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檢測

Tag: 檢測

新的傳感器可檢測人們呼氣中的COVID-19和病毒變種 即使他們沒有症狀

據媒體報導,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正在與包括澳大利亞生物醫學初創公司Soterius在內的合作夥伴合作開發生物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檢測到極少量的SARS-CoV-2病毒及其變種的存在。 Soterius Scout傳感器可靠、准確且無創,可在一分鍾內提供結果,為某人進入其工作環境提供許可,或提醒他們是否需要進行COVID醫學測試和自我隔離。 成功的原型現在正由Soterius與RMIT、MIP診斷公司、Burnet研究所、D+I和Vestech合作進一步開發,爭取在2022年初實現商業發布。 該技術將在澳大利亞生產,最初將提供給醫院,未來將應用於其他基本工作者和高流量環境,包括養老院、隔離酒店、機場和學校。 Soterius公司的聯合創始人Alasdair Wood 博士說,新興的環境病毒傳感器笨重、耗能,而且只能檢測一種類型的病毒。 Wood說:「我們的生物傳感器非常小,可以裝在個人faob卡上,而且很容易使用--你只需要在檢查站的讀卡器上刷卡。重要的是,一個傳感器可以檢測多達8種病毒株,而且我們的技術可以很容易地適應檢測新的變種或新出現的病毒。」 「我們希望Soterius Scout生物傳感器可以成為管理COVID-19的重要工具,提供准確的早期檢測,以防止爆發並避免未來封鎖的需要。」 在RMIT與Burnet研究所合作進行的原型測試顯示,Soterius Scout生物傳感器檢測SARS-CoV-2刺突糖蛋白片段的准確性令人印象深刻,沒有假陽性。 即使某人沒有症狀,該技術也能檢測到COVID-19。試驗還表明,該傳感器有可能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頂級診斷工具,而且它現在正被擴大到檢測其他疾病,如流感和MERS。 該傳感器利用了由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在其領先的微納米研究機構開發的納米技術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技術包含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提交的一項專利申請中,而綜合系統則是Soterius隨後提交的一項專利申請的主題。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項目負責人Sharath Sriram教授說,這項合作將加速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轉化為重要的新技術。 Sriram說:「COVID-19不會很快消失,我們需要智能解決方案來幫助我們檢測病毒並控制疫情爆發。」 「看到我們的平台傳感器技術成為這個管理COVID-19和工作場所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智能新解決方案的核心,以幫助保護我們的一線工人和更廣泛的社區,這是令人興奮的。」 Soterius Scout的更多特性: 多用途、低成本、本土化的技術 可以作為手環佩戴,也可以作為工作區的一個固定裝置固定下來 檢測落在傳感器上的病毒顆粒,並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內將結果傳達給智能手機或用戶在進出該區域時刷卡的閱讀器。 如果檢測到SARS-CoV-2,Scout會指導用戶進行檢測和隔離。 讀卡器的數據也可以傳輸到雲端,以實現對熱點的遠程監控,並支持對本地疫情的遏制。 Scout使用靈活的微電子技術和一種合成納米技術,與目標病毒結合,實現特定檢測並防止假陽性。 該技術的關鍵部件--生物傳感器的微細加工、電子器件的先進位造--將在澳大利亞設計和製造。 每台Scout設備可被編程為使用傳感器陣列檢測多達8種不同的病毒菌株。 落在傳感器上的病毒顆粒通過化學方式結合,因此它們被安全地鎖在設備內。 作為製造過程的一部分,生物傳感器可以很容易地調整,以檢測新出現的毒株。 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開發,研發團隊由聯合創始人Alasdair Wood博士和Chih Wei Teng博士領導。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項目組(功能材料和微系統研究組)成員包括:Sharath Sriram教授、Ganganath Perera博士、Madhu Bhaskaran教授、Md Ataur Rahman博士。 Soterius是亞太醫療科技加速器--醫療科技執行器的校友。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是MedTech Actuator的合作夥伴。 來源:cnBeta

檢測報告確認汽車座椅滲出汞 水銀有無可能在車記憶體在三個月?

7月6日晚間,理想ONE車主@正義謙叔發文曬出了檢測報告,同時@理想汽車CEO李想,稱檢測報告顯示理想座椅里面確定是水銀。對此,資深電動車達人、微博大小特叔叔發文指出,這位理想車主4月份提車,常溫下就能蒸發的水銀是如何在車內呆了三個月時間? 我們知道,水銀又稱汞,是銀白色閃亮的重質液體,化學性質穩定,不溶於酸也不溶於鹼,常溫下即可蒸發。 車主4月份提車,7月份在座椅內發現汞,這意味著汞在車內停留長達近三個月時間,對於一個常溫就能蒸發的液態金屬來說不合常理。 為此,理想汽車官方表示要求並陪同用戶一同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並將協助公安機關調查事件真相。 理想強調,理想汽車的零部件、生產、製造等所有環節,對於汞的使用和采購量為零!製造一輛智能電動車,理想汽車不會使用,也沒有任何必要使用汞。如果在車上發現汞的存在,一定是外部行為造成的。 來源:cnBeta

與阿斯利康/牛津COVID-19疫苗有關的血栓可實現早期檢測與治療

新研究表明對接受過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患者進行早期血栓檢測可使他們得到成功治療,這突出表明需要提高醫生對這種風險的認識。這項工作由RCSI醫學與健康科學大學和聖詹姆斯醫院的國家凝血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英國血液學雜誌》。 血小板低情況下的不尋常血栓已被認為是阿斯利康疫苗的一種非常罕見的並發症,然而,患者在最初到醫療服務機構就診時可能並不具備所有這些症狀。隨著觀察的深入,研究人員強調了四名由疫苗誘發的凝血並發症(疫苗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VITT)的患者案例。 根據目前的疫苗施打指引,每一位患者在就診時都可能被歸類為這種綜合征的「低可能性」,但由於相關醫療團隊提高了認識和臨床警惕性,所有患者都被及早送去檢測、診斷並成功治療。 Michelle Lavin博士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也是愛爾蘭血管生物學中心和RCSI藥學和生物分子科學學院的研究員 "因疫苗而產生血栓的風險仍然遠遠低於因COVID-19而產生血栓的風險,但當務之急是臨床醫生要警惕發現接種疫苗的病人的症狀,"論文的主要作者、愛爾蘭血管生物學中心和RCSI藥學與生物分子科學學院的研究員Michelle Lavin博士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目前的指南缺乏檢測疫苗引起的凝血的早期病例的敏感性,這可能有遺漏或推遲診斷的風險。隨著我們對這種新情況的了解不斷發展,提高我們的臨床意識可以通過早期檢測和治療改善患者的結果"。 這項工作是愛爾蘭COVID-19血管病變研究(ICVS)的一部分,得到了健康研究委員會COVID-19快速反應獎的支持,也得到了3M基金會為支持COVID-19研究向RCSI醫學和健康科學大學提供的慈善資助。這項工作是在愛爾蘭以及北愛爾蘭的醫院進行的。 來源:cnBeta

環南市場千人檢測! 爆多人陽性「病毒含量高」:緊急封閉清消

之前板橋大遠百櫃姊和桃園確診個案,都傳出染疫原因與北市環南市場有關。雖然市場反駁「源頭並不在這里」,但因為北農和環南市場確診人數增加,自7月1日開始進行大規模篩檢,檢測結果2日早上出爐,發現共41人呈現陽性反應。北市府決定2日早上7時30分緊急封閉清空消毒。 指揮中心日前會同農委會公布批發市場防疫管理措施建議指引,只要農委會所屬的果菜、屠宰、肉品市場有傳出群聚案件,人流就必須降載50%。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批發市場必須進行人員健康管理,落實市場出入人員體溫量測、實聯制。盤點及造冊相關工作人員,落實健康狀況監測、定期篩檢及訂定健康監測計畫,並鼓勵接種疫苗。 ▼如果有出現確診病例,有攤商確診,那麼該攤商前後左右相鄰攤商都要被匡列,週邊風險區域也要停業至少3日,由地方衛生局決定如何復業。除此之外,出現1例確診就要降載75%,如果有群聚容留人數就要降到50%,直到確診者離開市場14天才會恢復正常營運。 現在環南市場PCR檢測結果出爐,共有41名攤商呈現陽性反應。市場處表示,這些攤商將立即被送到防疫旅館隔離,市場從即日起每天清消,攤商6日持PCR陰性證明才能進入!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NASA用於檢測加州地震的氣球下一站會是哪里?-可能是金星

