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中風

Tag: 中風

研究發現用低鈉替代物代替鹽可預防中風

高鈉攝入量和低鉀攝入量都與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而選用代鹽,即用氯化鉀取代普通鹽中的部分氯化鈉,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但它們對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影響還不確定。此外,人們還擔心慢性腎病患者會出現高鉀血症,導致心律失常和猝死。 代鹽與中風研究(SSaSS)比較了減鈉代鹽與普通鹽對中風、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和臨床高鉀血症的影響。SSaSS是一項開放的、分組隨機的試驗,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間招募了參與者。參與者為曾患中風或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大多血壓控制不佳。 該試驗在中國五個省的農村地區的600個村莊進行。每個省內選擇兩個縣,代表該省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每個村子大約招募了35人--總共有20995名參與者。參與者按村莊以1:1的比例被分組隨機分配到提供食鹽替代品或繼續使用普通鹽。 干預村的參與者獲得了免費的代鹽(大約75%的氯化鈉和25%的氯化鉀)作為普通鹽的替代品,並被建議用於所有烹飪、調味和食物保存。他們還被鼓勵比以前更少地使用代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鈉。提供足夠的鹽替代品以滿足整個家庭的需要(每人每天約20克)。對照組村莊的參與者繼續他們平常的生活習慣。 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5.4歲,49.5%為女性。約72.6%有中風病史,88.4%有高血壓病史。 在平均4.74年的隨訪中,超過3000人發生了中風,超過4000人死亡,超過5000人發生了重大的心血管疾病。與普通鹽相比,使用食鹽替代品的中風風險降低了(每1000病人年29.14對33.65;比率0.86;95%置信區間0.77-0.96;P=0.006)。 關於次要結果,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事件(非致命性中風、非致命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血管性死亡)在食鹽替代品中有所減少(每1000病人年49.09對56.29;RR 0.87;95% CI 0.80-0.94;p<0.001),總死亡率也有所減少(每1000病人年39.27對44.61;RR 0.88;95% CI 0.82-0.95;p<0.001)。 在安全性方面,與普通食鹽相比,使用代鹽沒有增加臨床高鉀血症的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每1000病人年3.35對3.30;RR 1.04;95% CI 0.80-1.37;p=0.76),也沒有發現任何其他風險。 澳大利亞雪梨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主要研究者Bruce Neal教授說。"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一種干預措施的明確證據,這種干預措施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迅速得到推廣。最近為中國進行的一項建模研究預計,如果證明食鹽替代品有效,中國每年可避免36.5萬起中風和46.1萬起過早死亡。還有幾十億人可以使用食鹽替代品,帶來更大的好處"。 他補充說:"試驗結果特別令人振奮,因為食鹽替代是實現改變人們食鹽的少數實用方法之一。其他的減鹽干預措施都很難實現大規模和持續的影響。 ''重要的是,代鹽非常容易製造,而且價格也不貴。在中國,一公斤普通鹽可以使用幾個月,價格約為1.08美元。一公斤代鹽的價格是1.62美元/公斤,"他說。"主要是低收入和處境較差的人群在准備食物和烹飪過程中添加大量的鹽。這意味著使用代鹽有可能減少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健康不平等。"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吃花生可能降低亞洲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根據今天發表在《中風》雜誌上的新研究,與那些不吃花生的人相比,生活在日本的亞裔男性和女性吃花生(平均每天吃4-5顆花生)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較低。雖然以前的研究將美國人食用花生與改善心血管健康聯系起來,但這項研究中的研究人員特別考察了日本男性和女性食用花生與不同類型的中風(缺血性和出血性)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如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之間的聯系。 "我們的研究首次揭示,在亞洲人口中,缺血性中風發病風險的降低與較多的花生消費有關,"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吹田市大阪大學研究生院社會醫學系特聘公共衛生副教授Satoyo Ikehara博士說。"我們的結果表明,在飲食中添加花生對預防缺血性中風有好處"。 Ikehara說,花生含有豐富的心臟健康營養物質,如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通過減少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血液中高濃度的'壞'膽固醇和慢性炎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人們報告的吃花生的頻率與中風發生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樣本包括在1995年和1998-1999年兩個階段招募的人,總共有74000多名亞洲男性和女性,年齡在45至74歲之間,來自基於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參與者完成了一項全面的生活方式調查,其中包括一份關於食用花生頻率的調查問卷。他們被跟蹤了大約15年--直到2009年或2012年,這取決於他們最初加入的時間。 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是通過與研究地區的78家參與醫院的聯系來確定的。 研究人員調整了其他健康狀況、吸菸、飲食、飲酒和體育活動,正如參與者在調查問卷中所詳述的那樣。根據醫療記錄,研究人員注意到在隨訪期間有3599次中風(2223次缺血性中風和1376次出血性中風)和849例缺血性心臟病。 花生消費水平被排成四個四分位數,每天0顆花生是最少的攝入量,而每天4.3顆無殼花生(中位數)是最高的。與無花生飲食相比,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大約4-5顆無殼花生與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降低20%,總中風的風險降低16%;以及患心血管疾病(這包括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3%的數據有關。 在食用花生和降低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之間沒有發現明顯的關聯。食用花生與降低中風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聯系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是一致的。 Ikehara對此表示:"盡管研究參與者吃的花生數量不多,但還是發現了食用花生對中風風險,特別是缺血性中風的有益影響。"吃花生和樹堅果的習慣在亞洲國家仍然不普遍。然而,在一個人的飲食中添加哪怕是少量的花生,也可能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大約五份無鹽堅果,除了花生外,其他健康的堅果選擇包括無鹽腰果、核桃、山核桃、夏威夷果和榛子。 來源:cnBeta

