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糞便

Tag: 糞便

《沙石鎮時光》糞便在哪里

《沙石鎮時光》遊戲中,你可以在這里使用工具收集資源,建造各種設備,並將你破舊的工坊擴建成美好的家園。糞便是遊戲中的一種道具,玩家只要撿拾五十個糞便,就能解鎖一個成就。 糞便位置分享 糞便是遊戲中的一種道具,玩家只要撿拾五十個糞便,就能解鎖一個成就。 可收集的地方: 1. 駝牛場 2. 野生駝牛聚集的地方 3. 自家養殖場(獸欄、雞窩、兔窩) 來源:3DMGAME

《方舟生存進化》糞便代碼分享 糞便代碼是什麼?

糞便代碼分享 人類糞便 Cheat GiveItem 「Blueprint'/Game/PrimalEarth/CoreBlueprints/Items/Consumables/PrimalItemConsumable_HumanPoop.PrimalItemConsumable_HumanPoop'」 999 0 0 小型動物糞便 Cheat GiveItem 「Blueprint'/Game/PrimalEarth/CoreBlueprints/Items/Consumables/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Small.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Small'」 999 0 0 中型動物糞便 Cheat GiveItem 「Blueprint'/Game/PrimalEarth/CoreBlueprints/Items/Consumables/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Medium.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Medium'」 999 0 0 大型動物糞便 Cheat GiveItem 「Blueprint'/Game/PrimalEarth/CoreBlueprints/Items/Consumables/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Large.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Large'」 999 0 0 巨型動物糞便 Cheat GiveItem 「Blueprint'/Game/PrimalEarth/CoreBlueprints/Items/Consumables/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Massive.PrimalItemConsumable_DinoPoopMassive'」 999...

古代糞便化石顯示鐵器時代的礦工已開始食用奶酪和啤酒

據媒體報導,盡管已經過去了近3000年,一項關於古代化石的新研究顯示,鐵器時代的礦工有一個令人驚訝的飲食習慣:食用啤酒和奶酪。這一發現是通過分析在鐵器時代鹽礦中發現的保存完好的糞便化石而得出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常用於製造啤酒和奶酪的某些真菌的存在。 ...

研究發現嬰兒糞便中的微塑料含量遠遠高於成年人糞便中的含量

據媒體報導,根據本周發表的一項小型試點研究,嬰兒糞便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微塑料的平均濃度比成人糞便中的平均濃度高十倍之多。這種塑料被稱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廣泛用於瓶子和聚酯紡織品。 研究作者稱,這些結果表明,嬰兒可能會接觸到比成人更高水平的微塑料。當嬰兒把玩具或衣服塞進嘴里時,他們最終可能會攝取微小的塑料纖維或碎片。然後是塑料食品容器、啜飲杯和嬰兒奶瓶,它們也會掉落PET碎片。在塑料奶瓶中混合熱水和配方奶粉會削弱塑料,並釋放出更多微小的塑料碎片。爬行的嬰兒也比行走的成年人更有可能從聚酯地毯上得到滿臉的微纖維,他們可能會攝入或吸入這些微纖維。 科學家們仍在試圖弄清楚這一切對嬰兒的健康意味著什麼。關於我們周圍的微塑料--以及我們體內的微塑料--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並沒有太多的研究。但是周三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誌上的關於嬰兒糞便的新研究,讓一些研究人員感到擔憂。 紐約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和兒科教授、共同作者Kurunthachalam Kannan說:「嬰兒暴露在高水平的塑料中,需要做一些事情。生命早期階段是非常脆弱的。」 科學家們曾經認為,攝入的塑料會簡單地通過糞便排出。但2019年發表的研究表明,非常小的塑料碎片實際上可能能夠穿過細胞膜,滲入人體的循環系統。如果是這樣的話,微塑料可能會造成更多問題。Kannan稱,有證據表明,血液循環中的微塑料可能導致炎症和細胞死亡,影響免疫系統。 塑料還含有無數的化學物質,包括可能擾亂人體荷爾蒙的內分泌干擾物,並與對新陳代謝、生殖和神經系統健康的不利影響有關。嬰兒可能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這些影響,因為他們的身體仍在成長和發展,Kannan說,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到成年。 Kannan和他的同事研究了紐約市六個不同的一歲兒童的糞便樣本。他們還研究了三個新生兒的胎便。為此,他們用鏟子從尿布上刮取樣本--注意避免與尿布直接接觸的東西,以避免計算可能來自尿布而非嬰兒的微塑料。研究人員還決定不對通常用於尿布的塑料(稱為聚丙烯)進行測試。相反,他們在便便中尋找PET和聚碳酸酯(另一種常用於手機外殼的塑料)。他們發現了這兩種類型的塑料,但只看到嬰兒和成人之間的PET濃度有意義的差異。他們從紐約州奧爾巴尼市的10名成年人身上提取了糞便樣本。 關於接觸微塑料的情況在不同地方和不同人群中是如何變化的,目前還沒有太多的了解。因此,這項新研究增加了對更多研究的呼籲。研究報告說:「我們的數據為嬰兒和成人的(微塑料)暴露劑量提供了基線證據,並支持需要進一步研究更大的樣本量來證實和擴展我們的發現。」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其中有一些非常令人擔憂的數字,」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思克萊德大學研究人員Deonie Allen告訴《連線》。"我們需要關注孩子接觸到的一切,而不僅僅是他們的瓶子和玩具。" Kannan表示,二三十年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塑料是無害的,這也是此後沒有對該問題進行過多研究的原因之一。他說,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聯邦政府需要對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因為對更廣泛的人群進行研究的費用往往高得嚇人。他表示:「你需要數百萬美元來進行這樣一個有1000個樣本的研究。當然這將是一項偉大的研究,但它需要大量的資源。」 來源:cnBeta

