邊做著年度橫評,而腦袋里回想著這一年發生過了哪些大事。是的,當你看到這段話時,超能網一年一度的年終巨獻系列文章已經蓄勢待發了。在率先登場的系列年度回顧文章中,我們將用文字回顧PC行業在2019年中發生了哪些大事,廠商在今年又發了些什麼牛逼哄哄的產品,然後遐想一下明年又會有什麼變化。本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隨著AMD推出銳龍處理器之後,現在CPU市場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有趣,今年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Ice Lake架構,但是它僅存在於低功耗移動市場上,移動市場上標壓處理器還是舊的14nm老架構,就更別提桌面市場了,HEDT平台方面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Cascade Lake-X處理器,但是它也只是Skylake-X的小修小改,說不上有什麼大變化。AMD方面就精彩多了,12nm的新APU為AMD贏得了不少筆記本的訂單,隨後的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就精彩了,IPC和核心數量的暴增讓第三代銳龍收到了大量的好評,媒體和市場的反應都不錯,後來的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更是讓AMD奠定了HEDT市場的王者地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Intel和AMD今年在桌面CPU市場上的發布的產品吧。 一月:無核顯九代酷睿發布 Intel在2018年10月發布了第九代桌面酷睿處理器,然而首發的只有三個帶K的處理器,擴充產品線成為當務之急, 推出了酷睿i5-9400處理器以及一大波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包括i9-9900KF/i7-9700KF/i5-9600KF/i5-9400F/i3-9350KF/i3-8100F,而這些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上市後就成為了遊戲玩家的新寵,他們的售價都比帶核顯的版本要低,CPU性能也是一樣的,核顯對於遊戲玩家而言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到現在還是賣得比較火的Intel處理器。 同月,AMD也推出了第三代的銳龍移動處理器,其實就是改用12nm Zen+架構的銳龍APU,不過本文不涉及移動處理器,所以他們就放到後面的桌面版發布時再說。 相關評測:《六款中端主流CPU橫評:AMD第三代銳龍5所向披靡》 二月:全核5GHz的14核處理器 我覺得酷睿i9-9990XE是今年最瘋狂的一顆CPU沒有之一,它是一顆14核的Skylake-X處理器,但是全核頻率能跑到5GHz,而且允許兩個核心工作在5.1GHz,它的TDP也因此高達255W,它是針對金融服務行業定製的產品,數量很少,僅面向OEM廠商出貨,而且要通過拍賣才能買到,所以價格也是不固定的,工作站系統商Puget Systems以2300美元的高價拍得了一批處理器,而核心數量更多的酷睿i9-9980XE售價也只是1979美元。 四月:AMD推出50周年紀念版銳龍7 2700X 去年Intel借著8086處理器發布40周年之際推出了酷睿i7-8086K這顆紀念款處理器,而今年就輪到AMD 50周年了,他們也推出了50周年版銳龍7 2700X處理器,不過呢它和普通的銳龍7 2700X在規格上是沒區別的,主要是外包裝換成了金光閃閃的50周年紀念風格,並且處理器上還會有CEO蘇姿豐的簽名。 五月:Intel推出全核5GHz的酷睿i9-9900KS處理器 在台北電腦展上,Intel公開展示了特別版的酷睿i9-9900KS,它與酷睿i9-9900K一樣是8核16線程設計,但基礎頻率提升到4GHz,全核睿頻5GHz,就是一個官方特挑版的酷睿i9-9900K,有著更好的超頻能力,由於有著極高的主頻,官方宣傳它是最強遊戲處理器,當然實際也是如此,它的正式發布和發售時間其實已經到了10月底了,到年底之前限時限量發售。 相關評測:《Intel Core i9-9900KS天梯榜評測:全核5GHz,最強遊戲處理器》 六月:AMD發布第三代銳龍處理器 前面的都是些小菜,接下來才是重點。 其實AMD在5月底的台北電腦展上就公布了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然而正式的發布會其實是在兩周之後的E3 2019上,採用7nm工藝的Zen 2架構對AMD來說是今年最重要的產品,它最大的變化就是CPU從單個核心變成了MCM多晶片封裝,它由1到2個CCD核心和1個IOD所組成,CCD採用台積電7nm工藝,而IOD則是GF的12nm工藝,這樣對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都有一定幫助。 Zen 2架構的內核經過了一系列的優化,IPC提升了15%之多,再加上7nm工藝帶來的頻率提升,單線程性能比上代提升了21%,處理器的功耗也因為採用新製程也大幅降低,此外它也是首款支持PCI-E 4.0的處理器。 首批上市的Zen 2架構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囊括了6核到12核,AMD再一次推動了主流平台的處理器核心數量的增加,新的處理器受到了合作夥伴、媒體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為AMD贏得了不少市場份額,也給Intel製造了不少壓力,現在Intel在製程工藝和核心數量,甚至IPC上的優勢都沒有了,就只剩下高頻只一個優勢了。 相關評測:《銳龍9 3900X/銳龍7 3700X處理器同步評測:7nm+Zen 2,AMD這次真的行》 和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一同發布的還有新一代銳龍APU,也就是銳龍5 3400G和銳龍3 3200G,不過呢,他們兩個的變化就沒有那麼大了,只是從第一代的14nm Zen架構升級到了12nm的Zen+架構,體現出來的就是CPU與核顯的頻率都有明顯的提升,另外銳龍5 3400G的內部導熱材料也從矽脂變成了釺焊,自帶的散熱器也升了一級,至於他們的性能,核顯性能吊打Intel是完全沒問題的,他們的出現只是讓AMD APU的市場地位更加鞏固。 相關評測:《AMD銳龍5 3400G天梯榜評測:桌面最強核顯平台》 九月:銳龍5 3500X突然殺出 原本銳龍5 3500X並不在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產品線路圖上的,它就那麼突然殺出來了,這也是AMD第一次嘗試六核六線程的處理器,它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千元市場,針對酷睿i5-9400F,它各方面的測試表現都比對手要好一點點,而遊戲性能兩者基本是平手,而且平台搭建成本更低,可以搭配高頻記憶體使用,它的存在對Intel熱賣的酷睿i5-9400F是個嚴重的威脅。 相關評測:《AMD銳龍5 3500X天梯榜首測:對酷睿i5-9400F的一次精確打擊》 十一月:核戰開始,兩家HEDT平台同時更新 十一月就精彩了,先是AMD的銳龍9 3950X解禁,AMD再一次把主流平台處理器的核心數量推到16核,要知道Intel的HEDT平台最多才18核,而主流平台最多才8核,再加上X570平台擴展能力的大幅提升,銳龍9 3950X給對手的HEDT平台造成嚴重威脅,而未來一年內Intel的主流平台最大核心數最多也就10核,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還是無解的。 相關評測:《AMD Ryzen 9 3950X天梯榜首測:以超強性能助力創作者》 接下來Intel和AMD的HEDT平台同一日更新,Intel的Cascade Lake架構第十代酷睿X系列的解禁要早幾個小時,不過它只是在上代產品的基礎上小修小改,依然使用14nm++工藝,平台依然是X299,修補前代的硬體BUG以及增加了AVX-512_VNNI指令集的支持,相比於AMD的線程撕裂者,Intel的HEDT平台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並且VNNI的加入使得Core i9-10980XE在深度學習方面的提升巨大,對於AI項目的計算有不錯的提升,也迎合了目前的趨勢。 相關評測:《Intel Core i9-10980XE天梯榜首測:性價比倍增的至尊酷睿》 接下來就是AMD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了,它就和上代產品有質的改變了,升級成7nm的Zen 2架構,新的架構能讓每個CCD都能發揮出全部性能,也有利於核心數量的堆疊,增加了對PCI-E 4.0的支持,搭配的主板也變成了TRX40,目前來說銳龍Threadripper 3970X是現在HEDT平台上最強的處理器,Intel那邊酷睿X系列處理器最多也只有18核,在多線程應用上根本無法和32核的處理器對抗,其實在去年AMD推出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的時候就已經把HEDT平台的頭把交椅奪了過來,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處理器的推出只會讓AMD在這個位置上座得更穩。 相關評測:《AMD銳龍Threadripper 3970X天梯榜首測:穩坐HEDT平台頭把交椅》 其實十一月AMD還推出了速龍3000GE處理器,不過它還是14nm Zen架構的,和原來的速龍200GE比起來其實就是不鎖倍頻,現在可以隨意超頻了,對於入門級平台來說,這升級聊勝於無吧。 展望未來 目前可以確認到的消息就是Intel明年會推出Comet Lake-S處理器,主流平台終於迎來10代酷睿了,不過呢,它的內核其實還是Skylake,依然是14nm++,只不過最大核心數提升到10個,平台換成了LGA 1200,所有的酷睿處理器都支持超線程了,而大家所期待的10nm新架構桌面處理器……估計HEDT平台可能會有戲,主流平台明年系沒希望了。 AMD方面,他們會在明年某個時間推出64核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而年初的CES上很有可能會看到Zen 2架構的APU,根據慣例它先會出現在移動平台上,隨後過半年左右才會推向桌面平台,至於採用7nm EUV的Zen 3至少得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
Intel科技開放日:十代酷睿、雅典娜筆記本交相輝映

