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治療改善慢性失眠,速眠 CBTI 為用戶提供「睡眠家庭醫生」服務

在全球成年人失眠率達到 29% 的高發情況下,美國醫師協會、美國睡眠醫學會、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建議—— ” 所有成年患者應將 CBTI 作為慢性失眠治療的首選方案。”

睡眠心理學家 Richard Blackburn 發表在《 TranslationalBehavioral   Medicine》的論文提到,據美國行為睡眠醫學的目錄名單數據顯示,美國只有 283 名睡眠醫學專家,且多數在城市外的高校中。面對人員短缺這一現象,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不僅可以幫助彌補專家不足,並可能減輕醫療保健系統的負擔。

當前,國內面臨着睡眠醫師更為稀缺的情況,線上失眠認知行為療法(eCBTI)成為了遠程醫療保健的又一方向。

失眠首選治療方案,從 CBTI 到 eCBTI

失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煩惱,比如:

不吃藥睡不着

藥越吃越不管用

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成癮了,戒不掉了

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是針對慢性失眠患者的行為、認知和生理的系列治療策略,通過改變失眠患者的不良睡眠行為習慣、錯誤睡眠認知等多方面因素,達到改善失眠的效果。

CBTI 專家張繼輝教授告訴記者,一個完整的 CBTI 療程通常包括:

1. 為期 6 周的治療;

2. 患者需要定期訪問臨床醫生,頻率通常是每週一次;

3. 醫生將提供一系列睡眠評估,要求患者完成睡眠日記並通過一起改變睡眠方式。

這一治療方式通常是在醫院的睡眠中心、精神心理科等科室完成。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醫療中心,就有專門的失眠症認知行為療法診所,由運動障礙中心、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睡眠醫學中心組成,患者在診所內可以接受 CBTI 的全部治療。

除了實體醫療中心外,利用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的 CBTI 治療(eCBTI)也早有先例。

國內的睡眠臨床科室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就是 eCBTI 的實踐者,自 2017 年開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睡眠中心開始推動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技術的臨床應用,引進睡眠醫學規范化技術,開展培訓課程,並且進行了在線失眠認知行為治療(eCBTI)的多中心協作研究。

提供 ” 睡眠家庭醫生 ” 服務,速眠 CBTI 有效改善焦慮與抑鬱狀況

從歐美國家二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來看,CBTI 治療手段相對成熟,如果患者積極配合,有效率可以達到 80% 左右。而且,長期來看,CBTI 的療效優於藥物療法。

在睡眠醫學專家稀缺的中國,對於醫生而言,CBIT 療法是一個長時間的治療方案,通常需要持續六週,每週約一小時,在國內首選三甲醫院問診的普遍環境下,醫生通常處於連軸轉的工作狀態。如果沒有專門的睡眠醫學中心,臨床醫生應對單個患者的治療成本極高,幾乎無法幫助患者完成 CBTI 的治療。

另一方面,相比常規藥物治療,CBTI 是長期的治療過程,且需專案配專人,因此導致收費較高。張繼輝教授透露,為期六週的 CBTI 療程可能需要治療費 6000-10000 元,且通常不處於醫保報銷的范圍之內。這也就造成在臨床中,CBTI 療法的使用率偏低。

針對 CBTI 治療耗時長,治療費高等問題,作為非藥物治療失眠領域的探索者,速眠在經典 CBTI 的基礎上,基於香港及內地知名睡眠醫學專家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成果,為用戶打造出了一種 ” 無須服藥 “、” 幾乎沒有副作用 ” 的遠程 CBTI(eCBTI)失眠治療方式,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受 CBTI 治療,且能夠在線上接觸到睡眠專家。

速眠提供的 CBTI 治療方案包括:

1. 科學療程:6 周動畫視頻課程,12 周無限回放;

2. 自檢工具:隨堂練習與量表評估,及時鞏固階段性成果;

3. 定期隨訪:資深睡眠醫生隨訪指導,貼心鼓勵;

4. 實時答疑:睡眠管家在線答疑解惑,順利治療;

5. 智能提醒:幫助養成睡眠好習慣,按時提醒;

6. 分析報告:睡眠改善可視化,療程回顧。

通過 ” 速眠醫生 ” 公眾號提供的睡眠日記、量表評估、睡眠指南等免費失眠改善工具,用戶可以在手機上記錄分析睡眠數據,讓醫生更好地掌握睡眠變化趨勢和生活方式偏好,遇到不良行為,或是錯誤認知,速眠 CBTI 的睡眠醫生團隊即可針對性進行干預,為用戶提供正確的睡眠行為依據。

正如前文所述,治療成本高、收費昂貴雖然是橫亘在 CBTI 推廣路上的一大難題,但基於互聯網模式的速眠 CBTI 可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痛點。在推廣 CBTI 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難題是,如何持續保障患者的依從性,尤其是線上模式進行的治療。

從真實的用戶數據來看,在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性指標——患者依從性方面,根據速眠進行的 51 例真實用戶數據分析,速眠 CBTI 的 51 例患者在試驗期內僅 3 人脫落,患者依從性達 94%。

高依從性得益於 ” 速眠醫生 ” 公眾號提供的隨訪服務,在為期 6 周的課程中,醫生團隊可通過 ” 速眠醫生 ” 公眾號與用戶進行 7X24 小時的無縫互動,並且根據上一週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一對一次隨訪。

根據速眠 CBTI 的有效性報告,接受遠程 CBTI 完整治療流程的患者可將平均睡眠時長增至 6 小時 42 分鍾,平均增加 36 分鍾,平均入睡時長從 46 分鍾縮短至 21 分鍾,平均夜醒時長從 20 分鍾縮短至 6 分鍾。

遠程治療改善慢性失眠,速眠 CBTI 為用戶提供「睡眠家庭醫生」服務

睡眠質量改善趨勢(數據來源:速眠 CBTI 有效性報告)

在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後,患者的抑鬱 / 焦慮平均改善情況也從治療初期 15.5 的重度焦慮降至 9(抑鬱)以及 7(焦慮)以下。

不僅僅是 ” 睡眠家庭醫生 ” 服務,定位為 ” 醫生助手 ” 的速眠 CBTI,還承擔着幫助醫生分擔執行 CBTI 的工作。張繼輝教授表示,針對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簡單的認知行為治療,比較容易通過網上執行,將醫生從重復的臨床工作中解放出來。

在治療過程中,速眠 CBTI 將配合臨床醫生幫助患者完成 CBTI 治療全過程。醫生只需要使用速眠醫生 – 醫生版 APP 查看患者治療進度,其餘的 CBTI 指導、答疑、督促工作均由助理醫師、睡眠醫生團隊協助跟進處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動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