科學家稱企鵝可能是外星生物:糞便中發現金星上的化學物質

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科學家們眾說紛紜,意見並不相同。而現在,有科學家稱企鵝還有可能是外星生物。據媒體報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表示,企鵝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因為它的糞便中發現了一種在金星自然存在的化學物質。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戴夫·克萊門茨(Dave Clements)博士表示,可以肯定他們在企鵝的糞便中發現了磷化氫,並且這些磷化氫也是真實存在的,但目前還不清楚它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磷化氫雖然在地球上存在很多,但是大多都是通過工業合成的。而另外一種形成方式則是通過厭氧菌形成,例如在池塘的黏液、獾的內髒和企鵝的糞便中都能找到它。 克萊門茨博士表示,他們計劃研究巴布亞企鵝的生活方式。因為人類可能已經發現了某種外星生命,通過進一步研究企鵝,則有助於人類識別存在於其他星球的生命形式。 據悉,在去年9月,發表在《自然-天文學》研究顯示,在金星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探測到一個只屬於磷化氫的光譜特徵。 隨後,在去年12月,還是發表在《自然-天文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金星的雲層里發現大量的磷化氫,這也導致科學界認為金星很可能存在生命。因為金星沒有工業,磷化氫的形成則需要在類似於厭氧菌的幫助下完成。 金星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雖然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但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並且溫度高達462℃。 由於金星的環境,導致科學家認為金星上不可能有生命。但隨著磷化氫的出現,再度引起了科學家對金星的研究熱潮。 來源:cnBeta

移植糞便里的菌群,能讓衰老的大腦重返青春?

「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了。」這是很多人對於衰老最為憂慮的一方面。如何讓大腦保持年輕時的活力?今日,《自然》旗下專注於研究老化的子刊Nature Aging發表了一篇相關論文。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老年小鼠的大腦重返青春。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做法看起來似乎挺簡單,就是把年輕小鼠糞便中的腸道菌群移植給老年小鼠。 研究人員經過一系列分析後認為,這類「糞菌移植」或許可以用來治療老化相關的認知衰退。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腸道菌群調節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大腦健康,這些已經漸漸取得共識;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菌群的組成通常會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與老年人通常更虛弱、認知能力的衰退究竟有多大關系?如果恢復年輕時的腸道菌群,有沒有可能逆轉老化過程中大腦發生的某些改變?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開展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收集了年輕小鼠(3~4個月大)的糞便,然後把過濾得到的微生物,通過飼管餵給老年小鼠(19~20個月)。作為對照,他們也收集了一些老年小鼠(19~20個月大)的糞便,移植給其他老年小鼠。 持續一段時間的糞菌移植後,老年小鼠的腸道菌群確實發生了一定改變,無論是特定細菌種類的比例,還是某些代謝物的濃度,移植年輕小鼠的糞菌後,與年輕小鼠更為接近。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這些老年小鼠的神經免疫功能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實驗結果顯示,移植年輕小鼠的菌群後,小鼠隨衰老而出現的一些免疫變化發生了逆轉。這些變化包括外周血液中,多種免疫細胞在數量和比例上的改變,而且在與學習和記憶功能密切相關的腦區——海馬體,作為免疫細胞的小膠質細胞也回到了年輕時的形態。 隨著衰老,腦中的很多代謝物會出現顯著變化,影響認知健康。因此,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老年小鼠在移植不同的糞菌後,海馬體的代謝物發生了哪些改變。 他們發現,獲得年輕小鼠的菌群後,共有35種代謝物恢復到年輕時的水平。這些代謝物主要與胺基酸代謝有關,很大一部分與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相一致,而且這些分子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這些結果意味著,隨著腸道菌群的改變,相關代謝物從腸道轉移到大腦,從而影響大腦健康。 行為表現上,移植年輕糞菌的老年小鼠也顯得更為「腦力活躍」,原本老化衰退的一些認知能力有所恢復。在一系列測試學習能力、長期記憶、社交互動的認知實驗中,它們的成績要優於同齡夥伴,更接近年輕小鼠。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作者總結說,為促進健康老齡化,腸道菌群或許有作為治療靶標的潛力。當然,目前這些積極結果是否在人類中能夠重現,還需要後續研究,想要讓大腦保持年輕的人不可操之過急。 來源:cnBeta

為什麼我們會對糞便產生厭惡感?

