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為拯救語言而進行的500年之戰(上)

地處冰島和蘇格蘭之間的與世隔絕的島嶼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多年來,他們的直言不諱使當地人無法接觸到他們的丹麥統治者。

爭取獨立的長期鬥爭

海島為拯救語言而進行的500年之戰(上)

這是一座由18個等級高的火山島組成,位於蘇格蘭、冰島和挪威之間的大西洋沿岸的火山島。他們是半自治的,但仍然是丹麥的屬地。丹麥和挪威都統治幾個世紀了。

法羅人為自治而進行了長期的鬥爭,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個轉折點。丹麥被丹麥占領,正是英國提供了保護,使其免受德國的入侵,因為這些島嶼靠近鄰近島嶼和英國大陸。在戰爭期間,由於五年沒有與丹麥接觸,島上居民開始開辟自己的道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新的獨立浪潮正在形成,包括爭取不僅保持自己的母語,而且幫助其繁榮發展的鬥爭。

為維持一種語言的生存而進行的鬥爭

海島為拯救語言而進行的500年之戰(上)

自從丹麥人壓制他們的語言以來,他們一直在為保持他們的語言的生存而鬥爭,那時這些島嶼成為挪威王國的一部分。隨着宗教改革,這個據點得到了加強,法羅語在學校被完全禁止。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屈從於法院和丹麥議會的方言。

雖然幾個世紀以來丹麥語主導着官方,但更廣泛的社會仍在不斷地說和唱。他們現在使用的書面語言只是形式上的。形成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再加上在經濟中的一種中性,造成了對漁業和丹麥貿易壟斷的終結,進一步增強了國家的信心。

隨着後期與外界更大的聯系,人們開始主張自己語言的完整性,口語成為學校的一門學科,其次是1920年的書面語。成立後1948年自治但是,丹麥語仍然是一門必修課,所有的議會法律都需要翻譯成丹麥語。

由遙遠的世界形成的文化

海島為拯救語言而進行的500年之戰(上)

沿海地區的文化、身份和語言部分是由島嶼惡劣的氣候和偏遠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為了生存而共同努力的需要,使這些人產生了強烈的社區意識,並拒絕放棄一種能夠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是通過戰爭和疾病來維持的。

農民和佐西是他家族的第17代人,住在莫勒村。他家里的一部分博物館,這證明了古代的生活方式仍然在這里實行,如捕魚和畜牧業。他的曾祖父是同名詩人和民族主義者,和他一樣,他繼續為一個讓當地人掌控自己未來的社會而奮鬥。

語言對他來說和他的詩人一樣重要,他可以告訴你博物館里展出的每一個釣魚和狩獵工具的傳統名稱。他的房子背靠着聖普教堂,他在這里做着每月的週日禮拜活動,敲響門鈴,穿着國衣打招呼。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游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