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發現「狡猾」的胰腺癌

瞭解胰腺

隨著醫學科普的普及,大家對心、肺、腦、胃、腸等人體重要器官都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但是,提及「胰腺」這個器官,絕大多數人都感到很陌生!胰腺長在身體哪個部位,有什麼功能?胰腺對人體到底有什麼作用?胰腺出了狀況,人體會有哪些表現?傳統的中醫書籍中很少記錄關於胰腺相關的記載,一般都歸屬於胃脾,歸結於「胃院痛」、「伏梁」等症狀。

胰腺位於腹腔的深處,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也是最重要的分泌腺之一。位於胃後方,呈長條形,橫位於腹後壁,重約65~75克,質地柔軟,呈灰紅色,胰可分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部分。胰頭膨大,被十二指腸呈C形所包繞,胰體占胰的大部分,胰尾末端朝向左上方。

胰腺兼有內外分泌的雙重功能,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每天分泌約1000-2000ml無色透明的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澱粉酶等,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消化酶在食物消化過程中起著「主角」的作用,特別是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慢性胰腺炎患者由於胰腺萎縮導致外分泌功能不全就會出現脂肪瀉、營養不良等表現。此外,胰腺通過胰島細胞等分泌各種激素,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等,進而參與人體的生長調節、物質代謝和血糖調節等。胰腺內分泌功能不全也會出現各種臨床疾病,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等。

癌中之王

說到胰腺癌,你可能還不知道有多可怕。但如果告訴你這些偉大的名人都會因胰腺癌去世的,估計你就要緊張了!肥姐沈殿霞、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古巴總統卡斯楚等等。

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部惡性腫瘤的前10位,特別是近30年來,其發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世界上每年有胰腺癌新發病例約20萬人,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同時,由於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與發病率十分接近,每年死亡人數約19.6萬人。

根據2019年最新流調數據,胰腺癌發病率已上升到惡性腫瘤的第10位,每年胰腺癌發病例數近10萬,發達城市發病率明顯高於郊區農村。胰腺癌導致的相關死亡在癌症相關死亡中占比過去10年中增加了9%,並且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這一比例急劇增長。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統腫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確診後即使經積極治療,生存情況也很令人失望。究竟胰腺癌的整體發病率及生存率如何?對2019年胰腺癌流行病學數據進行回顧後,專家表示:「目前全球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9%,預測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將僅次於肺癌。」

胰腺癌與其它腫瘤相比,「脾氣更暴躁」,它惡性度高,容易復發和轉移,又難以早期診斷,手術切除率低。這也使得胰腺癌治療效果很差,早期診斷率很低、治療效果差。胰腺癌患者很多時候確診就已經是中晚期,這一時期治療效果較差,50%的胰腺癌患者都會出現轉移,不僅失去手術機會,而且會出現肝、腹腔、肺轉移。另外,還有30%患者處於局部進展期,同樣失去手術機會。也就是說,真正可以進行手術的只有20%的患者。

早期胰腺癌經過根治性手術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到20%,平均生存時間2年,而中晚期胰腺癌平均生存時間只有6個月。

因此,早診早治是關鍵!!!

早期胰腺癌有哪些蛛絲馬跡

胰腺癌之所以發現比較晚,就是因為胰腺癌的症狀極不典型,容易與慢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紊亂混淆,讓患者放鬆警惕,因此對一些可疑線索必須保持警惕!

對40歲以上,出現下列特徵的慢性腹痛患者,應警惕慢性胰腺疾病,尤其胰腺癌,必須及時進行相關檢查。

1)反覆中上腹不適、飽脹、疼痛,對症治療無好轉;

2)持續食欲不振、乏力;

3)無誘因的腰背部痠痛;

5)無法解釋的短時間內消瘦;

6)葷食或油膩食物後上腹不適加重、腹瀉、厭油;

7)無痛性黃疸、小便深黃;

8)體型不胖者突然血糖升高、糖尿病;

9)無明顯誘因的原因不明的急性胰腺炎;

注意:慢性胰腺疾病最容易與慢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紊亂,特別是當按胃病治療症狀好轉不明顯時更要注意胰腺疾病。由於胰腺在體內的位置較深,受腸內氣體干擾,超聲波檢查胰腺不是很敏感,不能滿足於超聲波檢查無異常,需要做上腹增強CT、上腹增強磁共振和胰膽管成像檢查。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及篩查方法

胰腺癌高危人群必須保持警惕,採取必要的措施預防發生胰腺癌,並定期篩查,尤其一旦出現胰腺癌的一些相關症狀必須及時檢查,以便能阻止胰腺癌的發生,一旦發病也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期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對胰腺癌高危人群宜查血CA19-9等腫瘤標誌物並結合上腹部增強CT或MRI進行篩查;尤其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必須每年一次上腹增強CT或MR檢查。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歲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項者為胰腺癌高危對象,需要高度警惕,定期篩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

2.長期吸菸、飲酒,

3.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者,尤其合併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

4.有主胰管型黏液乳頭狀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

5.血清CA19-9反覆增高或持續增高者;

6.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大於60歲以上患者,近3年內發現的糖尿病患者;

8.胃大部切除手術史。

9. 長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史;

各位牢記:高危人群如果出現上述的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等症狀請及時就診。

來源:kknews如何早期發現「狡猾」的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