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銳龍8000

Tag: 銳龍8000

AMD銳龍8000G上手:核顯性能達到新高度

AMD在今年CES上正式發布了AMD銳龍8000G處理器,時隔2年終於見到APU再次登場,上一代的APU還是在21年上市的銳龍5000G。 相較於上代,這次AMD銳龍8000G採用了全新升級的4nm製程工藝,ZEN4架構打造,內置足以暢玩3A遊戲的RANA3核顯,採用了AM5插槽,可以說全面升級。 更重要的是這次AMD銳龍8000G為桌面端處理器市場首次引入了AI引擎,率先實現了AI PC的全方位布局,覆蓋到了DIY群體,讓AI這個未來風向標可以被更多用戶了解和使用,助力AI產業的推廣和發展。 目前也只有AMD在移動端和桌面端的CPU里都加入了AI引擎,先行於隔壁一步,在桌面端AI處理器上實現行業領先。 AMD銳龍8000G處理器介紹 本次AMD銳龍8000G首發了4款型號,分別為AMD銳龍7 8700G、AMD銳龍5 8600G、AMD銳龍5 8500G以及銳龍3 8300G。 參數方面,AMD銳龍7 8700G作為銳龍8000G旗艦型號,擁有8核心16線程,加速頻率5.1GHz,16MB三級緩存,65W TDP,內置Radeon 780M核顯。 AMD銳龍5 8600G擁有6核心12線程,加速頻率5GHz,16MB三級緩存,65W TDP,內置Radeon 760M核顯。 AMD銳龍5 8500G擁有6核心12線程,加速頻率5GHz,16MB三級緩存,65W TDP,內置Radeon 740M核顯。 AMD銳龍5 8300G擁有4核心8線程,加速頻率4.9GHz,8MB三級緩存,65W TDP,內置Radeon 740M核顯。 AMD銳龍8000G首次用上了ZEN4架構,一般APU都是由增強版的移動版處理器,銳龍8000G也不例外。 與移動端的銳龍7040H/HS系列架構設計是一樣的,可以說是功耗加強版,都用了採用了4nm工藝,內置RDNA3 GPU架構,集成AI引擎。 所以作為APU,這次銳龍8000G也加入了Radeon 700M系列核心顯卡,AMD銳龍7 8700G搭載的是旗艦型號Radeon 780M,AMD銳龍5 8600G則是760M。 780M是去年AMD推出的目前性能最強的核顯,在當時搭配7840處理器時還帶動了一系列WIN掌機的誕生,其性能表現可以讓眾多3A遊戲低畫質1080p解析度的情況下達到60幀以上,讓核顯性能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高度。 同時包括Radeon 780M在內的三個Radeon...

AMD發布AGESA 1.1.0.1a微碼更新 為支持銳龍8000G APU做好准備

近日,技嘉、華碩等板卡廠商推出了基於AGESA 1.1.0.1a微碼的BIOS更新,為自家AM5主板加入了銳龍8000G桌面APU的支持。 新版BIOS支持X670、B650、A620這三個晶片組,不過還處在測試版,沒有特殊需求並不建議升級。 技嘉在BIOS日誌中公開了AMD銳龍 8000G APU的存在,它也是首家承認的,後續板卡製造商也紛紛效仿,為自家的AM5系列主板提供支持。 根據此前爆料的信息,已知8000G APU系列會包含四款,分別為: 銳龍7 8700G,Phoenix核心,Zen 4架構,8核心16線程,GPU為RDNA3架構的Radeon 780M,12CU(768個流處理器),TDP 65W; 銳龍7 8600G,Phoenix核心,Zen 4架構,6核心12線程,GPU為RDNA3架構的Radeon 760M,8CU(512個流處理器),TDP 65W; 銳龍5 8500G,Phoenix 2核心,2個Zen 4+4個Zen4c混合架構,也就是6核心12線程,GPU為RDNA3架構的Radeon 740M,4CU(256個流處理器),TDP 65W; 銳龍5 8500G,Phoenix 2核心,1個Zen 4+3個Zen4c混合架構,也就是4核心8線程,GPU為RDNA3架構的Radeon 740M,4CU(256個流處理器),TDP 65W。 值得一提,8000G APU會是AMD首個支持DDR5內存和PCIe...