Intel科技開放日 十代酷睿、雅典娜筆記本交相輝映

11月8日,Intel在京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科技開放日「(Open House),主題為「重新定義無限可能」,集中展示了一年來的新品新技術,尤其是十代酷睿處理器、雅典娜筆記本、創意設計PC,並擺出了20多台新本本讓公眾體驗。 1、十代酷睿 十代酷睿包含10nm Ice Lake、14nm Comet Lake兩個系列,尤其前者是一套高度集成的移動平台,擁有更多面相未來的新特性,包括第一次在PC上大范圍普及的AI人工智能、全新架構和更強性能的銳炬Plus核芯顯卡、速度更快延遲更低的Wi-Fi 6、速度超快擴展靈活的雷電3,等等。 如今的社會AI無處不在,十代酷睿筆記本帶來了更多想象和應用空間,比如在內容創作軟件方面,現場演示了一鍵摳圖、圖片畫質優化等操作,只需鼠標輕輕一拉,模糊圖片瞬間清晰。 AI還能讓電腦實現智能降噪,自動識別環境音進行降噪,這樣在戶外嘈雜地區開會、通話也能聽得很清晰。 Wi-Fi 6作為新一代無線技術,速度更快其實倒不是重點,關鍵是延遲非常低,幾乎可以實現實時傳輸響應,Wi-Fi 5則要明顯慢幾拍。 雷電3擁有高達40Gbps的傳輸帶寬,可以輕松連接外置顯卡、擴展塢、多屏設備等等,下一代USB4接口事實上就是基於雷電3標準。 2、雅典娜筆記本 雅典娜計劃(Projecct Athena)自從年初正式發布以來,進展迅速,已經有上百家合作夥伴加入,包括上海在內的三個認證實驗室落地,「英特爾移動超能版「標識正式亮相。 截至目前,已經入圍雅典娜計劃、正在或即將上市的筆記本包括戴爾XPS 13、XPS 13二合一、Inspiron 14、Latitude 7400,聯想Yoga C940、Yoga S940、Yoga S740、X1 Carbon,惠普EliteBook 1030 G4、EliteBook X360 1040、EliteBook 830,三星Galaxy Book...
Intel十代酷睿桌面CPU首發陣容偷跑:最高10核、i5多線程、新主板接口