據媒體報導,2019年7月4日至7月6日,加利福尼亞州里奇克萊斯特附近發生了一系列強烈地震,在六周的時間里引發了一萬多次餘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們在該地區上空放飛了綁在高空氣球上的儀器,藉此希望通過氣球首次探測到自然發生的地震。 他們的目標是:為未來在金星上的應用測試這項技術,在金星上,裝備有科學儀器的氣球可以漂浮在這個星球極其不適宜居住的表面上。 結果他們成功了。當地時間2019年7月22日,其中一個氣球上的高靈敏度氣壓計(測量氣壓變化的儀器)探測到了地面餘震引起的低頻聲波。 在氣球背後團隊於2021年6月20日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文章中,他們描述了一種如何幫助揭示金星最深處奧秘的類似技術。據悉,在那里,表面溫度高到足以融化鉛、大氣壓力則高到足以壓扁一艘潛艇。 行星聲響 金星和地球差不多大,人們認為金星在進化成一個跟我們的宜居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之前曾經更適宜居住。科學家們不確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了解岩質行星是如何進化的一個關鍵方法是研究其內部,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測量其表面下反彈的地震波。在地球上,不同的材料和結構以不同的方式折射這些地下波。通過研究地震或爆炸產生的波的強度和速度,地震學家可以確定地表下岩層的特徵甚至可以精確定位液體如油或水的儲層。這些測量也可以用來探測火山和構造活動。 「我們對地球內部的很多了解--它是如何冷卻的、它跟地表的關系以及生命居住的地方--都來自於對地震波的分析,這些地震波穿過的區域深至地球的內核,」這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Jennifer M. Jackson指出,「數以萬計的地面地震檢波器分布在空間密集的或永久的網絡中,使地球上的這種可能性成為可能。在其他行星上,我們沒有這樣的享受,尤其是在金星上。對那里地震活動的觀察將加強我們對岩態行星的理解,但金星的極端環境要求我們研究新的探測技術。」 自2016年以來,JPL和加州理工學院一直在開發這種基於氣球的地震學技術。因為地震波產生聲波,所以信息可以從地下被翻譯到大氣中。然後,就像地震學家研究來自地面的地震波一樣,通過研究來自空氣的聲波就可以收集到有價值的科學數據。 如果這能在金星上實現,那麼科學家將能找到一種方法來研究行星神秘的內部,而無需在其極端表面上著陸任何硬體。 Ridgecrest地震 在2019年Ridgecrest地震序列之後的餘震中,JPL的Attila Komjathy和他的同事們釋放了兩個heliotrope氣球並領導了這項活動。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合著者Daniel Bowman開發的設計基礎上,這些氣球在被太陽加熱後上升到約11到15英里的高度,然後在黃昏時返回地面。當氣球漂浮時,它們攜帶的氣壓計測量出該地區上空的氣壓變化,而餘震產生的微弱聲波振動則在空氣中傳播。 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和挪威地震陣列(NORSAR)的地震學家Quentin Brissaud表示:「試圖通過氣球探測自然發生的地震是一項挑戰,當你第一次看到數據時,你會感到失望,因為大多數低度地震在大氣中不會產生強烈的聲波。檢測到各種環境噪聲;甚至氣球本身也會產生噪音。」 在之前的測試中,研究人員檢測到了地震錘(落到地面的重物)產生的地震波的聲波信號以及在系住的氣球下面地面引爆的炸藥。但研究人員能在自然地震上使用自由漂浮的氣球做同樣的事情嗎?其中最主要的挑戰是:在氣球升空時無法保證會發生地震。 7月22日,他們有了一個幸運的突破:地面地震儀記錄到近50英里(80公里)外發生了4.2級餘震。約32秒後,一個氣球在上升到近3英里(4.8公里)的高度時,探測到低頻聲學振動--一種低於人類聽覺閾值的聲波,稱為次聲--掠過氣球。通過跟計算機模型和模擬的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證實,他們第一次通過氣球攜帶的儀器檢測到一場自然發生的地震。 「由於南加州有如此密集的地震儀地面站網絡,我們能得到關於地震發生時間和地點的『地面真相』,」該研究的論文主要作者Brissaud說道,「我們探測到的地震波跟附近的地面站密切相關,與模型數據相比,這使我們確信--我們聽到了地震。」 研究人員將繼續在地震活躍地區上空放飛氣球從而以更加熟悉跟這些事件相關的次聲信號。通過在同一個氣球上加上幾個氣壓計並同時釋放多個氣球,他們希望能在不需要地面站確認的情況下確定地震發生的地點。 從加利福尼亞到金星 向金星發射氣球已被證明是可行的。1985年,前蘇聯領導的一個合作組織在那里部署了兩個任務氣球,其進行了46個多小時的數據傳輸。不過兩個氣球都沒有攜帶探測地震活動的儀器。現在,這項研究表明,在金星上探測次聲的技術也是可能的。事實上,由於金星的大氣層比地球的密度大得多,聲波傳播得更有效。 「據計算,金星上地震進入大氣層的聲波耦合比地球上強60倍,這意味著從金星大氣層50到60公里的低溫層探測金星地震應該會更容易,」JPL技術人員、這項研究的首席調查員Siddharth Krishnamoorthy說道,「在確定活動水平的同時,我們應該能夠探測金星地震、火山活動和逸出氣體事件。」 Krishnamoorthy對在金星上放飛氣球最感興趣的是,科學家可以利用它們在衛星觀測的地震活躍地區上空漂移並找出它們是否真的活躍。。「如果我們在一個熱點上空漂移或從軌道上看像火山的地方,氣球將能夠通過聽聲音來判斷它是否像陸地火山,」,Ridgecrest氣球運動的其中一位技術負責人Krishnamoorthy說道,「這樣,氣球就可以為衛星測量提供真實的地面數據。」 在金星氣球團隊繼續探索這些可能性的同時,NASA的同事們將繼續推進該機構最近選定的在2028年至2030年前往金星的兩項任務:VERITAS和DAVINCI+。其中,VERITAS將研究金星的表面和內部,而DAVINCI+將研究它的大氣。歐洲航天局(ESA)也宣布了自己的金星願景任務。這些任務將提供新的線索以解釋為什麼這個曾經類似地球的行星變得如此不宜居住。 來源:cnBeta

突破性的新血液測試Galleri可檢測出50多種類型的癌症

據媒體CNET報導,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一種名為Galleri的新血液測試能夠有效地發現50多種癌症,這些癌症在其早期階段往往沒有被發現。該測試為未來提供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前景,屆時新型的多種癌症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更多的癌症,從而挽救生命。 在美國,有幾種癌症篩查測試,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認為只有四種癌症的測試是有效的(結腸直腸癌、肺癌、乳腺癌和宮頸癌)。據Galleri的製造商Grail稱,被梅奧診所稱為 "突破性 "的多種癌症Galleri測試是為了補充現有的癌症篩查測試。 該測試在美國(除紐約州外的所有州)都有售,可由保健專業人員為50歲及以上的病人或有癌症風險的人訂購。但在Galleri被用作首選診斷工具之前,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 據生物制藥新聞網站Fierce Biotech報導,該測試還沒有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Grail計劃在2023年尋求全面批准。而且還計劃對該測試進行更多的研究。據《衛報》報導,英格蘭公共衛生局將在今年秋天啟動Galleri的試點研究,預計在2023年獲得結果。 Grail公司在2021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上展示了其自籌資金對Galleri進行研究的首批結果,其關於多種癌症測試的驗證研究數據周四發表在《腫瘤學年鑒》上,這是歐洲腫瘤醫學會的一份同行評審期刊。根據新研究,該血液檢驗在51.5%的病例中能正確地檢測出癌症,並且具有非常低的假陽性率。在檢測到癌症的情況下,該測試在88.7%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據《衛報》報導,Galleri是利用一種識別模式的機器學習算法開發的。據Grail稱,該測試通過尋找血液中可能與癌症有關的信號來工作--特別是由腫瘤脫落的DNA,它可以顯示出異常的化學變化模式。在Grail的網站上,有一份Galleri可能檢測到的癌症的綜合清單。該公司的支持者包括科技名人傑夫·貝佐斯和比爾·蓋茨。 根據CDC的數據,2019年癌症是美國的第二大死因,最新Galleri研究的作者預測它很快將成為全球的主要死因。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說,這種新的血液測試可用於檢測卵巢、胰腺、食道、胃、頭頸部和其他身體部位的癌症,這些癌症占美國癌症死亡人數的大約三分之二。 來源:cnBeta

經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或可用於檢測和治療腸道炎症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改造了用於烘焙、釀酒和釀造的酵母,以治療炎症性腸病(IBD)。這種細菌已被改造成能對腸道炎症的跡象分泌一種抗炎分子,並在臨床前測試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越來越多地與從癌症到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各種疾病有關,但目前仍不清楚我們如何將這些新發現轉化為臨床治療。糞便移植可能是我們已經開發的最原始的微生物修改療法,而益生菌只是依靠提高自然發生的細菌的特定水平。 也許正在調查的最有前途的微生物組療法是基因工程益生菌的想法。在這里,研究人員對細菌進行改造,使其要麼吃掉我們體內不想要的分子,要麼分泌出我們知道具有積極治療作用的分子。 在過去的幾年里,各種初步研究已經證明了工程細菌可以殺死結腸直腸癌,治療糖尿病,並清除多餘的氨氣。現在,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正在證明一種CRISPR工程酵母菌如何能夠檢測腸道炎症並進行治療。 "我們採取了酵母--用於製造啤酒的酵母--並賦予它感知炎症和分泌抗炎分子的能力,"通訊作者Francisco Quintana解釋說。「我們把這個新平台稱為'Y-bots'(酵母機器人),並在這里看到了開發能夠治療腸道組織等疾病的治療方法的潛力。」 研究人員將這種工程酵母描述為 "可自我調整"的,這意味著其抗炎分子的分泌與不同的促炎分子的可檢測水平直接相關。因此,假設這種細菌應該能夠根據它在腸道中收到的信號提供局部的炎症治療。沒有炎症等於沒有分泌藥物,大量的炎症等於大量的抗炎代謝物。 與大多數這些工程細菌實驗一樣,該研究仍處於臨床前階段。新研究詳細介紹了IBD小鼠模型的測試,顯示工程酵母確實有效地抑制了腸道炎症,其療效 "類似於或高於 "目前的治療方法。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著手進行人體試驗。 不過這類治療方法離臨床應用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其中許多甚至沒有達到人類安全測試的階段。然而,考慮到幾十年後的醫學會是什麼樣子,這些設計好的細菌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迷人的未來主義想法。除了腸道炎症,假設細菌可以被改造成既能診斷許多疾病,又能產生任何數量的不同代謝物作為治療。 Quintana說:「我們想利用合成生物學的工具來設計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東西。通過工程化益生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更加個性化、本地化和高度控制的藥物,用於治療腸道和其他方面的疾病。」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智慧型手機連接設備可在一小時內檢測出感染情況

目前,如果醫生懷疑病人有細菌感染,他必須提供液體樣本,然後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然而,一種新的設備可以在幾分鍾內對這些樣本進行現場分析。 在實驗室里分析體液樣本有三個主要問題。首先,在得到結果的幾天時間里,任何存在的感染都可能變得更糟。另一方面,醫生有可能立即讓病人服用抗生素,以防他們被感染--如果事實證明他們沒有被感染,那麼他們將毫無必要地服用藥物(並忍受任何副作用)。此外,在偏遠地區或發展中國家,有適當設備的實驗室可能離得很遠。 正是考慮到這些限制,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創造了這個原型設備。該工具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一個雙通道電傳感晶片和一個類似USB棒的主處理模塊,晶片被插入其中。 醫生們首先將一滴血液、尿液或唾液放在晶片上。在那里,晶片上已有的DNA酶與疑似細菌產生的特徵蛋白發生反應--假設這些細菌首先存在的話。晶片和主模塊都被插入智能手機,在那里,一個專門的應用程式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解釋和顯示數據。 該技術已經成功用於檢測尿液樣本中的有害大腸桿菌,並且能夠通過利用不同的DNA酶檢測其他類型的細菌。更重要的是,據說它還可以被改造成檢測病毒感染,包括COVID-19。 「這將意味著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更快的結果,並避免嚴重的並發症,」關於這項研究的一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Leyla Soleymani說。「它還可以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這是可以為我們在對抗抗菌素耐藥性的戰鬥中爭取時間的。」 這篇論文最近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杜絕隱性缺氧!星國免費發放「每戶一個血氧儀」 在家也能檢測自身血氧

疫情期間,有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在家猝死的案例。醫師解釋說,這是「隱形缺氧」,患者的身體已經出現低血氧,卻沒有呼吸困難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危險。所以醫師建議確診者準備血氧飽和儀,隨時留意身體狀況。從7月5日開始,每戶新加坡家庭都能免費領取一台血氧飽和儀。 來源:Facebook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科學家發現突破性的尿液檢測 或有助於早期發現腦腫瘤

