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不吃早餐或與基因有關

夜貓子不吃早餐或與基因有關
上班上學要遲到沒工夫吃早餐、肚子一點兒都不餓從來不吃早餐、來杯咖啡提提神代替早餐……不吃早飯的你屬於哪一款?日前,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年齡、工作和社交需求、社會經濟狀況等環境因素外, 吃不吃早餐還有可能跟人體內的基因有關。

其中,與白天滿血復活的 ” 早起的鳥兒 ” 相比,晚上精神振奮的 ” 夜貓子 ” 們更容易不吃早餐。不過,北京電力醫院消化內科的專家卻認為,不吃早餐後果 ” 很嚴重 “,可能會引發六類健康問題。

早上精力充沛的人 更偏向吃早餐

我們總是以為,習慣的養成源於人的自由意志。但實際上,許多習慣早已被編入基因中。三餐之中,早餐的重要性頗具爭議。因此,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小組決定尋找與早餐相關的基因。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 193860 名個體的遺傳數據,發現基因組內有六個與早餐不吃穀物相關的染色體區域。這些區域提供了一個了解不吃早餐這一習慣的窗口,而它們在染色體內的位置則提供了有趣的生物線索。

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六個染色體區域中,有三個和可能與晝夜節律(也被稱為生物鍾)相關的基因相鄰。他們還發現,早上精力充沛的人(早鳥)有更大幾率吃早餐,而晚上精神振奮的人(夜貓子)則更有可能不吃早餐。

而另外三個染色體區域已被發現與其他特徵相關聯,諸如咖啡因攝入和新陳代謝,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偏好和精神分裂症風險。目前,研究人員正在推測上述染色體區域與不吃早飯之間的聯系,例如用咖啡來取代早餐,但確切原因尚不明朗,尚需更多研究來了解其中關系。

”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早餐偏好與生物鍾相關的基因有關,規律早餐可能才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麻省總醫院 Hassan S Dashti 博士表示。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遺傳只是不吃早餐的部分決定因素。早餐習慣同樣也會受到年齡、工作和社交需求、社會經濟狀況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不吃早餐 當心六大健康問題找上門

麻省醫院的研究人員從遺傳學角度探索發現,不吃早餐可能會增加吸煙量,以及肥胖和抑鬱的風險,但卻並未發現不吃早餐的壞處。

北京電力醫院消化內科的金安琴主任介紹,長時間不吃早餐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不吃早餐可能帶來六大健康問題:

低血糖 如果不吃早餐補充血糖,機體會動用儲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對肌肉和肝臟會產生負擔,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四肢無力!身體出現疲倦、暈厥等表現,嚴重損害大腦和心髒。

消化道疾病 人經過一夜睡眠,早晨腸內食物已消化殆盡,急需補充。如果早餐吃不好,午飯必然大增,會因此造成胃腸道負擔過重,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 長期不吃早餐,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有科學家曾對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群進行過詳細研究,發現其患心肌梗塞等病症的幾率比正常進食早餐的人群高出許多。

膽固醇增高 不吃早飯的人比吃早餐者膽固醇高 33%,而所有膽固醇高的兒童,血管中都有脂肪紋,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跡象。

膽結石 人在空腹時,體內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特別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膽囊收縮,膽固醇隨着膽汁排出。如果不吃早餐,膽囊不收縮,長期下去就容易生膽結石。

糖尿病 胰島素有降血糖作用,如果早晨不進食,機體分泌的胰島素將無 ” 用武之地 “。長此以往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

吃早餐的正確 ” 姿勢 ” 了解下

金安琴主任介紹,早餐一定要吃,切莫為了多睡一會兒而不吃早餐。根據中國營養膳食指南,一天三餐攝入量比例,最好是 “343” 即早餐占 3 成、午餐占 4 成、晚餐占 3 成。

早飯是一天里的第一頓飯,最好在早上 7 點後 8 點之前吃。主食 + 蛋白質 + 果蔬 + 堅果是備受推薦的組合,盡量少食用油炸、辛辣刺激或者過咸過甜的食物。

一份健康早餐里最好包含以下營養:

主食:必選。富含碳水化合物,有助於補充能量。如粥、面條、包子、紅薯等。

蛋白質:必選。蛋白質是身體新陳代謝的必需品。肉蛋奶類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果蔬:果蔬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堅果:屬於加分項。堅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更能補充營養。文 / 本報記者 李潔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