7月23日消息,作為遊戲之夜派對的一部分,整蠱者會製造一場惡作劇,他會拿出一個裝有神秘物體的盒子,讓玩家蒙上眼睛,僅通過雙用觸摸和鼻子嗅聞來識別它,當玩家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入盒子里,摸到該物體十分濕軟,並且又粘又臭,他會立即發瘋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因為它摸起來太像糞便了!但事實上,整蠱者是用酸奶酪和麵包屑製作的一種混合物。 資料圖 並不是說我們應該觸摸糞便來准確地了解它的質地,但是我們的大腦對觸摸糞便的感覺會有一種強烈的認知概念,我們會遠離任何聞起來有糞便味的物體。動物的糞便、人類的糞便、黏糊糊的糞便、固態糞便、黃色的糞便……幾乎所有人都對糞便感到厭惡。 人體是如何製造糞便?糞便的成分是什麼? 人類為了生存下來,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當我們吃下食物,食物會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小腸會吸收食物中90%的水分,並從我們剛攝入的食物中吸收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剩下的是無法消化的食物,它們通過大腸,在那里將未消化的食物變成了糞便。 大腸主要從未消化食物中吸收剩餘的水分,不過大腸中的細菌會進行更多的消化,最後排出人體的是一團凝固的糞便。糞便的主要成分有三種:水、細菌、未消化的膳食纖維,其中75%是水,固體物質中25-54%是活的、死的、無害和致病的細菌,還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纖維。 為什麼糞便有強烈的刺激味呢? 最令人厭惡的就是糞便的特殊氣味,這是腸道微生物活動的結果,糞便會釋放大量揮發性氣體,最常見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氧氣、氫氣和甲烷,但惡臭氣味的根源是吲哚和糞臭素,這是由於腸道細菌作用於胺基酸色氨酸而形成的,色氨酸存在於大多數飲食中。 在這些揮發性化合物中,糞臭素具有一種強烈的氣味,人們吸入後會產生強烈的畏縮和厭惡感。 為什麼我們會對糞便感到厭惡呢? 人類糞便中的細菌可以導致一些可怕疾病,例如:霍亂、食物中毒和腹瀉,除了我們身體的自然防禦屏障(皮膚和復雜的免疫系統),我們還有一種行為免疫系統,阻止我們接近可能具有傳染性的物體,例如:糞便。 「厭惡反應」是許多物種的基本情緒之一,大多數身體分泌和排泄物會讓我們產生感染疾病的風險,厭惡被認為是一種迴避疾病的機制,或者是激發衛生保健的情緒。隨著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發生,那些設法遠離病原體的動物和物種存活下來並完成了進化。對於人類而言,厭惡反應是不由自主發生的,沒有任何有意識的「感到厭惡」的決定,因此,當遇到像糞便這樣令人討厭的刺激物時,會導致人們產生更加衛生保健的習慣,並試圖避免疾病感染。 避免疾病的行為並非人類獨有,即使是龍蝦,它們也會遠離其他患病的龍蝦! 我們學會了厭惡反應嗎? 厭惡作為一種情緒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各種大腦研究表明,當我們面對產生厭惡的刺激時,大腦前腦島和杏仁核區域會有顯著的大腦活動。 這就好像我們天生就對自己的排泄物感到厭惡一樣,因為它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危險,糞便具有揮發性成分,糞便中的致病細菌,以及惡臭氣味會讓人們產生普遍的厭惡反應,這也是躲避疾病策略的一部分。 厭惡是一種強烈的普遍情緒反應,但它發生的強度不同,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惡心,但有些事物可能會讓你感到更惡心。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會忍受別人覺得惡心的事物,例如:嬰兒的母親對孩子的糞便厭惡感遠不如街頭上看到的糞便,在該情況下,母親對孩子糞便的厭惡感實際上會大大降低。 同樣我們看到別人的糞便,會比看到自己的糞便感到更惡心,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他人的糞便會帶來新的病原體;這種潛意識比在廁所里目睹自己的糞便更讓我們「不寒而慄」! 人類每天進食,然後排泄糞便,一天天地重復,事實上,我們應該感謝人體產生對糞便的厭惡感,排泄糞便是一種令人厭惡的誘導因素,所以我們通常遠離糞便和糞便所攜帶的致病細菌。總之,人們厭惡糞便並不總是帶來負面效應,值得慶幸的是,人體奇妙的消化系統和行為免疫系統有助於人類安全地生存下來! 來源:cnBeta

研究稱母體的糞便移植或能減輕抗生素對新生兒微生物群發育的損害

一項新研究發現,母體的糞便移植可以減輕抗生素對新生兒微生物群發育的損害。這項動物研究特別關注患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發現糞便移植大大降低了未來的患病風險。 在微生物組科學的世界里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嬰兒的微生物組究竟何時開始形成就是這些問題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組在子宮內就開始繁殖,而其他研究則假設出生是形成的重要時刻,主要是由於來自母親產道的細菌暴露。 去年一項來自芬蘭研究小組的研究表明,從母親到嬰兒的糞便移植可以恢復剖腹產嬰兒中看到的任何微生物組的破壞。這項新研究集中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對嬰兒的微生物組的破壞上。 「我們以前的工作表明,讓年輕動物接觸抗生素會擾亂微生物組,這可能會改變年齡相關的免疫和器官特異性炎症,增加免疫介導疾病的風險,」研究的共同作者Martin Blaser解釋道。 新的研究集中在一個特定小鼠模型上,該模型被培育成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被稱為NOD(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動物的微生物組在調節它們的糖尿病風險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讓一組NOD小鼠在出生後的頭幾天里接觸抗生素,正如預期的那樣,這使動物的腸道細菌多樣性減少。然後一半的小鼠接受了來自母鼠的糞便移植,以恢復受損的微生物組。 與沒有接受微生物組恢復的動物相比,那些接受糞便移植的動物顯示出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降低。研究的共同作者張雪松(音譯)說,糞便移植恢復了負責與糖尿病風險有關的幾種代謝途徑的基因表達。 張雪松說:「暴露於抗生素的小鼠,其腸壁上的指標基因表達要麼過高,要麼過低,但移植使其幾乎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並恢復了代謝途徑。我們能夠確定移植後恢復正常的基因組,就像小鼠從未接受過抗生素一樣。」 這類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該團隊的下一步將是嘗試並確定產生糖尿病保護的特定細菌。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糞便移植並非沒有重大風險。糞便可能含有有害的病原體,測試這種治療方法的人體試驗在施用前會對樣本進行嚴格篩選。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雜誌上。 來源:cnBeta

棒賽也能賺錢!藥廠徵人「糞便捐贈」一次1200元 每月可捐22次賺28K

日前深圳一家製藥公司招募糞便捐贈者,合格的捐贈者每次捐贈糞便,能夠獲得300元人民幣(約台幣1200元)的補助,捐贈成功後當天就會發放補貼。糞便捐贈每月最高可達22次,也就是說每個月最高能拿到6600元人民幣(約台幣2.8萬元)補助~ 這家製藥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需要人類的腸道菌群,透過糞便菌群的原料研究腸胃道疾病等藥物,以供臨床病人治療使用,所以需要招募身體健康的糞便捐贈者。 ▼想要成為捐贈者,必須先通過問卷初篩,回答關於既往病史、家族史和生活方式等與個人健康情況相關的問題。然後公司會安排進行全面體檢,確定身體健康、符合捐贈要求後,才能成為合格的供體。 工作人員解釋說,合格的供體每次捐贈糞便能拿到300元的補助,成功捐贈後當天發放補貼,最多每月可捐贈22次。另外,捐贈者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日常生活中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三餐規律、半年以上不吃生魚、時刻注意身體狀態等等。如果自己不符合篩選條件,可以推薦別人成為糞便捐贈者,如果成功參加項目,推薦人也能拿到一筆800元人民幣(約台幣3400元)的推薦費~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科學家在恐龍祖先糞便中發現2.3億年前的完整甲蟲