據媒體BGR報導,癌症越早被診斷出來,患者的生存機會就越高,因為可以立即開始治療。醫生們經常尋找能夠確認腫瘤存在的標記物,但並非所有的癌症都是一樣的。不同的生物標志物被用來檢測不同類型的惡性腫瘤,並與其他測試相配合以建立正確的診斷。 有一種難以早期發現的腫瘤是腦癌,因為患者通常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後才會進行CT或MRI掃描。醫生會建議通過掃描來分析大腦的結構,這時他們會發現並診斷出異常的組織。一旦診斷結果出來,再做手術徹底切除腫瘤可能就太晚了。反過來,這將減少病人的生存機會。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並發現了一種突破性的尿液檢測,可能會大大加快腦癌的診斷和拯救生命。根據發表在《應用材料與界面》上的一項研究,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微RNA(microRNAs)尿液檢測,可以以97%的特異性檢測腦癌。 微RNA是小核酸分子,由不同的細胞在血液和尿液中釋放。研究人員專注於這些微小的顆粒,並開發了一個尋找分子的過程,這些分子可以作為腦腫瘤的早期預警信號。 名古屋大學副教授Atsushi Natsume在一份聲明中說:「尿液可以很容易地被收集,而不會對人體造成負擔。基於尿液的液體活檢還沒有對腦瘤患者進行充分調查,因為沒有一種常規方法能夠從尿液中有效地提取微RNA的種類和數量。因此,我們決定開發一種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設備。」 為了捕捉可能通過尿液傳播的微RNA,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由1億個氧化鋅納米線組成的設備。該設備可以大規模生產,並且可以為醫療用途進行消毒。該設備只需要一毫米的尿液就能從樣本中提取大量的微RNA,遠遠超過了業界現有的水平。 研究作者解釋說,許多來自腦瘤的微RNA以穩定的狀態存在於尿液中。他們用他們的設備分析了腦癌患者和對照組的樣本。研究稱,無論腫瘤的大小和惡性程度如何,該設備都能以100%的靈敏度和97%的特異性來診斷腦瘤。靈敏度衡量的是正確識別的陽性診斷的比例,而特異性衡量的是測試中正確的真陰性診斷。這意味著該研究正確識別了100%的癌症患者和97%的非癌症志願者。 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們相信,新的檢測可能會被用作早期捕獲各種類型的腦癌的標志物。Atsushi Natsume博士說:「在未來,通過人工智慧和遠程醫療的結合,人們將能夠知道癌症的存在,而醫生只需通過他們每天少量的尿液就能知道癌症患者的狀況。」 來源:cnBeta

科學家開發實驗性大腦植入物 可即時檢測並緩解疼痛

據媒體報導,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大腦植入物,旨在實時檢測疼痛感覺,並提供陣發性的疼痛緩解刺激。該設備仍處於深度實驗階段,但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表明,它在齧齒動物模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在大腦植入的世界里,科幻小說和現實之間的鴻溝仍然相當巨大。除了一些令人振奮的人體試驗顯示植入物的癱瘓者恢復了觸覺或用意念控制計算機外,該領域的大多數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動物試驗展示了漸進的技術進步。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界面,可以檢測大腦的一個部分的疼痛信號,並立即對大腦的另一個部分作出刺激反應,以緩解這種疼痛。 該系統被稱為閉環腦-機接口。這些設備以前曾被探索用於檢測和治療癲癇發作,但這是該系統第一次被用於治療疼痛。 研究中提出的實驗裝置與兩個大腦區域相連接。一個電極陣列檢測和解碼前扣帶皮層的疼痛信號,而一個光遺傳系統刺激前額葉皮層前區的錐體神經元以提供疼痛緩解。這就形成了一個實時的神經反饋迴路,在疼痛出現時立即予以抑制。 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王靜說,該系統的自動化性質降低了過度使用和容忍的風險,因為受試者無法控制疼痛緩解的激活。此外,由於該系統專注於抑制大腦中的疼痛處理,它不應該與已知導致成癮問題的阿片類獎勵區域相聯系。 在齧齒動物測試中,研究人員報告說,該設備在80%的時間里有效地檢測到了疼痛感。這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疼痛輸入,從機械或熱痛到炎症性和神經性疼痛 該系統還有效地抑制了動物的一些感覺和行為上的疼痛反應,這表明它確實在提供急性疼痛緩解。例如,一項測試顯示,當植入物開啟時,動物從疼痛來源處撤回其爪子的速度明顯更慢。這表明疼痛感的強度因該設備而降低。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植入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疼痛治療策略,即使是在傳統上難以確定或管理的症狀的情況下,"研究人員指出。 當然,這項研究仍然是深入的實驗性的,離某種現實世界的人類疼痛緩解的大腦植入物還很遠。除了在實際將這種技術植入人類大腦時有待克服的生理障礙之外,研究人員還坦率地說了轉化這一想法的挑戰。 人類沒有明確劃分的大腦區域來單獨管理和處理疼痛,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理想的區域,以確定檢測和治療系統。同樣不可避免的是,對某些區域的一般性大腦刺激將產生超出疼痛控制的非特異性效果。因此,為了使其在人類中完全有用,研究人員將需要改進該技術的特異性。 盡管如此,這個概念性演示指出了未來閉環大腦植入物的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可能性,即實時跟蹤任何數量的不同輸入,並提供即時的治療性神經調節作為回應。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張喬生認為,這樣的系統也可以治療許多精神疾病。 張喬生說:「我們的結果表明,這個設備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疼痛在大腦中的作用。此外,它可能讓我們找到其他神經精神疾病的非藥物療法,如焦慮、抑鬱和創傷後壓力。」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來源:cnBeta

「可藏手機水杯」引熱議 有商家宣稱防檢查防檢測

近日,一款可藏手機的水杯引發廣泛關注。網傳視頻顯示,該款水杯外觀和普通杯子一樣,但是底座可以打開,杯體中有一個空間恰好可以放入手機。北京青年報記者檢索發現,多家網店在公開銷售此類水杯,並宣稱是「上課藏手機神器」。水杯生產廠商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該款水杯原來是透明的,供運動人士放手機用,後來在經銷商要求下生產了不透明水杯。     「可藏手機水杯」引熱議 商家宣稱防檢查、防檢測 近日,一段視頻引發熱議。河南洛陽有老師發布短視頻稱,學生從網上買了一款專門藏手機的茶杯,這款水杯從外形上看和普通的杯子沒有區別,但從底部打開後,里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放入手機。此外,杯內不僅可以放充電器,杯身下方還有手機充電器的走線標識。 對此,有網友評論,生產商不應該設計生產類似產品,擔心有學生用其作弊;也有網友認為,與其質疑商家,不如多從正面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沒有這個水杯可能還會有其他東西來代替。 6月20日,北青報記者在多個網購平台搜索看到,有多個商家在售賣此款水杯。一網店稱,該水杯「防檢查、防檢視、防檢測」,還稱「大部分學生為安全買新款,目前沒有同學被發現過」。客服工作人員稱,這款水杯的應用場景很多,運動人士和學生都是可以用的。客服人員同時建議學生考試時不要帶,並稱「具體使用情況還是看購買者個人」。 另一網購平台相關信息顯示,這款水杯非常暢銷,其中一網店已經售出10萬余件,另一網店也已經售出超過3000餘件。一網店客服人員稱,手機可以放到水杯的夾層中。客服人員表示,出去遊玩時可以帶這個杯子,遇到劃船等有水的地方可以將手機放在里面,防止進水。與此同時,客服表示學生不是完全不能用,「學生請依照學校規定合理安排,妥當使用,但任何考試中都不可以用」。 一廠商回應:原為透明杯身 專為運動人士設計 根據網店客服人員提供的信息,昨日,北青報記者聯繫到一家水杯的生產商,該廠商位於浙江台州,其網站上也列出了關於可放手機杯子的介紹,稱該水杯是「運動手機杯」,可以帶著游泳、跑步,也可以用來裝藥品,並未提及可以給學生藏手機使用。 該廠商一名工作人員王先生對北青報記者稱,設計這款杯子的初衷主要用於出口,並不是為了給學生藏手機用。「這個原來是給國外運動人士專用的,他們穿的褲子一般沒有口袋,手機不會放在口袋里,所以手機可以放在水杯里。」 王先生說,他們最初生產的杯子是透明的,後來有經銷商要求生產全黑的,於是他們也生產了不透明的杯子。 對於這款可以藏手機杯子在網上引起的熱議,王先生說,「我們要開會商量下後面怎麼處理。為了孩子們好,可能會找經銷商了解情況。」 20日,遼寧一名初中老師王女士對北青報記者稱,目前她還沒有發現有學生購買過類似的水杯用來藏手機,學校會定期對學生進行檢查,防止有學生偷偷帶手機。 王老師表示,希望商家在售賣時能避免使用「藏手機神器」這樣的字眼,防止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符合相關標準 通過主管部門監管 杯子生產及銷售即合法 6月20日,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公益律師趙良善對北青報記者說,此杯子的生產及銷售是否合法,關鍵看生產是否符合相應的生產標準、技術要求,各項參數指標檢測是否合格,是否具有商標、商品標識、條碼,是否通過相關主管部門監管。只要符合上述條件,杯子的生產就是合法的。同時,亦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但趙良善介紹,不管此杯子是否合法,學生都不能將此杯子作為違法犯罪工具,如果把這類杯子帶進考場,作為考試作弊的工具,則涉嫌違法,可追究學生考試作弊的違法犯罪的法律責任。 來源:cnBeta

新研究展示如何在尿液樣本中檢測出腦瘤的生物標志物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雖然腦瘤可能通過頭痛、惡心或語言障礙等症狀顯示出來,但這些症狀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出現。這使得早期診斷變得很棘手,盡管這樣做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結果。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展示了如何通過一個簡單的尿液檢測來實現這一目標,該檢測在早期實驗中顯示出很高的准確性。 當涉及到非侵入性和高效的癌症診斷時,尿液檢測與血液檢測一起,正在形成一種令人興奮的技術。通過掃描這些液體樣本中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科學家們已經展示了他們如何能夠在典型的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很久就發現癌症。這些研究在涉及到膀胱、前列腺、胰腺甚至肺部的癌症時顯示出特別的前景。 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試圖將這些可能性擴大到腦瘤,並得到了名為微RNA(microRNAs)的遺傳物質的幫助。這些是1993年首次發現的非編碼RNA的短鏈,在基因表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當由體內的癌細胞產生時可以採取獨特的形式。 科學家們試圖通過開發一種裝有1億根氧化鋅納米線的新型設備來利用這一點,該設備能夠從小至一毫升的尿液樣本中提取大量的微RNA。樣品從腦瘤患者和非癌症患者的對照組中收集,研究小組的分析顯示,許多來自腦瘤的微RNA可以在穩定狀態下的尿液中找到。 「基於尿液的液體活檢還沒有對腦瘤患者進行充分的研究,因為沒有一種常規方法能夠從尿液中有效地提取品種和數量方面的微RNA,」研究作者Atsushi Natsume教授解釋說。「因此,我們決定開發一種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設備。」 為了進一步探索他們的尿液檢測的潛力,科學家們分析了所收集的微RNA的表達譜,然後用這些來構建一個診斷模型。該模型隨後被用來區分腦癌患者和對照組,其靈敏度為100%,特異性為97%,而腫瘤的惡性程度和大小對結果沒有影響。 科學家們設想,隨著進一步的工作,這種類型的技術不僅可以為腦瘤的篩查提供有價值的工具,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癌症提供篩查。 Atsushi Natsume說:「在未來,通過人工智慧和遠程醫療的結合,人們將能夠知道癌症的存在,而醫生只需通過他們每天少量的尿液就能知道癌症患者的狀況。」 這項研究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在北美銷售的化妝品中檢測到高含量潛在有毒PFAS化學品