Intel十代酷睿桌面CPU首發陣容偷跑 最高10核、i5多線程、新主板接口

Intel 10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尚未正式登陸,但一份極為完整的首發陣容名單卻在本周偷跑了。 這批基於14nm Comet Lake架構的十代酷睿桌面CPU,覆蓋了從賽揚、奔騰到Core i3/i5/i7/i9,詳盡得有些讓人不敢相信。 不過,規格參數倒是和此前的傳言基本相符,最頂級的Core i9-10900K設計為10核20線程,三級緩存20MB。雖然頻率不詳(i9-10900顯示為3.0/5.1GHz),但10核、20MB L3相較i9-9900K而言已經是較為明顯的迭代。 主流級別最受關注的當屬Core i7-10700K,終於8核16線程,i5-10600K也添加了超線程支持,且還出現了一款i3-10100K的不鎖頻i3處理器。 入門級別,賽揚G5900雙核雙線程,3.2GHz頻率,奔騰G6400T雙核四線程3.2GHz頻率,均無睿頻。 性能方面,泄露PPT中,Intel稱多線程性能提高18%、Windows應用程序運行性能提高8%。 坦率來說,盡管新10代i9的頻率表現不錯,但i3~i7則顯得有些另類,有些數據甚至「開倒車「,可能與最終版本存在差異的可能性較大,畢竟Comet Lake已經是Intel打磨得第六代14nm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板,Intel為Comet Lake換裝了LGA 1200接口,匹配400系主板,包括Z490、W480、Q470和H410,且僅Z490支持超頻。 Intel有望在明年上半年推出10代酷睿Comet lake桌面處理器,據說10nm Ice Lake也是這個時間點。 PPT參考: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HEDT平台從未如此發燒——18核酷睿i9-10980XE可水冷上全核5.1GHz

上周英特爾正式宣布了其最新HEDT平台的Cascade Lake-X系列處理器,其最為亮眼的應該是價格方面了。過去由於英特爾的HEDT平台相比於AMD那邊在性能上有絕對的優勢,而性能優勢又是HEDT平台用戶最看重的,而不是性價比。所以英特爾的Core-X處理器一直都價格非常高昂,而且還不愁賣,但是,時代變了。面對現在強勢的AMD,我們看到第十代Core-X處理器在定價方面相比它們的前輩幾乎直接腰斬,18核36線程的酷睿i9-10980XE定價979美元,由於銳龍3代的線程撕裂者還未發售,而目前AMD最新HEDT平台的Ryzen Threadripper 2950X(16核32線程)還要899美元,價格方面英特爾顯得更有利。 然而最近一個關於性能方面的消息更令人驚喜,據英特爾技術公關經理Mark Walton表示,他們「在實驗室中使用標準的水冷散熱,已經成功的使i9-10980XE這顆18核處理器超頻至全核5.1GHz」。要知道僅僅一年前,特挑體質的i7-8086K才水冷可上5.1GHz,而i7-8086K是6核,一年過後,水冷上5.1GHz已經可以在18核處理器上實現。i9-10980XE英特爾官方公布的數據是基準頻率3.0,睿頻加速Max技術2.0的作用下可達單核最高4.6GHz、全核3.8GHz,結果現在說可以標準水冷上全核5.1GHz,也太讓人高興了。 不過Mark Walton緊接著也強調說,每顆晶片都是不同的,有些晶片會比其他晶片具有更好的超頻表現。言下之意就是體質不同,如果你的i9-10980XE水冷上不到全核5.1GHz,英特爾也不負責。不過這也是正常的一句免責聲明而已,一般來說,就過去英特爾公司的作風來看,實際的均值與其實驗室數據相差不會很大。 awesome!!! ...
Intel退役7代酷睿Kaby Lake桌面處理器:進一步釋放14nm產能

Intel退役7代酷睿Kaby Lake桌面處理器 進一步釋放14nm產能

繼停產Kaby Lake-G、100系主板後,Intel再次更新PCN文件,宣布正式退役Kaby Lake處理器,也就是第七代酷睿、賽揚和奔騰桌面CPU。 Kaby Lake發布於2017年,從多年來自己打自己變成了要迎戰AMD的第一代Zen架構處理器。AMD通過改善兼容性、壓制性地推進多核等戰略,逐漸收復失地。 沒想到兩年後,Intel決定退役Kaby Lake,此舉也有助於釋放14nm產能。 退役名單中包含多達20款7代酷睿CPU,起步從雙核的賽G3950算起,最高是i7-7700K。 據悉,最後一批訂單時間為2020年4月24日,最後一批出貨時間是2020年10月9日。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官方降價無核顯九代酷睿 省一兩百也是省

英特爾官方降價無核顯九代酷睿 省一兩百也是省

自無核顯酷睿,F/KF系列出現之後,就一直有人好奇,為什麼沒有核顯的CPU和帶核顯的CPU要同價銷售,以至於商家一直都會自行給F/KF後綴的第九代酷睿CPU小降一點售價,現在Intel自己官方出面標明了自己核顯的身價,給了F/KF型號20~30美元不等的價格下調。 所有第九代酷睿CPU的無核顯版本,從最高端的Core i9-9900KF,到最低端的Core i3-9100F皆在本次調價的影響范圍內,其中幅度最大的是Core i7-9700F,價格直接下調了37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已經超過200元),其他的型號基本上都是降價25美元。 相信有很多玩家都願意用省下這一兩百塊,把這錢花在其他配件上,反正會考慮買這些CPU的人,肯定還要買獨立顯卡來玩遊戲,核顯撐死了接個監控用副屏,更多時候它只是個擺設,對只有一台顯示器的玩家而言就是雞肋。 Intel表示調價即日起效,不過考慮到OEM的批發渠道流動時間,可能反映到消費者最終購買上的效果存在一定延後。至於那些已經自行降價的商家,你就當它們的行為現在有Intel官方背書就好了。 來源:快科技
Skylake好大一家子:從6代開始大梳理桌面&移動低壓酷睿家族

