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進展

Tag: 進展

《人中之龍8》主線部分基本完成 大量錄制工作進展順利

視頻中,主要聚焦工作室此前出席的各個遊戲展會,包括《人中之龍》發布會、TGS2022以及世嘉活動等。根據此前消息,《人中之龍8》將採用雙主角機制,前作主人公春日一番和系列重要人物桐生一馬回歸。此外遊戲還保留了《人中之龍7》的回合制RPG戰鬥模式。遊戲將於2024年登陸PC、PS4、PS5、Xbox One和Xbox Series X/S平台。 來源:遊民星空
台積電越來越依賴ASML的EUV光刻機 3nm需要20層

光子晶片 取得重大進展

莫納什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領導的研究開發了一種精確的方法來控制指甲大小的光子集成電路上的光電路。 發表在Optica雜誌上的這項發展建立在最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自校準光子晶片的同一個團隊的工作基礎上。 光子學,或使用光粒子來存儲和傳輸信息,是一個新興領域,支持我們創造更快、更好、更高效和更可持續的技術的需要。 可編程光子集成電路 (PIC) 在單個晶片內提供多種信號處理功能,並為從光通信到人工智慧的各種應用提供有前途的解決方案。 無論是下載電影還是讓衛星保持在軌道上,光子學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將大型設備的處理能力徹底改變到人類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上。 今年早些時候,莫納什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先進的光子電路,可以改變光子技術的速度和規模。 然而,隨著 PIC 的規模和復雜性的增長,它們的表徵和校準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莫納什大學研究員 Mike Xu 教授說:“我們在晶片上添加了一條通用參考路徑,可以穩定準確地測量‘主力’路徑的長度(相位、時間延遲)和損耗。” “通過發明一種新方法,即分數延遲方法,我們已經能夠從不需要的信息中分離出想要的信息,從而實現更精確的應用。” 以前,晶片是通過連接到復雜且昂貴的外部設備(稱為矢量網絡分析儀)來測量/校準的;但是,與它的連接會引入由振動和溫度變化引起的相位誤差。通過將參考放在實際晶片上,測量不受這些相位誤差的影響。 “在我們早期的工作中,我們使用了‘Kramers Kronig’方法來消除所需測量中不需要的誤差,但分數法需要的光功率要小得多,才能達到給定的精度,”莫納什大學電氣和計算機系統工程系的 ARC 獲獎者 Arthur Lowery 教授說。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對晶片狀態的可靠測量,因此能夠為所需的應用程式准確地編程,例如光學計算機中的模式識別,或從光通信網絡中榨取額外的容量。” 這項工作是對 2020 年開始的一項研究的補充,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光學微梳晶片,該晶片每秒能夠傳輸 30 太比特,是整個國家寬帶網絡記錄數據的三倍。 在下一發展階段,在新宣布的 ARC 光學微梳(Optical Microcombs)和突破科學卓越中心 (COMBS) 內,該研究團隊將探索光子晶片如何使用多種波長來實現超快信息處理和機器智能。 “光子集成電路的復雜性正在迅速增加,需要突破才能校準和控制它們。我們開發的技術克服了這一挑戰,確保電路可以穩健地用於模式識別等應用,”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的安迪博斯博士說。 來源:快科技

《三角符文》遊戲開發進展順利 最後三章將一起發布

距離《傳說之下》開發者Toby Fox新作《三角符文》第一章發布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了,《三角符文》第二章於2021年9月正式發布,當時Toby Fox透露遊戲的剩餘三個章節將一起開發和發布,不會單獨推出。 那麼新作進展究竟如何呢?Toby Fox最近在推特上提供了這方面的簡短更新。在展示了一些他一直在做的奇怪概念藝術後,Fox表示:「遊戲的開發進展順利,最近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幫助我,我有很好的感覺。」這大概就是指《三角符文》,因為他沒有任何其他正式發布的遊戲項目。 當然,這並不能告訴我們這個過程已經進行了多長時間,或者需要多長時間我們才能看到更具體的更新。但鑒於遊戲剩下的三個章節都是一起開發的,所以我們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接觸到它們。 《三角符文》的前兩章目前可以在PS4、Switch、PC和Mac上免費遊玩。 來源:3DMGAME