根據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新研究,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的許多化妝品可能含有高水平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潛在的有毒化學品,與一些嚴重的健康狀況有關。科學家們測試了200多種化妝品,包括遮瑕膏、粉底、眼睛和眉毛產品以及各種唇部產品。 根據這項研究,56%的粉底和眼部產品、48%的唇部產品和47%的睫毛膏在測試中被發現含有高濃度的氟,這是產品中使用PFAS的一個指標。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誌上。 "聖母大學物理學教授、該研究的主要調查者Graham Peaslee說:"當你考慮到消費者接觸的風險,再加上每天為數百萬消費者提供這些產品的數十億美元的產業規模,這些結果尤其令人擔憂。這些產品被應用於人的眼睛和嘴巴周圍,有可能通過皮膚或淚腺吸收,還有可能被吸入或攝入。PFAS是一種持久性化學品--當它進入血液後,就會停留在那里並累積起來。還有與這些產品的製造和處置有關的環境污染的額外風險,這可能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以前在不粘鍋、處理過的織物、快餐包裝紙以及最近全國各地消防員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中發現的PFAS被稱為 "永遠的化學品",因為這些化合物不會自然降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釋放到環境中幾十年後最終會污染地下水。在泡沫滅火劑中使用PFAS已經被確認與飲用水系統的污染有關。 根據這項研究,56%的粉底和眼部產品、48%的唇部產品和47%的睫毛膏被發現含有高濃度的氟,這是產品中使用PFAS的一個指標。資料來源:美國聖母大學 研究表明,某些PFAS與腎癌、睪丸癌、高血壓、甲狀腺疾病、低出生體重和兒童的免疫系統障礙有關。 Peaslee和研究小組測試了在美國的零售點購買的產品以及在加拿大網上購買的產品。該研究發現,在液體口紅、防水睫毛膏和通常被宣傳為 "持久"和 "耐磨"的粉底中,氟的含量很高。Peaslee說,這並不完全令人驚訝,因為PFAS經常因其耐水性和成膜性而被化妝品行業所用。 更令人擔憂的是,對29種氟濃度高的產品進行了進一步的測試後發現它們含有4到13種特定的PFAS,這些測試項目中只有一種在產品標簽上將PFAS列為一種成分。 我們的測量結果表明,這些產品中廣泛使用了PFAS,但重要的是由於這兩個國家缺乏嚴格的標簽要求,化妝品中含氟化學品的全部使用范圍很難估計。 在他的實驗室於2017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之後,發現其包裝紙含有PFAS的快餐連鎖店轉而採用了替代方案。Peaslee繼續從世界各地的消防部門收到消防員防護裝備的樣本,以測試PFAS,他的研究刺激了消防員社區的對話,以消除各種個人防護裝備中 "永久化學品"的使用。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嘗試檢測南大洋磷蝦棲息地的氣候信號

據媒體報導,在南極棲息地的中心地帶,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產生了廣泛的負面影響,預計將導致本世紀磷蝦的數量減少約30%。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新研究發現,這些對這個小而重要的物種的影響將在很大程度上與該地區氣候的自然變化無法區分,直到21世紀末。 該研究於周一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上,認為這不僅對當地的食物鏈,而且對南大洋最大的商業漁業都有重要影響:一個蓬勃發展的20億美元的魚油產業,作為Omega-3補充劑在Costco等零售巨頭中銷售。 「磷蝦是連接生態系統的紐帶,」論文的主要作者、環境研究專業的研究生Zephyr Sylvester說。「它們對南大洋的幾乎所有捕食者物種來說都非常重要。」 由於這些小動物生活在世界上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明確地將與人類驅動的變暖相關的趨勢與磷蝦棲息地自然產生的趨勢分開,是規劃和繪制收獲限制的關鍵步驟。 這項研究也是第一次使用一組氣候模型來證明氣候變化有可能極大地改變南極海洋生態系統,但自然氣候變異可以掩蓋人類驅動的趨勢。 小而重要 磷蝦是大約2.5英寸(6厘米)長,快速游動的浮游生物,有明顯的集群性。它們是該地區食物鏈的關鍵,企鵝、海豹、魚類和鯨魚等幾乎所有生活在南極洲周圍水域的動物都會以磷蝦為食,其中一些仍在從前幾個世紀的過度捕撈中恢復過來。 但是,雖然它們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物種之一--它們的總生物量估計為3億至5億噸--但磷蝦只能在一個狹窄的溫度范圍內生存,並受到其水下環境變量的強烈影響。 目前,南大洋的捕魚活動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CCAMLR)管理,該公約是為了養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而形成的。他們議程上的第一個項目是什麼?磷蝦。然而,在該公約簽訂40年後,他們對這種生物的捕撈限制仍然只是使用一種沒有考慮到自然環境變化或氣候變化影響的種群評估來確定。 Sylvester說,雖然今天國際上普遍認識到了解氣候變化對這一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重要性,但了解氣候的自然變化是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我們真正要了解的是:是否有足夠的磷蝦來養活南大洋中需要吃它的一切動物,以及滿足人類的需求?」論文的共同作者、環境研究副教授 Cassandra Brooks 說。「我的希望是,我們可以把這作為了解如何更好地管理磷蝦的第一步。」 什麼是自然變異? 地球上的每個環境每年在天氣、溫度和降水方面都有一些自然變化。例如,科羅拉多州的一些冬天有較多的降雪,一些則較少。有的會更暖和一些,有的會更冷一些。撇開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不談,由於自然變異,該州每年都有一個獨特的降水和溫度模式。 但是,在一個地區將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的影響與自然變化分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夠將本世紀影響南大洋的變量分開,研究人員多次運行了一組較大的模型,即所謂的大型集合地球系統模型。這是第一次為南大洋和磷蝦做這件事。 Sylvester表示:「然後我們能夠觀察不同的趨勢並量化自然變異在多大程度上掩蓋了氣候變化的信號。」 這項研究解決了科學家和漁業管理者之間最大的分歧之一:理解和溝通不確定性。 Brooks表示,通過能夠量化自然變異可能發生的變化程度,並與氣候變化分開,它使每個參與者能夠更好地規劃未來,為那些依賴它的人維持磷蝦的數量。 Brooks說:「即使我們以後才會看到氣候變化帶來的這種真正強烈的信號,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南大洋是一個非常動態的系統,我們絕對必須對自然變異進行管理。我們應該准備好為氣候變化的更廣泛的影響進行管理。」 來源:cnBeta

科學家打造耳罩式血液酒精濃度檢測方案 等效傳統呼氣式測醉儀

在酒駕查處行動中,交警普遍在快速篩查階段使用呼氣式儀器來檢測酒精濃度。但為了確保數值的准確性,酒駕者也會被拉到醫院接受抽血復核。不過得益於一項新穎的技術,未來這項工作或許可以變得更加無創。由近日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可知,Kohji Mitsubayashi 教授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已提出一種耳罩式的血液酒精濃度測試方案。 傳統呼氣式測醉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一個人呼氣帶出的乙醇濃度,來評估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但事實上,乙醇也會通過人的皮膚釋放。 遺憾的是,由於濃度太低,研究人員難以在人體上找到可准確讀取數值的最佳部位。更別提皮膚汗腺的存在,可能導致讀數出現偏差。 為尋求更可靠的替代方案,東京醫牙大學的科學家們竟然將目標轉移到了耳朵上。眾所周知,耳朵皮膚不僅比手臂等部位的皮膚釋放更多的乙醇,還含有相對較少的汗腺。 基於此,研究人員開始著手修改一套現成的耳罩式裝置。在最終的實驗系統中,過濾後的空氣會通過一根軟管泵入其中一個耳罩,且頂部還有另一個通孔。 當空氣流經耳罩中的密封腔室時,它會收集釋放出來的乙醇氣體,然後通過另一側的軟管抽出。接著低側的軟管可通向另一個被稱作「生物嗅探器」的單獨設備。 當被紫外線「激發」時,其中的傳感器會在乙醇氣體存在的情況下發出螢光 —— 乙醇濃度越高、螢光效應就越強。 實驗室測試期間,研究人員讓三位男性志願者佩戴了這款耳罩式裝置,且他們事先都攝入了一定量的酒精。 然後在接下來的 140 分鍾內,受試者接受了基於耳罩和傳統呼氣式測醉儀的定期測量,結果發現兩款設備的效果始終近似。 下一步,研究團隊希望進一步改進這套技術方案,以使之能夠作為呼氣式測醉儀的替代品,且未來有望用於其它與皮膚相關的疾病檢測手段。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於近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原標題為《External ears for non-invasive and stable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human blood》。 來源:cnBeta

廣州疫情源頭在哪 多輪核酸檢測為何仍有陽性

新聞1+1丨廣州疫情源頭在哪?多輪核酸檢測為何仍有陽性?專家這麼說→廣州疫情已持續19天,突發疫情加高考,廣州的壓力與挑戰可想而知。從6月4日開始,廣州陸續啟動了11個區的全市核酸檢測大排查,除了不斷加大核酸檢測排查的范圍,廣州的防控手段和措施也在不斷調整。 廣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毒擴散可能性小 目前廣州疫情傳播較為局限 社區傳播率較低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①目前廣州疫情較為局限,仍然局限在之前發生疫情的區域,說明前期防控效果明顯。②由於核酸檢測陽性率較低,也證明整個社區的傳播率比較低,沒有形成廣泛性的社會傳播。所以我們下一步要依據這次核酸檢測的結果進行重點實施、分類實施、精準管控,在做好整個城市及人群管控的同時,狠抓重點人群、狠抓重點區域、及早發現病例、及早採取果斷措施,力爭把疫情控制在目前已知的區域內,有效避免疫情向其他新的區域或向社會進行廣泛傳播。 廣州重症 危重症患者共9例 鍾南山團隊全程指導和參與病人救治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在廣州的98例確診病例中,絕大多數還是輕症,目前廣州重症和危重症病例一共是9例。針對這些重症病例,廣州市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優勢進行全力救治,非常幸運的是,廣州有鍾南山團隊全程指導和參與病人救治。目前重症病例都在廣州市定點醫療傳染病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臨床治療,每天會有多部門、多專家進行會診,分析病情,我們採取了一人一策精準管控措施。 零號病例溯源仍在進行 廣州本輪疫情所有陽性病例都在同一條傳播鏈上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我們對廣州所報告的陽性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所有陽性病例相似度都達到98%以上,說明所有陽性病例都在一條傳播鏈上,目前這些病例的傳播鏈是比較清晰的。但要想明確零號病例,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因為這是一項嚴肅、科學而又艱巨的技術工作,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花一定的時間去對病例的相關資料,包括臨床資料、分子生物學資料進行進一步收集、分析、整理和匯總,最終形成研判結果。我想通過省、市、區、國家和地方督導工作組的努力和多部門數據的共享,未來會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結果,來回答廣州市這波疫情到底是從哪兒來。 廣州重點管控區域未來仍有可能出現散發病例,但向其他區域擴散可能性小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目前我們基本可以比較明確地判斷,首先目前廣州疫情特點比較清晰,病例還是局限在之前的幾個重點區。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目前廣州市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階段。在對早期管控的、封控的、足不出戶的人群排查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續發病例,這些病例都在控制范圍內,所以未來在這些重點區域不可避免的還會出現一定的散發病例。但由於這些區域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往其他區域擴散的風險還是比較小的。 廣州疫情感染率非常低 仍有陽性感染者出現 廣州全市全員核酸檢測後新發現10例陽性,得出哪些結論?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①從6月4日起全市全員大排查,在1900萬人的核酸檢測中額外發現了10個陽性感染者,整體陽性率在我們的預期之內,陽性率比較低,說明整個廣州市人群感染率非常低。②所發現的陽性檢出者均來自於荔灣區和南沙區。③通過對發現的10人進行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和細致分析,這10個人都來自於之前管控的重點場所,這也進一步證明我們之前狠抓重點場所、狠抓重點區域防控的策略是正確的。 為何一些地區已經過多輪核酸檢測但仍有陽性感染者? 廣州市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 李鐵鋼:①從病毒入侵體內,在體內經過一定程序,最終通過實驗室檢測出來,需要時間。②不同的人被檢出核酸的時間不一樣,我們發現新發病例之後會立即啟動對該區域的快速核酸篩查,這就會發現一部分陽性病例,但有一部分人可能並不是今天就能檢測到,於是我們會啟動第二輪、第三輪核酸檢測,用多輪核酸檢測來發現處在不同階段的核酸陽性人群。這樣盡可能早期發現感染者、早期採取隔離管控和治療措施,同時也通過多輪不間斷的檢測,盡早把可能的感染者全部挖出來,把整個傳染源從社區中全部管控起來,消除社區的傳播風險,對於控制疫情是一個尤為關鍵的措施。 來源:cnBeta