Skylake好大一家子:從6代開始大梳理桌面&移動低壓酷睿家族

最近兩年Intel因為受到10nm工藝延期和競爭對手強勢進攻等因素的多重影響,加快了推出新產品的步伐,比如8、9兩代酷睿的桌面版處理器之間只隔了6個月的時間。而最新的10代酷睿移動低壓處理器則是更亂,新舊兩種架構並存,我們覺得有必要對Intel目前在桌面和移動端的產品線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讓大家更好的明白目前Intel的產品線。 一切從14nm延期說起 如果是關注PC硬體時間稍微長一點的玩家肯定都記得,Haswell處理器是Intel在2013年的時候順利推出的,當時22nm這個Intel首次使用3D電晶體工藝的製程已經相當成熟了,而Haswell當時表現出來的性能確實不俗,看起來Intel的Tick/Tock戰略仍然非常順利,下一步就該是將首次使用14nm製程的Broadwell處理器推向市場了。然而,就在那個節骨眼上,Intel的14nm工藝出了岔子,要延期了。 製程工藝要延期了怎麼辦,為了讓Tick/Tock戰略不完全失效,Intel首次祭出了Refresh版處理器,在Tick(製程改進)/Tock(架構更換)之後引入了Refresh周期。大家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經典的Core i7-4790K和Xeon E3-1231V3都是這代Haswell Refresh的產品。然而14nm延期的時間遠比Intel原本預計的要長,良率還是達不到在桌面端出貨的需求,所以我們後來看到的Broadwell處理器大多都是移動版和伺服器端的,而在桌面主流端上其實就只推出了兩款產品。這時,已經來到了2015年下半年,Skylake——Intel這個沿用了4代之多的架構終於要登場了。 桌面端 前文為什麼要提14nm延期的事情呢?因為14nm的延期Intel不得不將Tick/Tock修訂為Tick/Tock/Refresh,而戰略的末代就是Skylake,Intel從這里開始將Tick/Tock戰略正式修改為Process(製程)/Architecture(架構)/Optimization(優化)的三步走戰略,其實就是對應之前的Tick(製程)/Tock(架構)/Refresh(優化)。而Broadwell就變成了三步走戰略的開頭,也就是Process的那一步,Skylake就是新PAO戰略中的A,也就是架構改變。 Skylake(SKL 14nm 6代) 2015年8月份,Intel發布了新的Skylake家族處理器,在桌面主流端就是6代酷睿,其用的是與Broadwell相同的14nm工藝,但是架構進行了大改,用上了Intel最新的Skylake架構。相關的改動就不再贅述了,總之Skylake是一個非常優秀、成功的架構,使其在推出四年之後仍然能夠跟AMD的最新架構打成55開。 Kaby Lake(KBL 14nm+ 7代) 2016年8月份,根據新的PAO戰略,Intel准時發布了新的Kaby Lake處理器家族,為7代酷睿,在PAO戰略中,它是Optimization(優化)的那一步,在架構層面上,Kaby Lake與Skylake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因為使用了優化版本的14nm製程(14nm+),在頻率上面有所提高。 根據PAO戰略,此時Intel應該進入PAO戰略的下一步,也就是該更新製程了,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10nm製程出現了嚴重的延期,而競爭對手此時已經開始給壓力了。讓我們回想一下,AMD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時候發布了第一代Zen架構,已經隱隱有追上Intel的趨勢,而在對核心/線程數需求比較高的場景中,Zen架構更是展現出了自己的優勢。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另外的一些原因,最終我們看到的,是Intel開始給自己的主流級別處理器加核心。 Coffee Lake(CFL 14nm++ 8代) Coffee Lake就是Intel在將近十年來首次給自己桌面主流端產品加核心的一代產品,為8代酷睿,推出於2017年10月份。i7版本擁有6核/12線程的配置,中端i5沒有超線程,但給了6個核心,而最低端的i3也給了4核心,同時Intel在14nm製程上面繼續優化,6核及以上的產品都使用了新的14nm++工藝,在頻率上面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另外優化的還有三級緩存大小和默認支持的記憶體頻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代的i3確實是從上代Kaby Lake i5產品修改而來的,所以仍然只支持DDR4-2400,而且工藝也很難說到底是14nm+還是14nm++。 Coffee Lake Refresh(CFL-R 14nm++ 9代) 回想一下2018年,整個年度我們看到了多少關於Intel 10nm製程的消息?如果你對於這方面比較關注的話,會發現前半年是Intel能在2018年內將10nm製程用於量產,後半年是Intel能在2019年內將10nm製程用於量產。到了年末的時候,大家都已經不抱什麼期待了,因為Intel又刷了一代產品線,如同當年對Haswell做的那樣,推出了Coffee Lake Refresh,為9代酷睿,並且在這代上面增加了桌面主流級別的i9處理器——9900K。 甚至Intel為了向市場出更多的貨,開始主動提供處理器屏蔽核顯的版本,後綴為F,目前占據千元級市場的9400F就是這麼一款產品,而在高端產品線,也就是帶K的不鎖倍頻的處理器上面,Intel終於把從Sandy...

處理器性能高就夠了?英特爾表示人們更需要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

在本周的《財富》雜誌頭腦風暴技術會議當中,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Bob Swan)發表了自己在用戶需求方面的新觀點。他表示目前用戶對計算的需求越來越復雜,這要求公司不僅能夠提供性能足夠強大的產品,而且需要針對特定的環境和需求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或者稱「平台」)。 根據英特爾官網的內容,鮑勃表示目前處理器在計算當中的地位仍然無可代替,但是他們的客戶現在需要的不只是一塊處理器,而是適用於不同環境以及需求的其他硬體產品,並且非常希望可以直接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平台。不過顯然鮑勃在這一點方面十分有信心,他認為英特爾在滿足此類需求方面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經驗。 目前英特爾正在轉型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並且希望占領30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這無疑會在數據的整合和處理等方面對英特爾提出更高的要求。鮑勃在會議當中提到了汽車市場,他認為無論是目前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還是未來的無人駕駛等方面都需要性能更高的處理器來處理海量的數據,但是直接把處理器放到汽車當中的話它並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英特爾在2017年收購了Mobileye,並希望能夠在汽車領域有所作為。 與此同時,英特爾在普通消費者領域也提供了許多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例如NUC迷你電腦以及最近推出的雅典娜計劃,這兩者都在不同領域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 ...

