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之顧惜朝 一個非典型性反派

一顧惜朝誤終身,不顧惜朝終身誤。

首先要聲明的是,本文只評價電視劇中的顧惜朝。小說中的顧惜朝無甚可提,壞得徹頭徹尾。電視劇中的顧惜朝卻真真正正超越原著,可以說是個非典型性壞蛋。

出身是顧惜朝背負的原罪

顧惜朝出身青樓,是妓女的孩子,是一場淫亂交易下的意外。他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低賤的出身是他身上永遠抹不掉的污漬,永遠邁不過的一個門檻。由於出身低微,他高中探花卻被革去功名、投軍邊關卻無法出人頭地。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他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志向未能實現便已夭折。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明知道政審通不過,卻還偏要去考公務員,註定悲劇……

但他還是不死心。他帶着自己的心血之作兵書《七略》,毛遂自薦投書權貴,卻無人賞識,淪為笑柄。然後,他遇上了千金小姐傅晚晴,這可以算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機遇,或者說是最大的不幸。不管如何,這都是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

顧惜朝肯定從沒想過要靠裙帶關系走上人生巔峰。但他愛上了晚晴。他愈加急切地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價值,為得是能讓晚晴有一個配得上她的丈夫。

一見傾情

對晚晴的愛,可以說是加深了顧惜朝的人生悲劇。

朝陽、晚霞,都是世間最美麗的景色,那溫暖朦朧的光暈有着相似,卻又十分不同,正如這一對戀人。

傅晚晴作為丞相家的大小姐,天生富貴,從小錦衣玉食,然而她對富貴和權勢並不看重,而是注重內心的安寧。她不喜歡被深鎖閨中,而是嚮往自由灑脫的廣闊江湖。

和晚晴相處的日子,恐怕是顧惜朝人生之中少有的快樂時光。傅晚晴即使知道了他的身世也不覺得有什麼。顧惜朝英俊瀟灑、玉樹臨風,身上的堅強、溫柔、睿智、優雅,所有的閃光點都被晚晴看在眼里。而顧惜朝也願意把所有的傷痛和黑暗隱藏起來,他是堅強隱忍的,他在晚晴面前願意扮演一個正人君子和大俠。顧惜朝才智絕倫不甘平庸,傅晚晴聰慧大度外和內剛,這樣兩個不凡的靈魂相遇,註定會碰撞出不甘於寂寞的耀眼火花。

然而顧惜朝自卑,自卑自己的地位配不上晚晴,還怕晚晴不是真正愛他。他對這段感情珍惜,又膽戰心驚小心翼翼。但晚晴在每一次關鍵抉擇的時候,選擇的都是顧惜朝。

她屢次插手顧惜朝殺害無辜的行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來為顧惜朝造成的傷害補救。不忍顧惜朝練魔功受走火入魔的痛苦,還幫他疏導練成了人人聞之色變的魔功。最後在鐵手的苦苦勸說和對國家巨變的擔憂,傅晚晴帶着四大名捕眾人來阻止顧惜朝逼宮,但條件是赦免顧惜朝。她最後挾持諸葛先生對顧惜朝絕望地喊「瘋子,還不快跑!」成了她最後愛顧惜朝的證明。

其實傅晚晴真的是愛顧惜朝,自始至終只一心想讓他變好,她沒有別的奢求,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然而,顧惜朝犯下的滔天大罪,讓傅晚晴絕望,她愛他,可惜不能守他到最後了。唯有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神侯府一派的憐憫,放顧惜朝一馬。

而顧惜朝的悲劇,從傅晚晴開始,就從傅晚晴結束。

最後顧惜朝抱着晚晴的屍體,再也無言,息紅淚說,他到現在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顧惜朝直到失去了傅晚晴之後,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想要的只是和傅晚晴在一起。

青雲之志,卻成了致命之殤

說完了出身和感情生活,來說一下顧惜朝的性格和價值觀。

其實戚少商才是主角,但是作為男二的顧惜朝卻更奪目。這一方面除了小哇當年的盛世美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個人物的性格鮮明。逆水行舟,徹骨孤寒,在這一場對戚少商的追殺中,他想擺脫的,是碌碌一生的庸常命運。

青雲之志,是顧惜朝的執念。為了得到實現志向的機會,他放棄好友知交、雙手沾滿血腥,江湖上人人慾得而誅之。血海深仇使得顧惜朝再無回頭餘地,步步前行,退無可退,最終落得愛妻香消玉殞、獨自癲狂而去的下場。