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在糞便化石中發現了一種保存了2.3億年的甲蟲。這個物種代表了一個新的甲蟲家族,它很可能是三疊紀恐龍祖先的點心。這一發現凸顯了化石糞便是如何打開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的。 從讓科學家了解古代腸道細菌群落到分享動物體內寄生蟲的秘密,石化糞便已被證明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工具。 「我們不知道三疊紀的昆蟲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我們有機會了,」來自台灣國立中山大學的昆蟲學家、周三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論文合著者Martin Fikáček說道。 另外他還補充稱,隨著對更多糞化石的分析,科學家們可能會發現一些保存完好的昆蟲。 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它可以將遠在1.4億年前的昆蟲包裹起來。這批糞便讓科學家們看到了更久遠的過去。 據悉,Fikáček和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同步微斷層掃描的方法對化石糞便內部進行了觀察。它的工作原理類似於醫院的CT掃描儀,但帶有強X射線束。該技術使可視化的3D內部結構的化石具有很高的解析度和對比度。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甲蟲的腿和觸角完好無損。他們指出,糞化石的化學成分以及細菌的早期礦化作用可能有助於保存這些生物。 論文合著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tin Qvarnström表示:「看到這些甲蟲保存得如此完好,我真的很驚訝。當你在螢幕上製作出它們的模型時就好像它們在看著你一樣。」 根據三疊紀時代、甲蟲亞目及在糞化石中發現的情況,科學家們將這種物種命名為Triamyxa coprolithica。Triamyxa甲蟲亞目的現代代表Myxophaga體型小、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藻類為食。在它的時代,Triamyxa可能生活在半水生或潮濕的環境中。這些甲蟲很可能是被Silesaurus opolensis吞食和驅逐。Silesaurus opolensis是一種長喙恐龍的祖先,體長約6.5英尺(2米),跟甲蟲生活在一起,生活在現在的波蘭。 Silesaurids--包括Silesaurus opolensis--是跟恐龍最近的親戚之一。根據馬里蘭大學的研究,由於它們缺乏禽龍、梁龍和斑龍及其後代最近共同祖先所具備的共同派生特徵,Silesaurids似乎不是真正的恐龍。雖然Silesaurus似乎吃掉了多個Triamyxa個體,但科學家們表示,這種甲蟲可能太小了,不可能是恐龍祖先的唯一目標。 「Triamyxa很可能跟更大的甲蟲共享它的棲息地,在糞化石中有分離的遺骸,以及在糞化石中沒有一個可辨認形狀的其他獵物,」Qvarnström說道,「所以Silesaurus很可能是雜食性的,它的食物中有一部分是昆蟲。」 不管是Silesaurus特別喜歡的小甲蟲還是其他東西,它給我們留下了它的午餐,這是幾百萬年前進入昆蟲動物群的稀有入口,這顯然是一件好事。 來源:cnBeta

研究:糞便和尿液的氣味痕跡可以促進對大象的保護

據媒體報導,新研究表明,旅行中的大象會密切注意其他大象留下的糞便和尿液的氣味痕跡。科學家們監測了這些被充分利用的路徑,他們發現野生非洲大草原大象--尤其是那些獨自旅行的--會「高度專注」,它們會用鼻子嗅和追蹤蹤跡。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和非洲大象協會的研究人員表示,這表明這些氣味是一種公共信息資源。 現在研究人員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發現人類是否可以創造人造的大象路線從而讓大象遠離農場和村莊,因為在那里它們跟人類的衝突會給社區造成破壞。 另外,氣味路徑還可以用來提高保護區之間大象種群之間路線的效率。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動物行為研究中心的論文主要作者Connie Allen說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象的嗅覺在遠距離導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大象沿著這些路逕行走時,它們會將自己的尿液和糞便沉積下來,這就加強了未來大象在這條道路上的存在。我們看到了這些發現在大象管理和保護方面的巨大潛力--主要是作為操縱大象運動的一種方法。我們在波札那進行了這項研究,那里對大象的主要威脅是與人類的衝突。通過移除導致大象與問題地區的人類密切接觸的現有氣味路徑,並改變它們的方向,或許我們可以減少這種衝突的發生。」 這項技術還將可以幫助波札那重新建立大象跟整個非洲南部種群的聯系。 據悉,這項研究調查的是以雄性為主的大象種群,另外它還發現成年大象的尿液沉積比年輕的(亞成年)雄性更容易引起注意。 Allen表示:「因此,非洲象可能能通過尿液線索來辨別它們可能遇到的個體的年齡和成熟度。」 來源:cnBeta