進入關鍵階段 橫山正義透露《人中之龍8》開發進展

在最近的一場直播活動中,新如龍工作室老大橫山正義介紹了《人中之龍》新作的一點開發進展。 橫山正義表示,《人中之龍》新作的開發正在穩步進行中,編劇團隊正在為遊戲製作高潮部分,部分演員已經開始進行錄制。 雖然他現在無法介紹遊戲的上市日期,但透露表示在今年會公布進一步信息。 他還再次確認自己之前提到過的工作室還有另一款遊戲正在製作中,而且是完全沒有公布的新作。 在之前的訪談中,他表示《人中之龍8》只是暫定名,他還沒有確定遊戲的正式名稱。 來源:3DMGAME

《神鬼寓言》重製版因團隊缺少RPG經驗而進展緩慢

遊戲設計師Juan Fernandezz近日在接受媒體Vandal的采訪時提到了《神鬼寓言》重製版的相關消息,他表示《神鬼寓言》重製版進展非常緩慢,究其原因在於開發團隊缺少開放世界RPG的經驗,以及存在人手不足諸多問題。 Juan Fernandezz說道:「Playground團隊非常有組織性和製作驅動力,但動作RPG開放世界遊戲製作是非常復雜的,團隊還缺乏開發RPG的經驗,這款遊戲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Playground一直秉承著更少人做更多事的原則,這也導致了人手不足的問題」。 來源:遊俠網

中國科大在DNA復制、抗菌策略研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DNA復制是生物遺傳的基礎和物種保持獨特性的根本。自1953年,美國遺傳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在《自然》上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並於1962年和英國分子生物學家莫里斯·威爾金斯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來,人類一直在探索DNA的復制過程。 DNA復制過程中,高度保守的DNA聚合酶對DNA復制至關重要。DNA聚合酶的b亞基是DNA復制過程中的持續性-啟動因子(processivity-promoting factor),DNA雙螺旋通過在b亞基上快速滑動來完成復制。 由於DNA聚合酶b亞基在細菌復制、腫瘤發生中至關重要,其抑制劑的研發備受關注。多種b亞基的小分子抑制劑已獲得FDA批准作為抗腫瘤藥物。據悉,目前所有公布的抑制劑(包括小分子、多肽)以及已知的b亞基結合蛋白均靶向b亞基環上的疏水口袋(Hydrophobic protein binding pocket)。 我校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凱銘團隊通過冷凍電鏡解析噬菌體蛋白質Gp168與DNA聚合酶b亞基的復合物結構,並發現Gp168抑制細菌DNA合成的全新機制。該研究成果於2021年10月7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Gp168與β-clamp復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3.2-Å ) Gp168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首個由噬菌體產生的天然b亞基抑制劑,但其是首個非靶向b環疏水口袋的b亞基結合分子。Gp168通過取代雙鏈DNA在b亞基滑動通道的位置, 阻止b亞基在DNA上的裝卸,從而抑制DNA合成,導致細菌死亡。 此外,該蛋白只包含2個a螺旋,且具有廣譜抑菌效果。該研究為多重耐藥菌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Gp168將作為多肽藥物繼續動物模型驗證試驗。 該研究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端冷凍電鏡平台、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冰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李珊珊副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劉洋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劉冰教授、王亞文教授、張凱銘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在此之前,張凱銘研究員揭示了3.1 Å全長四膜蟲核酶冷凍電鏡結構,解析了新冠病毒第一個可作為藥物靶點的RNA功能元件的冷凍電鏡結構,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合作單位分別發表在Nature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其中後者被評為當期的封面文章。原文連結如下: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b875/6382387?login=tru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03-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4-021-00653-y 來源:cnBeta

