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導語:頸源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類頭痛,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升高,青少年患者增加,本病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研究的增多和深入,人們對頸源性頭痛發病機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解剖會聚理論認為高位頸神經與三叉神經的傳入神經纖維在頭頂會聚。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一、頸源性頭痛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患者需要及時診斷疾病

1、發病機制

機械刺激理論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頸部痙攣、增厚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會卡壓穿行其中的頸神經皮支如枕大、枕小、第三枕神經。炎症水腫理論支持頸項部的炎性病變組織不僅直接產生疼痛,還能在分布區域內釋放炎性介質。

頸椎間盤也是本病的潛在誘因,椎間盤內部的神經末梢受到機械或炎性刺激,這些刺激通過某種方式上傳而產生頭痛,即盤源性疼痛機制。寰枕筋膜攣縮造成枕下神經的卡壓會導致類似的顳枕部頭痛。寰椎隱形脊柱裂可能是導致頸源性頭痛、同時伴有頸椎功能障礙的一個原因。

椎動脈受壓後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也會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由各種原因刺激頸交感神經,通過腦-脊髓反射,產生頭痛,並伴有耳鳴、心律不齊等症狀。總之,頸部任何組織或結構的變化都可能成為疼痛來源,因此頸源性頭痛是由頸椎一系列的改變引起的,並非單一某一種因素。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患病人群以中年人居多,病程可達35年,青少年患者近年來有增加趨勢,年齡最小6歲,病程最短2天,男生可能多於女生。患者多從事需久坐、使用電腦、長期伏案的工作,教師、學生是易患病群體之一。

2、症狀

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特徵為雙側或單側頭痛,雙側可能較多,間斷性發作,少數患者為持續性,以頸枕、顳部為主要疼痛區,可沿頸枕放散到頭頂,也可能出現在前額或眼眶上,常有頸部活動受限,同側肩臂部可能出現麻木或根性疼痛,頸部肌肉可能有能觸發頭痛的「扳機點」。發作時疼痛多為脹、跳、刺、燒灼疼,也可為搏動性。

有的患者伴發耳鳴、眩暈、聽力障礙、視物模糊等狀態,或合併鼻眼部症狀如流淚、結膜充血、鼻塞、流涕、打噴嚏,少數患者還會出現心慌、胸悶等自主神經症狀,青少年還可伴有記憶力下降。症狀可因勞累、失眠、情緒不佳而誘發,病程長、發作頻繁的患者易會出現情緒抑鬱、焦慮,嚴重者可致殘。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3、輔助檢查

明確診斷頸源性頭痛除依靠症狀和病史外,還需詳細的輔助檢查以鑑別其他類型頭痛。異常姿勢姿勢與本病密切相關,頸椎X光片可能有助於本病診斷,頸椎骨質增生和椎間隙變窄較普遍,頸椎曲度越小,上位頸椎失穩越重,頭痛程度隨之越重。影像學陽性結果是頸源性頭痛最主要的診斷依據之一,椎間盤突出頻率高。

在MRI上測量顱椎角和頸髓角,發現角度越窄,頭痛越重。DTI能判斷枕下三角肌群的緊張程度,可發現肌纖維束走行紊亂,完整性和緻密性降低。SPECT/CT識別頸部的關節炎,能幫助確定治療目標。肌電圖能顯示肌肉觸痛點的肌電改變,對左、右側及左顳部頭痛的臨床診斷有較大幫助,漏診、誤診率相對較低。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二、頸源性頭痛患者應該如何治療?優先採用保守治療,患者需對症治療

1、基礎治療

頸源性頭痛可選療法較多,臨床根據頭痛的具體表現和疼痛程度選用適合的治療方法。疼痛程度較輕、發作頻率較低或不願進行有創治療者,優先採用保守治療,如藥物、推拿、理療、牽引,同時囑咐患者調整生活習慣,改變不良頸部姿勢。若保守治療無顯效,可進一步選用針灸、針刀、祌經阻滯等創傷小的治療方法。

