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31年了。

31年前,它是全中國金字塔頂尖的國民節目。

31年後,再次重啟,還是實力說話。

開播當天開始,就沒從熱搜榜下來過——

#央視主持人大賽神仙打架#

#即興主持開口就是滿分作文#

#撒貝寧的思維能力太強了#

……

強是真強。

但Sir更想說的是,久違了。

因為看慣水綜藝的我們,真該洗洗眼了。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主持人大賽2019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88年誕生,停播8年後首次重啟。

許多年輕觀眾可能不知道它當初的牛逼。

曾經,它每一屆比賽都掛着「如意杯」「金士明杯」「榮事達杯」等金主的名號,顯得不大洋氣。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但,藏龍臥虎。

你能叫出名字的名嘴,基本都在這片場地廝殺過。

比如「鞠萍姐姐」,88年第一屆「如意杯」,冠軍。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撒貝寧,00年,還是學生的他,拿着製片人私下贊助的50元路費勉強報上了名,誰知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榮事達」杯全國主持人大賽冠軍。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連續四年主持春晚的尼格買提,如此形容大賽的殘酷:

主持人大賽就像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里公平地為大家提供機會,也為有志向的人提供最堅實的橋墩。

這也是為什麼《主持人大賽》會特別精彩。

——因為它背負着特別的責任。

比起國內一貫娛樂大於專業的綜藝,它必須與眾不同。

三字總結——

快,狠,准。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坦白說,Sir只看了5分鍾就傻眼了……

以往Sir形容節目硬核,一般會說沒廢話,不摻水。

但之於《主持人大賽》,不夠。

不夸張,從進度條第一秒開始,它就進入以秒計算的瘋狂輸出模式。

開場致詞,打出口號。

沒有任何花里胡哨,撒貝寧一人站在舞台中央完成,幾句話,幾個分鏡分別切向選手、評委、觀眾。

撒貝寧話音落,掐表,整1分鍾。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下個環節,嘉賓介紹。

個個重磅。

點評嘉賓兩位:春晚主持董卿、《新聞聯播》主持康輝。

接下來是各位參與打分的專業評審。

有前輩——

主持人敬一丹、朱迅、高博……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有老師——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有央視製作方大佬——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還有國際線、形象設計線等各方面專家——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什麼是專業?

全是業內大牛不說,還要各角度,全方位評判選手綜合實力。

念完這些響當當的名字,只用了兩分鍾。

接着,到了我們曾經最頭痛的部分。

——賽制介紹。

許多節目總是把賽制弄得特別復雜,把觀眾繞暈的同時企圖增加神秘感。

《主持人大賽》呢?

兩頁PPT講完。

大賽分兩個環節:1,三分鍾自我展示;2,90秒即興考核。

選手分兩組:新聞組/文藝組。

結束,還有一句我們久違的介紹:

「本次大賽將有北京市xx公證處進行現場監督,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公開。」

什麼內幕、暗箱操作,不可能。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以上,就是全部「前戲」。

從你點開播放,到第一位選手走上舞台,耗時:5分07秒。

干淨利落。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一頓密集型操作下來,彈幕已經開始出現「不適」。

有吐槽的: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有驚嘆的: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當然,還是有懂行的: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比賽還沒正式吹響。

但它已經在速度上,打敗了市面上99%的對手。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接着,殘酷比賽拉開帷幕。

看完第一個選手的表現,Sir就知道為什麼網友們都喊着「看跪了」「神仙打架」。

這不是比賽。

這TM簡直是主持人的閱兵式啊。

頂着壓力第一位上場,他叫姚軼濱。

正如康輝所說:第一位上場的人,不是把壓力給到自己,就是會把壓力傳遞到所有沒上場的選手。

他顯然是後者。

第一環節,自我展示。

他講述自己與父親,兩代人堅持夢想的故事。

三張圖片,娓娓道來。

故事框架十分清晰——兩位主角,兩段小經歷,最後匯成一條線,總結升華。

主角1,一名耳鼻喉科醫生,四十年前,沒能救下一個氣管異物的四歲女孩。

對醫生,這是常有的事。

但當天有一幕讓他終生銘記……

得知消息後,女孩的親人悲傷地圍在手術室。此時,女孩的爺爺率先發聲了。

含着眼淚跟一家人說:「隔壁還有手術,誰也不許哭出聲來。」

這場「安靜的痛哭」,讓這位醫生永遠記住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主角2,廣播新聞主持人。

13年,四川地震,他同樣經歷了一次失敗。

他在救災報道中心,接收到前方消息,說一處廢墟里可能有人。

他和同事們滿心期待,迅速着手准備專題直播。

直播前,第二則消息傳來……

人,已經死了。

當時挫敗的主角2,哭着撥通了主角1的電話。

沒錯,這兩人正是姚軼濱和他的父親。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情感、高潮、反轉……一個好的主持人,更是一位看穿人心的編劇。

但。

別以為只是故事設計得好。

不同於電影,沒有表演、剪輯、光影的輔助,主持人要講故事,只能靠一樣功夫:

文字傳達的精準。

Sir就說一個細節——

描述地震前方傳來的兩條消息時,姚軼濱的吐字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

第一個消息,振奮。

描述當時情形,他第一次引入了口語化的語氣詞,以及一次明顯的頓挫。

一天前方傳來消息說一處廢墟里,可能有人。

所有人都,都在期盼啊。

期盼幾天以來,能有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注意,他的眼神,與肢體,都變得熱烈起來。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第二條消息,明顯消沉。

語速大幅度下降,停頓更頻繁,甚至說出最後重點時,帶着輕微的顫音。

但是在直播前,消息來了。

廢墟當中,已經沒有了生命的蹤跡。

再看他的肢體——

搖頭、抿嘴、眼神飄忽。

這就是主持人的魅力。

這也是為什麼,當他一開口,我們就等不及要哭……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沒完。

即興考核,才是拉開水平的遭遇戰。

整理情緒,撒貝寧上台,讓他選一道考題。

人家看都不看——「1號」。

OK,題目出現,一張圖片,幾句簡介:照片「大眼睛」主角蘇明娟,曾經希望工程的標志,如今長大成人。

沒有準備時間,計時開始。

Sir還沒看完題目,姚軼濱已經無縫連接開始表演。

要知道,要完成90秒(一分半)的播報,他面對的問題——

怎麼梳理眼前這些資料?