網際網路平台「拆牆」進展如何了?支付層面的互通相對緩慢

9月9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組織召開「屏蔽網址連結問題行政指導會」,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體的合規標準,以9月17日為限,要求各平台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截至目前,解除屏蔽網址連結進展如何?小編實測發展,絕大部分平台之間已經實現不同程度的「拆牆」,外鏈屏蔽多數已經解除,但需要繁復操作的情況依舊存在。 支付層面的打通則相對進展緩慢。近日,微信、支付寶接連宣布與銀聯雲閃付深化互聯互通,阿里旗下淘特、閒魚、盒馬等也已申請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微信審核。截至目前,阿里核心電商板塊暫未接入微信支付,騰訊系的京東、美團等也未開通支付寶支付。 網際網路平台謹慎「拆牆」 在這場網際網路平台的「拆牆」行動中,用戶數量最多、使用時長最長、依賴性最強的微信和QQ最受關注。騰訊曾在回應工信部互聯互通、開放外鏈的要求時明確表示,「堅決擁護,在安全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實施。」9月17日開始,騰訊如約在微信有步驟地解封外鏈。 當日晚間,微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范》調整的聲明」,聲明表示,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戶升級最新版本微信後,可以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訪問外部連結。 小編實測發現,目前在微信手機端一對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連結幾乎都能打開,但首先會跳出安全提示和免責信息,「該網頁可能不是由微信提供,微信無法確保內容的安全性,如果要繼續訪問,請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以淘寶為例,如果繼續訪問連結,則會跳轉至商品詳情頁,用戶可以在微信中操作購買,比此前要復制淘口令再打開淘寶方便很多。不過,初次在微信里打開淘寶連結,並不能直接完成付款動作,需要重新登陸。抖音分享至微信的連結,還需要通過復制口令。 相比之下,京東、美團、拼多多這些騰訊生態內的應用分享至微信的連結,則沒有安全提示,也可以直接跳轉至APP下單。 微信之外,QQ在一對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連結基本上都不需要經過提示外部連結風險可以直接打開;抖音私信在一對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連結都能打開,且能喚起後台相關應用程式。 支付層面的互通相對緩慢 相比外鏈屏蔽解除,用戶更關心的是微信、支付寶在支付層面何時打通。在微信、支付寶接連宣布與銀聯雲閃付深化互聯互通後,不少用戶認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互通可能不遠了。 雲閃付是由中國銀聯攜手各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開發建設、共同維護運營的移動支付APP,於2017年12月11日正式發布。 9月30日,微信發布聲明,微信支付正與雲閃付在支付、服務兩個層面推進更深入的互聯互通,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雲閃付APP也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 10月2日,支付寶也發文稱,正與中國銀聯展開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則下,推動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支付互聯互通。包括掃碼互認、淘寶商家支持消費者通過雲閃付付款等。 現在通過銀聯雲閃付已經可以掃描個人微信的「二維碼收款」完成付款,付款成功後,微信會收到一條收款通知。支付寶部分用戶也可實現該功能。 與銀聯雲閃付打通後,微信支付、支付寶是不是也要實現互聯互通了? 近日,有消息稱,阿里旗下餓了麼、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應用已經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閒魚、盒馬等應用也已申請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審核。對此,阿里方面回應,阿里旗下應用陸續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屬實。 但就目前來看,在核心電商板塊,雙方暫未實現互通。阿里旗下淘寶、天貓、淘特等應用暫未接入微信支付,現在僅支持支付寶支付(綁定支付寶的銀行卡也可支付)、找朋友幫忙付(當面掃碼,但也是支付寶的二維碼)。 騰訊生態內,美團、京東、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等應用也均未接入支付寶,拼多多已經接入支付寶,但默認微信支付優先,用戶要使用支付寶付款,需要點擊更換支付方式。 與開放外鏈相比,騰訊在支付層面的開放顯得更為謹慎。一來微信和支付寶都擁有龐大的用戶,互通後的數據處理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二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形成自己的流量閉環,要打開並不容易。 網際網路平台的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可以從整體上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有利於企業創新發展,最終實現便民利民。尤其在監管部門的介入下,互聯互通的節奏將加快。但對網際網路平台來說,開放是一方面,開放之後如何有效管理更為重要。 來源:cnBeta

