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爸爸經常陪伴,區別在哪?老師 小學差距就拉開了

文|好孕姐

因為對「喪偶式育兒」的關注,現在的爸爸已經有所進步,能夠把空餘時間勻給孩子一部分了,但是很多行為都是走個過場,加個名頭。帶孩子其實是一件挺累的事,很多爸爸也沒有那麼多耐心,一般都是看孩子,真的只是「看」,只要孩子沒摔倒之類的身體磕碰,那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在對孩子的陪伴上,我們常倡導要高質量的陪伴,所以耗了同樣的時間,卻沒有達到陪伴的效果,那不如不陪。所以爸爸們要看重這件事,畢竟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爸爸的身份對孩子是有着很大的影響的,養孩子不只是養大成人,性格發展和心理成長都需要家長重視。相比較爸爸陪伴多的孩子和沒陪過的孩子,有什麼差別?進入小學差距就拉開了。

孩子有沒有爸爸經常陪伴,區別在哪?老師 小學差距就拉開了

進入小學的適應度不一樣

爸爸陪伴多的孩子:

更容易適應小學生的生活,比較能獨立面對環境的轉變。雖然之前已經有幼兒園做了鋪墊,但是那畢竟以訓練孩子社會性為主,內容多是玩樂啟蒙。生活各方面都有老師照顧,吃飯也都是集體統一,跟換了個人帶孩子似的。進入小學就是正式的課程,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動手,也沒有老師全程照顧。爸爸陪伴的多的孩子,會更加堅強,對於陌生的新環境也不會那麼容易怯場,能夠快速適應。

爸爸陪伴少、不陪伴的孩子:

會更容易感到恐慌,不能獨立處理好小學生活。小學之前孩子都是由媽媽和幼兒園老師帶着,性質是一樣的,多是生活起居類的照顧,缺乏爸爸這個比較堅強,陽剛的角色。脫離了被照顧的環境之後,孩子會無所適從,適應期也會很長。在交朋友、課程的學習和生活節奏的變化上,孩子會感到很難適應。

孩子性格表現不一樣,交朋友有差別

爸爸陪伴多的孩子:

更加自信,活潑,有冒險精神。所以在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群時,不會那麼容易膽怯,性格中的自信會更主動去結交新朋友。而社交上的順利,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信心,帶動去學校的積極性。

爸爸陪伴少、不陪伴的孩子:

性格比較害羞,結交朋友就比較難,不能快速跟大家打成一片。遇到挫折或者矛盾也會不知道如何處理,只會有逃避的心理。

孩子有沒有爸爸經常陪伴,區別在哪?老師 小學差距就拉開了

原因在於爸爸帶娃,內容不同

當老師的朋友告訴我,孩子是需要爸爸參與到教育中來的,原因在於爸爸帶孩子跟媽媽帶孩子是不一樣的。教育內容更偏向遊戲類,體驗類,在身體照顧上雖不細心,但是沒有媽媽那樣那麼嬌氣,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有爸爸的陪伴教育,孩子的社交和性格發展都會得到更好的影響。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