一種新的智能頭盔可以確定中風的嚴重程度和類型

中風患者康復的最大關鍵之一是獲得早期和快速治療。如果引起中風的血凝塊能夠得到足夠快的處理,在許多情況下有可能恢復患者的全部功能。最好是能夠在發生中風的第一個小時內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使他們有最好的機會康復。 為了幫助促進快速診斷中風的位置、大小和類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智能頭盔,它是可攜式的,專門設計用於救護團隊外出時診斷中風。這種可攜式智能頭盔的設計者設想在前往醫院的途中在救護車上使用,以努力實現更快的治療和更好的恢復效果。通常情況下,中風患者在到達醫院之前不會被診斷出來。 與其他依靠超聲波進行大腦成像和中風檢測的智能頭盔設計不同,新頭盔依靠的是電磁波,它很容易穿透頭骨。該頭盔還利用信號處理,使其有能力檢測和診斷中風。電磁測量特別適合於中風診斷,因為它們可以檢測兩種類型的中風,即缺血性和出血性。 檢測這兩種類型的中風的能力使頭盔不僅能夠診斷出中風的發生,而且能夠告訴提供者病人遭受的是哪種類型的中風。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兩種類型的中風需要不同類型的治療。一個原型頭盔使用模擬進行了測試,該模擬調查了各種中風位置和大腦內部1到4厘米的尺寸。 研究人員說,通過利用他們的信號處理方法,其診斷方法的准確性高於80%。這表明有可能利用電磁方法在大腦內部創建准確的中風圖像,並收集定量信息以確定中風的類型。項目研究人員希望盡快在臨床試驗中測試該設備。 來源:cnBeta

科學家開發納米粒子 在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前發出斑塊警報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如果有更好的早期預警系統,這個數字可以減少。一項新研究概述了這樣一個系統,利用納米粒子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出超聲波。 斑塊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在動脈中積累,但潛在的最危險的斑塊被稱為「易損斑塊」(Vulnerable Plaque)。這些斑塊可能變得不穩定,並有更高的風險導致突然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然而這些斑塊的不穩定性被認為主要是由試圖清除它們的免疫細胞造成的。被稱為單核細胞的炎症免疫細胞對動脈壁的刺激作出反應,然後轉變成巨噬細胞,其工作是「吞噬」有害的脂類。這些細胞的堆積可能會導致斑塊破裂,從而導致血塊堵塞血流。 因此在新研究中,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免疫細胞的聚集來發揮其優勢。他們使用由碳納米管製成的納米粒子突出了免疫細胞--因此也突出了斑塊。 這項研究的作者Bryan Smith說:「我們新技術的力量在於其選擇性。如果你看一個正常的血管和一個有斑塊的血管,有斑塊的血管里有更多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而我們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研究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幾乎沒有其他細胞類型吸收納米粒子。」 一旦免疫細胞吸收了納米粒子,該團隊就可以用雷射照射動脈來尋找它們。納米粒子對光的反應是發出超聲波,然後可以被一個傳感器接收,提醒科學家們斑塊的存在。 Smith說:「我們將光照進動脈,在那里我們投放了某些類型的顆粒,它們可以吸收光。作為這種能量釋放的產物,它們能夠以我們能夠檢測到的方式向我們『喊話』,並用於創建三維圖像。」 該團隊在小鼠身上測試了這一想法,並發現納米粒子使該團隊識別斑塊的能力比對照組強六倍。理想情況下,這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方法,在斑塊引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之前對其進行診斷,讓醫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干預。此前,同一個團隊的研究已經表明,這些納米粒子可以被用來直接輸送對抗斑塊的藥物。 該研究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雜誌上。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開發可穿戴式超聲貼片 可為中風、心臟病發作提供早期預警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毋庸置疑,對即將發生的心臟病或中風,越早發出警告越好。一種新的皮膚貼片可以通過向佩戴者的身體發送超聲波脈沖來提供這種警告。 該貼片由徐勝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創建,基於以前開發的設備的基礎上。該貼片需佩戴在頸部或胸部,它由一片柔軟、可拉伸的聚合物薄片組成,里面是一個12×12的網格,由毫米大小的超聲波傳感器組成。目前,該貼片與計算機和電源硬連接,但計劃最終將其變成獨立的無線裝置。 在一種操作模式下,所有的換能器可以被設定為同時發射超聲波脈沖。這產生了一個超聲波束,直接聚焦到身體的一個區域,最多可以在皮膚下14厘米(5.5英寸)。 在另一種模式下,換能器彼此不同步地傳送它們的波,但仍然足夠快,以形成一個凝聚的波束。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該光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指向,而不是僅僅從貼片上直接向下。這意味著可以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掃描,而不必將貼片貼在每個區域的正上方。 在這兩種情況下,超聲束穿過身體組織並進入一個主要血管。然後光束在通過該血管的紅血球上產生回聲,並返回到貼片上。通過分析回聲的頻率如何受到血細胞流動速度的影響,就有可能持續監測佩戴者的血流、血壓和心臟功能 - 所有這些都是實時的。這些信息反過來可以用來確定心血管問題是否開始發生。 在測試時,該貼片被證明與傳統的手持式超聲探頭性能相當。然而,這種探頭必須由診所里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操作,再加上結果可能因個人用戶的技能而不同--據說這種貼片就不是這樣的。 "只要把它貼在皮膚上,然後讀取信號,"博士生周賽說,他是該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它不依賴操作者,對技術人員、臨床醫生或病人不構成額外的工作或負擔。將來,病人可以穿上這樣的東西做護理點或連續的家庭監測。」 這篇論文最近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來源:cnBeta

