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披星戴月「淘空」通勤路上的年輕人

別讓披星戴月「淘空」通勤路上的年輕人

叮鈴鈴,叮鈴鈴——每個工作日,清晨6點30分,我都會准時被再熟悉不過的鬧鍾鈴聲喚醒。夏天的早上,我會和剛剛起床的鳴蟬一同上路,冬天的早上,我則有幸沐浴日出前最後的月光。

讓我出門通勤的,自然是賴以為生的工作。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讓我如此之早踏上通勤旅途的關鍵原因,卻並不在於工作本身。工作並未要求我早出晚歸,但是,橫亘在住處與單位之間的遙遠距離,卻令我不得不承擔這份額外的「KPI指標」,為此來去奔波。

一直以來,像我這樣的「長途通勤族」,都是大城市里的獨特景觀。每當我回到家鄉,和那些在縣城里工作的老同學聊天時,總不免要對他們的生活節奏羨艷不已。對一個生活在小城里的人而言,就算是從城市一端的邊緣走到另一端,也不過五六公里而已,即便如此,我的那些朋友,也不可能讓單位和住處有這麼「遠」的間隔。然而,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五六公里僅僅是城市尺度的一個零頭。在導航軟件里,我家與單位的距離,被精準地測量為25.2公里,這意味着每天我都要在通勤上花費數十倍於小城朋友的時間。

當然,我並不是在抱怨大城市里的生活不如小地方好。我很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為什麼要走出家鄉,來到這個讓我可以追夢的大舞台,也知道有很多朋友羨慕我能在這個舞台上有一份事業與追求,以及一處安身立命之所。為了今天擁有的這一切美好,我必然要付出代價——但是,我只是想對這個寄託了我的夢想的城市,提出一個小小的期待,期待它能給我和所有打拚中的年輕人多一點時間來追夢,從而不辜負這座城市帶給我們的精彩。

通勤困難是全球大都市的典型通病,受此困擾的人,絕不是少數無病呻吟者。從我的切身體會和查閱過的資料上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是城市本身的巨大體量帶來的天然挑戰;第二,是道路規劃與公共交通建設的不足;第三,則是大城市房價高企帶來的次生效應。

第一點其實不必多說,我在學生時代便已無數次聽過「我在朝陽,你在海淀,我們如此美好地異地戀」的無奈調侃,這個事實也不太可能改變。

而第二點,則是通勤過程使人疲憊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道路規劃的不足,使得堵車成了地上交通繞不開的痛點,以至於就算我有時早上想要打車犒勞自己一下,也不得不忌憚於隨之而來的巨大遲到風險;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則讓擠地鐵成了一種特殊的「修行」,只有曾在早上7點的地鐵車廂里被「擠成相片」的人,才會明白看似簡單的通勤,為何足以把人「淘空」。

當然,肯定有人會問:既然通勤如此不易,何必非要住得那麼遠?其實,倘若可以選擇,誰不願意住在一個通勤便利、環境良好的地方?但房價與房租的現實壓力,讓理想的住所並非觸手可及。對租房者而言,一個免於通勤之苦的居所,可能意味着要額外花掉自己將近一半的可支配收入,而對攢錢買房的人而言,不同區位房子的價格差異,更是一道深深的鴻溝。也正因如此,我才不得不作出了「披星戴月」的選擇。好在去年年末,聽到了一個消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已開始徵求意見,按照這份新規劃,未來,城市平均通勤時間將減少至45分鍾之內。

選擇了大城市,就意味着選擇了闖盪奔波。能在一座日新月異的美好城市里為夢想而努力,是我的幸運,在這條道路上,我並不吝惜於付出,也不害怕經受磨煉。但是,我更希望我的付出能夠投入在對社會與自我實現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更希望磨煉以挑戰的形式出現,增益我所不能,而不是在通勤的道路上白白虛耗大好時光。

了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掌中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