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酷睿Ultra

Tag: 酷睿Ultra

ROG幻14/16 Air高能輕薄本發布:頂級Intel/AMD 厚度不到15mm

快科技1月16日消息,ROG今天發布了全新筆記本“ROG幻14 Air”、“ROG幻16 Air”,是第一款以Air命名的ROG筆記本,自然主打輕薄、高顏值,同時依然有強勁性能,號稱是“專業性能輕薄本標杆”。 ROG幻Air系列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美學和機身工藝,其中ROG幻16 Air薄至14.9mm,輕約1.85kg,ROG幻14 Air薄至15.9mm、輕約1.5kg。 提供日蝕灰、鉑月白兩種配色風格,其中鉑月白經歷了2年時間的研發、打樣,才找到最適合的這種白。 A面是光線矩陣設計和拋光的不銹鋼鏡面,還有7段式LED燈光,可以調節、定製多種燈效,還利用了隱藏式鉸鏈設計。 工藝方面採用了創新、精密的CNC金屬加工技術,花3個小時,使用0.7mm的超細微刀具,在一塊6063鋁合金板上加工出了鍵盤、觸控板、揚聲器的外部造型,與內部結構緊密結合。 配置上,ROG幻16 Air標配Intel新一代頂級的酷睿Ultra 9 185H,6+8+2 16核心22線程,睿頻可達5.1GHz,集成AI NPU,搭配RTX 4060/4070顯卡,支持雙顯三模熱切換。 內部是冰川散熱架構3.0,包括三個二代絕塵風扇、新型纖維網狀散熱管、CPU液態金屬,並支持ROG智能降噪技術。 內存最高32GB LPDDR5 7467MHz,存儲標配1TB PCIe 4.0 SSD,並預留第二個M.2插槽。 螢幕是16英寸的OLED星雲屏,屏占比88.4%,支持2.5K解析度(16:10)、240Hz刷新率、0.2ms響應時間、500nits亮度、1000000:1對比度、100% P3色域、DeltaE<1色准,還通過了潘通認證、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認證,支持G-Sync防撕裂,提供2年無憂換新服務。 其他還有6個揚聲器(杜比Vision+Atoms/音量提升47%/重低音提升125%)、240Hz采樣率觸摸板、1080p IR攝像頭、90Whr電池。 ROG幻14 Air改用AMD新一代頂級的銳龍9 8945HS處理器,4nm工藝,Zen4架構,8核心16線程,最高頻率5.2GHz,集成Radeon 780M...

4999元起 機械師新款曙光16 Air筆記本上市:酷睿Ultra+2K 120Hz屏

快科技1月15日消息,機械師推出了新款曙光16 Air筆記本電腦,售價4999元起。 設計上,機械師新款曙光16 Air採用金屬AD殼、噴砂陽極工藝,配有曙光燈條和尾翼燈帶。 新款曙光16 Air採用了16英寸屏,屏占比為87.5%,窄邊框5mm,色深為10bit,顯示比例為16:10,解析度為2560 x 1600,刷新率為120Hz,對比度為1200:1,sRGB色域為100%,DC調光無頻閃,得到了德國萊茵TUV低藍光認證。 性能方面,這款筆記本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Ultra 5 125H處理器,擁有6P+8E+2LPE/4P+8E+2LPE配置,共16核心22線程/14核心18線程,最高睿頻為4.8/4.5 GHz,集成了銳炬顯卡,擁有8/7個Xe核心。 同時搭配16/32GB的LPDDR5X-7467內存,以及512GB/1TB NVMe PCIe SSD,帶有雙SSD位,支持擴展,另支持Wi-Fi 6E,內置75Wh電池,支持100W PD快充。 接口提供了兩個全功能USB Type-C(支持DP視頻輸出和PD充電)、兩個USB 3.2 Type-A、一個USB 2.0、一個HDMI 2.1、SD讀卡器以及一個3.5mm音頻接口。 來源:快科技

這一屆CES上的Intel變了 一個新的AI PC時代才剛剛開始

每年年初的CES消費電子大展,都是PC尤其筆記本的一場盛宴,Intel、NVIDIA、AMD三巨頭都會帶來全新的平台。 但是,今年的CES 2024截然不同,尤其是Intel,有了新的節奏。 Intel選擇在2023年12月15日,提前正式發布了全新的酷睿Ultra(Meteor Lake)。 這堪稱Intel公司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PC處理器,從工藝到架構了再到技術全都煥然一新,尤其是開啟了AI PC的新時代。。 Intel為何如此一反常態?其實也不難理解。 首先,提前單獨發布可以避免CES上新品扎堆,從而擁有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強的傳播力。 其次,也是更關鍵的,留下半個月時間,可以給OEM廠商與合作夥伴充足的空間准備好產品,正好在大展期間亮相,讓觀眾和消費者一飽眼福、上手體驗。 當然了,Intel在CES上也沒有閒著,一方面發布了14代酷睿S系列台式機家族、14代酷睿HX系列遊戲本家族、酷睿U 1系列超低功耗家族,當然這些都屬於比較常規的升級。 另一方面,Intel全方位分享了當前以及2024年的戰略方向,尤其是在AI PC上的傾情投入。 Intel執行副總裁、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總經理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明確提出,Intel 2024年重點和優先要做的事情有三個方面: 一是重構關鍵用戶體驗,讓終端消費者受益。 二是大力投資和推動AI PC新時代。 三是與系統廠商、軟體廠商、硬體廠商等合作夥伴聯手,實現PC在軟硬層面的全方位創新。 其中的核心與基石,自然就是新鮮出爐的第一代酷睿Ultra,Intel處理器歷史上首次集成NPU AI獨立引擎。 它能夠以超低功耗、超高效率執行視頻會議、辦公輔助等AI任務,再結合CPU、GPU構成強大的AI平台,同時還有超高的圖形性能、能效。 Intel預計,到2025年,酷睿Ultra系列將為超過1億台PC帶來AI特性,而這個新的時代就從本屆CES開始。 著名市調機構Canalys也預計,2024年出貨的PC,將有19%支持AI,這個比例在未來還會進一步快速提高,讓AI真的無處不在。 今年,宏碁、華碩、戴爾(含Alienware)、惠普、聯想、LG、微星、微軟、雷蛇、三星等各大廠商將推出750多款配備Intel酷睿、酷睿Ultra的新PC,其中很多機型已經發布上市,大量機型在本屆CES上首次露面。 這一波不乏諸多特色機型,充分體現了AI PC時代的創新,比如華碩的靈耀14雙屏,B面、C面全都做成了螢幕。 比如戴爾的XPS 16,C面和鍵盤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三星的Galaxy Book 4,不但有驚艷的外觀設計和AMOLED X2螢幕,還有難以置信的續航,比上代長了40%。 比如微星的首款掌機CLAW,也是首款基於酷睿Ultra的掌機。 有了設備,更關鍵的是應用與生態,Intel也正在竭盡全力,聯合全行業推動AI PC的軟體適配、場景優化。 目前,Intel已經有100多家軟體夥伴,開發了300多項支持AI加速的功能,這倆數字還在迅速增加中。 本屆CES上,Intel也聯合夥伴展示了諸多典型的AI加速應用。 比如微軟的Copilot,微軟上個月才面向Windows設備發放硬體密鑰,這就出現在了酷睿Ultra筆記本上,按下筆記本上的Copilot按鍵就可以一鍵啟動,繪圖、控制PC(截圖/發送郵件/靜音/深色模式等等)、專注對話等等,近乎無所不能。 比如Omnibridge,一款無需翻譯的AI軟體,可以將手語轉換成英語,幫助聾啞人無障礙溝通。 我們也現場體驗了一台新的酷睿Ultra筆記本,綜合利用CPU、GPU、NPU,可以在Stable Diffusion、GMIP、Lightroom等應用中獲得成倍的效率翻番。 有了AI的助力,無論生成圖片還是編輯圖像,都更加簡單高效。 Intel CEO帕特·基辛格在CES上發言時指出,AI對於各行各業都有巨大的經濟價值,Intel將全身心致力於推動AI無處不在,不僅僅是AI PC,還有邊緣AI、數據中心AI,同時Intel也會打造負責任的AI。 基辛格表示,AI將給PC帶來全新的形態、規格,改變用戶界面、用戶體驗,Intel有信心憑借數量、質量和生態合作保持領先,而眼下正是AI PC 的重要時刻。 正如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所說,PC是“達爾文式”的設備,而AI PC正是其中的一個“寒武紀”時刻。——直白說就是PC會一直持續不斷進化,AI...

