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守護者 與病魔死磕,病床前一坐就是一夜

病床前,一名醫生坐在凳子上,盯着眼前幾台儀器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 …… 近日,這樣一張照片走紅朋友圈,照片中醫生安靜而寬厚的背影打動了無數網友。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宜興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陸俊傑。那晚,他在病床前一直守到天亮。

△ ” 生命守護者 ” 陸俊傑在病床前守了病人一夜。(醫院供圖)

在陸俊傑 20 年的職業生涯里,有一半,他交給了重症醫學科。在他理應陪伴家人的時間里,有一半,他交給了自己的病人。為了患者,他一夜坐着守護,不眠不休;為了生命,他以醫院為家,與病魔 ” 死磕 “。他見過凌晨一點、兩點、三點、四點 …… 重症監護病房外的風景。

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他用生命守護生命

△陸俊傑查房中

” 其實,這張照片就是陸主任最真實的工作狀態。” 近日,陸俊傑的同事為現代快報記者講述了照片背後的故事。2 月 13 日晚上 8 點半左右,37 歲的小戴(化姓)因為突然胸痛,被送往宜興市人民醫院搶救。

嚴重氣急、紫紺、四肢厥冷 …… 患者已經處於極度瀕危狀態,經檢查明確為急性心肌梗死。” 呼叫陸主任立即回醫院參與搶救工作!” 正准備送兒子去上課的陸俊傑接到醫院電話後,將兒子放在了小區門衛室,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搶救室,和大家一起分析病情特點。” 考慮患者為大面積心梗,並發急性左心衰肺水腫、心源性休克。” 陸俊傑到場後製定出治療方案,馬上啟動醫院心血管內科的 PCI 團隊及重症醫學科的 ECMO 團隊,迅速建立了患者體外生命支持系統。通過冠狀動脈造影術,給予介入治療開通了 ” 罪犯 ” 血管。

術後,小戴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他的全身插入了多根管道,連接上各種監護儀器,生命體徵極不穩定。剛結束一輪搶救工作的陸俊傑有些疲憊,但他不放心小戴。於是,他搬了一張凳子,坐到了小戴的病床旁,持續不斷地監測各項生命指征,並調整各種治療措施。一夜坐着不眠不休,正常人都很難做到,更何況陸俊傑還需時刻保持警惕,根據患者病情不斷思考進一步治療方案。

” 因為這種重症病人是很脆弱的,稍有不慎,患者的病情就會再次滑向死亡的邊緣。” 陸俊傑說,在搶救病人的過程中,他整個人是很亢奮的,所以絲毫沒有睡意。直到天快亮時,小戴的生命指征漸漸平穩,陸俊傑才覺得自己的頭有些重,將監護工作交接給了其他醫生,自己去值班房眯了一個小時後,陸俊傑又開始了白天的工作。

” 外界把重症監護病房比作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因為這里的病人病情較重,病情變化也很快。特別是遇到這種重症病人,我是一定要自己守着的,因為這樣我更放心,而且便於掌握第一手病情,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說起照片背後的故事,陸俊傑謙虛地說,其實通宵不睡是常見的事情。

此生 ” 賣 ” 給醫院,值班房是他第二個家

△連續幾天幾夜不回家守着病人,對於陸俊傑來說是常事

” 陸主任是我們這里加班次數最多的,連續幾天幾夜不回家守着病人,對於他來說都是常事。” 同事湯銘閣透露,有一次為了搶救一個心髒驟停的小夥子,陸俊傑一個月幾乎沒回過家,就中途回家拿了些換洗衣服。

在醫院重症監護室,幾乎每天都上演着生命的變奏曲,重症醫學科給他們的是生命的支撐和保護,而陸俊傑,作為學科的帶頭人之一,永遠都沖在救治的第一線。

△陸俊傑與同事探討患者病情

前不久,一位外地來宜興旅遊的患者,夜間突發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反復出現心室顫動及心源性休克。接到急會診通知後,陸俊傑迅速抵達急診室。與家屬商量後,陸俊傑馬上召集科室的 ECMO ( 體外膜肺氧合 ) 團隊,在持續胸外按壓的基礎下,立刻啟動了 ECPR ( 用體外心肺支持系統進行的心肺復蘇術 ) ,體外循環建立成功後,在團隊協作下,轉運作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經過一整夜爭分奪秒的連續搶救,度過了惡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肺水腫等致命性並發症後,患者的生命體徵趨於平穩。對病情的急速響應,為患者的最終康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這輩子可以說是『賣』給醫院了,隨叫隨到這是必須的,有時候是院內會診,有時要去外院參與搶救,你要付出精力才能將病人一步步救回來。我妻子常說我好像醫院里的『救火隊』,但這就是我們的職業。” 陸俊傑說,一年 365 天,醫院值班房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有時候守了一夜病人,到快早晨或者中午時,我去值班房休息一會充充『電』。” 陸俊傑稱,這些年因為工作虧欠了家人很多,時常他也會跟家人分享一些搶救故事,” 讓家人也有成就感,漸漸他們也就能理解我的工作了 “。

他是愛跟病人握手的暖男

” 往前拼是一個機會,不拼就沒有癒合。” 這是陸俊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重症病房的患者像是時刻徘徊在懸崖邊上,陸俊傑說一旦醫生失去了拚勁,這些重症患者隨時可能掉下懸崖。

八歲女孩為了給襁褓中的妹妹拿尿不濕,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導致腋動脈斷裂大出血。經外院手術修補動脈後,女孩被轉至宜興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陸俊傑回憶,當時這位小病患的血紅蛋白僅 2 點幾克,導致失血性休克,並且反復心跳驟停,讓人焦急的是孩子還是 RH 陰性血型,即 ” 熊貓血 “。

陸俊傑等醫護人員接力作胸外按壓,共計電擊除顫 46 次,直至白大褂濕透,才將孩子轉復竇性心律。同時聯系血站動員廣大 RH 陰性血型的市民積極獻血,最終孩子的生命體徵趨向穩定,轉危為安。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根據臨床指南,一般心肺復蘇按壓半個小時如無效,放棄搶救宣佈死亡。但是那一天,陸俊傑和同事們一起為小女孩持續心肺復蘇長達兩個多小時,終於將孩子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孩子還年輕,盡管情況十分凶險,但我們想還是要多為她拼一拼。” 陸俊傑說,堅持不懈、決不輕言放棄是醫護人員應持的職業操守。

△陸俊傑查房時愛與病人 ” 握手 ”

采訪中,有護士透露,陸俊傑是病房里的暖男。” 陸主任有一個習慣,就是查房時他會跟清醒的病人去握手,給他們溫暖。” 護士介紹。對此,陸俊傑說,在重症監護病房里,安慰工作也尤為重要。因為這里和普通病房不同,家屬不能 24 小時陪伴,病人不僅要面對疼痛,還有恐懼、害怕。” 跟清醒的病人握手,一方面能給予他們溫暖與鼓勵,同時也能觀察患者的手部力量。” 陸俊傑說,在重症監護室這個距離生死離別最近的地方,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安慰。安慰病人、安慰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闖過一道道難關。

而對於醫生來說,陸俊傑認為,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病人能夠化險為夷,轉到普通病房里去。” 相比錦旗、表揚信,我們看到病人能夠離開重症監護室,我們更開心!” 陸俊傑笑道。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