AMD 2024年首個大招 銳龍8000G系列APU來了

去年8月底的時候,AMD時隔兩年帶來了銳龍7000系列桌面處理器,首批為四款帶X的無鎖版本,在今年年初則更新了無X的版本以及X3D版本,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型號可供消費者選擇。 雖然全新的銳龍7000系列都帶了兩個單元的RDNA 3核顯,但基本就是用來亮機,實際使用時並發揮不了太多作用。 對於一些不想購買顯卡的裝機用戶來說顯然不太夠用,擁有更強核顯的APU卻遲遲沒有發布。而從最新的曝光信息來看,銳龍7000G應該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銳龍8000G。 目前各家主板廠商都在為600系列主板更新BIOS,以適應將要到來的APU新品。而且甚至有主板廠商在發布的新聞稿中明確提到了銳龍8000G系列將會在2024年1月底發布。 按照這個節奏的話,AMD應該會在年初的CES 2024上公布該系列產品,並在月底正式上市開售。 根據曝光,AMD已經提供了ES樣本進行測試,目前已知會有四種型號,TDP均為65W。最頂級的為銳龍7 8700G,採用Zen 4架構,擁有8核16線程,並且配備12CU的RDNA 3架構核顯。 從這個參數上看,它很像是桌面版的銳龍7 7840HS,性能應該會更強一些,功耗也更高一些;其次是銳龍5 8600G,擁有6核心12線程,核顯部分暫無消息,估計會是8CU的RDNA 3架構核顯,這就很像是銳龍5 7640H的桌面版了; 接著是銳龍5 8500G和銳龍3 8300G,前者為6核12線程,由2顆Zen 4架構核心和4顆剛剛發布的Zen 4c架構核心組成,後者則是4核心8線程,有1顆Zen 4架構核心和3顆Zen 4c架構核心組成。 也就是AMD的混合架構設計產品,它們會配備4CU的RNDA 3架構核顯。它們的“大小核”組合與AMD前一陣剛剛推出的銳龍5 7545U和銳龍3 7440U是一致的。 這里要多說幾句,與英特爾的性能核和能效核不同的是,AMD的Zen 4核心和Zen 4c核心更多的是物理意義上的大和小,也就是核心面積上的差別,技術指標方面除了將每個核心的緩存從4MB降到了2MB,其餘則保持了一致。 有著相同的IPC,所以理論上不會和全Zen 4架構核心性能上有著很明顯差距。根據之前AMD公布的數據來看,以銳龍5 7540(6 Zen...

AMD最新驅動程序曝光:銳龍8000系列要來了

快科技11月12日消息,根據相關爆料,最新的AMD晶片組驅動程序通過了WHQL認證,不過該驅動並不適用於當前的銳龍7000系列,而是支持尚未發布的銳龍8000系列。 該驅動更新表明,AMD已經完成了其新銳龍8000 APU的晶片組驅動程序開發,並且准備好了發布新APU。 WHQL中文為Windows硬體設備質量實驗室,主要是對Windows作業系統的兼容性測試,通過該測試意味著AMD的新驅動程序完全兼容Windows系統。 根據前不久的爆料,AMD已經向主板廠商提供了新銳龍APU ES工程樣品進行測試,命名極大機率會列入銳龍8000G系列。 目前已知AMD將在新的8000系列下發布四款APU:8核心的銳龍7 8700G、6核心的銳龍5 8600G、6核心的銳龍5 8500G以及4核心的銳龍3 8300G。 其中銳龍5 8600G、銳龍7 8700G則是完全Zen4核心的Pheonix,而後兩款則採用混合核心布局,結合了Zen 4核心和更小的Zen 4c核心。 此外這些新晶片還將配備AMD最新一代Radeon 700M系列集成顯卡,其中8700G將配備具有12個CU的旗艦Radeon 780M; 而8600G將搭載具有8個CU的Radeon 760M,最後兩款晶片將採用具有4個CU的Radeon 740M。 目前官方還沒有確定具體的發布時間,但隨著爆料信息越來越多,或許離發布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來源:快科技