Intel小盒子正統續作 華碩宣布NUC 14 Pro迷你機:最高酷睿Ultra 9

快科技1月12日消息,CES 2024期間,華碩不但展示了,最高配備酷睿Ultra 9、RTX 4070,還公布了新的NUC 14 Pro系列,這才是Intel小盒子迷你機的正統續作。 華碩的NUC 14 Pro系列兩種版本,其中Pro 4X4標准規格(10.2x10.2厘米),黑色風格,亞光紋理外殼,可更換。 Pro+則略微放大到4X5規格(10.2×12.7厘米),但略矮一些,改為白色風格,陽極氧化鋁材質外殼。 配置基本一致,最高酷睿Ultra 9 185H處理器,最高頻率5.1GHz,Arc核顯。 內存支持DDR5-5600,最大容量96GB,SSD支持PCIe 4.0 x4,網絡有2.5G網卡,接口有兩個HDMI 2.1、兩個雷電4。 來源:快科技

自帶32GB記憶體 Intel首秀未來酷睿Ultra:超低功耗僅僅8W

快科技1月12日消息,Intel在本屆CES上發布了完整的新酷睿處理器家族,並披露了,都會在今年發布。 Arrow Lakee升級為Intel 20A製造工藝,主打高性能,同時用於筆記本、桌面、伺服器,還是第一款內置AI加速器的遊戲處理器。 Lunar Lake側重於低功耗,類似代號Meteor Lake的一代酷睿Ultra,大幅改進IPC性能,NPU AI性能則提升最多3倍。 在現場,Intel首次公開拿出了Lunar Lake的樣片,並透露合作夥伴也已經拿到了,正在進行測試。 Lunar Lake繼續使用Meteor Lake引入的分離式模塊化架構,但是從四個模塊精簡到三個,但還不清楚各自的具體功能,猜測最大的是主要CPU部分,次之的可能是GPU部分,最小的是IO等系統模塊。 其中,CPU部分最高為4P+4E 8核心12線程的配置,但不清楚是否還會有超低功耗的LP E核。 GPU部分則首次引入Xe2架構,當然也是低功耗版本。 不同於的是,它還同時集成了兩顆內存晶片,可以看到表面有美光的標識。 進一步了解顯示,這種內存是最新的LPDDR5X,頻率高達8533MHz,容量可選8-32GB不等。 事實上,Intel之前就展示過這種設計,當時還以為就是Meteor Lake家族的一個版本,而且那時候是三星的顆粒,頻率僅為7500MHz,容量8/16GB。 Lunar Lake的功耗范圍將有兩種級別,一是17-30W,採用主動風扇散熱,二是僅僅8W,無需風扇被動散熱即可。 看起來,這也是對高通驍龍X Elite的反擊,後者將在今年年中上市。 當然了,Arrow Lake、Lunar Lake也都會命名為酷睿Ultra系列,但究竟怎麼稱呼,尤其是如何劃分代際還不好說。 來源:快科技

華碩發布2024款Zenbook S 13 OLED輕薄本:酷睿Ultra+2.8K OLED屏

快科技1月11日消息,華碩推出了2024款Zenbook S 13 OLED輕薄本,搭載了英特爾最新的酷睿Ultra處理器。 設計上,新款筆記本擁有優雅的外形,整機尺寸為296.2mmx216.3mmx10.9mm,可選深湖藍或極地灰配色,結構中使用了回收金屬和塑料。 性能方面,2024款Zenbook S 13 OLED搭載了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U或酷睿Ultra 5 125U處理器,集成了銳炫Xe顯卡,搭配最高32GB的LPDDR5X-7467內存,以及最高1TB的PCIe 4.0 x4 NVMe SSD。 螢幕採用的是13.3英寸的“Lumina”OLED顯示屏,顯示比例為16:10,解析度為2880 x 1800,響應時間為0.2ms,峰值亮度為600尼特。 色彩顯示方面,這款螢幕的DCI-P3色域為100%,色准Delta E<1,得到了Pantone、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和德國萊茵認證,支持杜比視界。 接口配有兩個Thunderbolt 4、一個USB 3.2 Gen2...

華碩推出NUC 14 Pro系列:頂配酷睿Ultra 9、雙雷電4

快科技1月11日消息,華碩在本次CES 2024上推出了NUC 14 Pro系列迷你主機。 據悉,NUC 14 Pro+採用了陽極氧化鋁材質,5x4英寸的機身里搭載了最高可選英特爾酷睿Ultra 9 185H處理器,16核心22線程、24MB三級緩存、頻率5.1GHz。 支持最高96GB的DDR5-5600內存,配有M.2 2242和M.2 2280插槽。 除了精緻、時尚的外觀,這款迷你主機還具備豐富的接口配置,能夠滿足各種復雜的工作負載和拓展需求,支持2.5Gb LAN和WiFi 6E,配備雙雷電4接口。 此外,還有一款NUC 14 Pro為黑色,分為薄版和厚版,可選2.5英寸硬碟位。其4 x 4英寸的機身最高可選酷睿Ultra 7 165H處理器,同樣配有雙M.2 2280 PCIe 4.0 x4插槽,2.5Gb LAN、WiFi 6E、藍牙5.3、以及雙雷電4接口。 來源:快科技

銘凡推出新款迷你主機:搭載4英寸副屏、支持自定義顯示

快科技1月11日消息,銘凡UH185 Ultra/UH155 Ultra/UH125 Ultra迷你主機,並且搭載了英特爾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 新款迷你主機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4英寸副屏,上面還有一個FHD網絡攝像頭。附帶的支架可以使螢幕和攝像頭傾斜,用於視頻會議,用作交互式系統監視器,或變成用於裝飾的擺件。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定義副屏的顯示內容和功能,為工作和娛樂提供更多可能性,看起來非常具有個性。 性能方面,定位最高的型號採用的是最強勁的酷睿Ultra 9 185H,TDP為45W。其擁採用了Intel 4製程工藝,帶有基於Redwood Cove架構的P-Core和基於Crestmont架構的E-Core,有6P+8E+2LPE,共16核心22線程,最高睿頻5.1GHz。 同時,核顯採用了全新的Alchemist Xe-LPG架構設計,具有8個Xe核心,運行頻率為2.35GHz,新引入的NPU可以更好地分擔不同的AI任務。 此外,這款迷你PC還配有雙5G RJ-45網口,雙USB 4接口。用戶可通過雙SO-DIMM插槽配置最大96GB的DDR5-5600內存,提供的雙M.2 PCIe4.0 x4插槽提供了充足的存儲擴展。 來源:快科技

Intel迷你機後繼有人 首款ROG NUC亮相:2.5升身材滿血酷睿Ultra 9、RTX 4070

快科技拉斯維加斯1月10日現場報導:CES 2024大展上,華碩首次展示了全新迷你主機ROG NUC,傳承於Intel NUC,擁有超小的體積、超強的性能。 Intel 2023年7月宣布終結NUC迷你機業務,移交給華碩,後者於當年10月份宣布完成收購,但雙方均未披露交易價格。 這台全新的ROG NUC體積約2.5升,如同一個較大的盒子,可以水平擺放,也可以放在底座上垂直擺放,就是這時候四個腳墊略顯煞風景。 造型設計頗有Intel NUC的遺風,也非常符合ROG的氣質,線條凌厲,機身多出開有散熱孔,可以免工具拆卸。 配置方面,基於Intel最新的酷睿Ultra移動平台,最高可選尚未正式發布的酷睿Ultra 9 185H,性能釋放最高65W,而顯卡可選RTX 4060/4070 Laptop GPU,可以做到140W滿功耗釋放。 其他方面,還有雙通道DDR5 SO-DIMM內存(最大容量128GB)、三個PCIe 4.0 x4 SSD,Wi-Fi 6E無線網卡。 接口提供雷電4、兩個DisplayPort、一個HDMI、六個USB、RJ-45、SD Express 8.0、3.5mm,可以輸出四路4K。 具體上市時間不詳,但估計會很快。 來源:快科技

微星CLAW掌機發布:酷睿Ultra 7 155H、配有雷電4接口

快科技1月9日消息,微星今日正式推出CLAW掌機,這是市面上首款搭載英特爾Meteor Lake處理器的手持移動遊戲設備。 據悉,新款掌機最高可選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擁有6P+8E+2LPE,共16核心22線程,最高睿頻為4.8 GHz,另外也可以選擇酷睿Ultra 5 1x5H處理器,共14核心18線程。另集成銳炬顯卡,酷睿Ultra 7配有8個Xe核心,酷睿Ultra 5配有7個Xe核心。 同時,它配備了16GB的LPDDR5-6400內存,並非之前基準測試里泄露的32GB;配有M.2 2230插槽,可選512GB或1TB的PCIe 4.0 SSD。 螢幕採用的是7英寸IPS觸控螢幕,解析度為1920 x 1080,刷新率為120Hz,亮度為500尼特,支持VRR(可變刷新率)。 此外,微星CLAW掌機帶有兩個2W揚聲器;配有Thunderbolt 4接口,另外還有microSD卡槽和音頻插孔;內置53Whr,隨附65W PD電源適配器;安裝Windows 11 Home作業系統。 價格上,華碩微星CLAW掌機起售價為699美元(約合人民幣5004元),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發售。 來源:快科技

Intel酷睿Ultra CPU IPC性能實測:仍需繼續努力

快科技1月3日消息,Intel全新的酷睿Ultra號稱公司有史以來最具革命性的產品,擁有全新製造工藝、CPU/GPU架構、分離式模塊化架構、AI引擎,號稱要開啟AI PC時代,但是實測顯示,CPU性能這次確實不盡如人意,實際提升很小,換算成IPC性能反而退步了! IPC就是每時鍾周期指令數,可以理解為一個架構的性能水平,不同架構的IPC性能對比大致相當於同等頻率下的差異。 硬體愛好者David Huang測試的數據顯示,SPECint 2017項目中,酷睿Ultra 7 155H的單位頻率性能僅為1.76,相比於13代酷睿i7-13700H 1.92反而降低了大約8%。 這樣的表現,甚至不如AMD的銳龍7 7840HS(1.8),和非常流行的低功耗版銳龍7 7840U(1.75)完全在同一檔次。 如果帶上蘋果就更有趣了,M2 Pro、M3 Pro都超過了2.9,無論是Intel還是AMD都望塵莫及。 好消息是,AMD新一代的銳龍8040系列只是“馬甲”,CPU性能幾乎沒有提升,這給Intel留下了一絲面子。 壞消息是,AMD再下一代的Stirx Point將會用上全新的Zen5架構,預計今年年中登場,Intel自己的下一代Arrow Lake、Lunar Lake雖然會改進升級架構,但似乎也不會有翻天覆地的提升。 來源:快科技

14999元起 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開售:酷睿Ultra+2.8K OLED屏