90後小伙創作核酸檢測上河圖 百名醫護穿插其中

近日,一幅記錄了佛山抗疫現場的「核酸檢測上河圖」走紅網絡。 身穿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記者等,345位角色在青山綠水間忙碌。 據了解,這幅畫作出自 90 後美術工作者陳志傑手中, 是為致敬抗疫一線工作者。 陳志傑說,佛山出現疫情後,他被電視螢幕上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場景所觸動,並逐漸萌生了用畫筆記錄佛山抗疫的想法。「我為他們的精神所震撼,就有了要把他們的工作場景記錄下來的沖動。」 5 月 29 日,社區通知他去核酸檢測,排隊全程街坊們井然有序地等待著,讓他印象深刻,醫護人員的堅守更讓深受感觸。 「當輪到我上前檢測時,我透過為我檢測的醫務人員的防護罩,看到她臉上滿是黃豆大的汗水,心里除了感動,更是敬佩。 宅在家里的他,用五天時間創作了這幅畫。這幅水畫還涵蓋了佛山 15 個地標建築,包括佛山祖廟、嶺南明珠體育館、平洲玉器街、西樵山、佛山西站等地標都被細致的拼接在一起。 陳志傑還說,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更注重防護。 「病毒雖然限制了我們的活動,但卻阻止不了人間大愛。」 來源:遊民星空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的納米光學生物傳感器 可用來檢測癌症

生物傳感器是重要的診斷設備,必須是快速、廉價和易於使用的。如果生物傳感器外形緊湊,可自主操作,那麼從醫生到病人本身都可以使用,這樣一來價值就非常高。大多數光學生物傳感器需要寬范圍的光色作為基礎(像彩虹一樣)才能可靠地運行,對寬范圍光色的需求使傳感器變得笨重、昂貴和更加復雜。 今天的大多數生物傳感器需要一個光譜儀來從每種光色中提取最精確的數據,從而限制了它們的使用。EPFL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允許單一的光色作為一個簡單的成像檢測器來操作。盡管只使用單一顏色的光,但該系統提供了極其精確的生物感應信息,就像整個彩虹色的光照亮了傳感器一樣。 新的生物傳感器使用了兩種特定的功能,包括納米光子學和數據科學技術。晶片本身是由矽製成的納米結構構建而成。納米結構矽表面具有100納米左右的特徵,可以更有效地在生物樣品/晶片界面上捕獲光線。這使得生物傳感器對生物標志物的存在極為敏感,導致入射光特徵的明顯變化。 該特徵是被稱為光強度的收集光的 "量"的變化。通常情況下,照相機連續接收通過生物晶片的光,從生物晶片上獲取數百萬圖像像素的強度信息。附著在生物晶片上的納米結構上的生物標記物和強度變化圖像是由每個像素的誘導強度變化以非常高的解析度編制而成。 研究人員利用數據科學技術與預先記錄的性能圖相結合,處理來自大量像素的光強度信息。該系統考慮每個像素的效率,並以集體方式調整其對最終讀數的貢獻。研究人員將這一過程比喻為在收到一群專家的意見後,通過仔細權衡他們在該領域的知識,做出一個可靠的結論。 該項目的科學家們創建了一個演示,使用新的生物傳感器進行癌症診斷,檢測腫瘤外顯子,這是早期癌症的生物標志物。該團隊確定,基於圖像的生物傳感器可以在廣泛的檢測范圍內實時監測乳腺癌外顯子,使其對健康和生病的人都具有臨床意義。 來源:cnBeta

研究:血液生物標志物可用來檢測13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據媒體報導,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一種基於血液的生物標志物可以檢測13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存在,從額顳葉痴呆到運動神經元疾病。這項測試不能明確區分每種疾病,但被提出可作為一種來確定有記憶問題的患者是否處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階段的方法。 神經微絲輕鏈(NfL)是一種當腦細胞受損時釋放到腦脊液中的蛋白質。它可以在血液中被檢測到,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這種生物標志物以此作為一種容易診斷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的方法。 這項新研究調查了來自不同隊列的3000多個血液樣本,目的是發現NfL的血液水平是否可以將認知健康的人跟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區分開來。 研究發現,NfL水平可以有效檢測13種不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一種,包括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額顳葉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症。此外,更重要的是,NfL水平可以用來確定中度到重度抑鬱症患者是否患有早期神經退化。 這項研究的論文聯合高級作者Abdul Hye指出,這一特殊發現意味著NfL水平可以用於臨床,它可以被用來幫助醫生確定患者的認知症狀是否是神經退化或其他精神問題的早期跡象。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許多疾病中證明,單一的生物標志物可以非常準確地表明潛在神經退行性變的存在,」Hye說道,「雖然它不是針對任何一種疾病,但它可以幫助諸如記憶診所這樣的服務機構,作為一種快速篩查工具來識別記憶、思維或精神問題是否是神經退化產生的結果。」 雖然研究發現NfL血液水平不能診斷特定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但研究人員指出,生物標志物在追蹤特定患者群體的細微差別方面確實有價值。像帕金森病患者的高血NfL水平被發現是該疾病非典型病例的信號。在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受試者中,高NfL水平被發現跟痴呆相關。 這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Andre Strydom指出:「這表明,新的標記物有可能被用於改善唐氏綜合症患者的阿爾茨海默氏症診斷以及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物來顯示治療是否有效。令人興奮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它比腦部掃描對唐氏綜合症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由於NfL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上升,這項新研究還提供了跟年齡相關的標準來區分正常和不正常的NfL水平。這將有助於臨床醫生確定NfL的血液水平是神經退化的跡象還是僅僅是因為年齡增長自然積累的緣故。 「以血液為基礎的NfL以替代侵入性和昂貴的痴呆症檢測提供了一種可擴展的、廣泛可及的替代方法,」Hye補充道,「在一些歐洲國家如瑞典或荷蘭,它已經被用作一種常規評估,我們的年齡相關臨界值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一個基準和快速可及的測試以表明在思維和記憶方面表現出問題的人的神經退化。」 來源:cnBeta

古代骨骼碳14檢測可能會改變人類首次到達北美的時間線

愛荷華州立大學一位研究人員一個意外發現表明,第一批人類可能在3萬多年前就來到了北美洲,比原先認為的早了近2萬年。世界語言和文化人類學助理教授安德魯-薩默維爾說,他和他的同事在研究墨西哥特瓦坎山谷的農業起源時有了這個發現。 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他們想確定人類最早占領該山谷Coxcatlan洞穴的日期,他們獲得了一些兔骨和鹿骨的放射性碳素日期,這些骨頭是在20世紀60年代作為特華肯考古植物學項目的一部分從洞穴中收集的。這些骨頭的日期突然把薩默維爾和他的同事們帶到了一個不同的工作方向上。 來自洞穴底部的骨骼樣本日期范圍從33448年到28279年前不等。這些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拉丁美洲古代》(Latin American Antiquity)雜誌上。薩默維爾說,以前的研究沒有確定洞底物品的日期,但他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古老的年代。這些發現增加了對一種長期存在的理論的爭論,即第一批人類是否在13000年前穿過白令陸橋進入美洲。 薩默維爾說,這些發現使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年代學有了更好的了解。以前的研究依賴於木炭和植物樣本,但他說骨頭是一種更好的測年材料。然而,問題仍然存在。最重要的是,在發現骨頭的洞穴底層是否存在和人類的聯系。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薩默維爾和ISU人類學副教授馬修-希爾(Matthew Hill)計劃仔細觀察骨頭樣本,看看是否有切割痕跡,這表明骨頭是被石器或人類屠宰的,或者熱交替表明骨頭被煮或用火烤過。他說,可能來自洞穴早期層面的石器也可能產生線索。如果他們能找到有力的證據,證明人類確實製造和使用了這些工具,那他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向前邁進。 不僅這一發現出乎意料,而且追蹤動物骨骼取樣的過程也超過了薩默維爾的預期。20世紀60年代特瓦坎考古植物學項目收集的文物被分發到墨西哥和美國的不同博物館和實驗室,不清楚動物骨骼被送到哪里。 經過一年的電子郵件和電話聯系,薩默維爾和他的合作者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伊莎貝爾卡薩爾,在墨西哥城的一個實驗室有了潛在的線索。該實驗室主任Joaquin Arroyo-Cabrales同意讓薩默維爾和伊莎貝爾卡薩爾參觀,以幫助尋找失蹤的藏品。這次參觀被證明是有益的。在無數箱的文物中,他們找到了他們要找的東西。 一旦他找到了這些骨頭,薩默維爾得到了墨西哥政府的許可,從17塊骨頭(8隻兔子和9隻鹿)上提取小樣本,樣本大約3/4英寸長,1/4英寸寬,進行放射性碳測定。如果對這些骨頭的仔細檢查提供了與人類有關的證據,薩默維爾說這將改變我們對第一批人來到美洲的時間和方式的認識。 將人類到達北美的時間推到3萬多年前,這意味著人類在最後一次冰川期最大值之前就已經在北美了,當時冰川期處於絕對最糟糕的狀態,北美的大部分地區對人類來說是不適宜居住的。冰川會完全阻斷來自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任何陸地通道,這意味著人們可能不得不沿著太平洋海岸乘船來到美洲。 來源:cnBeta