然而,青雲之志同時也是顧惜朝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一路行來,進京取功名盤纏不夠便賣藝;功名被革就到邊關投軍;不得施展便寫七略四處散發;無人賞識又投入丞相門下;追殺不利卻屢敗屢戰……換作別人,恐怕早已經把堅持和夢想拋在一邊另尋出路,但顧惜朝,經歷再三挫敗,不見絲毫氣餒,拂去衣上塵土血污,一轉身,依舊機變百出鋒銳無匹,仿佛再多的失利也耗不去他半點銳氣。

在很多電視劇里,好人壞人是一目瞭然海枯石爛不變心的。不過也有表面是好人其實是壞人的,也有表面是壞人其實是好人的,也有的是前面是好人,後來受了刺激變壞了,或者是前面是壞人,後來受了刺激變好了……這些人物,其實都比較好把握。

但是以顧惜朝的復雜程度,很難被歸入到這樣的框框里。

回顧追捕戚少商計劃的過程,我們會發現,一路下來,戚少商依靠的,都是人性的「善」,是為了朋友和正義百死其猶未悔的思與行。而顧惜朝憑借的,都是人性的「惡」,是趨利避害罔顧他人但求自保的本能。而武俠世界存在的基礎,也正是戚少商和那些為了他捨生忘死的朋友所堅持的,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浩然正氣。

其實顧惜朝面對的已經不僅是一個戚少商,或者是戚少商再加上他的一幫朋友們,他要面對的,是整個武俠世界的精神。肉體可以消滅但精神還在傳遞。所有人豁出性命要保護的,並不是戚少商一個人,他們要證明的,也不是戚少商的無辜。他們是為了信念而殉道,守護的是俠義,也是人性中的善。這是整個武俠世界賴以存在的根基。這一點如果被顧惜朝顛覆,那他們的生存狀態也會被顛覆。

武俠的主基調是基於「善」的俠義,然而顧惜朝的出身環境與性格特點決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充斥着傾軋陰暗、弱肉強食。對於他來說,即使有過關於善的信念,也早已在少年時代坍塌殆盡,取而代之在廢墟上重構起來的,是成王敗寇的世界觀,殘酷而明晰。

顧惜朝的道德觀屬於政治鬥爭的權謀體系,迥異於武俠世界的俠義體系。這兩種體系本無高下,都是高度完善、自成系統的道德系統,只不過前者多在高層權力鬥爭中適用,後者則更常見於民間和日常生活,有着朴實的善惡是非觀與因果報應信仰。顧惜朝並沒有什麼道德缺失,恰恰相反,他有一套自己完善成體系的是非觀價值觀。

顧惜朝殺人,但從不亂殺,更從不濫殺。

比如,連雲寨殺寨兵,當時顧惜朝自己人手不足,地形不熟,沒有力量搞搜查,所以在聽到敵人逃走的時候,立刻作出了「搜不是辦法」的准確判斷。更重要的是,此時敵人殘余勢力還在,周圍危機四伏,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必然會陷入困境。在這樣的戰場形勢下,殺幾個戚的余黨逼戚出來,是完全合理的戰術手段。

殺雷家婦孺,是為了避免攻打毀諾城。戚雷逃跑藏匿的碎雲淵,是個地勢奇險,易守難攻的地方,加上息紅淚在那里經營多年,設下重重機關,如果帶兵強攻,他的部屬必然傷亡慘重,所以攻城是下下策。作為主帥,顧惜朝有義務必須盡一切可能逼戚雷離開毀諾城,逼他們到對己方更有利的地形決戰,來減少他手下將士的傷亡。這就是為什麼他一定要殺雷家俘虜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他在碎雲淵前,沒有下令攻打,卻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孤身一人走上吊橋要求跟息談判的原因。

作為軍中統帥,手下部屬的生命安危都握在他的手里,他對戰場形勢的每一個判斷和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決定着手下將士的生死,如果顧惜朝對雷家的犯人發善心,講慈悲,他的手下將士就要為此付出血的代價,這種善心,他是發不起的。

所以,顧惜朝殺人,都有身為一個軍事統帥必須要那樣做的理由。

顧惜朝這一形象之所以如此豐滿,擁有如此之多的欣賞和擁躉,多虧編劇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顧惜朝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性格完整成形,理念與是非觀也完整地得以確立。反派不再僅僅是反派的符號,而成為了另外一種道德體系之下,活生生的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