快科技12月27日消息,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 2024款今日正式開售,首發價14999元起。 外觀上,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採用航空級碳纖維及稀土鎂鋁合金材質打造,薄至14.96mm,輕至1.11kg。 性能方面,這款筆記本搭載酷睿Ultra 7處理器,16核心22線程,集成Arc 8銳炫核顯,支持硬體光追、DX12 Ultimate、XeSS、AV1編解碼。 搭配32GB的LPDDR5x-6400內存,以及1/2TB的PCIe 4.0 NVMe SSD。 螢幕為2.8K 120Hz 3A-OLED面板,2880*1800解析度,100% DCI-P3色域覆蓋,具有10bit色深10.7億色顯示,1ms瞬時響應,另擁有獨家“三防技術”——AG防眩光、AR防反射、AS防污漬。 此外,這款筆記本採用了防潑濺氣動鍵盤2.0,採用全新布局,配備標志性TrackPoint小紅帽,增加全新快捷功能,擁有經典三鍵設計及120mm加大多點觸控板。 接口方面,這款筆記本配備HDMI 2.1、雷電4、USB-A等。 來源:快科技

首發9999元 微星尊爵13 AI Evo預售:酷睿Ultra7+2.8K OLED屏

快科技12月25日消息,微星新款尊爵16 AI Evo筆記本電腦目前已經開啟預售,首發到手9999元。 外觀上,新款筆記本採用了的鎂鋁合金外殼,薄至16.85mm,輕約1.5kg,精美的無縫工藝大幅增強了機身的強度和耐用性,纖薄精緻、輕松攜帶。 同時,微星尊爵16 AI Evo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擁有6P+8E+2LPE,共16核心22線程,最高睿頻為4.8 GHz,集成了銳炬顯卡。 另內置32GB的LPDDR5內存,以及1TB的PCIe 4.0 x4 SSD,還帶有額外的2280 M.2 PCIe 4.0插槽便於擴展存儲。 螢幕採用16英寸的QHD+釉月屏,解析度為2560x1600,刷新率為60Hz,DCI-P3色域為100%。 此外,著看筆記本配有支持DTS音效的高保真揚聲器,得到了Hi-Res金標認證。配備了IR FHD網絡攝像頭,支持AI降噪Pro,並帶有物理防窺開關,內置99.9 WHr大容量電池,可以提供18小時的續航時間,支持100W PD快充。 接口包括兩個Thunderbolt 4、一個USB 3.2 Type-A、一個HDMI 2.1、SD讀卡器、一個RJ45網口和一個3.5毫米音頻插孔。 來源:快科技

AI勢頭不可阻擋 英特爾酷睿Ultra筆記本NPU能力體驗

部署一個既能配音,又能陪聊,還能幫你畫畫的AI小助手,或許已經成為大家未來的工作目標了。 然而似乎每當我們使用AI應用(比如AI摳圖、AI背景替換)時,筆記本電腦似乎很容易就遇到“瓶頸”:不僅會開始卡頓,還呼呼作響,甚至續航時長也開始大幅縮減。 為此,Intel在今年中宣布了AIPC計劃,且很快在年底推出了MeteorLake架構的酷睿Ultra處理器,堪稱是有史以來提升最大一代處理器,具體特性如下: 1、Intel4製程工藝,提升了超過20%的性能和能效。 2、全新三級核心結構,增加AI計算單元NPU。 3、集成顯卡性能提升1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顆新加入的“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 我們可以將它比作理器里的AI小助手,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提升用戶的AI應用體驗。 在發布會中,Intel介紹Ultra處理器的NPU適用於持續的AI和分擔AI負載。 不難想像,擁有NPU的AI PC會有如下體驗上的提升: 1、更快的語音識別和語音助手響應速度 2、更流暢的人臉識別和解鎖 3、更高效的圖像識別和處理 4、更智能的背景美化和視頻效果 5、甚至可以流暢運行大參數AI模型 最近,我們收到一台搭載MeteorLake架構酷睿Ultra155H處理器的華碩靈耀142024輕薄本,趁熱做了個AI性能和應用測試。 通過ULProcyonAIInferenceBenchmark推理性能基準測試(涵蓋MobileNetV3、InceptionV4、YOLOV3、DeepLabV3、Real-ESRGAN和ResNet50等多種神經網絡模型)發現,MeteorLake的AI推理能力是ArciGPU(核芯顯卡)為先,NPU其次,最次為CPU。 檢測整機功耗發現,NPU的AI計算效能要遠高於CPU,且高於GPU(Intel曾表示,NPU整體能耗比相比最多可以提升8倍之多)。 這說明NPU非常適合筆記本電腦這類對能效要求極高的移動設備,可用來承擔持續性的低計算量AI應用計算——目的是減少整機功耗,提升續航。 那麼,當我們的筆記本電腦擁有NPU後,可能就會有兩個比較直觀的感受: 1、使用能進行AI運算的程序時,續航不容易“崩”了——NPU的AI運算能效比更高。 2、支持AI運算的AI應用更流暢了——NPU可釋放CPU和GPU的運算壓力,物盡其能。 不過,實際應用方面筆者尚未測試成功,因為在測試該產品時還處於產品保密階段,市面大部分應用程式(包括Team、剪映、SD、LLM等)尚未支援NPU硬體加速(仍然主要依靠CPU和GPU計算)。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NPU處理器落地,大多數AI應用將會迅速適配,整機能效會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不過實際適配結果如何,目前只能說“未來可期”。 總結: 從原理上來說,NPU比通用CPU或GPU更擅長高效地並行完成低精度計算,且NPU在存儲方面擁有高帶寬、高容量的特性,數據吞吐量大、響應延遲低的特點,對AI應用效率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NPU就像一個效率超高的AI計算專家,讓你的本本續航更持久的同時,也能流暢運行虛擬背景、實時美顏等各種酷炫的AI應用。這便是目前NPU在PC設備中發揮的最明顯的作用。 理論上,擁有NPU計算單元的PC設備還會擁有更強的AI運算能力,可更高效地處理復雜AI模型,完成快速的計算和反饋。 Intel曾在Ultra發布會上表示,Ultra處理器已經可以運行200億參數的AI大模型,且還親自展示了本地大語言模型和文生圖等AI應用。 但是說實話,目前本地AI所生成的結果的准確度、復雜度等方面仍不能與參數量更大的雲端生成式AI應用相媲美。 如果我們展望未來的話,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AI應用對NPU加以支持,筆記本的續航和性能定會有顯而易見的提升(前提是你經常使用此類AI運算的應用)。 且隨著NPU單元算力,以及PC設備存儲能力的增強,未來在個人電腦上部署一個好用的本地千億參數量級的AI大模型,實現一個媲美雲端AI的智能寫作或生圖功能,或許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最後,未來我們還會持續官網基於NPU加速應用落地的情況,並會持續針對酷睿Ultra處理器產品進行AI功性能和功耗表現等方面的詳細的測評。敬請關注PConline的最新內容。 來源:快科技

CPU早已經不只是CPU了 Intel酷睿Ultra詳解

談到電腦、手機等硬體的升級,近幾年我們都會用“擠牙膏”來形容新一代產品的性能表現。 確實在一年一更新的節奏下,通常產品的性能提升維持在10%~20%之間,鮮有就突破性進展。但每次技術上的躍遷,必標志著我們的世界又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隨著今年AI在個人用戶中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服務端出現了前所未有超強算力的AI GPU加速卡,而且在終端上,電腦的CPU也實現了技術上的全面躍遷。 CPU早已經不只是CPU 提到CPU,我們的慣性思維,會認為他就是我們電腦的運算核心,我們會非常注重它的性能表現。但實際上,從十年前開始,我們電腦里的那個“黑疙瘩”,早已不單純地只具有CPU的功能。 早在2011年,英特爾第二代酷睿處理器(代號Sandy Bridge)就已經將GPU及相關顯示輸出接口電路與CPU晶片集成在一個Die上。 此外,視頻編解碼器、信號處理器等各種專用加速單元也被集成入CPU,形成“系統級晶片”,這大幅提升了CPU的處理效率,並減少了對外圍晶片的依賴。 不過隨著晶片製造的工藝製程向著越來越精細的尺寸疊代升級,在物理特性上越來越逼近現有材料的性能極限,技術實現越來越困難,晶片製造成本急劇增加。為了能夠集成更多電路,同時又能有效控制良率和生產成本,就出現了Chiplet技術。 Chiplet技術是將一個大晶片拆分為多個小晶片(Chiplet),再通過先進封裝集成到一起。相比之下,SoC技術是在一塊晶圓上製造整個系統。而Chiplet可利用不同廠商的製造技術,讓各晶片獨立優化,再組裝,完美結合性能與成本。被業界視為繼SoC之後,新一代系統級晶片解決方案。 雖然Intel最新的酷睿Ultra處理器不是第一款採用Chiplet設計的產品,但這次升級,標志著PC處理器正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酷睿Ultra四芯合一 Intel最新Meteor Lake架構酷睿Ultra處理器主要集成了四顆不同製程工藝的小晶片,包括Compute Tile、Graphics Tile、SoC Tile和I/O Tile。 其中Compute Tile部分基於EUV技術的Intel 4製程工藝製造,而Graphics Tile、SoC Tile和I/O Tile則全部由積電代工,採用台積電5nm和6nm製程工藝生產,最後通過英特爾Foveros 3D封裝技術將他們連接到一起。 相比歷代的單一製程單一晶圓製造,Intel酷睿Ultra不僅在核心架構上實現了異構整合,而且首次採用了多源晶圓製造的方式。可以說是英特爾在工藝技術和晶片設計上的雙重突破。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Intel一直堅持自主可控的晶片工藝技術。早期的摩爾定律推動其處理器性能穩步增長,垂直一體化的封閉生態也成為其支配PC產業的基石。 但是,在晶片製造進10納米後,Intel工藝技術開始明顯落後競爭對手。光刻機物理極限、介電層難題等障礙大幅拖累其疊代速度。 而TSMC等專注晶圓製造的專業代工廠在7nm/5nm節點上不斷突破。這迫使Intel開始推動策略性轉型,提出了“四年五個製程節點”計劃。即通過在四年內推進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和Intel 18A五個製程節點,於2025年重獲製程領先性。 在該計劃的順利推動下,酷睿Ultra處理器中Compute Tile部分使用了Intel 4製程工藝。同時全新的小晶片設計,在多個製程工藝優勢的協同整合下,為Intel重回製程領先爭取到寶貴的時間。而chiplet模式也預示著半導體產業將呈現跨廠商、跨國界的高度協作與共生格局。 Intel歷代處理器使用的工藝製程和關鍵技術: 1971年4004使用10微米PMOS工藝 1978年8086使用3微米HMOS工藝 1985年80386使用1.5微米HMOS工藝,首次引入32位 1989年80486使用1微米工藝,集成電晶體數突破100萬 1993年Pentium使用0.8微米BiCMOS工藝 1997年Pentium II使用0.35微米CMOS工藝 2000年Pentium III使用0.18微米Coppermine工藝 2006年Core 2使用65納米工藝,高K金屬柵極 2011年第2代酷睿,32納米工藝,CPU集成GPU 2012年第3代酷睿,22納米工藝,三柵級FinFET技術 2017年第8代酷睿,14納米++工藝,Tick工藝節點出現了較大的延遲 2019年第10代酷睿,10納米、14納米混用 2021年第12代酷睿,Intel...