科學家開發可穿戴機器人系統 可幫助中風患者康復

據媒體報導,當有人中風時,他們往往難以將指令從大腦傳遞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四肢。一種稱為NCyborg的新機器人系統可能有一天會幫助他們恢復這樣做的能力。 NCyborg目前正在通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和哈佛大學下屬的腦機接口公司BrainCo之間的合作開發。 研究人員計劃將該可穿戴系統最初用於中風患者癱瘓的手的康復。它將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讀取大腦電信號的EEG(腦電圖)頭帶,讀取前臂神經肌肉信號的臂帶,以及戴在手上的動力機器人手套。 當病人試圖用他們的手做某個動作時,頭帶和臂帶將檢測到伴隨的電信號,並將數據轉發到一個連接的計算機。在那里,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算法將把電信號的獨特模式與手部動作資料庫進行交叉對比,以確定哪種動作與該特定模式相匹配。然後,它將激活手套,手套將通過預期的動作移動手。 研究人員的想法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訓練將逐漸重建佩戴者受損的神經通路,直到最終病人能夠在沒有任何機器人幫助的情況下執行手部動作。 研究人員希望該系統基於手的初始版本將在五年內推出。到那時,它應該能夠識別至少八種手部運動意圖,准確率超過90%,另外它應該在300毫秒內做出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該項目的目標是開發一個易於使用、可靠和負擔得起的中風康復機器人,這將提高中風倖存者的康復效果,加快康復進程,並降低相關成本。」 這篇論文最近發表在《 Brain Hemorrhages》雜誌上。 來源:cnBeta

顧台鐵機房73天零休假! 男上班「突中風倒地」醒來全身癱了

高雄一家民間通訊公司承包台鐵機房監控工作。原本編制3人輪班的工作,卻長期由一名49歲的洪姓勞工自己負責。他每天高壓工作22個小時,而且連續上班73天沒有休假,最終導致他腦中風、終生殘疾。高雄地院法官認定洪男的中風是「過勞」造成的,判公司賠洪男工作損失、看護費及精神慰撫金共442萬餘元。 洪男自2014年4月1日受僱這家通訊公司,主要負責監視系統、電信工程等工作,每月薪資2萬7千元。2017年時,台鐵「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ACL465Z標工程」發包給東元公司,東元公司再轉包給信祥公司,最後標案的「台鐵通信駐點維護工程」,委託給洪男受僱的公司承攬。 2018年10月,洪男被派往台鐵機房,主要負責監控、抄寫各車站異常警示的燈號記錄。如果出現狀況,他要立即通報台鐵負責人員維修。後來公司又包下鼓岩國小的網路布線工程,洪男除了在台鐵監控訊號異常外,還要支援公司的布線工作。 2019年3月19日,洪男結束機房夜班輪值工作後,隔天一早又與其他同事被派往鼓岩國小。他工作沒多久突然倒地昏迷,送醫急救後診斷為顱內出血。雖然他幸運撿回一命,但腦中風合併右側肢體無力與失語症,經勞保局評估,他已經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而且認定為職業傷害。 ▼洪男在台鐵機房工作的半年里,除了待在機房監控,還要被公司派往其他地點工作。他從2018年10月1日至隔年病倒,長達半年的時間里除了回家吃飯、洗澡外,每天要在機房中待22個小時左右。洪男認為,公司長期沒派其他員工輪班,讓他超時工作,這才導致他腦中風。他提吿公司求償873萬,其他廠商則要負職災補償264萬元,總計求償1137萬。 公司辯稱,不可能只安排1人值班頂3人,而且編制值班表有送台鐵審核過才執行。機房里有空調、臥鋪,還有免費WIFI,洪男下班後經常藉故不離去,在機房享受免費資源,絕對沒有每天工作22小時、長期工時過長的問題。 法官調閱機房監視器發現,洪男待在機房的時間段,沒有統領公司其他人員進出。而且洪男在病發前一個月,加班長達113小時,這已經超出勞工可承受工時,導致他中風,屬職業災害。最後判公司應賠償442萬元的工作損失、看護費和精神慰撫金。東元等其他公司免賠,全案仍可上訴。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細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物可增加中風的嚴重程度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新的腸道-大腦聯系。研究結果顯示,腸道細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物可增加中風的嚴重程度並影響人的康復。 研究的重點是一種叫做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化合物,當某些微生物消化動物產品(如紅肉)時在腸道中產生。先前的研究已經將血液中高濃度的TMAO與心臟病和衰老聯系起來。雖然TMAO與中風風險的增加有關,但這項新研究是第一項探索腸道細菌和中風之間聯系的研究,因為它是由TMAO的產生介導的。 為了確認TMAO和中風嚴重程度之間的聯系,研究人員首先從兩個不同的人身上採集糞便樣本,其中一個人的TMAO水平持續較高,另一個人的水平較低。然後將這些糞便樣本移植到無微生物的小鼠模型中,並對這些動物進行了誘導性中風。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Stanley Hazen說,兩種動物模型之間的中風嚴重程度差異很大。 Hazen說:「值得注意的是,僅僅移植能夠製造TMAO的腸道微生物就足以導致中風嚴重程度的深刻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由特定腸道細菌產生的名為CutC的酶在TMAO的產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當編碼CutC的腸道細菌基因被沉默時,動物中風的嚴重程度明顯下降,肯定了腸道細菌似乎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研究人員還探討了這種機制是否影響了中風後的恢復。觀察動物模型的短期和長期結果,新研究發現TMAO水平確實惡化了中風後的功能,而沉默CutC再次改善了這些長期結果。 TMAO究竟是如何直接影響中風的嚴重程度仍不清楚,研究人員建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更好地了解這些基本機制。Hazen和他的同事朱偉峰 先前的工作指出了增強血液凝結和TMAO之間的聯系。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研究,探索CutC基因沉默是否可以成為一種預防中風或幫助患者更快恢復的方法。但在短期內,研究人員說飲食干預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朱偉峰說:「正在進行的研究正在探索這種治療方法,以及飲食干預的潛力,以幫助降低TMAO水平和中風風險,因為西方飲食和富含紅肉的飲食都已知會提高TMAO水平。改用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助於降低TMAO。」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誌上。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首次報告年輕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血栓導致中風的病例