第一款AMD銳龍8000筆記本首秀:三種不同形態合體

不久前,銘凡(Minisforum)宣布了第一款基於AMD下一代移動處理器Hawk Point的筆記本產品“V3”。 這款處理器將隸屬於銳龍8000系列,確切地說是銳龍8040U系列,和現在的銳龍7040U系列一樣是Zen4 CPU架構、RDNA3 GPU架構。 銘凡官方沒有透露處理器的具體型號和規格,只是說功耗范圍限定在22-28W。 根據最新宣傳,銘凡V3將配備一塊14英寸螢幕,解析度2560 x 1600,刷新率165Hz,支持MPP 2.0 4096級壓感手寫筆。 它可以變換三種形態,滿足不同場景需求,分別是:標准筆記本、平板機、可攜式顯示屏。 其他方面,銘凡V3還會有DDR5 6400MHz內存,2高2低4揚聲器,200萬像素前置和50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50Whr電池,支持Wi-Fi 6E、藍牙5.2、Windows Hello、指紋識別。 接口有兩個USB4、一個USB-C、一個3.5mm音頻口、一個SD讀卡器。 來源:快科技

第一款銳龍8000產品官宣 Zen4、RDNA3第二春

AMD今年的銳龍7000系列移動處理器相當復雜,包含包含4種製造工藝、4種CPU架構、3種GPU架構,而明年的銳龍8000系列,同樣會有多種版本。 其中主流的是Hawk Point,預計命名為銳龍8050系列,最多8個Zen4 CPU核心、12個RDNA3 GPU單元,熱設計功耗28-54W,也就是現在銳龍7040系列的馬甲升級版。 現在,第一款基於銳龍8040的產品官宣了,來自銘凡的二合一本Minisforum V3。 銘凡V3沒有透露具體處理器型號和規格,只是說功耗范圍限定在22-28W,畢竟是輕薄的二合一本。 螢幕邊框控製得還可以,14英寸,QHD+解析度,165Hz刷新率,頂部集成攝像頭,背部是支架(不知能否調節),可外掛鍵盤,支持MPP 2.0 4096級壓感手寫筆。 DDR5-6400高頻內存,2高2低4揚聲器,200萬像素前置和50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50Whr電池,支持Wi-Fi 6E、藍牙5.2、Windows Hello、指紋識別。 接口有兩個USB4、一個USB-C、一個3.5mm音頻口、一個SD讀卡器。 發布時間不詳,但幾乎肯定是明年第一季度。 來源:快科技

銘凡V3官宣:全球首款銳龍8000二合一筆記本

快科技9月28日消息,提到Windows二合一筆記本,微軟的Surface系列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但是作為高價低配的代名詞,很少會有消費者選擇購買。 聯想小新Duet和華為MateBook E系列也是常見的二合一筆記本,雖然價格比Surface要低,但是在性能上還是不太盡如人意。 就在近日,銘凡(Minisforum)正式官宣,旗下的V3二合一筆記本將搭載全球首款AMD 銳龍8000 Hawk Point處理器。 據官方介紹,這款銘凡V3二合一筆記本配備了AMD銳龍8000 Hawk Point 22-28W的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採用了Zen 4核心和RDNA 3.5 GPU核心,相較於現有的7040 Phoenix有一定的升級。 螢幕方面,這款筆記本將搭載14英寸的QHD+ LCD顯示屏,最高刷新率為165Hz。支持觸控和手寫筆,兼容MPP2.0手寫筆技術,提供4096級壓力靈敏度。 前置攝像頭為200萬像素(支持Windows Hello面部識別),後置攝像頭為500萬像素。 接口方面,配備了2個USB4.0接口、1個3.5毫米耳機接口、1個SD UHS-II和1個Type-C DP-in。 同時這款筆記本還將配備超過50Wh的大容量電池,續航時間有保證。 具體的發布時間並沒有確定,但是有可能會在明年一季度和銳龍8000 Hawk Point一起發布。 總的來的這款二合一筆記本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官方還沒有宣布價格,所以暫時還不知道性價比如何。但是從該公司的其他產品來看的話,性價比應該還是可以的,期待能給二合一筆記本這一細分市場帶來一些驚喜。 來源:快科技