空天院城市環境遙感團隊地震紅外遙感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孟慶岩研究員團隊,在地震紅外遙感、地震熱異常前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震前熱異常空間異質提取模型:在中國的應用(Spatially variable model for extracting TIR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Mainland)」為題,近日在 線發表在領域頂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發展,人們開始利用熱紅外遙感觀測數據及其反演參量對地震前後的熱變化進行檢測與分析,並在大量地震中發現了震前熱紅外或地溫異常升高現象。例如,利用NCEP多層氣溫數據,研究者提取了2014年6.2級魯甸地震的三維熱異常時空變化,研究結果表明,熱異常與震中引潮力變化存在緊密聯系,其發生於地下或近地表,以熱對流形式在底層大氣擴散,呈現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垂直結構。 圖1 魯甸三維熱異常強度隨引潮力變化趨勢 針對於熱異常的機理展開了諸多研究,其中包括「應力致熱說」、「氣熱說」、「P-holes 理論」等。研究者針對於汶川地震的熱異常和甲烷異常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發現甲烷異常在時間上明顯滯後於熱異常,其不大可能是導致地震熱異常的主要原因,而受引潮力調制的地應力變化則很有可能是造成熱異常的直接原因,並給出了熱異常、甲烷異常、引潮力和地應力潛在的物理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2 引潮力、地應力、熱異常與甲烷異常物理關系 有學者嘗試利用展開長時間統計研究。例如利用Robust Satellite Techniques (RST) 算法對中國四川地區的熱異常進行提取和分析,結果表明該地區的熱紅外異常對於地震的預測性能十分有限。與此同時,國外團隊在希臘地區利用熱紅外異常進行地震預測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對該研究進行復演和再分析後發現,混淆了警報預測成功率(PPV)和事件漏報率(FNR)。地震的時空叢聚性和過大的時空預警窗口使得該組熱異常在希臘地區的警報實際上與隨機猜測無異。地震紅外異常研究並沒有通過統計意義上的嚴格檢驗,仍缺乏強有力統計證據證明震前熱異常的存在。 圖3 希臘地區先驗機率分布 本研究則為熱異常的存在性提出了新的強有力的統計證據。利用NOAA提供的長波輻射數據,結合一種新的3D Molchan...

中科院水生所在魚類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寒冷、低氧和強紫外線的環境條件給土著生物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於魚類來說,青藏高原的極端環境使得高原土著魚類主要局限在三個類群:123種高原鰍屬魚類(Triplophysa)、76種裂腹魚類(Schizothoracine fishes)和43種鰋鮡魚類(Glyptosternoid fishes)。 這三個魚類類群種類繁多,廣泛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對青藏高原的極端環境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魚類系統學與生物地理學學科組科研人員通過對高原鰍、裂腹魚類、鰋鮡魚類三種高原魚類和低海拔魚類進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探討了三大高原魚類在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過程中發生的分子水平的趨同進化。 研究結果顯示:1)三大高原魚類與低海拔的魚類相比均呈現出進化速率顯著加快的現象;2)高原魚類中一共檢測到368個基因受到了正選擇作用,並顯著富集於能量和低氧代謝的通路中;3)在三大高原魚類中鑒定到大量分子水平上的胺基酸平行替代,更重要的是這些胺基酸平行替代位點中近半數都是高原魚類所特有的;4)功能實驗結果表明,低氧調控通路的關鍵基因VHL在常氧條件下三大高原魚類中均顯著低於低海拔魚類,但在低氧條件下均高於低海拔魚類。這些結果表明,三大高原魚類在青藏高原極端環境下發生了顯著的趨同進化現象。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Molecular Ecology。 論文連結 來源:cnBeta