據媒體報導,動脈中的血塊(動脈血栓)是導致中風(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在《神經病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雜誌》在線發表的英國中風專家的一封信中,首次詳細報告了接受牛津-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的年輕成年人的情況。 雖然以前曾報導過接種牛津-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後出現血凝塊的罕見病例,但這些都影響了靜脈,最具體的是腦部靜脈(腦靜脈竇)。經歷過這種不尋常形式的中風(腦靜脈竇血栓)的人也有低血小板計數(血小板減少症)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抗體--有助於形成血栓的蛋白質。 最常見的中風形式,即血凝塊發生在向大腦供血的動脈中(缺血性中風),以前在接種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後血栓形成的表現特徵中沒有被描述過,但這封信的作者詳細報告了三個案例。 在所有病例中,缺血性中風都與大動脈(包括頸動脈和大腦中動脈)的阻塞有關,兩名患者還有涉及門靜脈和腦靜脈系統的靜脈血栓。所有三個人都有極低的血小板計數,確認有抗PF4抗體,以及D-二聚體升高(也與凝血有關)。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在接種疫苗6天後,她的右側和眼睛周圍出現了間歇性的頭痛。五天後,她醒來時感到昏昏欲睡,左臉、胳膊和腿都很無力。影像學檢查顯示,右腦中動脈堵塞並有腦梗塞,右門靜脈血栓形成。她接受了腦部手術以降低顱內壓力,進行了血漿清除和置換,並接受了抗凝血藥物磺達肝癸鈉治療,但不幸去世。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在接種疫苗12天後出現了頭痛、意識模糊、左臂無力和左側視力下降。影像學檢查顯示有幾條血管堵塞,包括兩條頸動脈(大腦半球的主要血液供應)、供應心臟和肺部的動脈(肺栓塞)和左橫竇(腦靜脈竇之一)。在清除和置換血漿以及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後,她的血小板計數增加。隨後,她被給予磺達肝癸鈉治療,病情得到改善。 第三位患者是一名40多歲的男子,在接種疫苗3周後出現了說話和理解語言的問題(失語)。影像學顯示左側大腦中動脈有血塊,但沒有證據表明腦靜脈竇有血塊。他接受了血小板和血漿輸注,以及磺達肝癸鈉治療,目前情況仍然穩定。 研究主要作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皇后廣場神經病學研究所中風研究中心的David Werring教授說,所描述的病例表明,除了腦靜脈血栓外,疫苗引起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VTT)也能導致血塊堵塞供應大腦的動脈,引起缺血性中風。 「接種(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後出現缺血性中風的年輕患者應緊急評估VITT,進行實驗室檢測(包括血小板計數、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和抗PF4抗體),並由多學科團隊(血液科、神經科、中風科、神經外科)管理,以便快速獲得治療,包括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網絡甲潑尼龍、血漿注射和非肝素抗凝劑,例如磺達肝癸鈉、阿加曲班或直接口服抗凝劑,」 作者說。 劍橋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系Hugh Markus教授在一篇相關評論中寫道:「這份報告強調,免疫介導的凝血病也可以引起動脈血栓,包括缺血性中風,盡管靜脈血栓,特別是腦靜脈竇血栓似乎更頻繁。」 他補充說:「在目前的COVID-19疫苗接種期間,需要有高度的懷疑指數來識別疫苗接種後的血栓發作。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些副作用是罕見的,比與COVID-19感染本身相關的腦靜脈血栓和缺血性中風都要少得多。」 來源:cnBeta

天天10多人開趴!恆春包棟民宿「不戴口罩群聚」 名醫氣到快中風:就是有你們這種垃圾

全台防疫已經升至3級警戒,民眾外出必須配戴口罩、禁止多人群聚,但仍有民眾南下屏東旅遊。恆春當地許多包棟民宿遭爆料,連續好多天有超過10名以上旅客入住。客人在門口烤肉、唱歌,都不戴口罩,當地的民眾都很擔心會成為防疫破口。部立恆春旅遊醫院麻醉科主任邱豑慶看到後不禁怒罵:「醫護人員在前線拚命,然後你們躲在後面放火,就是有你們這種垃圾!」 ▼恆春有不少供人包棟的民宿,一位當地網友表示,疫情期間這些民俗仍有很多遊客入住,每次入住的客人都有10人以上,幾乎天天客滿。當地沒有警察巡邏,民宿業者就放任客人群聚。客人會在門口烤肉、唱歌,全程未戴口罩。周邊的居民都非常擔憂。 ▼邱豑慶點名縣長潘孟安,希望對於這些民宿能夠重罰。「非法民宿就給他斷水斷電啦,合法民宿就給它吊銷執照,永久停業啦」。對此縣府交通旅遊處指出,如果是合法民宿,政府未強制要求停業,但疫情嚴峻之際,建議民眾延後到屏東旅遊,避免不必要的移動,請業者配合自主防疫。 屏東21日新增防疫措施,針對恆春半島2大熱門的觀光夜市,包括墾丁大街夜間攤販和恆春周日夜市,即日起全面關閉。未戴口罩會被開罰,民防、義警消人員也會出動宣導防疫措施。對此邱豑慶表示:「感謝縣長積極處理!那些民宿也應該好好處理一下!」現在不是外出旅行的時候,疫情期間還是宅在家吧~ 來源:Facebook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IpsiHand成為首個經FDA批準的腦機接口設備 針對中風康復