AMD Zen5銳龍8000第一次現身 不止大小核 GPU也驚喜

AMD今年的銳龍7000筆記本處理器產品線相當復雜,多種工藝、CPU架構、GPU架構混合在一起。 明年的銳龍8000系列也不遑多讓,已知至少四個系列,從低到高分別是Hawk Point、Strix Point、Fire Range、Strix Halo(Sarlak)。 現在,其中定位主流市場的Strix Point第一次出現在了HWiNFO檢測軟體中,可以看到GPU部分有1024個著色器,也就是16個計算單元,比現在增加了三分之一。 同時,架構也會從RDNA3升級為RDNA3.5,只是具體升級點暫時不詳。 CPU部分則是大小核,總計12核心,比現在多一倍。 其中大核是四個Zen5,每個32KB+48KB一級緩存、4MB二級緩存,小核是八個Zen5c,每個32KB+48KB一級緩存,每四個一組共享1MB二級緩存,所有核心共享8MB三級緩存。 熱設計功耗為45W,封裝格式FP8,內存這里搭配的是32GB LPDDR5。 來源:快科技

AMD也擠牙膏 銳龍8000直接套用銳龍7000 IOD設計

在桌面市場上,Intel 14代酷睿只是13代的“馬甲”,AMD迎來了好機會,Zen5全新架構的Granite Ridge銳龍8000系列會向前邁一大步。 據最新曝料,銳龍8000仍將採用chiplet小晶片結構,包括CCD、IOD兩大部分,其中CCD會升級工藝和架構,IOD……將直接延續銳龍7000的設計。 其實,在此前AMD官方公布的路線圖上,將在2024年發布的銳龍8000,GPU架構會升級到RDNA 3.5,比如今的RX 7000系列獨立顯卡還要勝出一籌。 但是現在,AMD已經更改了設計,銳龍8000不再升級GPU部分,也不會升級IO部分,這意味著還是同樣的28條PCIe 5.0通道,同樣的內存控制器、USB控制器,預計同樣的RDNA2 GPU,還是兩個計算單元。 事實上,AMD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Zen3時代的IOD,就是沿用的Zen2上的設計,這樣做無疑能大大節省成本。 當然了,這麼做會在規格性能上損失很多,但影響倒也不大,畢竟一方面,PCIe、USB、內存都夠用了,另一方面,桌面銳龍的GPU部分只是作為顯示輸出、故障排除之用,而非遊戲,架構是否升級影響並不大。 或許,正是因為Intel 14代酷睿不給力,AMD才敢如此偷懶吧。 來源:快科技

AMD Zen5大小核銳龍8050第一次現身 消滅Intel兩大致命缺陷

Intel 12代酷睿引入了異構大小核,AMD搞的則是同構大小核,並已在現有的銳龍7040U系列上做了嘗試,使用Zen4、Zen4c的組合,下一代的銳龍8000系列移動版上將升級為Zen5、Zen5的搭檔。 根據此前傳聞,代號Strix Point的銳龍8050系列,將會配備最多4個Zen5、8個Zen5c核心,同時集成16個CU單元的RDNA3.5 GPU、算力翻番到20TOPS的二代銳龍AI引擎,熱設計功耗范圍依然是28-54W。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疑似銳龍8050處理器的CPU-Z、HWiNFO截圖,可以看到大量基本信息,尤其是4個大核、8個小核,而且都支持多線程技術,都支持AVX-512指令集。 這兩點,正是Intel大小核架構的致命缺陷。 無論Zen5還是Zen5c,每個核心的一級緩存都是完全一樣的,均包括32KB指令緩存、48KB數據緩存,二級緩存則是每個大核單獨1MB,每四個小核共享1MB,最後所有核心共享三級緩存(容量檢測沖突疑為16MB)。 這種緩存體系,倒是和Intel的設計頗為相似。 不過最低6.3GHz、最高8.8GHz的頻率,明顯是檢測錯誤,畢竟現在還是工程樣品階段。 總之,AMD這種同構大小核看起來更加合理一些,性能和功能更完整,也能讓系統、軟體更好地適配支持。 來源:快科技