大連化物所在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研究員李燦團隊在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受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的啟發,實現了高效光電催化全分解水過程,該過程的分解水制氫效率達4.3%,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最高效率。 前期,李燦團隊通過模擬自然光系統II中關鍵組分的重要功能,構築了高效的光電催化水氧化體系(J. Am. Chem. Soc.,2018;Adv. Mater.,2019),發現部分氧化的石墨烯(pGO)可作為捕光材料與水氧化催化劑之間的電荷傳輸媒介,其功能類似於自然光系統II中酪氨酸(Tyr)的作用。 研究中,團隊基於自然光合作用的原理,採用多媒介調控策略,實現了由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啟發的高效光電催化全分解水過程。團隊通過將無機氧化物基光陽極(BiVO4),有機聚合物基光陰極(PBDB-T:ITIC:PC71BM)與多個電荷傳輸媒介相耦合,組裝了一個高效的無偏壓全分解水光電化學池。研究發現,該體系中有機聚合物的離散能級特性使得有機光陰極和無機光陽極的光譜吸收具有較好的互補性,極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此外,該體系在捕光材料和電子受體/供體之間構建了一個包含多個電荷傳輸媒介的仿生電荷傳輸鏈。在電化學電位梯度的驅動下,光生電子通過這些電荷傳輸媒介有效轉移,提高了電荷傳輸速率並降低了電荷復合速率,實現了高效的電荷分離和傳輸。因而,太陽能-氫氣(STH)轉換效率達到4.3%。該研究通過使用具有匹配能級的多媒介調控的仿生策略,為高效人工光合體系的合理設計和組裝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方法。 相關研究成果以Unassis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Multimediator Modulation for Solar Water Splitting Exceeding 4% Solar-to-Hydrogen Efficiency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B類)「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大連化物所李燦團隊受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的啟發,實現了高效光電催化全分解水過程 來源:cnBeta

Wendelstein 7-X聚變反應堆新進展:等離子體溫度達到太陽核心的兩倍

據媒體報導,Wendelstein 7-X恆星是一個實驗性的核聚變反應堆,旨在讓我們更接近清潔、無限能源的前景。自2015年生產出第一個等離子體以來,我們看到它朝著這個目標邁出了穩定而重要的一步。物理學家剛剛證實了另一項「重大進展」,該反應堆的等離子體溫度是太陽核心的兩倍,這是解決設計中固有能量損失的努力的結果。 恆星反應堆跟更常見的、對稱的環形托卡馬克聚變反應堆不同,它們是充滿曲折和轉折的、極其復雜的結構。就像所有的核聚變反應堆一樣,其目標是通過將等離子流置於極端的溫度和壓力下迫使原子碰撞和聚變在一起進而產生巨大的能量以重現太陽內部的過程。 Wendelstein 7-X反應堆非常復雜,需要超級計算機來設計。當它繞著一個扭曲和旋轉的圓形腔圈時,它使用一系列的50個超導磁線圈來固定等離子體。2018年,該項目的物理學家們為這種類型的聚變反應堆創造了能量密度和等離子體約束的新記錄。 這些實驗還實現了等離子體被加熱到2000萬攝氏度--輕松超過太陽1500萬攝氏度(2700萬華氏度)的溫度。但事實證明,Wendelstein 7-X可能註定要承受更高的溫度。 工程師們在設計Wendelstein 7-X時著手解決一個比托卡馬克更困擾經典恆星設計的問題,即一種被稱為「新古典傳輸」的熱損失。這是由於加熱的粒子之間的碰撞將一些粒子撞出軌道,導致它們從磁場中向外漂移。Wendelstein 7-X的磁場籠經過了非常仔細的優化進而防止這些類型的損耗。 為了確定這個精心的計劃是否成功,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和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科學家們對這顆恆星的破紀錄實驗進行了詳細的新分析。這項分析集中在X射線成像晶體光譜儀收集的診斷數據上,其顯示了新古典輸運的急劇減少。 PPPL物理學家Novimir Pablant說道:「這表明優化後的W7-X形狀減少了新古典輸運,這對於W7-X實驗中看到的性能是必要的。這是一種展示優化有多重要的方式。」 這一性能是通過目前可用的「適度加熱功率」實現的,科學家們表示,分析表明,Wendelstein 7-X能限制熱量從而使其在未來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兩倍。但在研究核聚變的過程中,除了應對高溫之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解決其他形式的熱損失。進一步的實驗計劃在2022年進行,其中將包括一個新的水冷卻系統設計,該設計可以便於進行更長時間的實驗。 Pablant說道:「這種設計成功了,這對核聚變來說真是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清楚地表明,這種優化是可以做到的。」 來源:cnBeta