喊你來參加 Intel發起AI創新應用大賽:讓你真切感受AI PC

12月15日,堪稱Intel史上最大變革的酷睿Ultra處理器正式登場,也正式開啟了AI PC的新時代,預計未來兩年將有上億台PC駛上AI的快車道,讓整個行業耳目一新。 為了推動AI、AI PC的應用普及,作為行業領袖的Intel可謂煞費苦心,今年10月底就啟動了“AI PC加速計劃”,鼓勵AI應用創新,迅速有了100多家ISV軟體夥伴、300多個AI輔助功能。 現在,Intel又正式啟動了AI創新應用大賽,為廣大開發者提供了展示創意和成果的平台,幫助每一位開發者抓住生成式AI帶來的機遇。 報名地址: 依託酷睿Ultra等軟硬體工具,大賽將幫助開發基於Intel AI PC的出色應用,讓每一位用戶都能切實體驗到AI PC帶來的生產力、娛樂體驗變革。 大賽將通過賽事平台、技術集訓、專家答疑等形式,助力開發藝術創作、音樂製作、知識分享、效率提升等豐富的工作、生活、娛樂軟體,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畫家、作曲家、導演、設計師等。 此外,Intel正在推動IHV硬體廠商、ISV軟體廠商、開發者與Intel的豐富資源互聯互通,涵蓋AI工具鏈、聯合開發、硬體、設計資源、技術專長、聯合市場推廣機會等等,讓AI應用真正全鏈條繁榮起來。 Intel AI創新應用大賽分設個人賽道、企業賽道兩部分,前者面向個人或團隊,包括AI開發者、AI愛好者、數據科學家、ML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研究學者、在校師生等,後者面向企業,醫療、金融、零售、製造等各領域均可。 大賽設置一、二、三等獎及多個特別獎項,總獎金達52.5萬元。 其中,個人賽道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勝獎9名,每名獎金分別為30000萬元、15000元、10000元、5000元。 企業賽道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勝獎9名,每名獎金分別為50000萬元、25000元、15000元、5000元。 特別獎項中,針對個人賽道的卓越創新團隊5名,每名扶持獎金10000元;針對企業賽道的卓越創業企業5家,每家扶持獎金30000元。 Intel AI創新大賽已經啟動技術培訓,官方提供詳細的培訓資料。 參賽者可在2024年2月24日前提交初賽作品,入圍半決賽名單將在3月1日公布。 半決賽作品提交截止到4月15日,入圍決賽名單將在4月22日公布。 最終,5月10-11日舉行線下答辯、頒獎典禮。 酷睿Ultra是首款集成NPU AI引擎的處理器,具有高能效、低功耗的優勢,適合長時間運行的低負載AI推理工作。 比如視頻會議中長時間的背景虛化、人眼追蹤等,NPU加入後可以將CPU、GPU解放出來,從而讓輕薄本擁有更持久的續航,官方稱可節能38%。 NPU還可以聯合全新架構的CPU、GPU進行平台化的AI處理,總算力達34TOPS,滿足不同場景對AI算力的需求。 其中,CPU適合處理輕量級、低延遲的單次AI推理,GPU適合需要高性能、高吞吐量的AI應用,比如AIGC的文生文或文生圖。 軟體層面,Intel通過提供統一的開發框架,可以將不同底層機構的AI單元統一在一起,方便開發利用。 AI PC,正在加速走來! 來源:快科技

5799元起 聯想小新Pro 16 AI超能本今晚開售:首批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

快科技12月21日消息,聯想小新Pro 16 AI超能本將於今晚0點正式開售,售價5799元起。 據介紹,新款筆記本搭載酷睿Ultra 5 125H處理器,14核18線程,睿頻可達4.5GHz,配備7 Xe核顯,性能釋放可達65W。 搭配16/32GB的LPDDR5x-7467內存,以及1TB的PCIe 4.0 SSD,還帶有額外的2280 M.2 PCIe 4.0插槽便於擴展存儲。 螢幕採用的是16英寸2.5K 120Hz屏,350尼特亮度,sRGB色域為100%,色准DeltaE小於1.5,得到了雙萊茵護眼認證,全段DC調光無頻閃,支持AdaptiveSync。 此外,該筆記本內置的電池容量為84Wh,支持100W PD快充和140W聯想超快充,聯想也標配了100W氮化鎵迷你安全適配器。 接口包括雷電4、全功能USB-C、雙USB-A、SD卡槽以及3.5mm音頻插孔,另有旗艦級立體雙揚聲器支持杜比全景聲,攝像頭自帶物理隱私鎖。 來源:快科技

超能課堂(327):何為酷睿Ultra?新一代Meteor Lake架構詳解

兩年前推出的Alder Lake處理器可以說是英特爾的一次重大的技術革新,這是混合架構x86處理器首次大規模推向消費市場,它和它的後繼者Raptor Lake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產品,也為後續產品打下基礎。年末推出的Meteor Lake架構酷睿Ultra是英特爾今年最重磅的產品,它採用分離式模塊架構,由四個獨立的模塊組成,並通過Foveros 3D封裝技術連接,其計算模塊首次採用Intel 4製程工藝打造,使Meteor Lake成為英特爾史上能效最高的客戶端平台。 同時Meteor Lake是英特爾首款內置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的CPU,新一代處理器主打的就是AI人工智慧,讓PC進入AI時代,全新的處理器通過踐行XPU戰略,為高能效AI PC做出了進一步創新。 接下來我們來快速的看下組成Meteor Lake的四個模塊: 計算模塊採用最新的Intel 4製程工藝,包含6個P-Core與8個E-Core,性能核架構升級至Redwood Cove,能效核升級至Crestmont架構,依然使用環形總線。 SOC模塊裡麵包含了全新的低功耗島E-Core,用與新型低功耗負載,進一步優化節能與性能間的平衡。NPU也整合在SOC模塊內,還有包括一些常規的連接模塊,Wi-Fi 6E和藍牙模塊是整合在SOC模塊內的,如果想用Wi-Fi 7則需要外接,以往整合在核顯裡面的媒體處理計算單元現在也整合到了SOC模塊內,還包含顯示輸出單元和內存控制器,支持8K HDR和AV1格式的視頻編解碼,支持HDMI 2.1與DP 2.1的視頻輸出,這個SOC模塊就相當於一個迷你的小CPU。 圖形模塊採用了Intel最新的ARC圖形架構,Meteor Lake能夠提供上一代兩倍的圖形性能,能夠在核顯中提供獨顯級別的性能,支持光線追蹤,有更全面的DX12功能集。 IO模塊就如它的名字那樣是用來提供IO擴展的,內部整合了Thunderbolt 4和PCIe 5.0控制器,還有視頻輸出的物理層也在IO模塊裡面,為IO擴展提供了非常好的靈活性。 酷睿Ultra處理器最多擁有6P+8E+2LPE,共22線程,最高睿頻5.1GHz,支持LPDDR5/5x-7467和DDR5-5600內存,前者最大容量64GB,後者則能到96GB。處理器提供8條PCIe 5.0和20條PCIe 4.0,當中IO模塊提供了8條PCIe 5.0和8條PCIe 4.0,SOC模塊則提供了12條PCIe 4.0。接口方面,支持DP 2.1和HDMI 2.1視頻輸出,提供多達4個Thunderbolt 4接口,2個USB 3和10個USB 2,還有兩個SATA 3.0口,接口相當豐富。 來看具體產品,首款酷睿Ultra處理器包括H和U後綴的產品各四款,其中H系列的最多6P+8E+2LPE,最頂級的型號是酷睿Ultra 7 165H,最大睿頻5.0GHz,配備Intel Arc GPU,擁有8組完整的Xe核心,而酷睿Ultra 5的少兩個P-Core,只有4P+8E+2LPE,核顯也只有7組Xe核心。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酷睿Ultra 7/5的H系列處理器基礎功耗是28W,它的定位其實更接近上代的P系列,主要是針對輕薄本的,最大睿頻功耗有64W和115W兩檔,具體看OEM廠家怎麼設計產品,如果廠商是按28W基礎功耗去設計產品的話,最大睿頻功耗就是64W,如果按38W或40W去設計產品的話,最大睿頻功耗則是115W。U系列的處理器應該是換了計算和圖形模塊,最多隻有2P+8E+2LPE,GPU也只有4組Xe核心,四款產品全部都只有頻率上的差別,最頂級型號是酷睿Ultra 165U,最大睿頻4.9GHz,基礎功耗15W,最大睿頻功耗57W,需要指出的是,U系列不支持PCIe 5.0,但PCIe通道數量和H系列一樣。2024年第一季度還會推出頂級的酷睿Ultra 9 185H,最大睿頻提升至5.1GHz,為了提供更好的性能它的基礎功耗直接被設置為45W,最大睿頻功耗115W。另外還有兩款U系列的產品,它們的最後一位數字從5變成了4,最大區別在內存支持上面,它們只支持LPDDR5/5x-6400內存,最大內存容量64GB。 Intel 4和Foveros封裝 根據IDM...