媲美90W RTX 4070? AMD Zen5銳龍8000核顯坐火箭:40單元

根據曝料,,從高到低將有Strix Halo(Sarlak)、FireRange、Stirx Point三大系列,後兩者對應現在的銳龍7045HX、銳龍7040H/HS系列。 Strix Halo則是更高級的存在,chiplet小晶片設計,兩個CCD和一個IOD,其中CCD部分共計16個核心,IOD部分據說集成RDNA3.5架構核顯,並有多達40個CU單元,而現在最多不過12個。 這實在有點難以置信,但是新的證據來了! Strix Halo的內核示意圖已經出現,確實兩個CDD和一個IOD,但不同以往,IOD部分要龐大得多,目測是CCD的六倍左右,畢竟要容納龐大得多得多的核顯。 曝料大神MLID之前也披露過,Strix Halo確實有40個CU單元的核顯,性能大致相當於RTX 4070 Max-Q版本,也就是90W功耗水平。 要知道,現在最強的核顯Radeon 780M,也就是銳龍7040H/HS系列的,只略高於RTX 2050。 其他方面,Strix Halo採用純大核設計,16個Zen5核心,32線程,三級緩存多達64MB,支持256-bit LPDDR5X內存、兩個USB4和一個USB 3.2 Gen2接口,集成AI引擎,算力可達40TOPS,功耗范圍25-120W。 來源:快科技

AMD Zen5移動版銳龍8000兵分四路:16大核、8+4大小核

AMD正在全面布局Zen5架構的下一代產品,從伺服器到桌面再到筆記本全線出擊,首次全面採用大小核架構。 其實,,包括Zen4、Zen4c兩種核心,但非常低調,應該是試驗性質。 在筆記本上,銳龍7000系列產品線非常多,銳龍8000系列也不少。 最高端是Strix Halo(Sarlak),它和對應的桌面級銳龍8000系列一樣都chiplet小晶片設計,最多16個Zen5核心。 但不同於現在的銳龍7045HX系列簡單移植桌面核心,CCD、IOD原封不動,Strix Halo將會重新設計IOD部分。 正因為如此,核顯部分將擴大到多達40個CU單元,架構也升級為RDNA 3.5。 代價就是功耗范圍將提高到55-120W,而命名幾乎肯定不會是銳龍8055HX系列。 次旗艦一級的代號Fire Range,它才會是銳龍7045HX系列的對位升級版,把桌面級銳龍8000拿過來重新封裝。 它也是16個Zen5大核心,但核顯規模不詳,熱設計功耗則稍微放寬到55-75W。 高端定位的是Strix Point,按慣例將命名為銳龍8050H/HS/U系列,單晶片。 大小核設計,最多4個Zen5、8個Zen5c,總計12核心,但是一如Zen4、Zen4cDe關系,Zen5、Zen5c也是完全相同的架構、IPC性能、ISA指令集,後者只是精簡一部分緩存,縮小面積。 核顯也升級為RDNA 3.5,最多16個單元。 熱設計功耗范圍28-54W。 最低端的是Hawk Point,單晶片,應該叫做銳龍8040U系列,還是Zen4架構,最多8核心,搭檔12 CU單元的RDA3核顯,熱設計功耗范圍28-54W。 換言之,這就是銳龍7040HS系列的馬甲,但頻率應該會有所提高。 來源:快科技

