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開口說話前,心中默念三條佛門智慧,守好自己的口業

無量壽經》中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無論俗世還是佛門中人,都非常講究說話的智慧,比如佛門非常流行的禪宗公案,就是通過問答或者動作,來啟迪信徒,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佛教中有關說話的智慧。

與人開口說話前,心中默念三條佛門智慧,守好自己的口業

其一,是不發嫉妒之言。

《華嚴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恨作為佛教三毒心之一,是所有惡業的源頭。佛教認為,一旦起了嗔念,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後果。他們講究「隨喜」,就是說看到別人的善行,美德,長處,就會發自內心產生讚嘆,而自己呢,也能通過這種隨喜獲取一定的福德。我問問大家,嫉妒別人時,那感覺自己好受嗎?不好受的話,為什麼不試著放寬心胸,去讚美這個世界呢?

與人開口說話前,心中默念三條佛門智慧,守好自己的口業

其次,雖說我們講的是說話的智慧,但也要懂得傾聽。

不知道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和別人說自己遇到的糟心事,對方就會說,你這算什麼呀,我才慘呢,然後開始傾訴自己的難處。這種人是不是不討人喜歡?因為他們表達欲旺盛,卻不懂傾聽,不懂得與人共情,佛教認為,傾聽、接納和欣賞是一個人本性的流露。因此傾聽是語言的基礎,在傾聽中我們能夠獲取對面真正想要傳達的信息、感受他的情緒,才能夠更好地回應對方。

與人開口說話前,心中默念三條佛門智慧,守好自己的口業

第三點,就是不要背後說人是非,莫造口業。

佛教中的「口業」指「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分別是指,欺瞞的話,惡語相向,挑唆是非和花言巧語淫慾邪說。我們這里就主要是說,不要對人惡語相向,從中挑唆。佛教講究善護口業,修好口德。清代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著有一個小妾,說她的祖母很會罵人,嘴上刻薄,老祖母也沒有什麼疾病,但卻從舌頭爛到喉嚨,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說話,非常疼痛,幾天後便去世了。用這個故事來驚醒大家,這就是造口業的後果。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管好自己的嘴能少造許多惡業,語言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或許就會有某個在困境中人,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命運和人生。好了,我們今天就聊到這里了,用一顆慈悲心為自己的人際交往保駕護航吧。

來源:kknews與人開口說話前,心中默念三條佛門智慧,守好自己的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