科學家研發出可安裝到馬桶的AI工具 幫助分析病人的糞便

在入選 2021 年消化疾病周® (DDW)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可添加到常規馬桶中的人工智慧工具,幫助分析病人的糞便,並向胃腸病學家提供適當治療所需的信息。這項新技術可以協助管理慢性胃腸道問題,如炎症性腸病(IBD)和腸易激綜合征(IBS)。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達勒姆分校醫學副教授 Deborah Fisher 博士說:「通常情況下,腸胃科醫生不得不依靠病人自我報告的糞便信息來幫助確定他們的腸胃健康問題的原因,這可能非常不可靠。病人常常記不住他們的大便是什麼樣子,也記不住他們的排便頻率,而這是標準監測過程的一部分。智能馬桶技術將使我們能夠收集所需的長期信息,對慢性胃腸道問題作出更准確和及時的診斷」。 該技術可以加裝在現有馬桶的管道內。一旦一個人有了排便和沖水,馬桶將拍攝管道內的糞便圖像。隨著時間的推移,收集到的數據將使腸胃病醫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糞便形式(即鬆散、正常或便秘)和血液的存在,使他們能夠診斷病人並為他們的病情提供正確的治療。 為了開發智能馬桶的人工智慧圖像分析工具,研究人員分析了網上找到的或由研究參與者提供的 3328 張獨特的糞便圖像。所有圖像都由胃腸病學家根據布里斯托糞便量表(Bristol Stool Scale)進行審查和注釋,該量表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糞便分類工具。研究人員使用一種計算效率高的卷積神經網絡方法(一種可以分析圖像的深度學習算法),研究人員發現,該算法在 85.1% 的時間里對糞便形式進行了准確分類;毛血球檢測的准確性為76.3%。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杜克大學智能馬桶實驗室的創始主任 Sonia Grego 博士說:「我們對病人使用這項技術的意願持樂觀態度,因為它是可以安裝在馬桶的管道中的東西,而且不需要病人做任何其他事情,除了沖水。可以用智能馬桶來診斷IBD的發作,並且可以用該技術監測病人對治療的反應。這對生活在長期護理機構的病人可能特別有用,因為他們可能無法報告自己的病情,並且可以幫助改善急性病的初步診斷」。 該原型有很好的可行性,但它還沒有向公眾開放。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該技術的其他功能,包括用於生化標志物分析的糞便標本采樣,這將提供高度具體的疾病數據,以滿足患者和胃腸病學家的需求。 來源:cnBeta

200年前糞便顯示新英格蘭農村富裕精英也存在寄生蟲感染問題

據媒體報導,在19世紀早期的北美,寄生蟲感染在城市地區相當普遍,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現在一項新研究表示,研究人員在達特茅斯的一所私立學校的糞便樣本中檢測出了寄生蟲,這表明新英格蘭農村的富裕精英當中也存在腸道寄生蟲感染問題。 這些發現發表在了《 Journal of Arch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上。 論文合著者Theresa Gildner表示:「我們的研究是首次證明東北部富裕農村家庭中存在寄生蟲感染的證據之一。截止到目前,還沒有很多的證據表明寄生蟲病出現在19世紀早期除了城市以外的任何地方。」 2019年6月,由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教授兼系主任Jesse Casana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達特茅斯學院Baker-Berry圖書館前挖掘了一間廁所。這里曾是Choate故居的所在地。根據校園內Rauner特別館藏圖書館的歷史記錄和其他資料,研究人員報告稱,Choate之家建於1786年,建造者是Sylvanus Ripley,他是最早成為達特茅斯神學教授和受託人的四位達特茅斯畢業生之一。 1801年,達特茅斯大學畢業生Mill Olcott買下了這棟房子,他後來成為了一位富有的商人、政治家和受託人。幾十年來,Olcott和他的妻子及9個孩子一直住在這棟房子里。正如這項研究解釋的那樣,Olcott夫婦在那個時期應該是新英格蘭最富有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近一個世紀後的20世紀20年代,為了給圖書館騰出空間,Choate之家被遷移到了達特茅斯校區的另一個區域。 達特茅斯的挖掘表明,廁所及其內部的石牆和內部物品都保存得很好。廁所的功能不僅是廁所還是一個丟棄食物和其他不需要的東西的地方。在廁所的土壤層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多年來保存的大量文物,包括進口的精細陶瓷、花生和咖啡--這些在當時被認為是外來物品--以及三份糞便樣本。此外,還有12瓶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Hazard和Caswell瓶裝水,其被發現跟糞便樣本的土壤水平相同,還有8瓶來自紐約州薩拉托加泉的Congress & 「這段時間的醫療狀況非常糟糕,」Casana說道,「很多人可能經歷過寄生蟲感染的症狀,但不知道是什麼引起的。他補充道:「如果人們有辦法,他們會定購治療胃痛的特殊藥物,實際上就是沒有任何藥用價值的酊劑。」 Gildner的研究重點是寄生蟲,其在達特茅斯考古發掘時正在外地做其他的野外工作,但她要求Casana,如果團隊發現了類似糞便的東西就告訴她。令她驚訝的是,有三份糞便樣本被挖掘出來。「在研究腸道寄生蟲時,我習慣於使用新鮮的材料--而不是將近200年歷史的糞便樣本,實際上是泥土,」Gildner說道。她曾研究過如何使用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樣本。 在將糞便樣本重新水化後,Gildner通過使用一系列篩子將它們從大到小過濾掉較大的顆粒並捕獲較小的寄生蟲卵。清洗並離心,然後從每個樣品中制備載玻片。光鏡下,研究人員在各標本中看到了絛蟲卵和鞭蟲卵。雖然根據研究標準,這些蟲卵的數量很低,但三個樣本中的寄生蟲蟲卵是一致的。 研究論文的作者解釋稱,考慮到寄生蟲通常更喜歡溫暖的熱帶地區而不是新罕布希爾州冬天特有的寒冷多雪的天氣,他們的發現尤其引人注目,因為通常認為這種天氣不適合寄生物卵生存。 絛蟲是在人類和牲畜如豬和牛之間傳播的寄生蟲。這些動物食用被寄生蟲卵污染的植物,蟲卵孵化後寄生蟲就會進入這些動物的肌肉。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會導致人類感染。成年絛蟲生活在人體的腸道,然後產卵,並跟糞便物質進入環境,之後再次開始循環。跟絛蟲一樣,鞭蟲的卵通過糞便傳播。這些微小的卵細胞通過糞口傳播感染新的人類宿主,通常是由於未洗手和無法適當清潔食物。 雖然研究人員無法確定糞便樣本是否來自Olcott的家庭成員,但很可能他們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接觸過絛蟲和鞭蟲。這些發現表明,寄生蟲感染並不僅僅影響到了城市同時也影響低收入地區,這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經被強調。 Casana說道:「我認為,我們把我們今天擁有的許多健康和基礎設施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0年前,即使富有也不能保護你免受這些寄生蟲感染。絛蟲和鞭蟲今天在世界各地仍非常常見,其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消化問題和生長不良問題。盡管這些感染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但在幫助預防這些感染方面仍有更多工作要做。獲得清潔的水是保持手部衛生的必要條件,而衛生設施是許多人今天仍沒有的兩樣東西。」 來源:cnBeta