11999元 微星新款尊爵13筆記本上市:英特爾Ultra 7 155H+2.8K OLED屏

快科技12月20日消息,微星新款尊爵13輕薄商務筆記本現在已經上架,首發11999元。 外觀方面,新款筆記本採用了的鎂鋁合金外殼,厚度僅為 16.9毫米,重量僅為990克,精美的無縫工藝大幅增強了機身的強度和耐用性,纖薄精緻、輕松攜帶。 據悉,微星尊爵13輕薄商務筆記本搭載13.3英寸OLED屏,解析度為2.8K(2880x1800),DCI-P3(典型)色域。 性能方面,新款筆記本搭載的是英特爾Ultra 7 155H,採用Intel 4工藝製程,16核心20線程,架構為6P核+8E核+2LPE核,睿頻頻率可達4.8GHz。 同時搭配了32GB的LPDDR5內存,以及1TB的PCIe 4.0x4 SSD。 此外,微星新款尊爵13配備支持Wi-Fi 7和藍牙5.4的Intel Killer BE1750晶片,另內置立體聲2W揚聲器、3個麥克風和一組接口。 其他方面,該筆記本支持Windows Hello兼容人臉識別的1080p紅外網絡攝像頭、背光鍵盤、指紋識別器和65W USB-C電源。 來源:快科技

10499元 微星新款尊爵16 AI Evo筆記本上市:酷睿Ultra+2.5K屏

快科技12月17日消息,微星推出了新款尊爵16 AI Evo筆記本電腦,搭載英特爾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首發10499元。 設計上,新款筆記本採用了的鎂鋁合金外殼,薄至16.85mm,輕約1.5kg,精美的無縫工藝大幅增強了機身的強度和耐用性,纖薄精緻、輕松攜帶。 性能方面,微星尊爵16 AI Evo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擁有6P+8E+2LPE,共16核心22線程,最高睿頻為4.8 GHz,集成了銳炬顯卡。 同時搭配了32GB的LPDDR5內存,以及1TB的PCIe 4.0 x4 SSD,還帶有額外的2280 M.2 PCIe 4.0插槽便於擴展存儲。 螢幕採用16英寸的QHD+釉月屏,解析度為2560x1600,刷新率為60Hz,DCI-P3色域為100%。 此外,著看筆記本配有支持DTS音效的高保真揚聲器,得到了Hi-Res金標認證。配備了IR FHD網絡攝像頭,支持AI降噪Pro,並帶有物理防窺開關,內置99.9 WHr大容量電池,可以提供18小時的續航時間,支持100W PD快充。 接口包括兩個Thunderbolt 4、一個USB 3.2 Type-A、一個HDMI 2.1、SD讀卡器、一個RJ45網口和一個3.5毫米音頻插孔。 來源:快科技

AI PC兩年要大賣1億台 就靠它了

12月15日下午,Intel在中國北京召開了主題為“AI無處不在,創芯無所不及”的2023Intel新品發布會暨AI技術創新派對,正式發布了代號為“Meteor Lake”的面向AI PC產品的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這將是實現於Intel方案的AI PC到2025年出貨1億台目標的關鍵。 Intel酷睿Ultra處理器基於Chiplet架構,採用了全新的製程工藝及3D封裝技術,並對CPU、GPU內核進行了大幅升級,同時還加入了面向AI的NPU內核,使得整體晶片可帶來34TOPS的整體AI算力,可以支持200億大模型在終端側運行。 Chiplet+3D封裝 據介紹,高端規格的Intel酷睿Ultra“Meteor Lake”CPU當中使用多種不同製程工藝的Chiplet小晶片,包括基於EUV技術的Intel 4 製程工藝的Compute Tile,台積電5nm的GPU Tile,台積電6nm的SoC Tile,台積電6nm工藝的I/O Tile。 具體來說,Meteor Lake的Compute Tile 採用了 Redwood Cove P-Core 和 Crestmont E-Core 混合內核架構,H/P 系列和 多達 14...

三星發布Galaxy Book 4系列筆記本:酷睿Ultra+自研安全晶片

快科技12月15日消息,三星今日發布了Galaxy Book 4系列筆記本,將於明年1月上市開售。 據悉,Galaxy Book 4系列共有四款產品,分別為Galaxy Book 4 Pro(14/16英寸螢幕)、Book 4 Pro 360和Galaxy Book 4 Ultra。 性能方面,新款筆記本最高配備酷睿Ultra 9,P核可以加速到5.1GHz,核顯可以達到2.35GHz。 螢幕方面,Galaxy Book 4 Pro / Pro 360 / Ultra型號搭載Dynamic AMOLED觸控螢幕,擁有3K解析度120Hz刷新率,具備“Vision...

三年不鳴 一鳴驚人 靈耀14 2024 AI超輕薄本首發評測:續航暴增 28W核顯媲美GTX 1050 Ti

一、前言:酷睿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構架變革 多年來,筆記本市場一直就是Intel的絕對領域,就算當年桌面Athlon處理器大殺四方的時候,AMD筆記本的份額也從未超過10%。 不過2020年開始,情況就有了一些變化。搭載銳龍4000系列移動APU的輕薄本不僅在圖形性能上占據絕對的優勢,在續航方面更是一舉超越同時代的酷睿10代筆記本。 憑借著這2點優勢,AMD筆記本份額一路高漲,去年甚至還一度達到了25%。 Intel這邊則是憋了一個大招,全新的Meteor Lake帶來了自酷睿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構架變革! 1、告別Ring Bus、帶來極致能效比 在Meteor Lake之前,Intel消費級處理器都是採用的Ring Bus環形總線設計,CPU核心、內存控制器、緩存甚至核顯等等一大堆東西都掛在Ring Bus上。 這種設計理念雖然能實現性能最大化,但是在能耗方面卻存在著非常天然的缺陷。 因為Ring Bus承包了所有IP的數據傳輸,這就意味著無論調用哪個IP,都需要激活所有IP。比如使用GPU核心硬解視頻的時候,Ring Bus、CPU核心、GPU核心以及邏輯核心都會被動的處於開啟狀態,造成了巨大的能效浪費。 Meteor Lake的進化在於它將媒體、圖形、顯示等多個模塊從Ring構架拆分出來,放進了單獨的SoC Tile中,可以按需開啟。 比如在播放視頻的時候,只有顯示模塊和媒體編碼模塊在工作,其他IP處於關閉狀態。 為了進一步省電,Intel甚至在SoC Tile中放了2個LP E-Core,這2個核心以超低電壓運行,最高運行頻率只有2.5GHz,但足以應付視頻播放中的CPU運算需求。 如果只是單純的播放視頻,Compute Tile是可以做到完全關閉的。 2、首次採用Chiplets設計方案 前面說到了Compute Tile、SoC Tile這些,對的,這次Meteor Lake就採用了Chiplets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AMD銳龍處理器就是採用了Chiplets設計,但是除了3D V-Cache之外,其Die與Die之間的互聯方式卻難言先進,甚至可以用“原始”來形容。 還記得奔騰D處理器麼?它是Intel第一代雙核處理器,但本質上卻是使用兩顆奔騰4處理器的核心“拼接”而來,“膠水雙核”當年可是被AMD粉絲嘲笑了好久。 銳龍處理器的Chiplets本質上也是膠水多核,不同的CCD甚至是CCX都是獨立運行的,由於沒有足夠的互聯帶寬,一個CCX裡面的三級緩存無法被另外其他CCX用到。 Meteor Lake包含4個模塊,分別是計算模塊(Compute Tile)、SoC模塊(SoC Tile)、圖形模塊(GPU Tile)、IO模塊(IO Tile)。 Meteor Lake的先進之處在於其使用了Foveros封裝技術來縮短這4個Tile的距離,使其獲得更高的內部帶寬以及更低的延遲。 說簡單一點,銳龍處理器不同的Die之間是靠PCB內部的銅電路進行通訊,而Meteor...
Intel 不認輸

英特爾發布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Intel 4製程工藝、AI性能飆升

快科技12月14日消息,英特爾今日發布了第一代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是首款基於Intel 4製程工藝打造的處理器。 據了解,英特爾酷睿Ultra採用了英特爾首個用於客戶端的片上AI加速器“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將高能效AI加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帶來2.5倍於上一代產品的能效表現,該處理器出色的GPU和CPU也都能夠加速AI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正與100多家軟體廠商緊密合作,為PC市場帶來數百款AI增強型應用,這些極具創造力、生產力和趣味性的應用將變革PC體驗。 對於消費者和商用客戶來說,這意味著更廣泛的AI增強型應用將能夠在英特爾酷睿Ultra平台上流暢運行。例如,使用Adobe Premier Pro的內容創作者將享受到出眾的體驗。 明年,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將為全球筆記本電腦和PC製造商的230多款機型帶來AI特性,到2028年,AI PC將占PC市場的80%。 來源:快科技

6599元 華碩靈耀14 2024上架預約:酷睿Ultra 7 155H+2.8K屏

快科技12月15日消息,今天,華碩靈耀14 2024新款筆記本電腦正式上架接受預約,到手價不高於6599元,搭載了英特爾全新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以及2.8K螢幕。 據介紹,華碩靈耀14 2024搭載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採用Intel 4工藝製程,16核心20線程,架構為6P核+8E核+2LPE核,睿頻頻率可達4.8GHz。 核顯為8Xe核心,性能提升了約2倍;還有全新NPU,帶來約8倍的AI能效。 該筆記本的內存為32GB LPDDR5X 7467MHz高頻內存,以及1TB PCIe 4.0高速SSD。 在螢幕方面,華碩靈耀14 2024採用了14英寸2.8K OLED螢幕,解析度為 2880*1800,支持120Hz刷新率、VRR可變刷新率。 螢幕峰值亮度600尼特,色域為100% P3,10-bit色深,對比度為100萬:1,還通過了TUV硬體級低藍光、無頻閃認證。 接口方面,華碩靈耀14 2024擁有雙雷電4接口、1個HDMI 2.1接口、1個USB-A 3.2接口以及3.5毫米耳機接口。 此外,這款筆記本還搭載了75Wh電池、標配65W Type-C適配器。 來源:快科技