英特爾酷睿i3-9100F上架:4核4線程,睿頻4.2GHz,售價799元

如果你平時網遊玩的比較多,或者正好手里有張顯卡,想要搭配一個價格比較低的處理器的話,可以考慮一下英特爾最近上架的酷睿i3-9100F。這款處理器採用4核心4線程設計,基礎頻率3.6GHz,最大睿頻4.2GHz。 英特爾酷睿i3-9100F仍然使用14nm Coffee Lake架構,4核心4線程設計,基礎頻率3.6GHz,最大睿頻4.2GHz,熱設計功耗(TDP)為65W。這款處理器兼容採用LGA1151插槽的300系列主板,支持英特爾傲騰技術和雷電3傳輸規格。作為一款F系列處理器,它當然也沒有核顯。 與此前的英特爾酷睿i5-9400F相比,這款處理器減少了2個核心,智能緩存從9MB降低到了6MB,支持的記憶體也從DDR4-2666降低到了DDR4-2400,但是基礎頻率提升了0.7GHz,最大睿頻提升了0.1GHz,所以在單核頻率敏感的遊戲當中會有更好的表現。 英特爾酷睿i3-9100F在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價格為799元,適合在手上有顯卡,或者搭配中低端顯卡的情況下組建網游或者日常使用的電腦,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參考英特爾官網。 ...

台北電腦展:驍龍8cx性能實測,超越酷睿i5-8250U,續航更持久

在今年的MWC 2019上,高通發布驍龍8cx平台,表示性能上,足以比肩Intel的15W超低電壓版CPU。而在今天的台北電腦展上,終於有第三方的實測數據結果了。從結果來看,驍龍8cx性能比酷睿i5-8250U還強一點,而且續航方面,則是碾壓級別的存在。 來自tomshardware的報道,他們運行了搭載驍龍8cx處理器的筆記本與搭載英特爾酷睿i5-8250U處理器的筆記本的性能對比。除了CPU不同之外,兩個筆記本記憶體均為8GB,硬盤均為256GB NVMe,電池容量均為49 Whr。不過顯示屏分辨率和系統版本不同,驍龍本是FHD分辨率運行的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 (1809),英特爾本是2K分辨率運行的Windows 10 May 2019 Update (1903)。 測試包括PCMark 10應用程序基準測試,以及原生版本的3DMark Night Raid測試,還有電池測試。並且只被允許測試了驍龍本,搭載英特爾酷睿i5-8250U處理器的筆記本並未被允許運行測試。 來自tomshardware 在Office應用程序基準測試中,驍龍8cx相比英特爾酷睿i5-8250U總體上略勝一籌,並且驍龍8cx在多項分數表現上都有超出預期的分數。 來自tomshardware 在圖形性能測試中,驍龍8cx的Adreno 680也擊敗了英特爾酷睿i5-8250U的HD 620核顯。 來自tomshardware 而在續航測試中,驍龍8cx平台大幅領先酷睿i5-8250U平台,不過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這是ARM的長處。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前面的性能測試,在續航測試中,屏幕分辨率會影響續航表現,所以這個項目中的比例幅度並不完全准確。 來源:超能網

台北電腦展:驍龍8cx性能實測,超酷睿i5-8250U,續航更久

在今年的MWC 2019上,高通發布驍龍8cx平台,表示性能上,足以比肩Intel的15W超低電壓版CPU。而在今天的台北電腦展上,終於有第三方的實測數據結果了。從結果來看,驍龍8cx性能比酷睿i5-8250U還強一點,而且續航方面,則是碾壓級別的存在。 來自tomshardware的報導,他們運行了搭載驍龍8cx處理器的筆記本與搭載英特爾酷睿i5-8250U處理器的筆記本的性能對比。除了CPU不同之外,兩個筆記本記憶體均為8GB,硬碟均為256GB NVMe,電池容量均為49 Whr。不過顯示屏解析度和系統版本不同,驍龍本是FHD解析度運行的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 (1809),英特爾本是2K解析度運行的Windows 10 May 2019 Update (1903)。 測試包括PCMark 10應用程式基準測試,以及原生版本的3DMark Night Raid測試,還有電池測試。並且只被允許測試了驍龍本,搭載英特爾酷睿i5-8250U處理器的筆記本並未被允許運行測試。 來自tomshardware 在Office應用程式基準測試中,驍龍8cx相比英特爾酷睿i5-8250U總體上略勝一籌,並且驍龍8cx在多項分數表現上都有超出預期的分數。 來自tomshardware 在圖形性能測試中,驍龍8cx的Adreno 680也擊敗了英特爾酷睿i5-8250U的HD 620核顯。 來自tomshardware 而在續航測試中,驍龍8cx平台大幅領先酷睿i5-8250U平台,不過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這是ARM的長處。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前面的性能測試,在續航測試中,螢幕解析度會影響續航表現,所以這個項目中的比例幅度並不完全准確。 ...

台北電腦展:英特爾推出酷睿i9-9900KS處理器:全核睿頻5.0GHz

台北電腦展上,英特爾公布了特別定製版酷睿 i9-9900KS處理器的相關細節。英特爾的新款酷睿 i9-9900KS採用8核16線程設計,與i9-9900K相比不僅基礎頻率提升到了4.0GHz,而且全核睿頻也提升到了5.0GHz。 圖片來源:Tom's Hardware 根據Tom's Hardware的消息,英特爾此次推出的酷睿i9-9900KS採用了與標準版相同的14nm++工藝和Coffee Lake架構,這意味着它們本質上應該是相同的處理器。但是酷睿i9-9900KS採用了4.0GHz基礎頻率和全核5.0GHz睿頻,所以英特爾可能採用了特別挑選的芯片,考慮到英特爾此前推出過酷睿i7-8086K,所以小編對於這一做法並不吃驚。 英特爾目前並沒有透露該芯片的TDP,考慮到這款處理器頻率的提升以及此前酷睿i7-8086K與酷睿i7-8700K相比並沒有提升TDP,所以這款酷睿i9-9900KS很有可能在TDP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功率比酷睿i9-9900K要高一些。 在實際演示當中英特爾使用了技嘉的Aorus Pro主板,並且搭配了華碩ROG RYUJIN 240水冷和海盜船的HX 850i電源,所以這款酷睿i9-9900KS的功耗和溫度應該不會很低。考慮到英特爾此前使用自家的軟件對運行在5GHz的處理器進行過壓力測試,但測試中不包含AVX指令,所以英特爾也應該會適當控制AVX工作負載從而維持某些情況下的功耗與溫度。 圖片來源:Tom's Hardware 與之前的酷睿i9-9900K相同,這款酷睿i9-9900KS同樣採用十二面體包裝,所以不會附送散熱器。當然購買這款處理器的用戶應該也不會使用英特爾的原裝散熱器。 來源:超能網