AirTag個性化定製服務屏蔽Bullshit字樣 但動物+糞便Emoji組合並不受限

作為一項個性化服務,蘋果允許消費者在某些訂購的產品上添加不起眼的一行文字或圖案標注。但是對於體型小巧的 AirTag 智能追蹤器來說,我們仍可通過趣味的 Emoji 組合,來增添少量的個性化元素。 通過一番簡單的嘗試,媒體 TheVerge 的 Ian Carlos Campbell 發現「Bullshit」這樣的粗口屬於屏蔽詞。 但是通過一番頭腦風暴,他發現 Emoji 表情符號可以輕松繞過這一限制。 無論是「馬 + 糞」或「糞 + 馬」,都被蘋果的個性化定製系統允許刻印在 AirTag 智能追蹤器上。 習慣搞怪的朋友,也可以換用其它動物 + 便便的組合,比如蛇、猴、雞、鳥。 如果追蹤純粹的文字體驗,那或許只能通過「錯拼」來繞過屏蔽詞資料庫的攔截(比如 horsshit)。 至於蘋果是否「一時疏忽」、還是會在後續封堵上相關漏洞,目前暫不得而知。 來源:cnBeta

底濾魚缸放沙子,是不是幾天就要換一次水,或者要經常吸糞便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快快樂樂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不管是底濾魚缸還是上濾魚缸,或者其他各種過濾形式的魚缸,都可以鋪設底沙養魚的。 關鍵的問題不在於形式,而是要看觀賞魚的品種,因為某些品種的觀賞魚,鋪設底沙根本就不適合,主要針對的是一些能吃能拉的中大型觀賞魚。 那麼,既然不是過濾形式的問題,也就牽扯不到什麼底濾魚缸必須換水或者必須清理魚便了,問題根本不在這里。 換水的問題要看魚缸整體的水質穩定,基本上都是定期換水為佳 恰恰相反,一般的底濾魚缸,因為個體較大、濾材較多,水質都很穩定,假設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不大的話,完全沒有必要隔幾天就一換水。 假設就是飼養一些中小型熱帶觀賞魚的話,哪怕是有底沙,按照正常的換水頻率去更換也就可以了,比如說半月二十天一次,每次三四分之一。 這個還是要看飼養密度、投餵量、水質情況以及觀賞魚的狀態等。 雖然底沙的縫隙中會有不少雜質殘留,那也要看量和對於水質的污染程度,沒有必要經常清理 我們再說清理底沙的問題,為什麼不讓魚友們飼養中大型觀賞魚,也去鋪設底沙,原因就在這里。 它們的糞便個體很大,容易漂浮在底沙表層,然後被水流打散,整個魚缸里到處都是雜質在漂浮,這就嚴重影響水質和我們的觀賞性了。 而飼養小型的原生魚、熱帶魚、燈科魚等,它們的糞便很小,排便量也不大,見過飼養這些觀賞魚的魚友,整天去清理底沙的嗎?那還累死了。 就比如我的小原生魚缸,我也不是經常去清理底沙的,而且那還是一個工作效率並不高的小外掛在工作,半月二十天換水的時候,我能想起來清理一次就不錯了,有時候是兩次換水間隔,我才想起來清理一次,也就是一個多月。 根本沒有必要使用什麼洗沙器的,就是一根小水管,小心翼翼地抽底,完全可以搞定,關鍵在我們自己有沒有那個耐心去操作,根本不在使用器具的好壞上。 底沙嚴重變色、鋪設得太厚、觀賞魚的狀態不佳,這就需要考慮底沙雜質過多的問題了 我也看到某些魚友養魚,一個小魚缸不大點,還是飼養的草金魚,魚缸總共30厘米高,光那個底沙就有10厘米厚,這樣的話,何來觀賞魚的生活空間? 只要密度再大點,很快底沙里的垃圾就滿了,這個情況我們也得注意,這是太過了。 如果底沙嚴重變色發黑、魚缸的水質出現腥臭味,檢查其他各個地方都沒有問題,觀賞魚卻出現了極度不適,類似於水體中毒現象,那麼,我們也不是不可以考慮到,就是底沙污染過重的問題。 這些情況,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觀察和分析的,這就有可能需要,清理底沙或者直接把它們撤掉了。 這些問題在我之前的文章和視頻中,都有的,也有很多實踐案例。 最後就是,底沙中確實會有一些腐生菌產生,它們可以處理部分雜質。 但是,照樣需要一個平衡點的,如果打破了這個平衡點,我們還在那里無動於衷,觀賞魚也就死翹翹了,這個是要靠眼睛觀察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來源:kknews底濾魚缸放沙子,是不是幾天就要換一次水,或者要經常吸糞便呢?
科學家通過分析蝙蝠的糞便來確定過去4300年里它們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