據媒體報導,一種旨在幫助中風患者恢復手腕和手部功能的新型設備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該系統被稱為IpsiHand,是第一個獲得FDA市場批準的腦機接口(BCI)設備。 IpsiHand設備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安置在手腕上的無線外骨骼,以及一個使用非侵入性腦電圖(EEG)電極記錄大腦活動的小頭戴設備。該系統是基於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Eric Leuthardt及其同事十多年前的一項發現。 眾所周知,大腦的每一側都控制著身體另一側的運動,因此如果中風損害了大腦右側的運動功能,一個人左側的運動就會受到影響。 Leuthardt和他的團隊在2008年的發現顯示,身體運動的信號可以在大腦的同一側被檢測到,但當實際負責執行運動的另一側大腦被損壞時,這些信號是徒勞的。這種特定的大腦活動被稱為同側大腦信號。 新型BCI設備背後的想法是找到一種方法來檢測這些同側信號,並利用它們來控制電子手部支架。2017年,研究人員展示了在康復的背景下,使用該設備12周的患者如何通過基本上重新訓練他們的大腦與他們的手進行交流而明顯改善某種程度的運動功能。 Leuthardt說:「一般來說,病人在中風六個月後出現的任何運動障礙都被認為是永久性的,」他早在2007年就與人合夥創辦了一家名為Neurolutions的公司,將這項技術商業化。「我們用這個設備發現的是,許多病人在恢復上肢運動方面可以得到有意義的改善,而我們並不期望他們得到任何改善。對於目前任何旨在恢復初始恢復期後功能的中風治療方法來說,這一點其實並不正確。」 FDA對IpsiHand設備的市場授權標志著此類腦機接口設備首次被批准在美國進行臨床使用。批準的主要依據是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當該設備使用12周,每周約5次,每天至少10分鍾時,運動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IpsiHand目前還沒有向患者提供,但Neurolutions正在開始對該設備進行商業化,並爭取在2021年晚些時候使其可以在臨床上使用。 Leuthardt說:「說這是FDA批準的第一個用於康復的腦機接口設備,這令人激動。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將腦機接口設備從一項實驗性技術轉化為能夠真正幫助患者的東西。通過這一點,我們表明腦機接口設備終於可以進入黃金時期了。我真誠地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這樣的設備出現。」 來源:cnBeta

同居小三30年! 人夫腦中風「右肢癱瘓」回家逼妻照顧:才算團圓

世界上怎麼有這麼無恥的人?!南投有一名人妻,結婚後拿出所有的積蓄讓丈夫創業,沒想到第2年丈夫就有外遇,搬出去跟小三同居。30多年來,丈夫只有3大節日才回家看看,還對妻子施暴。人妻獨自照顧兒子,現在兒子大學畢業,終於能輕鬆一些。結果丈夫腦中風,竟跑回來要求妻子照顧,還說只要養他就願意回家團聚。妻子徹底心寒,訴請離婚。 判決書指出,這對夫妻是1991年結婚的,兩人育有1子。結婚後,妻子將工作多年的積蓄拿出來,給丈夫開設茶莊,她則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茶莊幫忙招呼客人。豈料結婚第2年丈夫就劈腿,還拿出20萬讓小三結束婚姻,並跟小三生下一個私生女。 丈夫和小三同居30多年,每年只在清明、端午和中秋節回家,也不拿生活費回去。他還會對妻子施暴,曾抓著妻子的頭往桌子上撞。妻子一肩扛起養育兒子的責任,努力工作賺錢,支付家庭所有開銷,終於將兒子拉拔至大學畢業。 ▼除了工作、照顧兒子,妻子還要照顧家中的老人。婆婆生病的時候也是她來照看,丈夫只是打電話關心一下,沒有盡到照護責任。2020年時丈夫罹患腦中風,右側肢體無法施力,語言功能也受到影響。他竟以「願意返家履行同居義務」為由要求妻子照顧,妻子拒絕並堅持離婚。 法院審酌後認為,丈夫外遇,還在外面育有1女,30多年都很少回家,違背婚姻忠誠義務。他對家庭鮮未聞問、關心,也沒有支付妻兒生活費用,夫妻長期分居形同陌路,最後判決離婚,可上訴。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新聞館wwwallother
科學家利用重新編程的皮膚細胞恢復中風小鼠的運動功能