​AMD銳龍處理器銷量兩倍於酷睿,但英特爾價格高啊

AMD預計會在5月底的台北電腦展上正式推出7nm工藝的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這一代不僅製程工藝領先英特爾的14nm處理器,還升級到了Zen2架構,IPC性能預計會有明顯提升,CES展會上AMD直接用同規格的8核銳龍3000堆棧酷睿i9-9900K,性能不輸而且能效更高。在AMD銳龍處理器的緊逼下,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歐洲地區電商平台上AMD處理器銷量已經穩穩地達到了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兩倍,營收也壓過英特爾,英特爾現在的優勢只剩下處理器價格更高這一點了。 Reddit用戶ingebor一直在統計歐洲電商平台Mindfactory上的AMD、英特爾處理器銷量、銷售額等數據,日前他公佈了2019年3月份的數據,原文鏈接在這里,以下圖片都可以點擊放大。 3月份AMD、英特爾銷量數據 首先來看看銷量數據,從去年7月份AMD首次實現與英特爾處理器銷量55開之後,AMD在這方面的優勢一直在加強,去年9月份AMD:英特爾的銷量達到了2:1的水平了,之後AMD在銷量上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3月份則是與69:31的優勢繼續大幅領先。 AMD這邊銷量較高的處理器主要是R7 2700X、R5 2600X、R5 2600、R5 2400G等,英特爾那邊主要是酷睿i9-9900K、i7-9700K、i5-9600K、i5-9400F等。 3月份AMD、英特爾銷售額數據 在銷售額上,英特爾一直到去年8月份都是領先的,之後隨着AMD銷量大漲,AMD的銷售額也超過了英特爾,今年3月份AMD的銷售額占比是54%,英特爾是46%。至於為什麼,下面的圖就是解釋。 3月份AMD、英特爾處理器均價數據 AMD的銷量是英特爾的兩倍,但銷售額跟英特爾差不多,只能說明英特爾的處理器單價依然更高。從統計數據來看,英特爾的酷睿i9-9900K、i7-9700K等處理器雖然價格下滑了23%、27%,但是英特爾同期均價依然漲了40%以上,3月份均價為337歐元,而AMD同期均價下跌了8.4%,目前均價只有178歐元,英特爾酷睿均價差不多也是AMD銳龍的兩倍。 對消費者來說,AMD顯然更加良心,性價比高,不過對企業來說,英特爾的高價是優勢,幫助他們在銷量被銳龍虐的同時保證營收不那麼難看,畢竟相對用戶的吐槽,還是利潤更重要一些。 3月份AMD、英特爾處理器份額 最後這里是雙方出售的處理器及營收中不同架構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來說都是最新推出的處理器占比越來越高,AMD那邊是代號Pinnacle Ridge的銳龍2000系列,英特爾這邊是Coffee Lake Refresh的酷睿九代處理器。 來源:超能網

​AMD銳龍處理器銷量兩倍於酷睿,但英特爾價格高啊!

AMD預計會在5月底的台北電腦展上正式推出7nm工藝的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這一代不僅製程工藝領先英特爾的14nm處理器,還升級到了Zen2架構,IPC性能預計會有明顯提升,CES展會上AMD直接用同規格的8核銳龍3000對戰酷睿i9-9900K,性能不輸而且能效更高。在AMD銳龍處理器的緊逼下,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歐洲地區電商平台上AMD處理器銷量已經穩穩地達到了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兩倍,營收也壓過英特爾,英特爾現在的優勢只剩下處理器價格更高這一點了。 Reddit用戶ingebor一直在統計歐洲電商平台Mindfactory上的AMD、英特爾處理器銷量、銷售額等數據,日前他公布了2019年3月份的數據,原文連結在這里,以下圖片都可以點擊放大。 3月份AMD、英特爾銷量數據 首先來看看銷量數據,從去年7月份AMD首次實現與英特爾處理器銷量55開之後,AMD在這方面的優勢一直在加強,去年9月份AMD:英特爾的銷量達到了2:1的水平了,之後AMD在銷量上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3月份則是與69:31的優勢繼續大幅領先。 AMD這邊銷量較高的處理器主要是R7 2700X、R5 2600X、R5 2600、R5 2400G等,英特爾那邊主要是酷睿i9-9900K、i7-9700K、i5-9600K、i5-9400F等。 3月份AMD、英特爾銷售額數據 在銷售額上,英特爾一直到去年8月份都是領先的,之後隨著AMD銷量大漲,AMD的銷售額也超過了英特爾,今年3月份AMD的銷售額占比是54%,英特爾是46%。至於為什麼,下面的圖就是解釋。 3月份AMD、英特爾處理器均價數據 AMD的銷量是英特爾的兩倍,但銷售額跟英特爾差不多,只能說明英特爾的處理器單價依然更高。從統計數據來看,英特爾的酷睿i9-9900K、i7-9700K等處理器雖然價格下滑了23%、27%,但是英特爾同期均價依然漲了40%以上,3月份均價為337歐元,而AMD同期均價下跌了8.4%,目前均價只有178歐元,英特爾酷睿均價差不多也是AMD銳龍的兩倍。 對消費者來說,AMD顯然更加良心,性價比高,不過對企業來說,英特爾的高價是優勢,幫助他們在銷量被銳龍虐的同時保證營收不那麼難看,畢竟相對用戶的吐槽,還是利潤更重要一些。 3月份AMD、英特爾處理器份額 最後這里是雙方出售的處理器及營收中不同架構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來說都是最新推出的處理器占比越來越高,AMD那邊是代號Pinnacle Ridge的銳龍2000系列,英特爾這邊是Coffee Lake Refresh的酷睿九代處理器。 ...