科學家通過分析蝙蝠的糞便來確定過去4300年里它們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

多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分析從冰蓋或土壤中提取的核心樣本來了解過去。他們現在已經將同樣的技術應用於一堆千年前的蝙蝠糞便,並取得了有趣的結果。這些糞便來自牙買加的Home Away from Home洞穴。在過去的4300年里,有5種蝙蝠同時棲息在這個洞穴中,不斷地在其地面上沉積出連續的糞便層。現在的糞便堆深約2米(6.6英尺),而且大部分仍未被破壞。 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Jules Blais博士的帶領下,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意識到,通過分析不同層級的糞便的化學成分,他們可以確定幾千年來蝙蝠的飲食是如何變化的。這些信息將反過來反映整個時間段內環境的變化。 考慮到這一點,科學家們繼續從這堆糞便中提取垂直的核心樣本,從表面上最新的糞便一直到底部最古老的東西。該團隊利用了一種類似於從湖床中獲取泥芯樣本的常用技術。 特別是,研究人員對被稱為甾醇的化合物感興趣。這些是生化標記--對植物和動物的食物來源都很獨特--會從食物中傳遞到糞便中。洞穴中存在的蝙蝠物種既吃過水果,也吃過昆蟲,所以這兩種類型的甾醇都被發現了,但比例不同。其中,人們發現,當環境異常乾燥時--如中世紀和米諾斯溫暖時期(分別在大約1000年和3000年前),蝙蝠主要以水果為食。這很有可能是由於積水的稀缺減少了昆蟲的數量。 此外,糞便中碳含量的增加很可能表明牙買加甘蔗種植業的開始。在收割前焚燒農作物時,會產生大量碳含量高的煙霧,以擺脫植物不需要的外葉。 "我們從結果中推斷,過去的氣候對蝙蝠有影響,"渥太華大學研究員勞倫-加蘭特說。"鑒於目前氣候的變化,我們希望看到蝙蝠與環境互動方式的變化。這可能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雜誌上。 來源:cnBeta
人類如果沒有闌尾,恢復有益細菌最佳方法是「糞便移植」

人類如果沒有闌尾,恢復有益細菌最佳方法是「糞便移植」

3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闌尾通常被認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一種「無用產物」,它就像鯨魚身體上進化殘余的後腿骨一樣,依據《外科病例報告》雜誌一篇報道稱,十萬分之一的人出生時沒有闌尾,如果每個人都缺少闌尾,那麼未來人類的生活將會怎樣?目前,科學家預測稱,如果在工業革命後的現代社會時期,人體闌尾消失,恢復之前人體有益細菌的最佳方法就是「糞便移植」。 闌尾是一個小型蠕蟲狀終端囊狀結構,是從盲腸(大腸的起點)延伸出來的,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闌尾炎,這是一種潛在致命的炎症。同時,闌尾炎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每年至少有1000萬人因此就醫或住院,近5萬人因此死亡。 許多人認為,似乎闌尾對人類帶來的只有炎症疼痛,但事實上它曾是人類祖先的一個重要器官,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稱,闌尾是人類祖先遺留下來的一個退化器官,那時的人類祖先吃樹葉,闌尾有助於消化樹葉等難以消化的食物,隨着這些人類祖先進化到依賴更容易消化的水果飲食,達爾文推測闌尾不再具有功能,就像當代人類脊柱底部的小三角形尾骨,它是人類遠古祖先進化殘留的尾骨。 如果達爾文當時就知道現代科學家對闌尾的認知,他就不會認為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毫無價值的退化器官。 2007年,科學家發現闌尾可能是腸道細菌的儲存庫,這些腸道細菌有助於人體消化食物,當疾病從腸道中沖走有益和有害微生物時,有益細菌就會從闌尾中出現,闌尾相當於有益細菌的「安全港灣」,從而快速幫助腸道恢復至健康狀態。 此外,闌尾壁含有濃度較高的淋巴組織,該組織產生被稱為淋巴細胞的白細胞,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對入侵細菌的反應,這意味着闌尾可能幫助製造、指導和訓練這些免疫細胞。 當科學家分析闌尾在動物王國的進化史時,發現闌尾在哺乳動物體內已進化存在至少8000萬年,遠超出人們的預期,他們開始置疑闌尾是否是一種沒有功能的退化器官?該研究報告發表在2009年出版的《進化生物學》雜誌上。此外,他們還發現闌尾在哺乳動物中獨立進化了至少32次,其中包括:猩猩、袋熊、鴨嘴獸、海狸、樹袋熊、豪豬、海牛等。 如果你揮動魔杖,闌尾突然消失了,會發生什麼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取決於它在進化歷史上發生的時間。 如果闌尾在早期人類狩獵採集時期消失,將會有很多人死於傳染性疾病,然後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幾百萬年之後,人體可能會逐漸進化形成某種類似於闌尾作用的器官組織,這樣人們就不會那麼容易死亡。 如果闌尾在人類開始定居後的農業社會時期消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死亡,那時,人們趨於生活在擁擠區域,衛生條件差,疾病會傳播得更廣泛。 在工業革命後的現代社會,如果人體闌尾消失了,人們就會使用抗生素來幫助他們生存,然而,如果沒有闌尾,人們就不會有闌尾中存儲的有益細菌幫助他們從疾病感染中恢復過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可能需要進行糞便移植。 是的,沒錯,就是糞便移植,這聽起來可能會讓人作嘔,但是非常有效,這種越來越常見的簡單手術將健康人群的糞便通過導管或者膠囊送入喉嚨中,輸送到腸道疾病患者的腸道系統。該治療方案的想法是將健康人群的腸道細菌移植到患者腸道,抑制患者有害細菌泛濫的腸道系統。 近年來,隨着人們過度服用抗生素,腸道細菌已進化形成相關的耐藥性,體內有害微生物泛濫的現象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糞便移植的最大特點是不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 沒有闌尾的一個潛在好處是闌尾炎消失了,許多人將不再擔心患闌尾炎,也不擔心會承受這樣的疼痛,之前研究表明闌尾炎可能是由於工業化社會和衛生條件改善帶來的「文化變遷產物」,這些變化使我們的免疫系統沒有進行多少工作,這意味着如果沒有闌尾的情況下,人體健康會變得更加混亂。 總而言之,人體如果沒有徹底沒有闌尾,那麼我們將面臨更頻繁地與細菌做鬥爭,闌尾是一種退化器官,這種觀點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過時觀念。(葉傾城) 來源:cnBeta