科學家利用重新編程的皮膚細胞恢復中風小鼠的運動功能

科學家們繼續在細胞重編程領域取得新的突破,這是一個新興的醫學研究領域,其中一種類型的細胞被重新訓練以完成另一種類型的角色。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一個團隊利用這項技術修復了受中風影響的小鼠大腦中的受損組織,他們希望這項技術有朝一日能幫助恢復人類損傷受害者的語言和運動功能。 在發生中風時,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大腦的血液供應突然中斷,最常見的是由動脈阻塞引起的。這就是所謂的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方法可以將形成並堵塞動脈的血塊擊碎,但需要在數小時內進行治療才能有效,並避免對腦組織造成長期損害。 這種長期的損害包括語言、運動和認知功能受損,就目前而言,還沒有治療方法可以解決這些揮之不去的影響。OSU團隊試圖通過使用皮膚細胞作為起點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他們稱之為組織納米轉染( TNT )的技術,將遺傳物質引入細胞中,從而重新訓練它們成為血管細胞。 「我們可以重寫皮膚細胞的遺傳密碼,使它們能夠成為血管細胞,」領導研究小組的Daniel Gallego-Perez說。「當它們被部署到大腦中時,它們能夠生長出新的健康血管組織,以恢復正常的血液供應,並幫助修復受損的腦組織。」 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一現象時,將重新訓練的細胞注入受中風影響的小鼠大腦中,發現它們能推動新血管的發育。這具有促進健康血液供應和修復受損組織的作用,接受治療的小鼠恢復了90%的運動功能。核磁共振掃描顯示,小鼠大腦受損的區域在幾周的時間內得到了修復。 「我們發現,小鼠的恢復程度更高,因為被注射到受影響區域的細胞也會以囊泡的形式釋放出癒合信號,有助於受損腦組織的恢復。」該研究的共同首席作者Natalia Higuita Castro說。 研究人員將在這些早期有希望的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它如何能夠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持續影響。他們還相信,有一天它可以用來治療其他腦部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們的想法是,一旦腦組織死亡,就是這樣,」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生、該研究的共同作者Shahid Nimjee博士說。「我們現在了解到,我們有機會可以再生細胞來恢復大腦的功能。」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來源:cnBeta

