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下,不會是抽動症吧?”

家長有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兒童的行為表現是需要根據年齡特點和所處環境來具體分析的。比如 3~6 歲學齡前男童正處於活潑、好動的階段,表現為好奇心強、貪玩、調皮、注意力易分散的情況,家長會認為孩子患有 ” 多動症 “,這是不恰當的。

除了調皮淘氣,孩子愛 ” 擠眉弄眼 ” 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是需要醫生進行鑒別診斷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不同於別人的表現時,往往想到的是求助於網絡。如果查到有些疾病和孩子的表現相符,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患有某種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醫務人員的幫助,切莫給自己孩子亂貼 ” 標簽 “。

此外,如果孩子頻繁出現反常的 ” 擠眉弄眼 ” 行為,我們不要忽視另一種疾病——抽動障礙。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期,以簡單或復雜的不自主、重復、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抽動和發聲抽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強迫動作或其他行為症狀。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且性別差異顯著,男孩的發病率高於女孩,多見於學齡期兒童。

抽動障礙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

抽動障礙的兒童多以頭面部運動抽動為首發症狀,表現為眨眼、張口、皺眉、歪嘴、搖頭等,而後逐步向頸部、肩部、軀幹部發展,表現為點頭、扭脖子、聳肩、吸肚子等。此外,孩子還常常表現為清嗓子、尖叫、吸鼻、犬吠等聲音。

本病的診斷目前尚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指標,臨床上主要依據患兒抽動症狀及伴隨精神行為表現進行診斷,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也是必需的,目的在於排除其他疾病。抽動障礙患兒常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情緒障礙和品行障礙等,增加了病情的復雜性和治療難度。

家長如何照顧抽動障礙患兒?

1.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活要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緊張和興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切勿暴飲暴食。

2. 居室注意開窗通風,環境盡量安靜,保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減少噪聲。

3. 由於抽動障礙兒童智力不受影響,可以正常上學,避免課業負擔過重;鼓勵參加社會實踐和體育活動,避免過量運動以免症狀加重;採用耐心說服教育的教養方式,避免打罵體罰,出現不良的行為習慣要及時制止、糾正。

抽動障礙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認為與遺傳、免疫、神經遞質異常及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家長應提高兒童機體免疫力,避免誘發因素,如罹患感染性疾病、食用色素和添加劑等,加強患兒生活管理,改變教養方式,防止抽動障礙的症狀加重或復發。

文 / 劉雅靜(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