當免疫療法不起效,醫生決定給癌症患者移植點糞便

「這聽起來有點奇怪,而且一點也不高科技。」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Gal Markel博士說,當他最初勸說同事介紹癌症患者加入他進行的糞便微生物移植(FMT)臨床試驗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不過,在治療第三位黑色素瘤患者時,研究人員觀察到了驚人的變化,患者皮下肉眼可見的轉移瘤縮小了!日前,這一在以色列進行的臨床試驗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結果,同時發表的還有另一項在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進行的臨床試驗。《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 Clinical Oncology對此發文指出,這代表着使用糞便微生物移植來克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耐藥性的首個臨床概念驗證。 早在2018年,腸道微生物與癌症就榮登《科學》雜誌的封面,在那期《科學》雜誌中,三篇重磅研究同期發表,表明某些癌症患者腸道中存在的特定細菌種群,和對抗PD-1免疫療法有更好的反應具有相關性。在其中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對免疫療法產生應答的患者的糞便移植到小鼠的腸道中,實驗結果表明,從產生應答的患者身上獲取的糞便能夠讓小鼠對免疫療法產生應答,而對免疫療法沒有應答的患者的糞便則沒有同樣的效果。那麼,同樣的治療手段在人體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使用糞便微生物移植來治療疾病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400年左右,就有記載中國的醫生會使用健康人的糞便來治療腹瀉患者。糞便微生物移植目前是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家生物技術公司也在開發基於糞便微生物組的創新療法,用於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等疾病,有的已經在關鍵性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 在這兩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招募了10名和15名黑色素瘤患者。雖然目前已經有多個PD-1抑制劑獲得批准治療黑色素瘤,但是只有大約4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會對PD-1抑制劑產生持久應答。加入這兩項臨床試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都已經接受過PD-1抑制劑的治療並且沒有產生應答。 在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對PD-1抑制劑產生應答患者的糞便移植到這些患者的腸道中。在以色列進行的臨床試驗中,10名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劑治療後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的糞便微生物移植。在美國進行的臨床試驗中,15名患者接受了獲得部分或完全緩解的患者的糞便微生物移植。 試驗結果顯示,在以色列進行的臨床試驗中,10名患者中3名患者對PD-1抑制劑產生應答,其中1名患者獲得完全緩解,2名患者獲得部分緩解。在美國進行的臨床試驗中,15名患者中6名患者產生應答,其中有些患者的緩解時間長達1年以上。 對產生應答的患者進行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移植到他們腸道中的糞便微生物中的某些「好」細菌能夠迅速在腸道中定植並且增生。伴隨着腸道微生物菌群的變化,患者體內的CD8陽性T細胞激活顯著增加,同時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IL-8表達髓系細胞的數目變少。 雖然在這兩項臨床試驗中招募的患者人數不多,但是它們給研究人員提供了重要的概念驗證,表明糞便微生物移植可以在一部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改變腫瘤微環境,並且克服對PD-1抑制劑的耐藥性。 不過想要將腸道微生物作為輔助療法與免疫療法一起使用,仍然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並不是所有的黑色素瘤患者都對糞便微生物移植療法產生的反應,如何鑒別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從中獲益?此外,糞便微生物移植並不見得是最佳移植微生物的手段,除了「惡心」的因素以外,移植的糞便需要經過處理,確保不會將有害的細菌或者病毒引入到癌症患者體內。目前,微生物組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找出對身體有益的菌種,然後通過口服的方式將理性設計的菌種組合引入體內。特拉維夫大學的Gal Markel博士也已經聯合創建了一家名為Ella Therapeutics的初創公司,進一步探索糞便微生物組移植克服免疫療法耐藥性的機制,並且開發基於微生物組的創新療法。 很多科學家們把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種群比作人體中的另一個「器官」,我們期待隨着科學研究的進步,這個「器官」不但在治療癌症,也能夠在治療其它疾病方面發揮威力。 來源:cnBeta

高玩在《城市:天際線》打造計算器 竟需要便便驅動

<p《城市:天際線(Cities: Skylines)》本是一款城市經營遊戲,不過其高自由度和開放性讓它擁有不少其它的玩法。最近就有高玩在該遊戲中製造了一個4位(4-比特)加法器,而神奇的是它的驅動原料里竟然還有人類的便便。 <p其實《城市:天際線》不是很適合製作這種電路裝置,不過玩家Daniel Bali發現,可以利用發電廠、電線、水塔、下水管道來製作與門,而藉助下水道中大量的人類排泄物,他又能使風力發電機停轉,從而製作出非門。有了與門和非門,Bali就可以製作簡單的4位加法器了。 <p不過,這個加法器運算效率並不高,Bali解釋說即便是像「9+14」這樣簡單的加法,它也需要在遊戲里渡過15個月(現實中的20分鍾)才能計算出結果。而且限於該遊戲的機制,該計算器在遊戲中的占地面積也異常龐大,將正常遊戲的9大區塊幾乎全部耗盡。 <p上面這段視頻里展現的是9+14=23,它是用二進制來表示的,亮起的藍線代表1,暗下的黑線代表0,可以看到最終確實出現了「1001 + 1110 = 10111」的准確結果。雖說這沒什麼實際應用價值,不過建造這個計算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 上方從左到右三個方格內的豎線為「1001 + 1110 = 10111」 <span style="color:#B22222"更多遊戲圖片: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