科學家使用新的環境DNA檢測技術發現破壞性物種

由愛荷華大學領導的生物學家使用一種名為eDNA的特殊技術,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溪流中發現了一種入侵性小蝸牛物種,而這種蝸牛的存在一直不為人知。這種入侵的紐西蘭泥螺在幾十年前到達美國西部後,已經蔓延到東部沿海地區。 由愛荷華大學領導的生物學家在它們隱姓埋名居住的水域中檢測它們的DNA,發現了入侵的紐西蘭泥螺存在。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叫做環境DNA(eDNA)的技術來揭示蝸牛的存在,表明該方法可用於檢測和控制這種蝸牛和其他入侵物種新的、未知的入侵行為。 eDNA已經成功地用於其他水生生物,但這是它第一次被應用於檢測這些蝸牛的新入侵種群,它們是世界各地淡水中的破壞性入侵物種。eDNA可以用來尋找處於真正早期入侵階段的生物體,因此它可以檢測到一個生物體數量很少的種群,而傳統方法永遠不會發現它們。 生物學家前往賓夕法尼亞州中部尋找泥螺存在的證據,幾十年來,泥螺一直在美國大陸的淡水中蔓延,從西北地區開始,轉移到五大湖區,現在沿著東海岸遷移。這種微小的水生蝸牛種群密度可以膨脹到一平方碼內超過50萬個個體,覆蓋水底並排擠本地物種。研究人員從分布在薩斯奎漢納河流域六條河流的八個地點收集樣本,該流域流入切薩皮克灣和大西洋中部流域。盡管進行了實際調查,但其中六個地點沒有關於泥螺的報告,而另外兩個地點沒有被研究過。 研究人員使用eDNA技術來尋找蝸牛在脫落的皮膚細胞或身體廢物中留下的DNA。eDNA結果證實了泥蝸牛在一個以前沒有檢測到的地點出現,並且在其他地點也可能處於低種群水平。eDNA技術是在不到十年前開發的。它已被用來找出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入侵物種,包括魚類、青蛙和甲殼類動物。在這項研究中,生物學家們改進了現有eDNA采樣系統的過濾協議,用於檢測泥螺,並首次在現場進行了測試。 來源:cnBeta

新型傳感器可迅速檢測出牛皮癬和其他潛在皮膚疾病

據媒體報導,當一個人有皮膚問題時,受影響的皮膚通常會比正常情況下更硬或更軟。現在,一種新的傳感器已經被證明可以檢測到這些差異,它可能讓醫生更快速、更容易地診斷出問題。據悉,這個機電設備是由香港城市大學和伊利諾斯州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合作設計。 它實際上是改裝自後者之前開發的一個工具,其被用於向虛擬現實(VR)系統的用戶提供觸覺反饋。 這種硬連線傳感器的厚度只有2.5毫米,接觸面積只有2平方厘米,它被簡單地放置在疑似有問題的人的皮膚上。交流電通過線圈施加到設備上從而使集成磁鐵迅速振動。 當磁鐵振動時,它會向皮膚深處發送高達8毫米的壓力波。盡管皮膚的變形程度取決於它的抗拉剛度,但它會根據這些波迅速變形。傳感器底部的應變傳感片會測量這些皮膚變形並將其傳送到連接的計算機上,計算機則將數據轉換為皮膚剛度值。然後,該值可以跟那些與特定皮膚疾病相關的值進行比對。 盡管現在已經有測量皮膚抗張剛度的診斷系統,但它們都是大型設備、必須由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操作且它們只能「讀取」皮膚的最外層。相比之下,這種廉價的新型傳感器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里就能使用,甚至可以讓人們在自己家里監測自己的皮膚健康--當然前提是,它能得到商業化。 目前該設備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對象,在臨床研究中,它被用於檢測有皮膚問題的患者的有毛和無毛皮膚。此外,它還被發現只需要一分鍾就能可靠地檢測出牛皮癬。人們相信,一旦這項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那麼它應該同樣能夠探測其他條件。 香港城市大學的Yu Xinge博士表示:「這些數據可以幫助診斷、治療跟蹤和疾病監測,特別是跟皮膚相關的疾病如皮膚癌及美容皮膚科和表面傷口的恢復情況。」 來源:cnBeta

Fitbit可能很快會在其設備中加入打鼾檢測功能

Fitbit可能很快就會在其設備上增加打鼾和噪音檢測功能,此舉可能會讓飽受打鼾人群困擾的配偶和伴侶感到高興,也會讓那些打鼾是可能出現健康狀況的人感興趣。根據9to5Google的報導,Google Play Store中Fitbit應用程式的最新版本開始允許Fitbit的麥克風(在有麥克風的設備中)在用戶入睡後聆聽 "環境噪音,包括潛在的打鼾聲"。 不過,這項功能顯然會嚴重消耗設備的電池,而且正如發布說明中所說,睡眠追蹤器 "整夜"監測噪音的想法有點令人毛骨悚然。 該功能被稱為 "鼾聲和噪音檢測",它監測 "包括來自你或你旁邊的人的鼾聲"。它分析噪音水平,並試圖找到 "特定打鼾"的聲音。當Fitbit檢測到比基線噪音水平更大的噪音事件時,它會試圖確定它是在拾取打鼾的聲音。 當然,打鼾追蹤器不能區分誰在打鼾,無論是Fitbit佩戴者還是臥室里的其他人。發布說明建議用戶不要在臥室里播放白噪音或其他環境聲音,因為這可能會干擾打鼾檢測,並建議用戶在睡覺前將Fitbit充電到至少40%,因為 "這項功能需要更頻繁的充電"。 說明中沒有指出用戶應該如何處理有關打鼾的信息,但由於打鼾和可能導致打鼾的情況會嚴重影響睡眠,這可能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有用指標。 Fitbit還將引入 "睡眠動物"作為即將推出的獨立功能的一部分,盡管它似乎比打鼾探測器處於更早的開發階段。看起來每種不同的睡眠方式都會與一種動物相關聯--而且也不完全清楚用戶如何使用這些信息,或者動物圖像如何在應用中顯示。但根據描述,睡得不安穩的人是熊,睡得短的人是蜂鳥,睡得踏實的人是烏龜,以此類推。 Snore & Noise Detect還沒有對所有用戶開放。 來源:cnBeta

新的血液測試方法可根據兒童腫瘤的表觀遺傳圖譜實施更精確的檢測

由聖安娜兒童癌症研究所(St. Anna CCRI)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與奧地利科學院分子醫學研究中心(CeMM)合作,為兒童腫瘤的 "液體活檢"分析提供了一種創新方法。這種方法利用了腫瘤滲入血流的小DNA片段的碎片模式,這些碎片反映了許多兒童癌症的獨特表觀遺傳特徵。 以尤因肉瘤(一種多發於兒童和年輕成人的骨腫瘤)為重點,由聖安娜中央研究院的Eleni Tomazou博士領導的團隊展示了該方法在腫瘤分類和監測方面的效用,它允許對癌症治療進行密切監測,而無需進行高侵入性的腫瘤活檢。 在腫瘤中,癌細胞不斷分裂,一些癌細胞在此過程中死亡。這些細胞經常將它們的DNA釋放到血液中並在那里循環,這可以用高通量DNA測序等基因組學方法進行分析。這種 "所謂的液體活檢"分析為經常需要手術的傳統腫瘤活檢提供了一種微創的替代方法,為個性化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例如讓經常檢查腫瘤的分子變化成為可能。然而,到目前為止,液體活檢在兒童癌症方面的應用受到了阻礙,因為許多兒童腫瘤的基因改變很少。 利用腫瘤特定的表觀遺傳模式 來自垂死腫瘤細胞的無細胞DNA以小片段的形式在血液中循環。它們的大小既不是隨機的,也不完全由DNA序列決定。相反,它反映了DNA在癌細胞內的包裝方式,並受到這些細胞的染色質(即DNA、蛋白質和RNA的復合物)結構和表觀遺傳學概況的影響。它們的關聯度很高,因為表觀遺傳模式--有時被稱為基因組的 "第二代碼"對於人體的不同細胞類型具有特徵性差異。表觀遺傳機制導致了基因功能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基於DNA序列的變化,而是傳遞給子細胞。對無細胞DNA片段模式的分析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了解腫瘤內部的表觀遺傳調控,而不需要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細胞,甚至不需要知道體內是否存在腫瘤以及在哪里存在腫瘤。 Peter Peneder, MSc, Adrian Stuetz, PhD, and Eleni Tomazou, PhD, 開發了一種基於腫瘤表觀遺傳學的液體活檢分析。資料來源:聖安娜兒童癌症研究所 "我們之前確定了尤因肉瘤獨特的表觀遺傳學特徵。我們推斷,這些特徵性的表觀遺傳學特徵應該保留在血液中循環的腫瘤來源DNA的片段模式中。這將為我們提供一個急需的標記,用於使用液體活檢概念進行早期診斷和腫瘤分類,"聖安娜中央研究院基於表觀基因組的精準醫學小組的首席研究員Tomazou博士解釋說。 這項新研究為分析無細胞DNA片段的各種指標設定了基準,並介紹了LIQUORICE算法,用於檢測基於癌症特定染色質特徵的循環腫瘤DNA。科學家們用機器學習分類器來區分癌症患者和健康人,以及不同類型的小兒肉瘤。Tomazou博士說:"通過將這些機器學習算法與我們在血流中的腫瘤來源DNA的廣泛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聯系起來,分析變得高度敏感,在許多情況下超過了傳統的遺傳分析敏感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他們的方法可以用於微創診斷,而且還可以作為預後標記,監測哪個病人對治療有反應。此外,它可能作為新輔助治療(即手術前的化療)期間的預測性標記,有可能實現根據治療反應調整劑量。"現在,大多數患者接受非常高劑量的化療,而一些患者可能通過較輕的治療已經治癒,這將減少他們以後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對兒童骨腫瘤的適應性臨床試驗和個性化治療有真正的醫療需求。"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利用下一代測序技術檢測SARS-CoV-2 並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准備

維也納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SARS-CoV-2的測試方案,可以在不到48小時內處理數萬個樣本。該方法被稱為SARSeq,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並且可適用於更多的病原體。COVID-19大流行病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並繼續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盡管一些國家已經啟動了全面疫苗接種運動,但許多國家仍在等待大規模的免疫計劃和有效的抗病毒療法--在這之前,世界迫切需要恢復正常的面貌。 使我們更接近這一點的一個方法是大規模的測試。檢測SARS-CoV-2是否存在的分子測試已經成為隔離陽性病例和控制病毒傳播的最佳方式。有幾種方法已經出現,一些是檢測鼻咽拭子中的病毒蛋白(如抗原測試),一些是檢測拭子、漱口水樣本或唾液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RNA(如逆轉錄和聚合酶鏈反應測試,或RT-PCR)。 盡管抗原檢測為大規模檢測的一些後勤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其檢測能力相對較弱 - 攜帶少量病毒的受感染者仍未被檢測到,並可繼續感染其他人。另一方面,PCR測試更加敏感,因為它們在掃描樣品中的病毒之前會將病毒基因組的片段進行繁殖。然而,它們依賴於對標記病毒序列的螢光標簽的檢測,這意味著將來自不同人的樣本匯集在一起會使檢測過程相當低效:如果一個樣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那麼該樣本中的所有樣本必須再次單獨檢測,以確定螢光信號的來源。再者,這種方式需要太多機器,昂貴且效率低下。 在第一次社交封鎖期間,維也納生物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考慮這種情況:必須有一種方法來擴大測試規模。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組長Ulrich Elling和分子病理學研究所(IMP)的組長Luisa Cochella決定將他們的挫折感轉化為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IMP小組負責人Alexander Stark和IMBA博士後Ramesh Yelangandula加入了他們的努力,該項目開始啟動。 結合他們在基因組學、RNA生物化學和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知識,他們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人們批量接受SARS-CoV-2檢測,其靈敏度與常規PCR檢測相同。SARSeq,或 "通過RNA測序進行唾液分析",實現了高靈敏度、特異性和在不到48小時內處理多達36000個樣本的能力。該方法現在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檢驗原理在概念上很簡單:將單個病人樣本收集到檢驗板的孔中,每個樣本一個孔。然後,SARS-CoV-2特有的病毒RNA片段--核衣殼基因--被選擇性地轉化為DNA,並在包含它的任何孔中進行PCR擴增。 Luisa Cochella解釋說:"將單個樣本的病毒材料擴增到最大限度,使其在所有陽性樣本中的數量均勻化,使SARSeq高度敏感。在我們可以同時測試的數千個樣本中,一些樣本可能比其他樣本含有多達1000萬倍的冠狀病毒顆粒--如果我們在擴增前將這些樣本集中起來,那些含有大量病毒材料的樣本可能會掩蓋其他陽性病例。" 這第一步與通常的PCR測試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個樣本都會收到一組獨特的短DNA序列,可以被看成是「條形碼」附著在擴增的病毒DNA上。在第二個擴增步驟中,一個平板的所有樣本被匯集到一個孔中,該孔收到第二組獨特的DNA條形碼。由於每個樣本的DNA分子都帶有兩套條形碼的獨特組合,因此多個平板的內容可以再一次匯集起來。這種匯集和條碼策略使SARSeq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可擴展性。 將PCR的敏感性與下一代測序技術(或稱NGS)的高通量結合起來,NGS也是用於人類基因組測序的技術。NGS機器處理匯集的樣本就可以告訴我們哪些樣本含有任何SARS-CoV-2物質。 該測試程序可以與現有的診斷方法平行運行,同時不受供應鏈瓶頸的影響。因此,它不會與其他測試方法競爭試劑或設備。它不僅是檢測SARS-CoV-2的優秀方法,而且還可以應用於其他呼吸道病原體,如流感病毒、普通感冒的鼻病毒,以及潛在的許多其他病原體。 SARSeq背後的原理很簡單,可以適應任何呼吸道病原體。隨著世界人口的激增和我們與動物的親近,像SARSeq這樣的尖端診斷方法對於防止未來疾病像野火一樣傳播至關重要。 來源:cnBeta