銳龍8000桌面處理器將採用Zen 5 + Navi 3.5,今年還有銳龍7000G APU

AM5是AMD去年跟隨銳龍7000處理器一同推出的全新平台,AMD當時說過這平台會一直服役到至少2026年,他們在最近的Meet The Expert網絡廣播中分享了AM5平台處理器的最先產品線路圖。 這張圖片是@harukaz5719發現的,可以看到AMD打算在2024年推出銳龍8000桌面處理器,採用Zen 5 CPU加Navi 3.5 GPU,這些都是此前還沒正式提及過的架構,據傳聞AMD代號為Strix Point新一代APU將採用RDNA3.5架構GPU,配備16到40個CU,而這份線路圖確認了這GPU也會用在桌面平台上。 比較有趣的是Zen 4 + Navi 3.0的產品同樣出現在這份線路圖上,目前的銳龍7000桌面處理器的核顯是RDNA 2架構的,這意味著AMD今年打算把移動平台上的Phoenix APU搬到AM5桌面平台上,當然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以往的銳龍G系列處理器都是直接把移動平台上的處理器直接搬到桌面上,只是確定了銳龍7000G APU會在今年推出而已。 AMD此前還沒確切說過關於銳龍8000的相關計劃,只是說過下一代CPU架構包括Zen 5、Zen 5c和帶3D V-Cache的Zen5,將會使用台積電4nm和3nm工藝生產。 ...

AMD Zen5神速 主板廠商稱銳龍8000 CPU年末發布:提升巨大

很是意外,盡管基於Zen 4架構的AMD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只有寥寥數款,銳龍8000的消息悄然浮出水面。 一家主板廠商日前說漏嘴,在一份官方新聞稿中赫然提到,下一代AMD銳龍桌面處理器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依然採用AM5接口。 就口吻來看,這里大機率說的不是銳龍台式機APU,而應該是Zen5架構的銳龍8000系列。 按照AMD 2022年中披露的路線圖,Zen 5處理器代號Grantie Rdige,初期4nm工藝製程,後期升級3nm。AMD曾指出,Zen5架構將從頭開始構建,針對更廣泛的工作負載繼續擴展性能及能效領先水平。 傳言層面,一說是採用類似於Intel 12/13代酷睿的大小核混合架構,二是單CCX依然最多可塞入8個物理核心(最高32核),三是IPC(每時鍾周期指令集)方面,Zen 5相較於Zen 4的增幅在22~30%之間,四是緩存部分將發生巨大調整,L1大得多、L2由CCX共享,L3由所有核心共享。APU更特殊,將新增L4。 倘若Zen 5銳龍8000真如此之快,那麼Zen4銳龍7000無疑將是短命的一代(去年9月才發布)。一方面,這證明AMD Zen5的開發順利且超前,另一方面也是應對Intel,因為14代酷睿桌面U至少是3nm,甚至明年上半年直接2nm(Intel 20A)。 來源:快科技

技嘉表示AMD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一代台式機處理器

AMD雖然在今年年初推出了65W的銳龍7000處理器以及銳龍7000X3D,但這可能並不是今年AMD在桌面市場的全部計劃,他們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推出新一代的銳龍處理器。 這消息是技嘉在他們的新款1U入門級E133-C10和R133-C10等伺服器新聞搞里面提及的,這些伺服器用的是AM5接口,支持AMD銳龍7000處理器,用於邊緣計算和通用計算工作負載,但並沒有提及這里的銳龍7000是那種,畢竟AMD現在連商用的銳龍7000 Pro都還沒發布,也沒有與Intel Xeon E系列對位的東西。 在新聞搞的最後這段話很有意思,技嘉表示AMD AM5平台的支援至少會到2025年,而在今年晚些時候AMD會在AM5平台上推出新一代AMD銳龍台式機處理器,當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指的是什麼,從AMD的產品線路圖來看,Zen 5架構要在2024年才會登場,但AMD是在去年9月份推出的,他們今年推銳龍8000也不是不可能,只不過不太清楚那會是什麼東西,要說還有什麼新品的話,最多也就是把移動平台的Phoenix搬到桌面上,也就是可能存在的銳龍7000G系列APU。 此外Intel今年在桌面平台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作,畢竟Meteor Lake-S基本上是被砍了,被換成Raptor Lake Refresh,也就是說不會有新的平台,桌面直接跳到Arrow Lake-S,但這肯定得等到明年才會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