Intel酷睿Ultra隆重登場:28W能效逆天 AI性能領先競品5.4倍

作為Intel 1971年首款微處理器4004誕生以來變革幅度最大的產品,代號Meteor Lake的第一代酷睿Ultra今天終於正式發布了!相關筆記本、迷你機產品也會陸續發布上市。 有關於,之前我們已經做過深度解析,,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重點講講大家非常關心的具體型號、性能。 【型號規格解析】 閒話少敘,直入正題: 以上就是酷睿Ultra家族的全部產品型號、規格參數,分為H、U兩大系列。 注意上市分為兩波,第一批首發的是28W H、15W U,更高功耗的45W H、更低功耗的9W U則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包括唯一的酷睿Ultra 9。 28W H系列有四款型號,最高端是酷睿Ultra 7 165H,6+8+2 16核心22線程,三級緩存24MB,P核、E核加速頻率分別為5.0GHz、3.8GHz。 集成Arc 8銳炫核顯,共有8個Xe核心(128個XMX引擎),最高頻率可達2.3GHz,支持硬體光追、DX12 Ultimate、XeSS、AV1編解碼。 酷睿Ultra 7 155H P核加速頻率降至4.8GHz,核顯加速頻率降至2.25GHz。 酷睿Ultra 5 135H/125H去掉了2個P核,改為4+8+2 14核心18線程、18MB三級緩存,P核加速頻率分別為4.6/4.5GHz,E核最高都是3.6GHz。 核顯降級為Arc 7,也就是7個核心,頻率則都是2.2GHz。 28W H系列四款的基礎功耗是28W,最高睿頻功耗64W,其實就相當於12/13代酷睿的P系列,但因為能效延展性非常好,OEM廠商可以就基礎功耗設定在38W或者40W這樣更高的檔次,睿頻功耗就能達到115W。 15W U系列也是四款型號,酷睿Ultra 7...

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筆記本發布:酷睿Ultra+2.8K OLED屏

快科技12月15日消息,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筆記本今日下午正式發布。 設計上,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AI採用航空級碳纖維及稀土鎂鋁合金材質打造,薄至14.96mm,輕至1.11kg。 螢幕為2.8K 120Hz 3A-OLED面板,2880*1800解析度,100% DCI-P3色域覆蓋,具有10bit色深10.7億色顯示,1ms瞬時響應,另擁有獨家“三防技術”——AG防眩光、AR防反射、AS防污漬。 性能方面,這款筆記本搭載酷睿Ultra 7處理器,16核心22線程,集成Arc 8銳炫核顯,支持硬體光追、DX12 Ultimate、XeSS、AV1編解碼。 此外,這款筆記本採用了防潑濺氣動鍵盤2.0,採用全新布局,配備標志性TrackPoint小紅帽,增加全新快捷功能,擁有經典三鍵設計及120mm加大多點觸控板。 接口方面,這款筆記本配備HDMI 2.1、雷電4、USB-A等。 來源:快科技

5799元起 聯想小新Pro 16 2024開啟預售:酷睿Ultra 5 125H+7467MT/s記憶體

快科技12月15日消息,今天,聯想小新Pro 16 2024正式上架電商平台並開啟預售,預售時間截止12月22日0點,16GB+1TB版本首發到手價5799元。 核心配置上,聯想小新Pro 16 2024搭載了酷睿Ultra 5 125H處理器,14核心18線程,架構為4P核+8E核+2LPE核,最高睿頻可達4.5GHz。 性能釋放最高可達65W,相比酷睿Ultra 5 125H默認的28W,多核性能提升了約47.7%,使得其無論是娛樂還是各種AIGC創作都能應對。 GPU採用了Arc銳炫核顯,支持光線追蹤、XeSS等多項獨顯級圖像技術,日常應用表現、視頻編輯效率、遊戲表現巨幅提升,3A大作也不在話下。 內存方面,小新Pro 16 2024有16GB和32GB兩個版本,均為7467MT/高頻內存,3DMark跑分相比6400 MT/內存提升8-9%,遊戲提升為9%,AI和創作軟體的提升可達27%。 螢幕為16英寸16:10比例螢幕,解析度為2.5K,刷新率為120Hz,亮度為350尼特,覆蓋100% sRGB。 該筆記本還標配1TB固態硬碟,預留M.2 2280插槽,最高可實現5TB的擴容。 接口方面,聯想小新Pro 2024配備SDXC讀卡器接口、3.5mm音頻接口、2個USB Type-A 3.2 Gen 1接口、一個HDMI 2.0接口、1個全功能USB-C接口、1個雷電4接口。 續航方面聯想小新Pro 2024採用84Wh電池,支持100W PD快充以及140W聯想超快充,標配全新100W氮化鎵快充適配器。 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發布Meteor Lake架構酷睿Ultra處理器:擁有更好能耗表現和AI性能

今天英特爾正式推出了第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也就是大家久等了的Meteor Lake,它採用分離式模塊架構,由四個獨立的模塊組成,並通過Foveros 3D先進封裝技術連接,這是相當重大的改進,而且它是英特爾首款內置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的CPU,新一代處理器主打的就是AI人工智慧,讓PC進入AI時代,全新的處理器通過踐行XPU戰略,為高能效AI PC做出了進一步創新。 Meteor Lake由計算模塊、SOC模塊、圖形模塊和IO模塊所組成。計算模塊採用Intel 4製程工藝,包含6個P-Core與8個E-Core,性能核架構升級至Redwood Cove,能效核升級至Crestmont架構。 SOC模塊裡麵包含了兩個全新的LP E-Core,用於新型低功耗負載,進一步優化節能與性能間的平衡。NPU也整合在SOC模塊內,還有包括一些常規的連接模塊,Wi-Fi 6E和藍牙模塊是整合在SOC模塊內的,如果想用Wi-Fi 7則需要外接,以往整合在核顯裡面的媒體處理計算單元現在也整合到了SOC模塊內,還包含顯示輸出單元和內存控制器,支持8K HDR和AV1格式的視頻編解碼,支持HDMI 2.1與DP 2.1的視頻輸出,這個SOC模塊就相當於一個迷你的小CPU。 圖形模塊採用了最新的ARC圖形架構,Meteor Lake能夠提供上一代兩倍的圖形性能,能夠在核顯中提供獨顯級別的性能,支持光線追蹤,有更全面的DX12功能集。IO模塊整合了Thunderbolt 4和PCI-E 5.0控制器,還有視頻輸出的一部分也在IO模塊裡面,為IO擴展提供了非常好的靈活性。 酷睿Ultra處理器最多擁有6P+8E+2LPE,共22線程,最高睿頻5.1GHz,支持LPDDR5/5x-7467和DDR5-5600內存,前者最大容量64GB,後者則能到96GB。處理器提供8條PCIe 5.0和20條PCIe 4.0,當中8條PCIe 5.0是給顯卡的,12條PCIe 4.0可分配給SSD,剩下8條PCIe 4.0可自行分配。接口方面,支持DP 2.1和HDMI 2.1視頻輸出,提供多達4個Thunderbolt 4接口,2個USB 3和10個USB 2,還有兩個SATA 3.0口,接口相當豐富。 隨著NPU的引入,再加上原來的CPU和GPU,酷睿Ultra處理器里就有三個不同的單元可以執行各種AI運算,加起來一共可提供34TeraOPS的算力,而CPU、GPU和NPU的特性各不相同,可以各自分擔不同的AI任務,也可以協同工作,具體看程序怎麼調度。 來看具體產品,首款酷睿Ultra處理器包括H和U後綴的產品各四款,其中H系列的最多6P+8E+2LPE,最頂級的型號是酷睿Ultra 7 165H,最大睿頻5.0GHz,配備Intel Arc GPU,擁有8組完整的Xe核心,而酷睿Ultra 5的少兩個P-Core,只有4P+8E+2LPE,核顯也只有7組Xe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酷睿Ultra 7/5的H系列處理器基礎功耗是28W,它的定位其實更接近上代的P系列,主要是針對輕薄本的,最大睿頻功耗有64W和115W兩檔,具體看OEM廠家怎麼設計產品,如果廠商是按28W基礎功耗去設計產品的話,最大睿頻功耗就是64W,如果按38W或40W去設計產品的話,最大睿頻功耗則是115W。 U系列的處理器應該是換了計算和圖形模塊,最多隻有2P+8E+2LPE,GPU也只有4組Xe核心,四款產品全部都只有頻率上的差別,最頂級型號是酷睿Ultra 165U,最大睿頻4.9GHz,基礎功耗15W,最大睿頻功耗57W。 明年第一季度還會推出頂級的酷睿Ultra 9 185H,最大睿頻提升至5.1GHz,為了提供更好的性能它的基礎功耗直接被設置為45W,最大睿頻功耗115W。另外還有兩款U系列的產品,它們的最後一位數字從5變成了4,最大區別在內存支持上面,它們只支持LPDDR5/5x-6400內存,最大內存容量64GB。 其實從酷睿Ultra H系列的功耗設置我們就能看得出Meteor Lake主要是針對輕薄筆記本的,它在節能和低功耗AI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核顯性能也大幅增強,這些都是輕薄本所需要的,而遊戲本方面還是得看Raptor Lake,關於Meteor Lake處理器的架構我們會另外出個長篇進行解析。 性能方面,官方做了酷睿Ultra...