中科院大化所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化所李燦團隊在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受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啟發,實現高效光電催化全分解水過程,該過程的分解水制氫效率達到4.3%,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最高效率。 ...

空間中心在「天問一號」著陸區地質背景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巡視器「天問一號」於 2021 年 5 月 15 日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烏托邦平原形成於諾亞紀,是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擊盆地,直徑約為 3200km( 圖 1)。 ...

山西大學在金納米粒子相干非線性效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8月21日,記者從山西大學獲悉,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肖連團教授團隊在金納米粒子相干非線性效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在量子精密測量、光學傳感和生物醫學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清潔能源燃料電池的加速反應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從未如此之高,造成了一場開發新技術以替代化石燃料的全球競賽。這些綠色能源技術中最誘人的是燃料電池。它們使用氫氣作為燃料,清潔地生產電力,可以為從長途卡車到主要工業流程的一切提供動力。然而,燃料電池被核心化學反應中過程中的遲緩所阻礙,限制了效率。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動力學原理,可以利用鐵基單原子催化劑為這一反應加速。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改善燃料電池中化學反應的氧還原部分,在該反應中,氧分子反應後產生水。他們通過一種 "水凝膠錨定策略"做到了這一點,該策略創造了由水凝膠聚合物固定的密集的鐵原子組。找到正確的公式來間隔這些原子,就能產生相互作用,使它們蛻變為氧還原過程的催化劑。 弄清楚這些鐵原子的密度和位置動態,可以在這個反應中釋放出以前從未實現的效率水平,研究人員在最近發表於《自然-催化》的一篇新論文中展示了這些發現。 還原反應可能是大規模部署燃料電池的最大障礙,燃料電池的前景在於,它們的潛在應用幾乎是無限的,例如可以使用廣泛的燃料和原料,為大到公用發電站、小到筆記本電腦的系統提供動力。 全球的學術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提高燃料電池的能力。這包括UT Austin的其他工程師,他們正在採取各種方法來解決燃料電池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科克雷爾學院沃克機械工程系的材料科學副教授Yu Guihua說:"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以解決困擾我們社會的主要問題,如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是最重要的。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高效和可持續的技術;然而,它們受到陰極氧還原反應遲緩的動力學的限制。我們發現,催化劑原子之間的距離是下一代燃料電池效率最大化的最重要因素"。這些發現可以應用於包括電催化反應的任何場景,這包括其他類型的可再生燃料,以及無處不在的化學產品,如酒精、含氧化合物、合成氣和烯烴。 來源:cnBeta

