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華文文學

新西蘭華頁2019年12月12日星期四

作者名錄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

主編:蘇清風/佩英

攝影:軍翔  推送:張立中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周鵬程作品集
流水曲組詩(六首)

無題


兩個人坐在河邊,青花瓷杯吐著相互恭維的青煙

從嘴上走來

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讓一條河整個下午悶悶不樂


2019年小結


生活。依然是一輛慢慢駛向夜色的火車

血液沸騰淹沒滴噠滴噠的光陰

這一年,在懊悔中懊悔,在迷茫中迷茫

在庸碌中繼續庸碌

最大的起色

是眼睛看見了從前的風景

想到自己還有明年可以依靠

這成為

我最能光宗耀祖的藉口

沒有什麼難於啟齒

秋天是這一年最燦爛的一面鏡子

裝著一些人的擔憂

一些人的餘香

一些人的青面獠牙


流水曲


流水流,流過奶奶高高的墳頭

爺爺打的江山緊拉核桃樹的手

(手可以捧起每一條河流,

為什麼眼睛卻無法看見一寸光陰?)

流水流,流過低低的長林溝

死的死,走的走

祖祖輩輩的墓牌無人守

(鳥可以飛回原來的樹,

人卻無法回到失去的故土。)

流水流,流過瓦尖山的坡坡溝溝

風雨飄搖的老屋還能堅持多久

流水流,空空的村莊,一個少年在吼

(忘就忘了,為何還有夢的折磨?)


記憶

一個人像星星,數著數著就不見了

另一個人舉杆,打一枚青果

還有一個人

留在枝頭,接受一生的風吹雨打

一個人喜歡撫摸青果滿臉的痘子

撫摸青果,就像撫摸一朵鮮花

一個人願意用舌頭和那些痘子對白

也許他更願意抱住

那些痘子

把它們攪拌成流淌的青春年華

一個人常常聽見一枚青果夜哭

他常常把這聲音關到最小

小到只剩最後一粒憂鬱的微光

一個人穿過那條巷子,長長的身影拖著月光

她腳下那條水溝

潛伏傷悲

一個人的眼睛被花粉磨亮

他的心卻牢牢地

被生活絆倒


現狀是秋風吹過的村莊


最閑的是飲水的牲口

最快的是秋風奔跑的腳步

全部的村民

是姐姐和姐夫

這對偉大的倖存者,現在

占山為王,與資深的稻田

一起經受著孤獨的煎熬

黃昏收起了打穀場上的木器

色彩開始暗淡

老屋是大山腳下一粒遺棄的癟穀

不嚮往金黃

不奢望糧倉

這是我看到的現狀

金黃的時間里我看到的現狀

是秋風吹過的村莊


回鄉

走過列隊而行的玉米地

走過布穀鳥的家門

走過狩獵人的痛處

是誰在輕輕呼喚我的乳名

每一聲

都叫得那麼真

唱歌的青蛙

去哪里了

只留下靜空一片

青青的青石板路啊

你可曾珍藏我少年的足印

林間鳴跑的松鼠

可記得我拾柴的模樣

摘果子的少年

去哪里了

只留下山花競開

朵朵山花

裝飾著母親的夢

墳床前的棵棵蒼柏啊

你可記得晨曦里我的朗朗讀書聲

波光中的遊魚

你可記得母親送我出村的身影

那些放牧的孩童

去哪里了

只留下星空一片

靜靜的竹林啊

你可願將我的白髮染成青絲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周鵬程,70後作家、詩人。四川通江人,現居重慶。出版個人詩集3部,報告文學集2部,散文集1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新詩學會副會長。參加第19屆全國散文詩筆會。曾獲中華文學年度詩人獎、重慶晚報文學獎、全國魯藜詩歌獎、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獎項。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廚房的下水道   

文/ 海倫(美國)

     「  媽,你說什麼?我要管我丈夫?他是他,我是我,他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呀呀,他跟你以前是沒有關係,可現在不一樣了,他是你丈夫。我看他開車時,經常是需要加油的指示燈都亮了,他還不找加油站。這要是下雪天,高速堵個車,沒油了,他車在路上拋錨,咋辦?」

「 他可以給員警打電話求救啊!您不用擔心。」 「 他手機也經常不充電,萬一手機電池沒電了,他可連電話都沒法打啊?」 「 他可以禱告啊……」

      張浩看著電視小品上的對話,樂得前仰後合。

      忽然,妻子吳奈喊道:「廚房發水了!」 電視上的小品還再繼續著,張浩不情願地關掉電視。「一定是下水道又堵了。」 吳奈歎了口氣。

      提起廚房的下水道,就像中年人的婚姻,堵了又通,通了又堵。家中廚房是幾年新的,按理是不該堵的。可吳奈家里是男人掌管一切,吳奈要按張浩的方法,把剩菜剩飯都倒進水池,通過打碎機送進下水道里,張浩連雞骨頭都要打碎送進下水道。吳奈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下水道又不是養雞場,應該不需要用碎骨頭給管道補鈣吧?但她胳膊擰不過大腿,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爭執,只好隨其任性。

