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本週公佈的預算案中對配偶簽證申請人及其永久居民擔保人提出了新的英語語言要求,引發輿論對該措施或涉及「種族主義」的爭議。

聯邦代理移民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在宣佈該要求的細則時表示,移民能夠使用英語將對找工作、充分參與民主制度和實現社會凝聚力「至關重要」。

塔奇表示,在沒有英語技能的人口中,只有13%的人在工作,而英語說得好的人則有62%。

「我們還知道,沒有足夠的英語語言技能,移民特別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和其他剝削,而且不太可能知道如何和到哪里去尋求援助,」塔奇在聲明中寫道。

「在過去的十年里,澳大利亞英語口語不好或根本不懂英語的人數急劇上升,目前已達到100萬人,其中約有一半是工作年齡的人。」

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在澳大利亞,沒有設立官方語言。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的數據,英語是澳大利亞最常用的語言,其次是中文普通話。

今年早些時候,澳洲宣佈取消成人移民英語計畫(AMEP)的時間限制,提供無限免費的課程。澳內政部數據顯示,配偶簽證的配額占家庭團聚類簽證總數的90%,其中,75%~80%的申請在境內遞交。

現在,新預算案要求配偶簽證的申請人及其持永久居民簽證的擔保人在學習英語方面「做出合理的努力」。

內政部表示,從2021年底開始,新的配偶簽證的申請人和永久居民擔保人需要有「實用性」的英語水平,或者證明他們為學習英語做出了合理的努力。

例如,人們可以通過完成澳洲提供的500小時的免費英語課程來證明這一點。

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在獲得永居簽證時,申請人必須滿足該要求。目前,大多數配偶簽證都是為期兩年的臨時簽證,此後才有資格獲得永居簽證。

「雖然能夠講多種語言對個人和澳大利亞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一個人如果沒有基本的英語能力,將難以充分參與我們的社會和民主,」塔奇部長說,有關這些措施的進一步細節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佈。

新語言要求引發「種族歧視」質疑

來自中國的王梓荀在墨爾本大學完成學業後,於去年12月成婚。她在今年2月遞交了配偶簽證申請。正在等待臨時配偶簽證的她表示,她對澳洲的新政策感到失望。

這位27歲的社交媒體編輯表示,配偶簽證的所有標準都應該與關係的真實性有關,而增設英語語言要求是「不合理的」。

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他們說你必須滿足一些英語標準,以確保你有能力申請配偶簽證…… 但語言不應該是真愛的前提條件,」王梓荀說。

「這讓我覺得你必須要有能力在澳洲有工作,這樣才能申請這個配偶簽證。這一點都不合理。」

「因為配偶簽證應該是幫助所有的戀人一起在同一個國家生活。這個簽證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在澳洲工作。」

政府表示提高外籍配偶的英語能力可以提高這個國家的「社會凝聚力」,王梓荀說這一點她很難認同。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說法,因為當他們談論社會凝聚力時,他們認為英語是唯一的問題,」她說。

「即使我們可以很好地講英語,其他問題仍然存在。」

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王梓荀在位於墨爾本的一家中文媒體工作,她每天都會將英文主流媒體上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幫助在澳大利亞說中文的人瞭解澳大利亞。

她說,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中,包括中國新移民、留學生和父母移民在內的許多人都傾向於用母語閱讀本地消息,其中不乏英語不錯的人。

然而,對於那些不具備英語能力的受眾,王梓荀說,新政策或許會令他們感到自己在澳大利亞「不受歡迎」。

「他們可以在不說英語的情況下與伴侶很好地溝通…… 肯定會受到影響,」她說。

「人們總是選擇與說同一種語言的人聯繫。」

「你仍然可以有一個非常好的生活,因為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幾乎所有你要打交道的組織,都有多語言服務。」

王梓荀的丈夫,Lachlan Maclain-Cross是一名墨爾本藝術行業的會計師。他告訴ABC中文,此次對配偶增設英語語言的要求令他感到「不安”。

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

代理移民部長塔奇表示,新語言要求將給配偶移民申請者在澳大利亞的就業和生活帶來幫助。

「我不認為這種限制會增強我們與其他文化的交流,」Maclaine-Cross說,並補充說,這個要求帶有「種族主義」。

「正如我所看到的,從很多臉書的文章和對這類限制的反應來看,它鼓動了種族主義者和隔離主義者的政治反應。」

Maclaine-Cross認為,即使是有英文能力的配偶也會面臨在澳大利亞無法難得到一份高薪工作的苦惱,他不明白為什麼政府要把這道程序變得更加複雜。

「這是限制性的,對於這些伴侶們來說,會有直接的影響,」他說。

來源:kknews澳洲對配偶簽證提出英語要求,引「種族主義」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