突破性進展:在不施加外部磁場的情況下將一種材料磁化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在不應用外部磁場的情況下使材料磁化的方法。該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可以通過絕熱壓縮的方式產生,而不需要與環境進行任何熱交換。該過程使材料顆粒的自旋對齊並使系統磁化。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UNESP)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在不施加外部磁場的情況下使材料磁化的建議,他們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用於實現這一目標的實驗方法。 這項研究是Lucas Squillante在位於Rio Claro的UNESP物理系教授Mariano de Souza的指導下進行的博士研究的一部分。由Souza指導的另一位博士生Isys Mello和位於Ilha Solteira的UNESP物理和化學系教授Antonio Seridonio也做出了貢獻。該小組得到了FAPESP的支持。 "簡而言之,當鹽被絕熱壓縮時就會發生磁化,期間不與外部環境進行熱交換,"Souza說。"壓縮提高了鹽的溫度,同時重新排列其顆粒的自旋。因此,該系統的總熵保持不變,並且該系統在該過程結束時仍然被磁化。" 為了幫助理解這一現象,值得回顧一下自旋和熵的基本知識: 自旋是一種量子屬性,它使基本粒子(夸克、電子、光子等)、復合粒子(質子、中子、介子等),甚至原子和分子都表現得像微小的磁鐵,在提交給磁場時指向北或南--上旋和下旋。 順磁材料,如鋁,是一種金屬,只有在施加外部磁場時才會被磁化。包括鐵在內的鐵磁性材料,即使在沒有外加磁場的情況下也可能顯示有限的磁化,因為它們有磁疇。 熵基本上是對系統的可訪問配置或狀態的一種衡量。可訪問狀態的數量越多,熵就越大。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1844-1906)使用統計方法,將一個系統的熵(這是一個宏觀的量級)與構成其宏觀狀態的可能微觀配置的數量聯系起來。Souza表示,在順磁材料的情況下,熵體現了一種機率分布,描述了它所包含的粒子中上旋或下旋的數量。 Souza表示,在最近發表的研究中,順磁鹽在單一方向上被壓縮。施加單軸應力會減少鹽的體積。因為這個過程是在沒有與環境進行任何熱交換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壓縮產生了材料溫度的絕熱上升。溫度的上升意味著熵的上升。為了使系統中的總熵保持不變,必須有一個局部減少熵的部分來抵消溫度的上升。結果是,自旋趨於對齊,導致系統的磁化。 該系統的總熵保持不變,絕熱壓縮導致磁化,從實驗上看,當樣品被壓縮的時間少於熱鬆弛所需的時間--系統與環境進行熱交換所需的典型時間時,絕熱壓縮就實現了。 研究人員還提出,絕熱溫度的上升可以用來研究其他相互作用的系統,如磁絕緣體中的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物,以及雙極自旋冰系統。 來源:cnBeta

第六代暴風戰鬥機在新的設計合同下取得進展

在英國國防部(MOD)授予BAE系統公司一份2.5億英鎊(3.48億美元)的合同,開始該計劃的概念和評估階段後,英國的 "暴風"第六代戰鬥機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作為英國未來作戰航空系統的基石,"暴風"正在由國防部、BAE系統公司、萊昂納多英國公司、MBDA英國公司和勞斯萊斯公司根據與義大利和瑞典的三方協議進行開發。 當它在2035年服役時,它將與 "台風"歐洲戰鬥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5 "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一起工作,最終在2040年代取代它們。 根據新的合同,該財團將創建開發和評估該飛機的最終設計和能力規格所需的工具和技術。 雙引擎、三角翼的 "暴風雨"將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自主系統,這使得該飛行器能夠充當飛行指揮和控制中心,而飛行員則充當類似指揮設備人員的角色,而不是專注於近距離纏鬥。此外,"暴風"將擁有豐富的攜帶載荷能力,使其能夠攜帶高超音速飛彈,還可以控制無人機群並運行雷射武器。 "與我們的行業夥伴和國防部合作,我們正按計劃為英國提供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這將提供一個高度先進和復雜的防空能力,能夠對抗未來的威脅,並保障我們的國家安全和國防,"BAE系統公司航空部門的集團總經理克里斯·博德曼說。"今天宣布的合作標志著該計劃邁出了關鍵的下一步,我們將與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工作,以確定技術和能力要求,並開發將使 "暴風"由概念轉化為現實。 來源:cnBeta