10nm冰湖之前,英特爾還要再推14nm 10核處理器:真香

去年年底的架構日活動上,英特爾宣佈了全新架構的10nm Sunny Cove核心及Gen 11核顯,性能很好很強大,它們都會用於10nm工藝的Ice Lake冰湖處理器,而且最近爆料的消息顯示英特爾的10nm工藝進展良好。不過10nm今年首發依然是移動版優先,高性能的桌面版、服務器版還要等到2020年才能量產。那麼2019年的10代酷睿處理器還有什麼期待呢?14nm++工藝免不了再次上陣,不過別急着說擠牙膏,因為這次英特爾要上10核20線程的Comet Lake(彗星湖)處理器了,這可是HEDT平台酷睿X系列才有的待遇。 10核Comet lake處理器不是第一次曝光,去年就有消息稱接替Coffee Lake架構的就是Comet Lake,而且會上10核架構,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實錘證據。現在有人在英特爾提交的Linux驅動文件中發現了Comet Lake的證據,而且英特爾官方證實了它是10核架構的。 { CPUID_COMETLAKE_U_A0, "Cometlake-U A0 (6+2)" },{ CPUID_COMETLAKE_U_K0_S0, "Cometlake-U K0/S0 (6+2)/(4+2)" },{ CPUID_COMETLAKE_H_S_6_2_P0, "Cometlake-H/S P0 (6+2)" },{ CPUID_COMETLAKE_H_S_10_2_P0, "Cometlake-H/S P0...

2018年度巨獻(6):12款主流處理器橫評

2018年的CPU市場是2017年那場核戰的延續,自從AMD發佈Zen架構以來雙方的火拚就沒停過,不過相比2017年,2018年Intel和AMD的CPU新品數量上是少了,但CPU市場上的硝煙味卻更濃了。上半年AMD的表現比較活躍,先在2月份發佈了Ryzen APU,隨後4月份推出了第二代銳龍處理器,接着又在8月份推出了多達32核的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接着在9月份推出速龍200GE之後就沒多大動作了。而Intel那邊,上半年只在4月份補充了一些第八代非K處理器,6月台北電腦展上推出了那個賣情懷的Core i7-8086K,10月的發佈會上才大規模爆發,發佈了第九代酷睿與酷睿X處理器,還有那個28核的Xeon W-3175X,只不過這貨到現在都沒看到有開賣的跡象。 相關閱讀:2018年度巨獻(1):九款百元級風冷散熱器橫評2018年度巨獻(2):中端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2018年度巨獻(3):八款RTX 2070顯卡橫評2018年度巨獻(4):11款650W全模組80Plus金牌+電源橫評 2018年度巨獻(5):六款高性能512GB M.2 SSD橫評 現在無論Intel還是AMD都存在主流平台上兩代處理器並存的情況,Intel的第八代酷睿其實還是絕對的主力,第九代酷睿目前能買到的只有三款,還沒形成完整的產品線,其實第七代處理器還沒停產還在賣,但它們在以算不上主流了。而AMD這邊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其實只有六款,不能說得上是一條完整的產品線,所以第一代銳龍處理器還在繼續生產繼續賣,用來填補二代銳龍留下的各個價格空缺。 隨着兩家主流平台處理器的核心數量都堆到8個,HEDT平台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已經沒多大意義了,高頻的LGA 1151或AM4處理器無論在成本上和遊戲性能上都比HEDT更實用,但我們應該怎麼選擇一顆遊戲處理器呢?這次我們拿出了12顆主流平台處理器,包括這第八和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再加上AMD的兩代銳龍處理器來一場大比武,HEDT平台的處理器並不在這次的討論范圍之內。 不過在看測試之前先來回顧一下今年這幾款重要的CPU架構。 創作能力測試 AMD方面:Ryzen APU與第二代銳龍 先說下Ryzen APU 第一代銳龍處理器是沒有核顯的,這個問題在高端的8核Ryzen 7和6核的Ryzen 5平台上問題並不大,然而在4核的產品上這個問題就開始浮現了,因為有不少買這些價位處理器的人其實不玩遊戲或者只是輕度的遊戲玩家,並不想花錢買張獨顯,此時核顯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當然核顯能提供入門級顯卡那樣的性能那就再好不過了,現在擁有Zen架構CPU與Vega架構核顯的Ryzen APU就能做得到。 上面的是Ryzen APU的架構圖,圖中左邊的是Zen架構CPU的一個CCX,中間是多媒體引擎,下面的Infinity Fabric總線用於連接各個模塊,右邊的是Vega GPU。Ryzen APU擁有4個內核,每個核心有64KB的指令緩存,32KB的數據緩存,512KB的二級緩存和4MB的共享三級緩存。Vega核顯方面,以Ryzen 5 2400G內部所整合的Vega 11為例,一共有11組NCU,每組擁有64個SIMD單元和4個紋理單元,而Ryzen 3 2200G的Vega 8則少了3組NCU。 Ryzen APU對AMD來說是一款相當重要的產品,填補了以往桌面級Ryzen處理器沒有核顯的空白,讓AM4平台有了高性能APU可用,讓AMD在非獨顯平台也有高性能CPU可與對手競爭,這部分市場可是相當的龐大的,畢竟現世界上大半的電腦是沒有獨顯的。 接着是用Zen+核心的第二代銳龍 第二代銳龍處理器架構從「Zen」進化到「Zen+」,製程則從14nm進化到更為先進的12nm工藝,使得處理器能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處理器內部也進行了優化,緩存與記憶體延遲得以降低,總體來說性能較上一代提升了大概10%,對用戶來說,能得到更佳的體驗。 採用更先進的12nm製程使得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最高工作頻率可達4.35GHz,而一代銳龍最高只能達到4.1GHz,工作頻率提升了250MHz;工藝更先進了電壓更低這幾乎是必然的,在同一頻率下第二代銳龍的Vcore比第一代的降低了50mV,超頻能力也有所提升,AMD官方表示手動超頻時全核頻率能到4.2GHz。 第二代精準頻率提升技術允許更多線程同時提升到更高的頻率,不同線程的負載可以把頻率提升到不同水平,不像第一代那樣一刀切只能提升兩個線程。自適應動態擴頻技術XFR也進化到第二代,這技術能讓CPU的頻率最大值能隨散熱方案進行自動調整,散熱方案越好最大值最高,以前XFR只能提升兩個核的頻率,現在已經升級為可提升處理器全核頻率,使用好的散熱器的時候可讓CPU性能提升7%。 在第一代銳龍發佈13個月之後,AMD發佈第二代銳龍,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着每一年AMD都會有新的CPU面世,我們也將有更多優秀的產品能選擇。 遊戲性能測試 Intel方面:LGA 1151平台迎來八核時代 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發佈的時間剛好離上第八代酷睿發佈一年,是正常的更新週期,不再像上一代酷睿發佈時那麼倉促它的核心代號是Coffee Lake,與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相同,工藝也是14nm++,不過Intel表示這應該是最後一代14nm處理器了,它將是Intel 14nm工藝的謝幕表演,當然這里也可以看出Intel的無奈,10nm工藝咕咕咕了這麼多年,自己在製程工藝上的優勢都快沒了,然而10nm的Ice Lake處理器也得等到2019年年底才能出來,在這之前,14nm++工藝的Coffee Lake依然是Intel的中流砥柱。 與上一代處理器相比,第九代酷睿主要是再次增加了兩個物理核心,是Intel首次把八核十六線程的產品放到主流市場,同時也把Core i9的品牌帶入主流的LGA 1151平台,此外CPU內部的硅脂終於要說拜拜了,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的內部導熱材料全部換成了無釺劑焊,散熱能力會有大幅提升。 此外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在記憶體控製器上也有所改動,Intel表示新的記憶體控製器可以支持16Gb核心容量的DDR4記憶體,在每個記憶體通道使用2條記憶體(2DPC)時,處理器可以支持高達128GB的系統記憶體容量。 其實從第六代酷睿開始Intel的主流處理器的核心架構就沒怎麼變過,改的是14nm的製程工藝,而且第八代和第九代處理器的核心數量都有所增加。 Intel第九代酷睿的睿頻設置也比較高,Core i9-9900K的單核和雙核睿頻都能到5GHz,而六核八核睿頻也有4.7GHz,這可是之前Core i7-8700K的最大睿頻頻率啊。Core i7-9700K單核睿頻能到4.9GHz,而八核睿頻也有4.6GHz,而Core i5-9600K的頻率設置其實要低不少,不過也比上代同類產品要高,單核睿頻能到4.6GHz,而六核睿頻則能到4.3GHz。 溫度與功耗測試 這個測試是在默認頻率與電壓環境下進行的,即不手動解鎖Intel處理器的功耗保護,這設置下Intel高端處理器會因為功耗限製出現兩種不同的 溫度功耗,測試時都會將其記錄下來,所有平台統一使用ID-COOLING ZOOMFLOW 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會測試桌面待機與使用AIDA 64 Stress FPU負載兩種情況下的溫度與功耗。 測試平台與說明 這次測試一共包含12款處理器,包括Intel第九代酷睿Core i9-9900K、Core i7-9700K和Core i5-9600K,第八代酷睿處理器Core i7-8700K、Core...