如何快速生成一個故事?

怎麼安排故事的前因後果?

怎麼組織講稿的結構?

……

不是Sir多戲,而是以上這些,都是面前考官的評判標準。

具體的表現不劇透,Sir就說一點,他在極限狀態下准確的扣題能力。

前三句話,就定下講稿主題:

各位好。

歡迎您收看今天的《新聞關鍵詞》。

今天這條新聞我們選出的關鍵詞,是「見證」。

說出主題前,特意留下停頓,且加重音。

他要怎麼拆解「見證」?

首先,利用主題,巧妙說出題目里要求的信息——

蘇明娟本人,就是她自己生命歷程的「見證者」。

她見證着自己從一個農村女孩,成長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

到這里,已經完成任務。

但他沒有停下來。

利用主題,再次升華主題,說到扶貧事業幾十年來的變遷: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其實都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

我們見證的是中國資源不斷向下沉,不斷向貧困地區沉。

繼續,目光甚至展望到未來:

但是我更羨慕的其實是今天年輕的朋友們。

我們,見證的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時代。

而他們,將在最好的年華中,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別急着鼓掌。

牛的,不止選手。

點評環節,董卿還是在這我們看來已經完美的表現中,挑出了刺。

她提出了一個意見:自我介紹環節,姚軼濱在最重要的轉折處,沒有強調出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

反而說了自己的全名,且語調沒有加強,稍顯露怯。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太准了。

重看片段,這個瞬間,確實需要觀眾有一點反應時間,讓表達脫節。

准確,是節目全程遵循的嚴謹。

掐表准。

Sir看了第一期,幾乎每個選手結尾,話音都落在倒計時3秒內。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吐槽准。

雖然這是個專業性極強的節目,但撒貝寧還是見縫插針活躍氣氛,且絕無爛梗。

比如董卿剛「批評」完選手,他就要壞壞地損一句:歡迎收看《朗讀者》(董卿的節目)。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分數准。

100位評審,按照比例算平均值,且專業評審中要去掉一個最低分/最高分。

出來的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不是節目組在矯情。

而是它們在努力做一檔不出一毫差錯,不說一句廢話,不浪費你一秒鍾的黃金節目。

它值得所有贊美和褒獎。

但唯一讓Sir心酸的是。

這,不該是所有節目應該做的嗎?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這里的狠,並非說節目賽制狠,對選手狠。

而是,對自己狠。

在這魚龍混雜的綜藝市場中,央視狠心斬斷了所有取巧的手段。

舞台就是比賽,後台就是候場。

賽前,沒有個別選手的單獨介紹,沒有關於家庭、比賽心路的采訪。

賽中,沒有通過其他選手或者觀眾的反應,而顯得一些選手與眾不同。

賽後,沒有惡意,安排互撕。

所有選手,只有一個信念:全心投入,拿出實力。

劇組主創,只有一個目標:放下劇本,願賭服輸。

晉級or淘汰的,比完賽都是體面人。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有人說。

這不是央視該有的底氣?

說得輕巧。

當年《主持人大賽》為何停播?為何遲遲不復播?

沒有答案,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綜藝節目大行其道的今天,網絡平台收割流量的時代,強如央視,也要考慮收視率,抓緊KPI。

在此背景下,有不少「後輩」異軍突起。

它們用神奇的「巧合」,製造一個又一個瑪麗蘇式的綜藝明星,收割流量;

用感人的夢想,編制出一張又一張大網,捕捉你的同情心。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更別提那些霸占熱搜的評委間的互鬥了。

互相開玩笑?

不行,硬逼火藥味。

觀點不同?

太好了,剪輯互懟。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結果?

收視好了,熱度高了,套路被一次又一次復制了。

為什麼《主持人大賽2019》不學學?

其實,節目里也有互懟。

康輝VS撒貝寧,康輝出了一道題:「說錯一個字,罰兩百塊」。

網絡流行語——「懟」。

還不簡單?撒貝寧脫口而出——「duǐ 啊!」

錯。

「懟」這個字,念duì。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一個小插曲,背後卻是《主持人大賽》的態度。

它讓我們看到,還有人相信。

相信純粹的實力對碰,也能「精彩」;相信日復一日的付出,也能俘獲「粉絲」;相信撥開人雲亦雲,務實地傳遞真相,也能有「流量」。

節目的狠心,是一次豪賭。

這樣反其道而行的「相信」,會有回應嗎?

有。

回應的人,此時就在屏幕前……

瘋狂發彈幕的你們。

把節目話題沖上熱搜的你們。

拚命在Sir後台催我安利的你們。

態度再明顯不過了——這是所有人對爛節目、注水節目的集結反擊。

能持續多久?

Sir不知道。

8年前,我們錯過了一次。

這一次,可要珍惜。

停播八年重啟,央視招牌依然無敵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