英特爾推出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和酷睿Ultra,要讓AI變得無處不在

在今天於在紐約舉行的「讓AI無處不在」活動上,英特爾推出一系列出色的AI產品組合,包括英特爾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和第五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還首次展示將於明年如期面世的英特爾Gaudi 3加速器,旨在助力用戶從數據中心、雲、網絡,到邊緣和 PC等各個領域打造無處不在的AI解決方案。 英特爾執行長帕特·基辛格表示: AI創新將把數字經濟的影響力提升至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英特爾正在開發相關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助力用戶能夠在所有應用中輕松集成並高效地運行AI,包括從雲端到生成並使用數據的本地PC和邊緣設備上。 英特爾的使命是通過精心打造的平台、安全的解決方案和對開放生態系統的支持,讓AI無處不在。無論是引領AI PC時代的英特爾酷睿Ultra ,還是為企業打造的第五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都壯大了我們的AI產品組合。 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代表了他們40年來最重大的架構變革,為CPU計算、圖形、電源、電池續航和AI體驗等各個方面都帶來出色表現。英特爾迅馳技術讓筆記本電腦通過Wi-Fi連接開啟無線上網時代,AI PC則代表著20年來PC體驗的又一巨大變革。 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採用了英特爾首個用於客戶端的片上AI加速器「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將高能效AI加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帶來2.5倍於上一代產品的能效表現。該處理器出色的GPU和CPU也都能夠加速AI解決方案。 英特爾正與100多家軟體廠商緊密合作,為PC市場帶來數百款AI增強型應用,這些極具創造力、生產力和趣味性的應用將變革PC體驗。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的筆記本將在明天開賣,明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和PC製造商會帶來230多款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的AI PC。預計到2028年,AI PC將占PC市場的80%,並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創作帶來新的工具。 同日推出的第五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系列在性能和能效方面5實現了重大飛躍:與上一代產品相比,在相同的熱設計功率范圍內,平均性能提升21%,並在一系列工作負載中將每瓦性能提升高達36%。對於遵循典型的五年更新周期並從更前一代處理器進行升級的客戶,總體擁有成本最多可降低77%。 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是業界領先的內置AI加速器的主流數據中心處理器,而全新第五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更是能夠微調參數量多達200億的大語言模型,並將其推理性能提高42%。現階段,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也是唯一一款擁有MLPerf訓練和推理基準測試結果並持續提升性能的CPU。 得益於內置AI加速器,以及優化的軟體和增強的遙測功能,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能夠讓通信服務提供商、內容分發網絡以及包括零售、醫療和製造業在內的廣泛垂直市場,更靈活和高效地部署對網絡和邊緣工作負載要求嚴苛的解決方案。 為推動AI硬體技術普及並易於使用,英特爾優化開發人員使用的AI框架,如PyTorch和TensorFlow,並通過oneAPI提供基礎庫,使軟體在不同類型的硬體上都具有可移植性和高性能。現階段,英特爾與合作夥伴和廣泛的生態系統攜手合作,正不斷解鎖AI帶來的新增長機遇,讓AI無處不在。 ...

8499元 華碩靈耀14 2024筆記本上架:酷睿Ultra晶片+2.8K OLED屏

快科技12月14日消息,英特爾第一代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將於12月15日發布,首批搭載該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將會在同一時間上市。 目前,華碩靈耀14 2024已提前上架,售價為8499元,搭載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板載32GB LPDDR5x-7467內存,配備1TB PCIe 4.0固態硬碟。 同時,新款筆記本搭載一塊14英寸OLED屏,2880*1800解析度,120Hz刷新率,峰值亮度600尼特,支持VRR可變刷新率。 色彩顯示方面,這款筆記本擁有100% P3色域、100萬:1對比度,Delta E小於1,通過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認證,支持Windows HDR,還擁有三重護眼認證。 其他方面,這款筆記本配備1080p攝像頭(自帶物流開關)及超線性揚聲器,內置75Wh電池,可帶來近18小時續航時間,支持5-20V充電,提供雙雷電4、HDMI 2.1、USB-A以及3.5mm耳機接口。 來源:快科技

首批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 微星尊爵系列AI筆記本明天發布

快科技12月14日消息,今天,微星官方宣布尊爵系列AI筆記本電腦將在12月15日下午3點正式發布,並將首批搭載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 據介紹,此次微星即將發布的尊爵系列AI筆記本首發型號有兩個,分別是尊爵16 AI Evo及尊爵13 AI Evo。 今年3月份的時候,微星發布了尊爵13 Evo輕薄本,採用了鎂鋁合金工藝,定位相對比較高,i7-1360P處理器版售價8999元。 此次的新款尊爵系列筆記本,預計將搭載Ultra 7 155H處理器,規格為6P+8E+2LPE,共16核22線程,最高睿頻為4.8GHz,24MB的三級緩存,TDP為28W。 其Geekbench 6跑分單核約為2400分左右,多核為12500分左右,核顯為8 Xe核心,性能超過了AMD Radeon 780M。 英特爾將會在明天下午3點發布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聯想、華碩、微星等的新款筆記本也將同步發布。 酷睿Ultra處理器最大的兩點就是,核顯性能顯著提升以及強大的AI性能。 來源:快科技

首批酷睿Ultra筆記本:聯想小新Pro 16 2024確定明天發布

快科技12月14日消息,今天,聯想小新官方宣布,小新Pro AI超能本2024筆記本電腦將在12月15日(明天)下午15:00正式發布。 據介紹,明天發布的將會是16寸版本,不過官方表示14寸版本的並不會差很久時間,也將在近期發布。 根據聯想官方之前的信息,小新Pro 16 2024將首發搭載英特爾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還將搭載32GB高頻內存,頻率可達7467MT/,官方宣稱還能再快37%。 據介紹,在新的高頻內存加持下,3DMark跑分相比配備6400 MT/內存提升8-9%,遊戲提升為9%,AI和創作軟體的提升更大,可達27%。 14和16英寸型號均標配1TB固態硬碟,並且預留了M.2 2280插槽,最高可實現5TB的擴容。 續航方面,聯想小新Pro 2024支持100W PD快充以及140W聯想超快充,標配全新100W氮化鎵快充適配器,充電15分鍾夠用一上午。 還採用了84Wh大電池,真實日常模擬續航可達10.3小時,本地視頻播放續航時間可達23.2小時;再加上長壽電芯+電池健康保護,四年後電池剩餘容量不會低於75%。 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酷睿Ultra 9 185H曝光:單核比銳龍9 7940HS高14%

快科技12月10日消息,英特爾全新一代的酷睿Ultra已經確認將於12月15日發布,隨著發布日期的臨近,關於其爆料信息也是越來越多。 近日有科技媒體曝光了關於頂級酷睿Ultra 9 185H處理器的信息,這顆處理器由三星Galaxy Book 4 Ultra搭載,CPU-Z的單核測試為767分,多核測試為8096分。 與AMD的銳龍9 7940HS處理器相比,英特爾酷睿Ultra 9 185H的單核性能比其高了14%,多核性能高了5%。 在具體參數上,這款酷睿Ultra 9 185H採用了16核24線程設計(6個P核、8個E核、2個LP-E核),主頻達到了5.1GHz,緩存為24 MB(L3)。 據英特爾介紹,酷睿Ultra處理器是英特爾首次在消費級領域採用分離式模塊化架構,是英特爾客戶端晶片的革命性架構轉變。 其採用了全新的封裝技術、全新的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全新的CPU架構與3D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的銳炫GPU核顯以及全新的NPU AI引擎。 英特爾還表示,從酷睿Ultra開始會將AI廣泛引入PC,提供低延遲AI計算,在成本更低的情況下更好地保護數據隱私。 來源:快科技

AI PC時代大幕拉開 執牛耳者 還看Intel

AI人工智慧的概念已經誕生了接近70年,但從未像現在如此貼近普通大眾,ChatGPT引爆的生成式AI(AIGC)浪潮引爆了整個產業。 無論是數據中心,還是消費級台式機和筆記本,抑或移動端的智慧型手機,都在AI的路上狂飆,人人都在研究AI到底能以怎樣的形式做什麼,特別是如何提高人們日常生活的便利,如何提升辦公工作的生產力。 其實,無論AI能力如何,最根本的還是需要一個載體、一個平台。數據中心雲側太遙遠,智慧型手機端側太受限,綜合生活和工作的擴展性、便利性,其實還是要看PC,尤其是筆記本,尤其是輕薄筆記本。 得益於計算技術的飛躍,如今的輕薄本不但外觀越發美觀、苗條,內在性能也是與日俱增,無論CPU還是GPU,面對AI強算力需求都不遑多讓,尤其是隨著NPU AI引擎的加入,AI PC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大幕。 作為x86處理器的雙雄,Intel、AMD不約而同地採取了類似的路線,有同也有異。 Intel率先明確提出了“AI PC”的概念,只在徹底變革PC體驗,並以空前的速度推動,預計到2025年將惠及上億台PC。 Intel已有的12/13代酷睿處理器、核芯顯卡、Arc銳炫獨立顯卡配合模型與軟體優化,就有能力處理不同的AI負載。 比如通過13代酷睿處理器XPU加速、低比特(low-bit)量化,結合其他軟體層面優化,通過BigDL-LLM框架,16GB及以上內存的Intel輕薄本就可以輕松運行最高16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可以快速生成所需要的圖文結果。 接下來馬上就會發布的代號Meteor Lake的全新一代酷睿Ultra,更是會首次集成獨立的NPU AI硬體單元,從根本上顛覆端側AI體驗。 它可以從CPU、GPU接手持續的、低負載的AI工作,通過專門功能硬體高效運行,功耗極低。脫離雲端後不但執行速度更快,無需擔心延遲,更有利於保護個人隱私。 同時,NPU還可以和CPU、GPU配合,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綜合起來大大節省所需時間和功耗,效率可以做到CPU的多達5倍、GPU的接近2倍。 作為PC行業多年來的領軍者,Intel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AI PC加速計劃”,聯合軟硬體產業,結合Intel自身的技術實力、豐富資源,充分釋放Intel平台的技術潛力,推動AI應用的普及,讓AI PC真正惠及用戶、提升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目前,Intel AI PC計劃的ISV合作夥伴已經迅速超過100家,已開發的AI加速功能更是超過了300項。 隨著酷睿Ultra的即將登場,憑借Intel無與倫比的號召力,這一計劃的規模相信會更加快速地成長,AI PC的概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AMD也在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中集成了Ryzen AI獨立引擎,走著幾乎相同的技術路線,同時也承襲了Intel提出的“AI PC”概念。 經過將近一年的發展,AMD Ryzen AI已經適配了100多項軟體特性,不算少,但也不夠多,尤其是考慮到時間差,普及速度還有待加快。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畢竟AMD的行業號召力比起Intel還是差了不少。 就在近日的Advancing AI大會上,AMD官方宣布了銳龍8040系列處理器,乍一聽是新一代,但其實就是銳龍7040系列的“馬甲”,CPU、GPU、NPU架構都完全不變,目前看來主要是通過提升NPU的頻率來提升算力,最高可以達到16TOPS。 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明年的下一代“Stirx Point”,將升級為第二代NPU架構,AI性能可提升超過3倍。 至於為何在那之前搞一代“馬甲”產品,估計是隨著筆記本平台升級換代新一輪周期的開始,AMD需要給市場一個交代,但是真正的新品還沒有準備好,而現有的產品仍然未將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只能來一次過渡。 有數據顯示,94%的企業認為AI對於未來五年的成功至關重要,而近一半的IT決策者有意願基於AI性能更換PC品牌和產品。 眼下,PC正處於激動人心的變革風口,在軟硬體中集成AI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用戶與AI PC交互的新時代已經悄然而至。 相信在未來,人人都可以擁有專屬於自己的AI PC,運行專屬於自己的“個人大模型”,AI PC將成為個人、家庭、企業不可或缺的個人AI助理,從根本上變革人們生活、工作的體驗。 Intel CEO帕特·基辛格也明確提出,AI行業目前已經從訓練階段過渡到部署階段,AI更是將成為PC行業的關鍵轉折點,Intel有信心在未來兩年內領先業界、並於2025年達成出貨超過一億台AI PC的目標。 幾十年來,Intel一直在引領變革PC行業,尤其是在筆記本領域:迅馳、CULV、超極本、上網本、二合一本、Evo認證筆記本……直到如今的AI PC筆記本,無一不是Intel沖在時代的最前列。 相信在這一次全新的AI PC時代,Intel憑借領先的產業地位、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必將再次執牛耳,開啟新篇章。 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革命性架構轉變 酷睿Ultra處理器12月15日發布