無核顯9代酷睿i5 9400F開賣,價格暗示8代酷睿核顯約值150元

英特爾在CES展會發佈的無核顯的九代酷睿處理器,酷睿i9-9900KF/i7-9700KF/i5-9600KF/i5-9400F/i3-9350KF,其中的i5-9400F先已正式開賣,英特爾官方旗艦店售價1449元。i5 9400F為6核6線程,主頻2.9GHz,睿頻4.1GHz,TDP為65W。 同時,與之規格相近的i5 8400與i5 8500售價分別為1499元和1699元。其中i5 8400主頻2.8GHz,睿頻4.0GHz,i5 8500主頻3.0GHz,睿頻4.1GHz。取其中位數來看,八代酷睿的核心差不多算了個150元左右。 其他還未開賣的幾款無核顯的九代酷睿處理器規格如下: 酷睿i9-9900KF: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5.0GHz,16MB L3緩存,TDP 95W。酷睿i7-9700KF:8核8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4.9GHz,12MB L3緩存,TDP 95W。酷睿i5-9600KF:6核6線程,基礎頻率3.7GHz,加速頻率4.6GHz,9MB L3緩存,TDP 95W。酷睿i3-9350KF:4核4線程,基礎頻率4.0GHz,加速頻率4.6GHz,8MB L3緩存,TDP 91W。 這四款均為可超頻的處理器,i5 9400F是無核顯的九代酷睿處理器里面唯一不可超頻的一款,其中i3-9350KF還帶有睿頻功能,可睿頻至4.6GHz。更多規格對比可以參加下表: 來源:超能網

技嘉發布300系主板BIOS更新:增加支持9代酷睿

技嘉全部300系主板迎來了BIOS更新,更新BIOS後全部300系主板都會支持即將到來的CPU——雖然技嘉沒明說,但應該是9代酷睿了;這次的BIOS更新方位覆蓋技嘉全部300系主板,包括20款Z370主板、7款H370主板、15款B360主板和15款H310主板。新版BIOS現已放出,可以在技嘉官網找到對應主板的支持頁面下載。 GIGABYTE Z370 AORUS ULTRA GAMING WIFI 新版BIOS更新的Z370主板包括:Z370 AORUS ULTRA GAMING WIFI-OP、Z370 AORUS ULTRA GAMING 2.0、Z370 AORUS ULTRA GAMING 2.0-OP、Z370 AORUS ULTRA GAMING WIFI、Z370 AORUS Ultra Gaming、Z370 AO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