新型機器人輔助無損檢測寬頻成像儀成為邁向先進位造技術的墊腳石

今天,學術和工業研究的一個關鍵方面是無損成像,這是一種對物體或樣品進行成像(使用光)而不對其造成任何損害的技術。通常情況下,這種成像技術對確保工業產品的安全和質量至關重要,業內對具有任意結構和位置的物體的高性能成像需求不斷增加。 一方面,在非破壞性成像的范圍內,它可以進入的電磁(EM)頻譜區域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現在的范圍從可見光到最遠的毫米波。另一方面,成像設備已經變得靈活且便攜,能夠對平面和彎曲的樣品進行立體(3D)可視化而不形成盲點。 然而,盡管取得了這樣的進展,諸如傳感模塊的便攜性、冷卻(應該不需要笨重的冷卻設備)的設備操作以及無人或機器人輔助的照片監測等問題仍有待解決。東京理工大學和中央大學的河野行雄教授解釋說:"從載人到機器人檢測的轉變可以使諸如輸電線路的斷開測試和探索狹窄環境的操作更加安全和可持續。"他廣泛研究太赫茲(THz)波(頻率在太赫茲范圍內的電磁波)和太赫茲成像。 機器人輔助的照片源和成像器內置多軸可移動的PTE監控臂,功能的整合帶來了對微型空中缺陷的蜿蜒道路橋的非破壞性遠程高速全向照片監控。資料來源:東京理工大學 雖然過去有多項研究探討配備上述模塊之一的系統,但它們的功能整合還沒有被嘗試,這限制了研發進展。在這種背景下,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理工大學的川野教授和他的同事們開發了一個機器人輔助的寬頻(使用廣泛的頻率)光監測平台,該平台配備了光源和成像器,可以以獨立於位置的方式運行,並在反射式和透射式感應之間切換。 在他們提出的模塊中,科學家們利用物理和化學富集的碳納米管(CNT)薄膜作為非冷卻成像器片,藉助"光熱電效應",通過熱電轉換將光轉化為電信號。由於CNT在廣泛的波長范圍內具有出色的吸收特性,它顯示了寬帶的敏感性。此外,成像器片允許在反射和透射模式下進行立體傳感操作,從而能夠檢查一些彎曲的物體,如飲料瓶、水管和煤氣管。通過檢測信號的局部變化,科學家們能夠識別這些結構中原本看不見的微小缺陷。此外,通過採用多頻光監測,范圍在太赫茲和紅外(IR)波段之間,科學家們能夠分別使用紅外和太赫茲光提取外表面和內表面特徵。 最後,他們利用一個光源集成的緊湊型傳感模塊實現了360°視角的光監測,並在一個多軸、機器人輔助的可動臂上實現了同樣的功能,對一個有缺陷的公路橋微型模型進行了高速光監測。 這些結果促使科學家們考慮其裝置的未來前景。"我們的努力有可能為實現一個無處不在的傳感平台提供一個路線圖。此外,這項研究的概念可用於傳感器網絡的可持續、長期可操作和用戶友好的物聯網系統,"川野教授興奮地指出。 來源:cnBeta

科學家發現新的李斯特菌菌種 並呼籲修改食品安全檢測方法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5種以前未知的李斯特菌,這是一種已知會導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死亡。其中一個菌種被發現有新的行為,與任何其他類型的李斯特菌不同,因此研究人員呼籲改變食品安全法規。 作為評估土壤和農業水源中的李斯特菌的單獨研究的一部分,康奈爾大學的食品科學家遇到了一些不能被歸類為李斯特菌的物種水平的樣品。從這些樣本中,研究人員對該病原體的五個新物種進行了分類,並對一些獨特的實際屬性進行了描述。 眾所周知,李斯特菌是一種高度運動的病原體。在顯微鏡下,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細菌細胞以一種特有的翻滾運動進行移動。事實上,一種李斯特菌檢測方法正是在尋找這種運動。 該研究的一個關鍵發現是,所發現的一個新物種缺乏這種特徵性的運動。研究人員特別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L. immobilis。他們警告說,在食品安全測試中不要把運動性作為識別李斯特菌的唯一特徵。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Martin Wiedmann解釋說:「這篇論文描述了與單核細胞增多症李斯特菌密切相關的李斯特菌物種的一些獨特特徵,從進化的角度以及從食品工業的實際角度來看,這將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一些測試將需要被重新評估。」 現在李斯特菌屬有26個菌種。Wiedmann的研究小組在過去10年里就發現了其中一半的物種。在該研究小組工作的博士生、新研究的主要作者Catharine Carlin說,對這些病原體進行准確的編目至關重要,以便食品生產環境能夠更好地監測其產品。 Carlin表示:「這項研究增加了在食品生產環境中監測到的李斯特菌種類。擴大知識庫以了解李斯特菌的多樣性將使商業食品世界免於混亂和錯誤,以及防止污染、解釋假陽性和挫敗食源性突發事件。」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國際系統和進化微生物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科研人員開發「智能」衛生巾和護墊 可檢測念珠菌感染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盡管大多數國家的女性在被診斷為陰道念珠菌感染後能接受治療,但對於貧困國家的女性來說,並不總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新的真菌檢測衛生產品可以使事情變得更加容易。 對於生活在貧困國家的女性來說,在她們懷疑自己可能感染念珠菌後,可能至少有兩個挑戰。首先,她們可能無法進入醫療機構,在那里可以進行陰道拭子檢查並發放抗真菌藥物。此外,社會禁忌可能阻止她們將自己的症狀告訴其他人。 考慮到這些限制,一個印度科學家團隊著手開發新型衛生巾和護墊,使用戶能夠自我診斷此類感染。在馬尼帕爾理工學院的納雷什-庫馬爾-馬尼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從商店購買的多絲棉線開始。用庚烷溶液去除這些棉線上現有的蠟和粘合劑,增加其吸水能力。 接下來,這些線被塗上了一種被稱為L-proline β-naphthylamide的分子,它與一種由導致感染的白色念珠菌酵母分泌的酶結合。然後,這些塗層線被嵌入到普通衛生巾和餐巾紙內層的特定位置。 當模擬的陰道液中添加了白葡萄球菌和指示劑溶液被應用到這些物品上時,含線的斑點對念珠菌的存在產生了反應,變成了亮粉色。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接觸後僅10分鍾內就做出了反應--相比之下,實驗室測試通常需要24至72小時才能提供結果。 科學家們表示,這項新的測試中需要的每張餐巾紙或衛生巾的價格僅為22至28美分。此外,它還可以用於檢查其他問題,如尿路感染。 這項研究在最近發表於《ACS Omega》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有所描述。 來源:cnBeta

醫療設施不足 印度一男子新冠檢測呈陽性:在樹上隔離11天

雖然近幾日印度疫情有所好轉,新增確診並列不斷下降,但是醫療系統仍然壓力巨大,而在偏遠的農村,情況更是糟糕。據媒體報導,由於印度醫療系統壓力巨大,醫療設施不足,一些偏遠地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因無法找到隔離場所,被迫選擇在樹上進行隔離。 日前,印度媒體《The Print》報導稱,特倫甘納邦一名18歲男子在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後,因無法找到合適的隔離設施,最終無奈選擇在家旁邊的一棵樹上隔離了11天。 據悉,該男子名叫希瓦,在5月4日病毒檢測後呈陽性,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按照規定應該進行隔離。 遺憾的是,希瓦所居住的村莊附近並沒有合適的醫療機構,該村莊周圍最近的一處衛生中心還在5公里外,而最近的醫院也相距有大約30公里之遠。 此外,希瓦家里只有一間屋子里,並沒有多餘的屋子讓其進行隔離,無奈只能選擇在家旁邊的一顆樹上進行隔離。而希瓦的家人則每天用繩索和水桶給他運送食物等生活物品。 由於家里只有一個廁所,希瓦上廁所也成為了一個難題,他只能選擇在日落後村子里的人都回家了,獨自前往野外進行方便。 慶幸的是,希瓦在樹上隔離了11天後,被轉移至一處距家7公里的隔離中心。隨後再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時,結果已經呈陰性。 值得一提的是,希瓦並非個例,此前已經有數名新冠病毒感染者需要自己尋找隔離設施。為此,一些村民不得不自己搭建臨時小屋,甚至在家中廁所進行隔離。 由於不斷收到村民的投訴,當地政府已將一處旅行社臨時改為了隔離中心。 來源:cnBeta