耳蝸毛細胞再生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基因工程有望治療聽力損傷

由 Neil Segil 帶領的南加州大學干細胞實驗室科學團隊,近日發現了耳蝸感覺毛細胞再生的一個自然障礙,這些細胞在聽力和平衡障礙中會丟失。相關成果發表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上,而克服這個障礙是使內耳細胞恢復到新生狀態的第一步。 Segil 表示:「60% 以上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口都可能存在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我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基因工程方法,可用於引導胚胎內耳細胞中存在的一些相同的再生能力」。Segil 是干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系,以及南加州大學蒂娜和里克-卡魯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系的教授。 在內耳中,聽覺器官,也就是耳蝸,包含兩種主要類型的感覺細胞。其中「毛細胞」,具有頭發狀的細胞突起,接收聲音振動;以及所謂的「支持細胞」,發揮重要的結構和功能作用。 當脆弱的毛細胞因巨大的噪音、某些處方藥或其他有害物而受到損害時,由此產生的聽力損失在老年哺乳動物中是永久性的。然而,在生命的最初幾天,實驗室小鼠保留了支持細胞通過一個被稱為「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的過程轉變為毛細胞的能力,使聽力損失得以恢復。到了一周歲時,小鼠就會失去這種再生能力--人類也會失去這種能力,可能在出生前就已經失去了。 基於這些觀察,博士後學者陶立濤博士、研究生於浩澤(Vincent)和他們的同事仔細研究了導致支持細胞失去轉分化潛力的新生期變化。 在支持細胞中,指示「轉分化」為毛細胞的數百個基因通常是關閉的。為了打開和關閉基因,身體依靠激活和抑制分子來裝飾被稱為組蛋白的蛋白質。 作為對這些被稱為「表觀遺傳學修飾」的裝飾的回應,組蛋白將 DNA 包裹在每個細胞核中,控制哪些基因通過鬆散的包裹和可訪問而被打開,哪些基因通過緊密的包裹和不可訪問而被關閉。通過這種方式,表觀遺傳修飾調節基因活動,並控制基因組的新興屬性。 在新生小鼠耳蝸的支持細胞中,科學家們發現,毛細胞基因因缺乏激活分子H3K27ac和存在壓抑分子H3K27me3而受到抑制。 然而,與此同時,在新生的小鼠支持細胞中,毛細胞基因因存在不同的組蛋白裝飾,即H3K4me1而保持 "激活 "狀態。 在支持細胞向毛細胞的轉分化過程中,H3K4me1的存在對於激活毛細胞發育的正確基因至關重要。 來源:cnBeta

IBM研發出新AI,可以協助預測帕金森病的進展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是愈來愈廣的,例如說用AI來協助診斷癌症或者眼疾、判斷病人的心理健康等,甚至可以用來找出新藥的合適成份。而在最近,AI在對抗疾病的路上又多了一個用途,那就是預測帕金森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可能演變。 這個新的AI是由全球知名的IT企業IBM以及一個致力於尋找治療帕金森病合適方法的基金會共同研發。在兩者共同發表的論文中,他們表示這個新的AI可以預測帕金森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發病的不同時段以及其嚴重性,可以讓醫生更好地預測帕金森病人的情況,從而完全改變醫生幫助病人管理症狀的方式。 IBM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AI更好地管理病人的情況,以及設計臨床試驗。這些目標之所以那麼重要,是因為雖然有不少人患有帕金森病,但是非常多病人的運動及非運動症狀都是獨一無二。」 IBM這次的新突破是基於一項名為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的研究而成的。這項研究擁有對超過1400名患者的資料,借著這項研究,IBM讓這次的AI模型可以描繪出帕金森病的復雜症狀以及發展模式。 目前全球估計有超過60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而這個病目前暫時沒有治療方法。IBM這次研發的新AI未來有望可以針對帕金森病的不同階段提供更加詳細明確的特徵指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