       兩年後,廚房下水道開始小堵,接下來就是大堵。後來發展到要去店里租疏通下水道的電動機器才可以解決堵塞的問題。吳奈勸說丈夫:「水管工建議,不要把食物倒進水池和下水道。」 張浩對吳奈的苦言相勸忽略不計,依舊我行我素。一到過節前後,倒進下水道的剩菜剩飯漸多,廚房下水道開始消化不良添堵,為疏通下水道,兩人的分歧開始發生。吳奈好友勸她:「人到中年,別跟張浩認真,活在當下就好……」吳奈覺得好友的話也在理,婚姻也要且行且珍惜。

     「老婆,快來幫忙。」 聽見張浩在廚房大呼小叫,吳奈趕緊過來。她看張浩要用機器疏通下水道,好心遞給他一副手套:「 這個機器別人也用它疏通下水道,很髒的,帶上一次性手套吧!」 「幹完活,洗手就行了,戴手套幹什麼?」 張浩反駁道。吳奈盡力勸他:「 戴手套就是保護自己呀,你看哪個外科醫生做手術,不戴手套啊?」 張浩不屑地把手套仍在一邊,用手操動機器的鋼絲線。嘟嘟嘟!嘟嘟嘟!鋼絲在下水道里震盪著,像超聲波碎石機一樣,疏通下水道的殘渣餘孽。經過一個小時的折騰,天黑前,下水道通了。

    次日清晨,張浩發現自己的兩隻眼突然紅腫得嚇人。他讓吳奈看看。吳奈說:「 你的眼睛被細菌感染了,也許你昨天通下水道不戴手套,用髒手碰到了眼睛,快去看醫生吧!」 張浩不服:「你說的不對,我洗手了。」 「 你是洗手了,也許你指甲里有殘留的細菌。」 「 照你這樣說,我通完下水道,還要像做手術那樣去用刷子洗手才對嗎?」 「 你永遠都是對的,算我沒說。」 吳奈歎了口氣,找了個筆寫了個字條,貼在冰箱上: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海倫,本名靜慧燕,於美國一所常青藤大學任職,鳳凰美東詩社社長,影視簽約作家。海外文軒、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文心社會員等。近百篇作品發表在海內外文學雜誌期刊和報紙。詩歌、散文、小說及評論數十次獲海內外文學大獎,獲獎作品入選多本獲獎文集。小說《天使的翅膀》等,獲2019年度海外華文著述獎。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伍曉芳詩歌專輯(四首)

江邊

坐在江邊,容易把自己想像成一條江

身體里,江水浩蕩

裹挾著一些來路不明的雜物

大海只是戈多式的幻想

沒有哪條河流能倒回來

告訴我們海的模樣

為了幻想,我們不停地向前

允許魚在身體里穿行,玩著弱肉強食的遊戲

允許水草去糾纏一些虛空的事物

允許一張漁網去打撈所剩不多的寂寞

允許石頭變得世俗圓滑

有河水流過的身體是肥沃滋潤的

它能在夜里長出莊稼,餵養我的明天


呼嚕

睡夢中的人,多像黑夜里

奔跑的火車

穿過高原,隧道,田野

汽笛劃破夜空

像哀鳴,像傾訴,也像怒吼

震懾了草木中的一切猛獸

還有四周的幽靈

大地寂靜無聲

真好

一個不敢在白天隨意發聲的人

在黑夜可以如此隨心所欲

把身體里的一切不安、燥熱

都放進那些長短調里排放

夢,是一節一節車廂

在演繹著白天的故事

無論是驚悚,懸疑

都在汽笛聲里變得虛幻

相遇,別離……

在車廂里輕輕搖晃


吹泡泡的女孩

吹泡泡的女孩

在風中奔跑

紗裙飛起來

像白天鵝飛起來

一長串泡泡跟著她,飄啊飄

飄上天空又落回地面

仿佛天使的眼睛,張開又閉上

她在一棵小樹旁停下來

想讓泡泡開在樹枝上

結出七色果

於是,她不停地吹,不停地吹

她不知道,這是

她一生都將要重複的事情


林子

 

許多樹,都叫不出名字

彼此也無需有各種稱謂

他們各自挺拔

按自己的方式生長

一棵,在分享鳥兒的歡樂

一棵,正托舉著蝸牛的緩慢

一棵,隱退在深處閉目打坐

一棵,正將一條蛇放生

它們葉面光亮,反射出人間的光芒

把斑點藏在了背面

也會在雨中顫抖

在大雪來臨時收緊身體

卻從不把季節忘記

一輪一輪生長,長到足夠做墓碑時

就用篆體,刻下自己的墓誌銘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伍曉芳,筆名雪中佳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在《詩選刊》《延河》《星火》《浙江詩人》《人民日報》《江西日報》《西安晚報》等全國各級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出版個人詩集《南方的雪》,散文集《一樹芬芳》,作品還收錄進多本選本。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周鵬程、伍曉芳、海倫作品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