萊比錫大學製作出手提箱大小的實驗室 可幫助落後地區快速檢測COVID-19

PCR測試是識別SARS-CoV-2的准確工具。然而,有效的結果往往要在幾天後才能得到。此外,實驗室必須裝備精良,擁有訓練有素的人員和足夠的財政資源,所有這些在非洲通常都是一個問題,但現在一個可攜式手提箱可以提供足夠的幫助。通過與幾所非洲大學合作,萊比錫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小型實驗室提供的測試結果幾乎與PCR測試一樣好--而且幾乎是實時的。研究人員現已在《分析化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用於快速檢測非洲SARS-CoV-2的移動實驗室 非洲大陸大部分國家的測試設施和醫療基礎設施遠遠達不到歐洲標準。而這個箱子就像一個小型的移動實驗室,配備了一個診斷設備、太陽能電源、各種試劑、一些參考RNA提取物和橡膠手套。萊比錫大學動物衛生和獸醫公共衛生研究所的病毒學家Ahmed Abd El Wahed博士表示,有了這個工具,即使在最偏遠的地區,也可以直接在現場進行測試,且只需15分鍾就能得到結果。 因此,受感染的人可以更快地被識別和隔離。在那些可能不得不長時間等待疫苗的國家,這是一項重要的拯救生命的措施,並將有助於控制COVID-19大流行病。在萊比錫大學的第一項研究中,基因組分析(RPA方法,重組聚合酶擴增)被用來檢測幾乎實時的SARS-CoV-2感染,准確率達到94%。Abd El Wahed博士解釋了該移動實驗室的簡單程度:"一個唾液樣本或一個鼻拭子就足以進行測試,所有試劑都可以在室溫下使用。" 現在將用於進行冠狀病毒檢測的方案已經成功地用來評估其他幾種傳染病,例如在2015年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期間在幾內亞進行的實踐。對於COVID-19的診斷,移動手提箱實驗室已經在埃及、加納和塞內加爾、剛果民主共和國、馬達加斯加、奈及利亞、蘇丹和烏干達開始試驗性質的運用,現在將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對結果進行評估。蘋果結果將確定所開發的SARS-CoV-2 RPA檢測的確切性能,並與PCR檢測進行比較。如果結果具有可比性,正如初步數據所顯示的那樣,手提箱實驗室可能很快就會越來越多地用於臨床領域以確定SARS-CoV-2感染者。 來源:cnBeta

研究發現與智慧型手機配對使用的酒精檢測儀的准確度差異很大

據媒體報導,在美國,酒後駕駛每天造成29人死亡,每年花費1210億美元。在減少酒後駕駛死亡人數方面取得多年進展後,2009年的努力開始停滯,2015年死亡人數又開始增加。隨著多項研究表明,飲酒者無法准確估計自己的血液酒精濃度(BAC),手持式酒精呼氣測試設備,也被稱為呼氣式酒精測試儀,允許人們在嘗試駕駛前測量自己的呼氣酒精濃度(BrAC),以確定他們是否低於0.08%的法定限制。 最新一代的個人酒精呼吸測試設備與智能手機配對。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雖然其中一些設備被發現是相對准確的,但其他設備可能誤導用戶認為他們適合駕駛。 該研究結果於5月9日發表在《酒精中毒& 臨床與實驗研究》上,比較了六種此類設備與兩種有效的酒精消費測試的准確性--靜脈穿刺的BAC,以及警察級別的手持式呼吸測試設備。 賓夕法尼亞大學急診醫學和流行病學助理教授、醫學博士M.Kit Delgado說:「所有酒精受損的駕駛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悲劇。眾所周知,醉酒後不應該開車,但人們往往沒有或沒有計劃好其他的旅行安排,也很難判斷自己酒後是否適合開車。有些人可能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呼吸分析器來查看他們是否超過法定的駕駛限度。如果這些設備導致人們錯誤地認為他們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低到可以安全駕駛,那麼他們不僅會危及自己,還會危及道路上或車內的其他人。」 為了評估這些設備,研究人員讓20名年齡在21至39歲之間的中度飲酒者參與其中。參與者在70分鍾內飲用了三劑伏特加,目標是達到超過0.10%左右的法定駕駛限制的BAC峰值。每次飲用後,用智慧型手機配對的設備和警察級別的手持設備測量參與者的BrAC。在第三次後,他們的血液被抽出並測試BAC,這是測量酒精消耗量的最准確的方法。研究人員還探討了這些設備檢測呼吸酒精濃度超過普通法定駕駛限度(0.05%和0.08%)的能力。他們使用統計分析來探索測量結果之間的差異。 所有七種設備都低估了BAC超過0.01%,盡管有些設備始終比其他設備更准確。兩台設備在一半以上的時間里未能檢測到警察級別設備所測量的0.08%的酒精濃度水平。自從研究完成後,其中一台設備已經停產,不再銷售,其他型號的設備已經被更新的技術取代。然而,另外兩個設備的精確度與警察級別的設備相似。這些設備已被用於遠程收集精確的酒精消費測量值,用於研究。它們也可用於擴大應急管理成癮治療方案,這些方案已被證明有助於促進酒精使用障礙患者的戒斷。這些計劃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傳統上,這些計劃為當面呼吸式酒精檢測的負值提供獎品。智慧型手機呼氣式酒精檢測儀應用程式允許這些項目進行遠程管理,因為呼氣式酒精讀數可以通過自動捕獲的提供讀數的人的臉部照片進行驗證,並且可以自動兌獎。 「雖然最好的辦法是計劃不在酒後駕車,但如果公眾或戒毒機構要使用這些設備,有些設備比其他設備更准確。鑒於這些呼氣式酒精檢測設備可能對公眾健康多麼有益,我們的發現表明,監督或監管將是有價值的,」Delgado總結道。「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不要求批准這些設備--這將涉及基於數據准確性審查的許可--但根據我們的發現,它應該重新考慮這一立場。」 來源:cnBeta

科學家研發出能大幅改善COVID-19檢測和追蹤的新晶片

據媒體報導,來自新墨西哥大學計算基因組學與技術實驗室(CGaT)主任Jeremy Edwards和他在加州帕洛阿爾托Centrillion Technologies和西維吉尼亞大學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晶片,它可以為COVID-19等病毒提供了一種更簡單、更快速的基因組測序方法。 他們的研究題為「SARS-CoV-2臨床樣本的高精度晶片重測序」,成果最近已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Langmuir》上。 據了解,這種方法能對每個樣本的95%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准確率超99.9%。 來自新墨西哥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系的Edwards教授表示:「這項新技術可以更快、更准確地追蹤COVID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包括新變種的出現。有了這個簡單而快速的檢測程序,科學家們將能更准確地跟蹤病情發展並更好地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的發生。」 由於全球有超1.42億人感染病毒,警惕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是減緩COVID-19傳播的最有效方法。傳統的臨床檢測方法往往會產生假陽性或陰性,傳統的測序方法耗時且昂貴。這項新技術實際上將能消除掉所有這些障礙。 Edwards表示:「自從論文提交以來,該技術在精度和靈敏度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晶片技術是大規模病毒基因組監測和監測病毒變異的最佳技術。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這種流行病還可以防止未來的流行病。」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用中子檢測3D列印節能燃氣輪機內部的應力情況

3D列印已經開辟了一系列全新的可能性。一個例子是生產新型渦輪機鬥。然而,3D列印過程通常會在部件中產生內部應力,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裂縫。現在,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成功地利用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研究用中子源反應堆的中子,對這種內部應力進行非破壞性檢測,是改進生產工藝的一項關鍵成就。 燃氣輪機鬥必須承受極端條件。它們在高壓和高溫下暴露在巨大的離心力下。為了進一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產量,必須能承受實際上高於材料熔點的溫度。這可以通過使用空心渦輪鬥來實現,它從內部進行空氣冷卻。 這些渦輪水桶可以使用雷射粉末床融合技術製造,這是一種增材製造技術:在這里,粉末形式的啟動材料通過雷射的選擇性熔化而一層一層地建立起來。空心渦輪機鬥內部復雜的格子結構為零件提供了必要的穩定性。 具有如此復雜結構的復雜部件不可能用傳統的製造方法,如鑄造或銑削來製造。但是雷射的高度局部熱輸入和熔池的快速冷卻導致了材料的殘余應力。製造商通常會在下游的熱處理步驟中消除這種應力,但這需要時間,因此要花錢。不幸的是,這些應力也可能早在生產過程中,直到後處理發生時,就會損壞部件。應力會導致變形,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裂縫。 因此,研究人員利用海因茨-邁爾-萊布尼茨研究中子源(FRM II)的中子調查了一個燃氣輪機部件的內應力。該部件是由燃氣輪機製造商西門子能源公司使用添加劑生產工藝製造的。為了在FRM II進行中子實驗,西門子能源公司使用典型的用於燃氣輪機部件的鎳鉻合金列印了一個尺寸只有幾毫米的晶格結構,然後看看是否可以使用中子來檢測這個復雜部件的內部應力。 現在,該團隊已經成功地檢測到了部件內部的應力,下一步是減少這種破壞性的應力,即必須修改生產工藝參數,從而修改列印過程中構建方式。這里的關鍵因素是在建立各層時隨著時間推移而輸入的熱量。在熔化過程中,熱量的應用越局部,就會產生越多的內部應力。只要列印機的雷射器對准一個特定的點,該點的熱量就會相對於相鄰區域上升。這就造成了溫度梯度,導致了原子晶格的不規則。所以必須在列印過程中盡可能均勻地分配熱量。在未來,該小組將用新的組件和修改的列印參數來研究這種情況。該小組已經在與西門子合作,計劃利用位於Garching的TUM中子源進行新的測量。 來源:cnBeta

GPU-Z發布2.23.0版:終解決AMD Navi顯卡識別問題

從七月開始AMD和NVIDIA也是進行了一波新品的更新,AMD這邊拿出了全新的RDNA架構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卡,同時NVIDIA也推出了Super系列顯卡。對於玩家來說GPU-Z也是老牌顯卡檢測工具了,所以在當時也是更新了2.22.0版,以識別最新的顯卡。雖然NVIDIA的顯卡能夠將所有信息全部識別准確,但對於AMD的全新RX 5700系列顯卡並不是這樣。雖然在當時的版本中已經可以識別出一些信息,但並不全面,如GPU頻率等信息標示為0MHz。在一個月後,GPU-Z終於進行了更新推出了2.23.0版,也是解決了AMD RX 5700系列顯卡信息識別不全的問題。 從上圖可以看到2.22.0版對於AMD Radeon RX 5700顯卡的像素填充速率、材質填充速率以及重要的GPU核心基礎頻率及Boost頻率都沒有準確識別出來。而且從Advanced頁面也沒有能夠顯示出顯卡的功耗限制等信息。如GPU核心頻率對於玩家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缺失可能會對用戶檢測顯卡造成一些障礙。 在今天GPU-Z也是推出了2.23.0版更新, 這次更新也是補全了對AMD Radeon RX 5700系列顯卡的信息識別。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出,包括GPU核心頻率、及功耗限制等都已准確識別出來,用戶也可以得到關於顯卡更多的信息。 新版已可識別出所有產品信息了 但這里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GPU的基礎頻率。在新版中顯示的是1275MHz,而實際上AMD官方給出Radeon RX 5700顯卡的基礎頻率為1465MHz,這顯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知為何會識別出這個結果。而且GPU-Z給出的1750MHz Boost頻率也要略高於AMD給出的1725MHz。所以從這點上來看雖然已給信息,但可能並不准確。 除了增加AMD顯卡信息識別外,2.23.0版也提供了其他的更新: · 增加了對RTX 2060和RTX 2070 Super的其他變體的支持 · 更新的圖標和啟動畫面具有高DPI支持 · 為NVIDIA Super卡增加了BIOS保存支持 · 固定PCIe速度總是在Navi上報告為「4.0」 · 修復Valve Anticheat引起的崩潰 · 修復在Radeon R9 290/390系列上的崩潰 · 增加了對NVI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