滴血能驗親、十指放血治中風?古裝劇里的醫學知識千萬別當真

「真相到底如何,一驗便知。」「驗什麼?」「驗親。」最近,電視劇《贅婿》正在熱播。劇中反派大鬧主角婚禮,通過滴血驗親的方式誣陷主角婚前已有私生子。主角識破詭計、痛斥反派,讓觀眾大呼痛快。 滴血驗親是古裝劇的老橋段 滴血驗親應該算是古裝劇的老橋段了,在《甄嬛傳》《尋秦記》等熱播古裝劇中也曾有此劇情。那麼,從科學角度來看,滴血認親靠譜嗎?此外,咬舌自盡、十指放血治中風、麝香和紅花會致流產等古裝劇中常見的情節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滴血能驗親? 真相:有明顯局限,結果並不完全可信 「古書上確實有關於滴血驗親的記載,即將兩人的血滴在一起,看其是否相融,以此來判斷二人是否存在血緣關系。但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這一方法是不靠譜的。」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輸血科主任馬海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沒有介質(如水等)干預的前提下,將兩人的血液直接滴在一起,其能否相融,主要還是看血型是否一致。 馬海梅介紹,人的血液主要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紅細胞是血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紅細胞表面攜帶血型抗原,血漿中通常存在抗體。而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即同類的抗原在與抗體結合時會發生「族內抱團」(形成團塊),不同類的抗原與抗體則不會結合。例如,A型抗原能與抗A型抗體結合,不能與抗B型抗體結合。A型血的紅細胞表面攜帶A型抗原,其血漿中有抗B型抗體,不含抗A型抗體,因此A型血之間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反應,它們是相容的。也就是說,如果兩人血型相同,通常情況下兩人血液會相融。 如果兩人血型不同,比如分別為A型血和B型血,由於B型血中的紅細胞攜帶B型抗原,其血漿中含有抗A型抗體,那麼A型血紅細胞中的A型抗原就會與B型血血漿中的抗A型抗體結合,在體外實驗中形成肉眼可見的顆粒或團塊,且血量越多顆粒越多。 「當然,親屬之間血型相同的概率會比陌生人之間大一些。」在馬海梅看來,滴血驗親算得上是血型免疫學技術應用的早期雛形。 以上討論的前提是沒有介質干預,那麼如果有介質存在,兩滴血被直接滴在一起,又會怎樣? 熱播古裝劇《甄嬛傳》中,有這樣一個設定:若以白礬置於水中,雖為親生父子血液也不相融;若以清油至於水中,雖非親生父子血液也可相融。這種說法正確嗎? 馬海梅指出,如果將一滴血放入清水中,紅細胞內滲透壓大於水的滲透壓,水就會滲入紅細胞中使其膨脹而破裂,發生溶血。以肉眼來看,就是這滴血在水中散開。如果再滴入另一滴血,同理也會被溶解於水中,此時無論血型是否相同,結果都是兩滴血液融在一起。而在水中添加白礬或清油雖然改變了血滴反應的介質,但並未從根本上使紅細胞內外滲透壓一致,所以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總之,滴血驗親有其明顯的局限性。嚴格來說,血型相同並不能驗證二人是否為直系親屬,還需要其他一些依據。目前的科學條件下,遺傳學DNA分型鑒定是判斷親子關系的主要方法。」馬海梅說。 十指放血可治中風? 真相:勿自行放血,感覺不適應立即就醫 在古裝劇《女醫·明妃傳》中,其主角曾用繡花針扎十指放血救治中風老人,這種放血療法當時曾在微信朋友圈中被瘋轉。那麼,十指放血療法真能治好中風嗎? 首先,我們要學會判斷自己或身邊人是否中風。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魏宸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可以通過「120」的口訣來進行判斷:1張臉,看其面部是否出現不對稱或口角歪斜;2個胳膊,看其雙臂平舉時是否出現單側無力;0(聆)聽語言,看其是否出現言語不清、表達困難。以上3種情形中只要人出現1種,就要高度警惕,需立即到醫院進行搶救。 會判斷中風症狀後,我們再來談談十指放血療法。 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孫敬青等多位中醫醫師都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放血療法確實能被用於治療中風,但前提是必須要分清證型。有些中風患者適合放血治療,有些則不適合。 中風在西醫中被稱為腦卒中。魏宸銘表示,在現代醫學體系中,腦卒中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目前無明確證據表明手指放血可以治療腦卒中。 「腦卒中被送醫後,醫生首要盡快分清,病症是屬於出血性腦卒中還是缺血性腦卒中。對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來說,在發病後的黃金4.5小時內,應及時接受靜脈溶栓再通治療。」魏宸銘再三強調,當發現身邊有人中風時,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將其立即送往醫院。 魏宸銘不提倡非專業人士自行為患者放血治療。「在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十指、耳垂、眉心等部位被過放血的病人,這些做法不僅延誤救治時間,而且因放血形成的傷口在後續入院搶救時也可能會再次出血,給醫師用藥造成困難。」他說。 麝香、紅花會導致流產? 真相:有活血功效,孕婦要慎用 在宮鬥劇、宅鬥劇中,麝香和紅花常是導致孕婦流產的罪魁禍首。那麼,這些東西真有此藥效嗎? 「麝香和紅花都有活血功效,有致孕婦流產的可能,孕期要慎用,但並非完全不能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軍琴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麝香和紅花皆為中藥材。麝香源自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有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是膏藥、跌打丸等藥物的成分之一。麝香的香氣十分濃烈,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孕婦來講,正常情況下不建議內服或外敷含有麝香的藥物,但如果出現突然昏厥、喪失意識等緊急情況,也可以使用麝香醒神。「我們要首先確保孕婦的生命安全,再去考慮胎兒。」何軍琴說。 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有活血化瘀之效,常用於調理女性月經,可治療痛經、閉經等病症。何軍琴表示,紅花雖有導致流產的風險,但有時也被用於保胎。中醫的活血化瘀保胎法就可能用到紅花。因此,在准確辨證的前提下,孕婦服用活血化瘀藥,可達到祛瘀安胎的目的。 「總之,孕婦要慎用麝香和紅花。如果不得不用,一定要遵醫囑、且不可長期使用。」何軍琴說。 咬舌可自盡? 真相:在劇痛下人難以持續發力 咬舌自盡的情節也常出現在古裝劇中。「這沒有科學依據。」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李華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李華進一步解釋,人體舌頭的血供雖然特別充足,但其主要的血管不外乎舌動脈和舌靜脈,舌靜脈出血致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舌動脈根部最粗位置血管的直徑也不超過3毫米。更何況牙齒能咬斷的血管,一般都是舌動脈的分支,這麼小的動脈出血一般不會致死。 「再者,人體的自身防禦機制不會讓人在劇痛的情況下持續發力,即使自殘決心很大,也會身不由己。」李華說,即使在暴力驅使下,快速將舌頭咬斷了,通常依靠凝血機制,這種小動脈出血也會在人休克前自行止住,根本不會危及生命。 當然,咬舌致死的風險並非為零。比如,病人咬舌後出現昏迷,若血液流至氣管就可能導致窒息;若舌部的殘留組織腫脹後墜阻塞呼吸道,也可能導致死亡。 「我們臨床上接診的舌斷裂傷患者,大都是被別人咬斷舌頭,而且來院就診時局部都已自行止血了。」李華表示,如果斷舌離體時間不長(小於6小時)並被妥善保管,可通過手術縫合,使其原位癒合。 來源:cnBeta

西安31歲程式設計師長期熬夜,眼睛竟中風!更可怕的是……

看完這集劇我就睡覺! 贏一局遊戲我就睡覺! ...... 有沒有覺得這些話很熟悉? 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說 「今晚一定要早睡」 可到了晚上卻精神抖擻刷手機 畢竟晚上的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 但它的危害卻超乎想像 尤其是很傷眼睛! 近日,31歲的張先生因為眼睛不舒服到西安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他的右眼視力從1.0急劇下降到0.5。 而在2019年張先生就曾被診斷為右眼視網膜動脈阻塞,俗稱"眼中風"。 張先生:「2019年4月25日下午,大概三四點的時候,我正在寫代碼,然後就感覺眼前一黑,幾秒鐘之後就好了,我以為是低血壓也沒有在意,然後到第二天下午眼前又黑了。」 當時經過治療,張先生的視力有所恢復,但沒想到,一年多之後再次復發。 醫生:「已經影響到了視網膜的中央動脈,中央動脈可能堵到主脈,也可能堵到分支。我們希望它堵的分支是越小越遠越好,對患者的視力影響更小一些,但總體來說,這個疾病他預後不好。因為一旦動脈堵了,就是缺血缺氧的狀態,它的功能就受到影響了。」 醫生介紹,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病率不高,常見於老年人,特別是一些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 張先生之所以年紀輕輕就發病,長期熬夜用眼過度是重要誘因。 張先生:「經常熬夜,基本上都是晚上1、2點才睡,一週七天可能有五天都會熬夜。」 醫生:「眼中風」是用眼過度及熬夜狀態後導致全身血管收縮活動的異常引起的,發病急、致盲率高。」 醫生提醒,突然間看東西模糊,過幾分鐘又正常了可能就是預警信號,提示視網膜血管病變一定要及時就醫。預防「眼中風」要控制用眼時間,超過一小時要注意放鬆5-10分鐘。 醫生建議,平時使用手機時儘量把螢幕亮度調低一點,眼睛和螢幕保持30-50cm的距離,姿勢要端正,平躺和側臥對眼睛極為不利,儘量避免在昏暗環境中看手機。 新聞來源:陝西二套融媒中心綜合 來源:kknews西安31歲程式設計師長期熬夜,眼睛竟中風!更可怕的是……

