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今天刨刨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叫做《梅子雞之味》,又名《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由瑪嘉·莎塔琵和文森特·帕蘭德聯合執導。刨刨最先了解到瑪嘉·莎塔琵是通過《我在伊朗長大》這部長篇動畫,這是她參與編劇執導的以她的自傳體漫畫 《我在伊朗長大》改編的同名動畫片。作為一名漫畫小說家、插圖畫家,瑪嘉·莎塔琵導演的電影都帶有明顯的漫畫風格。

《梅子雞之味》同樣改編自瑪嘉·莎塔琵的繪本作品,延續了漫畫故事的感覺,就像用漫畫的鏡頭拍攝,影調帶有夢幻的意味。例如男主人公納瑟·阿里(馬修·阿馬立克飾)的家讓人感覺偏藍偏冷,死氣沉沉;而男主角與女主人公伊蘭娜(格什菲·法拉哈尼飾)戀愛時,站在花樹下的兩位,幸福到讓刨刨想起了碎花洋裙,漫天的粉紅氣泡。而納瑟·阿里想象兒子移民美國的一段惡搞直接表現了法國人印象中的美國人,漫畫風格也是十分搞笑了。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求而不得的故事,作為一部法國喜劇片也是賺足了眼淚。刨刨將要倒着敘述這部電影,抽絲剝繭地為你還原一個美麗的故事。

年輕時的納瑟·阿里被老師評價為只會用技巧拉奏小提琴,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一天他在鍾表店里偶然邂逅了美麗動人的伊蘭娜。造化弄人,他與伊蘭娜經歷的一場難忘戀愛讓他苦苦追憶了一生。因為失去摯愛,納瑟·阿里的琴聲有了生命。他孜孜不倦地練習,想象着夢中的繆斯,把琴當作了愛人伊蘭娜,這使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音樂家。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伊蘭娜

「你失去的一切,都會化為你指間的音符,她永遠都會是你的呼吸和嘆息。」

這一個故事是電影的內核,將法國人的浪漫與情懷拍的淋漓盡致。而下面要講的就是法國人哀婉的風格了。

納瑟·阿里從老師處回國後,聽從母親的安排娶了妻子法瑞吉斯(瑪麗亞·德·梅黛洛飾),一個沒有共同語言又愛着自己的可憐女人。但因為現實世界的逐漸消磨加上和妻子的矛盾不斷惡化,納瑟·阿里開始孤芳自賞,不再維持生計。這徹底激怒了法瑞吉斯,沖動之下,她摔破了丈夫的提琴,代表初戀的繆斯之琴。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納瑟·阿里

買琴的納瑟·阿里在回程路上遇見了魂牽夢繞的伊蘭娜,卻發現伊蘭娜竟然遺忘了他。納瑟·阿里再也不能找到可以激發自己靈感的小提琴了,這讓他萬念俱灰,決定自殺。絕食八天後納瑟·阿里終於死去。在這八天里,躺在床上的納瑟·阿里慢慢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與弟弟的小時候,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想起了自己失敗的婚姻,想起了母親臨死前的場景。當然,他還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摯愛——伊蘭娜。 這八天,大篇幅的回憶採用了喜劇片的基調,表現了很多有趣的場景和法國人的笑梗,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這個悲傷的故事是一個喜劇電影了。

其實伊蘭娜並沒有遺忘納瑟·阿里,轉過街角,伊蘭娜靠牆哽咽,旁邊站着她學小提琴的外孫。有人說,為什麼生無可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轉角錯過多少。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為什麼叫梅子雞之味,梅子雞到底怎麼了?

在影片中,男主人公納瑟·阿里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梅子雞。梅子雞一共在劇中出現兩次,一次是妻子法瑞吉斯回憶丈夫吃梅子雞時才會流露出的微笑,一次是丈夫絕食四天時法瑞吉斯做給丈夫的梅子雞。但是這次的梅子雞,納瑟·阿里一口都沒有吃。他已經失去了愛情與幻想,丟掉了生命的支撐。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法瑞吉斯這個可憐人一心想得到丈夫的愛,但是總不能理解丈夫的精神世界。電影中的所有人物在精神世界上都分外孤獨,各自最想擁有的、最喜愛的都不能攬入懷中。

梅子雞這份美味的食物,填飽的是口腹。麵包也可以裹腹,但終究不是最愛的梅子雞。偏偏食物又是人所必須,那麼就能體會到這種求而不得是多麼大的痛苦。

《梅子雞之味》的主人公原型是導演的伯父,一位伊朗著名音樂家。這個真相讓刨刨略感憂傷。人生是一場有去無返的旅程,有一些風景一輩子只能看上一次。錯過了就是永遠錯過,失去的再也不會回來。與其緬懷一生,不如讓回憶隨風而去,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吃不上的梅子雞,忘不了的初戀,法國喜劇電影不要太悲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