若疼痛仍無法減輕,則需採用外科干預。適用於輕度的、存在肌肉痙攣及頸椎生物力學失衡的頸源性頭痛患者,有利於解除神經根的卡壓,但目前臨床上常和其他治療配合使用。患者平臥,將頭頸部置於床頭外,使頭部向地面自然垂伸。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憑藉頭部自身重量牽引,每次治療30分鐘,後行頸部推拿。推拿或手法治療能鬆弛頸項部肌肉,減輕對神經的刺激,單選此療法即可收到良好療效,而且運用的手法較多樣。選用翳明、天牖、天柱3個穴位進行撥揉、點按等手法治療。

認為此三穴推拿法對改善頸源性頭痛患者的症狀有明顯優勢。臨床上推拿常與其他療法配合使用。另外,青少年患者首選無創傷的保守療法,單用手法松解、頸椎牽引都能獲得明顯療效,也可以聯合藥物或針刺複合治療。

2、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需根據頭痛的病程、部位、性質、誘因等因素進行辯證施治。關於中藥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療效尚無級別較高的隨機對照試驗,採用清上蠲痛湯加減治療,減輕疼痛及頸部僵硬程度,改善局部血流量,療效顯著。

採用桂枝加天麻湯加減結合龍氏三維正骨手法治療頸源性頭痛。採用的頭痛方配伍包括川芎、雞血藤、鉤藤、龍骨、白芍、生地、桃仁、紅花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觀察治療3個月後的療效,總有效率94.59%。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3、其他

針灸是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針刺局部穴位能疏通局部氣血,緩解痙攣,降低局部組織張力,對多數頸源性頭痛患者有明顯療效,除普通毫針針刺外,還可選用電針、溫針灸、火針。採用溫針灸方式治療,於完骨、天柱、風池3個主要穴位放置艾柱,認為對比一般針刺,溫針灸對頸源性頭痛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針刀屬於有創治療,已發展成為臨床常用技術。以痛點或陽性反應點為治療點,陽性反應點可以理解為按壓該點時出現麻木、放散痛、硬腫、結節、肌肉抽搐等病理表現的位置。寰樞關節後方針刀松解聯合關節阻滯治療頸源性頭痛更有效,而且超聲引導下治療更安全。

針刀操作靶點是治療過程的重要部分,是治療思路的體現,但治療定點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規範。除了單獨治療,臨床上常會將針刀與其他療法如藥物、針灸、手法、神經阻滯結合運用,以加強療效。其中較多與整脊手法、神經阻滯聯用,神經阻滯包括椎旁阻滯、枕神經阻滯、硬膜外阻滯等。

三、西醫如何治療頸源性頭痛?科學服用藥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頭痛

常用西藥包括非留體抗炎止痛藥、三環類抗抑鬱藥、肌松藥等。度洛西汀屬於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制劑,其不但可對抑鬱症進行有效治療,還能緩解多種神經病理性疼痛,聯用度洛西汀與神經阻滯治療頸源性頭痛,證明療效確切,並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頭痛症狀和睡眠質量。

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

神經阻滯技術目前己十分成熟,臨床證據級別為1B,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枕大/枕小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頸神經後支阻滯注射治療、頸椎旁病灶注射治療、硬膜外腔注射治療、星狀神經節阻滯等。

A型肉毒毒素能解除肌痙攣,抑制中樞和外周敏化和抗炎機制,注射於斜方肌、頭夾肌、顳肌等肌肉,或頸部激痛點,治療頸源性頭痛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經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多有椎管內骨性異常改變卡壓神經根,應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干預。對於有手術禁忌證或手術危險性較大的患者。

經患者同意,可採用頸神經後內側支破壞性阻滯,治療應在X線透視引導下進行。還可採用射頻熱凝術毀損頸神經後內側支治療。繼發於頸椎間盤突出症形成的難治性頸源性頭痛是一種臨床頑症,可考慮使用經皮內窺鏡下頸椎間盤切除術。

結語:綜上所述,關於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輔助檢查、治療方式仍存在較大研究空間,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發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有必要補充國內廣泛流行病學調查,與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相鑑別,為頭痛患者制定更適宜的舉療方案以及養護建議。

來源:kknews頸源性頭痛常會誤診為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現如今青少年患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