快科技12月3日消息,近日,英特爾中國發布了酷睿Ultra處理器的預熱海報,並表示該處理器將於12月15日正式發布。 在發布的海報上,英特爾官方表示,酷睿Ultra處理器就是裝在電腦里的“最強大腦”,同時還著重強調了該處理器核顯性能顯著提升,以及強大的AI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該張海報的圖片部分就是用AIGC工具本地生成的。 在今年9月底的創新技術大會上,英特爾向外界宣布了首款基於Intel 4製程工藝的酷睿Ultra處理器。 酷睿Ultra處理器採用了全新的封裝技術、全新的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全新的CPU架構與3D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的銳炫GPU核顯以及全新的NPU AI引擎。 同時這也是英特爾首次在消費級領域採用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可謂是英特爾客戶端晶片的革命性架構轉變。 英特爾還表示,從酷睿Ultra開始,會將AI廣泛引入PC,提供低延遲AI計算,在成本更低的情況下更好地保護數據隱私。 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來了:參數和跑分提前揭曉

在今年9月份的英特爾on技術創新大會上,英特爾揭曉了全新Meteor Lake處理器的不少信息,它將成為“首款酷睿Ultra”處理器。 Meteor Lake會採用全新分離式模塊架構,分別是計算模塊、SoC模塊、圖形模塊、IO模塊,並通過英特爾Foveros 3D封裝技術連接。 它依然是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微架構的性能核(Redwood Cove)與能效核(Crestmont)均首次採用了Intel 4製程工藝,能效進一步提升。 作為酷睿品牌煥新後的首批產品,酷睿Ultra代表著其旗艦的定位,首批採用該命名方式的Meteor Lake處理器將會在今年的12月14日正式登場,而隨著時間的臨近,關於它們的曝光消息越來越多。 最近,惠普在加拿大官網上線了新款14英寸Spectre x360二合一筆記本,共計包含7種不同的配置,提供了酷睿Ultra 5 125H和酷睿Ultra 7 155H兩款處理器可選。 也確認了這兩款處理器的規格參數,前者為4P+8E+2LPE,共14核18線程,最高睿頻可達4.5GHz,18MB三級緩存。 後者為6P+8E+2LPE,共16核22線程,最高睿頻為4.8GHz,24MB的三級緩存,兩款處理器的TDP均為28W,與之前曝光信息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兩款處理器中的能效核中,有兩顆並不在CPU模塊,而是存在SoC模塊當中,即LPE核,頻率會非常的低,有著更低的能耗。 按照之前的消息,還會有Ultra 5 125H,核心配置和135H一樣,最高睿頻為4.4GHz;以及Ultra 7 165H,核心數量與155H相同,最大睿頻提升到了5.0GHz;再往上則是Ultra 9 185H,同樣是16核22線程,最大睿頻提升到了5.1GHz。 除了參數信息外,目前Geekbench 6的資料庫中也出現了不少相關的跑分數據。以Ultra 7 155H為例,其單核約為2400分左右,多核為12500分左右。 而作為對比,我之前測試過的14核(6P+8E)20線程酷睿i9-13900H單核約為2700分,有著較為明顯的領先,而多核在12900分左右,兩者的成績差距很小。 而且這顆酷睿i9-13900H是60W+的高功耗版本,正常45W的版本多核是跑不過這顆155H的。 當然,Ultra 7 155H的具體功耗還不清楚,不過這個性能還是蠻值得期待的,如果它是用35-45W甚至更低的功耗跑出這樣的性能,那這個能效表現確實很強。 還有少量Ultra 5...

惠普新筆電公布英特爾酷睿Ultra 155H/125H規格,核顯需至少16GB雙通道記憶體

今年9月份,英特爾在on技術創新大會上推出的Meteor Lake處理器,其採用了分離式模塊架構,由四個獨立的模塊組成,並通過Foveros 3D封裝技術連接,其計算模塊首次採用Intel 4製程工藝打造,使Meteor Lake成為Intel史上能效最高的客戶端平台。可惜的是,Meteor Lake並沒有應用在桌面端的第14代酷睿i系列處理器上,而是優先給到了移動端的第一代酷睿Ultra。 近日,陸續有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的筆電出現在Geekbench上,但其顯示的處理器信息並不能確認就是最終上市的規格。不過,惠普不久前在加拿大官網上上架了其新款的14英寸 Spectre X360二合一筆電,售價1799.99美元(約合12876人民幣)起,但暫時為無貨狀態,處理器可選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和英特爾酷睿Ultra 5 125H,並且公布了兩者的規格信息。 Ultra 5 125H擁有14核心18線程,由4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2個低功耗能效核心組成,L3緩存為18MB,睿頻可達4.5 GHz,TDP為28W。而Ultra 7 155H則擁有16核心22線程,由6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2個低功耗能效核心組成,L3緩存為24MB,睿頻可達4.8 GHz,TDP同為28W。兩款處理器的規格皆與此前Geekbench透露的基本相同,性能基本能夠分別對標上一代i7-13700H和i9-13900H。 值得注意的是,惠普的詳細配置頁面中還顯示處理器集成的英特爾Arc核顯要求系統配置至少具有雙通道16GB內存,Spectre X360的內存配置也是16GB起步,規格參數為LPDDR5X-6400MHz,暫時容量最高可選32GB。雖然英特爾這一要求有可能宣告了搭載酷睿Ultra 5和Ultra 7處理器的新款核顯筆電將會告別小容量內存的時代,但未知低於要求時是否會對筆電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據了解,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的核顯在Geekbench...

Intel 52年來最大變革 酷睿Ultra官宣12月14日發布

Intel官方宣布,將於2023年12月14日22點舉辦主題為“AI Everywhere”(AI無處不在)的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代號Meteor Lake的酷睿Ultra處理器、代號Emerald Rapids的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 其實在9月底的創新技術大會上,Intel就已經披露了這個時間,這次是公開宣布。 ,首次在消費級領域採用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升級全新的Intel 4製造工藝和封裝技術、全新的CPU架構與3D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的銳炫GPU核顯、全新的NPU AI引擎。 不過,酷睿Ultra僅限主流和輕薄筆記本領域,已知型號包括: H45系列的酷睿Ultra 9 185H、酷睿Ultra 7 165H/155H、酷睿Ultra 5 135H/125H U15系列的酷睿Ultra 7 155U、酷睿Ultra 5 125U U9系列的Ultra 7 164U、酷睿Ultra 5 134U ,平台兼容,Chiplet設計由四晶片簡化為雙晶片,但增加到最多64核心128線程,在同樣的功耗水平下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存儲速度。 明年,Intel將推出首次純E核設計的Sierra Forest,最多雙芯堆疊288核心288線程,還有純P核的Clearwater Forest,都升級Intel 3製造工藝。 來源:快科技

Intel酷睿Ultra U系列超低功耗版首曝:只需區區9W

Intel將在12月14日正式發布代號Meteor Lake的全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開啟AI PC的新時代。 型號方面,此前已經知道H系列的五款,包括酷睿Ultra 9 185H、酷睿Ultra 7 165H/155H、酷睿Ultra 5 135H/125H,包括6+8+2 16核心、4+8+2 14核心兩種配置,最高頻率5.1GHz,熱設計功耗預計35-45W。 現在,我們首次獲悉了U系列超低功耗版的型號命名。 其中,15W U15系列有酷睿Ultra 7 155U、酷睿Ultra 5 125U,9W U9系列有酷睿Ultra 7 164U、酷睿Ultra 5 134U。 具體規格一無所知,但肯定是減少核心、降低頻率。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