一個西醫沒搞定,中醫痊癒的病例,如擔心將來小中風,此文能幫你

高興,這一個病例又要與反對中醫藥的人槓上了,而且這樣的患者不是個例,中醫救了很多! 王女士、52歲,半月前晚上洗頭後只用電吹風吹了七成干,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左邊的嘴角歪起了,眼睛閉不全,還不自主地流眼淚。整個右邊臉右側頭都火灼樣疼痛。 看到鏡子里的自己變成了這個樣子,王女士不分青紅皂白一把抓過老公,就是幾個耳光,還嚷嚷著「讓你給老娘吹乾點,就不聽,現在好了?我跟你沒完!」 被嚇得不輕的王女士丈夫,立馬開車送她到區中心醫院,醫生說是頭部血管痙攣,開了5天的口服藥。 過了5天,藥是吃完了,可症狀並沒有得到明顯緩解。第6天時,反而出現了嘴唇發麻,右耳帶狀皰疹,沒辦法,醫生就安排給王女士輸液。連輸了3天,口眼歪斜有好轉,王女士再堅持了五天,整個症狀好了六成,後來就不見改變了。 聽說中醫可以治這病,王女士要求其老公帶到中醫這,中醫一看,好傢夥:右側臉全麻痹,用手掐一下都不知道痛,眼流淚右眼閉合不全,嘴流口水,鼻唇溝與額紋都消失了,讓她包一口氣,卻像被扎了洞的氣球,噓噓…就漏了。 不光右邊耳朵有帶狀皰疹,連左側耳朵後面,耳心中間都有疼痛感。 王女士說,最近便秘、下午和晚上容易冒汗、好像有風專往右耳里面鑽,看東西時眼睛像蒙了一層霧,生病心里急,天天逮著老公出氣。 中醫為王女士把脈望舌:左手脈弦、細、滑、數,右手脈弦、數、細。 「你這是得了面癱,在中醫來說是小中風。根據你的病情綜合分析,是肝經有實熱,內有瘀血堵塞。治起來並不難,給你清瀉肝火,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吃一週中藥就可以了!」醫生對王女士說。 龍膽草、杭白菊、生黃芩,炒梔子、夏枯草、金銀花(後下)、血丹參、白殭蠶、全蠍、烏梢蛇、天麻、鉤藤、紅花、當歸尾、白附子。 王女士吃了7幅以後,果然,流口水,漏氣,流淚,閉眼,症狀都好了多半。#健康科普大賽# #謠零零計畫# 耳後帶狀皰疹的疼痛感沒有了,脾氣好了,不罵人了。但視力還有點模糊,中醫瞭解情況後在原方上做了點加減:白附子、當歸尾、天麻、白殭蠶加大用量,再加上活血的沒藥,讓王女士喝一個月。 隨訪,一月後面癱完全恢復正常。這就是中醫藥的強項,千萬別說自癒了,又碰到一個個案了哼(ˉ(∞)ˉ)唧 來源:kknews一個西醫沒搞定,中醫痊癒的病例,如擔心將來小中風,此文能幫你
松本零士病情穩定 希望出院回日本康復

松本零士病情穩定 希望出院回日本康復

昨天我們已經報道松本零士老師在意大利都靈遭遇了中風,之後被送往當地的醫院,現在進一步的消息是,經過醫生的檢查目前松本零士病情穩定,腦部沒有發現嚴重的問題,而根據松本零士身邊人的消息,松本零士先生希望最終能在醫院許可下出院回到日本接受康復。 松本零士這次前往都靈參加活動,突然語無倫次然後被送回賓館然後有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1964年出生的松本零士今年已經65歲了,雖然不能算太老都也是大齡了,但中風95%都發生在45歲人群。下面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中風可能很快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中風在西方是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心髒病和癌症,並占全球10%的死因。中風發病率從40歲開始成指數增加,病因與年齡有關。老齡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95%的中風發生在人45歲以上,有三分之二的中風發生在65歲以上。中風病人死亡的風險也隨着年齡而增長。不過,中風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包括胎兒。 家庭成員可能因為遺傳或生活方式類似而導致中風。首次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假性血友病因子較高。研究發現,唯一顯著的遺傳因素是血型。有過中風增加了未來中風的風險。 來源:和邪社
知名漫畫家松本零士在意大利都靈中風住院

知名漫畫家松本零士在意大利都靈中風住院

根據朝日新聞來自意大利的報道,本周五在意大利都靈,日本知名的漫畫家和藝術家松本零士因為中風而住進了醫院。松本零士在意大利參加活動的時候開始語無倫次,工作人員將他帶回酒店,之後叫了救護車送入了醫院,朝日新聞和京都新聞都證實了這次松本零士的這次中風非常嚴重。 松本零士是日本的知名的漫畫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9》和《宇宙海賊哈洛克船長》,1954年出生的松本零士已經65歲了。希望松本零士老師能挺過去。 來源:和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