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假如軀體已經老去,是否可以通過記憶移植而獲得重生?電影通過科幻懸疑故事,來講述面對重生技術時的科技倫理探討。

本片的導演是塔西姆·辛,曾經執導過《墜入》和《本傑明·巴頓奇事》。他的敘事風格中溫情和懸疑在影片中交互出現,通過着一種曲折的布局,來展現背後所探討的命題。

電影講述的是富豪馬丁·達米恩飽受癌症折磨,即將在半年後去世。而馬丁與菲尼克斯生物科技公司拋出了誘餌,表示能使用最先進的脫換技術可以幫助馬丁重獲新生。馬丁花了2.5億美元後意識被提取,注入到年輕的愛德華·基德納的軀體內再生。

本以為自己會盡情享受重返青春的樂趣,可沒想到軀體主人的意識在他的夢境中不斷呈現。為了尋找真相,他接近了軀體主人的家人,最終發現了秘密。而他在最後放棄了待在馬克的軀殼里,選擇直面死亡。

電影以主人公獲得重生之後又選擇放棄的一個故事結尾,表達了導演對科技與倫理的觀點。在電影科幻的外殼下,這是一個關於人性與生命和死亡的故事。

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01、科幻背景下的懸疑敘事風格,給觀眾全新的審美體驗

這電影的最佳之處就在於它在科幻的基礎上設置了重重懸疑細節。懸疑設置中信息的不斷跌宕起伏和反轉,觀眾在對事件的不斷期待中,隨着劇情深入而不斷猜測,最終完成了一次緊張刺激的審美體驗。

①第一個懸疑:宿主的身份到底是誰。

影片開始,富翁達米恩很快就獲得了新的軀體開始新生活。故事主線太過順利,讓人觀眾覺得接下來肯定會有一場騙局,但不知道騙局的走向歸向何方。接下來達米恩被要求按時服藥,但是在陷入昏迷狀態中,大腦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模糊的回憶,如同夢境一般。科技公司負責人埃布萊特解釋這是夢境,但顯然達米恩並不認為。

由於故事將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全都隱藏下來,觀眾所獲的知識實在有限,因此隨着劇情不斷往下。這是一場夢境,還是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懸疑就此產生。

這種對信息的壓制和碎片化展現,打斷了事件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因此,觀眾完全無法預料接下來的事件走向,影片就此牢牢吸引住了觀眾的目光。

②第二個懸疑:主人公是否能獲得最終的平安。

隨着故事的不斷開展,觀眾已經知道,原來他的宿主是一個退伍軍人馬克,而不是實驗室的培養體。這是一具真實的軀殼,有着自我的意識。如果不吃藥的話,馬克的意識就會占據達米恩的意識,而如果吃藥的話,真正的馬克就會死亡,達米恩會取而代之。

在這里,達米恩面臨着一個倫理選擇,他到底是選擇放棄重生,還是去占據這具年輕的軀體。

同時在故事中,達米恩發現愛布萊特其實就是「死去」的教授,占據了他人的軀殼。自己也不過是他手下的實驗品。那麼自己如果以占據宿主的方式存活下去,與對方共同保守這個秘密,那麼是否會威脅到自身的安全問題,在影片當中也讓觀眾十分困惑。

圍繞着主人公宿主的秘密,影片中懸疑情節不斷展開。觀眾永遠懷着一個忐忑而焦急的內心,甚至還帶着些許的驚恐,隨着主人公的行為去猜測接下來他的所作所為。因此對於電影的結局也產生了無限期待。

③第三個懸疑:「一家三口」到底何去何從。

當達米恩憑着自己大腦中的記憶碎片來到了軀殼的主人馬克的一家,看到了他的妻子和女兒。而科技公司正派人去追殺馬克的妻兒。對此觀眾對於馬克的妻兒是否能夠平安產生了期待。

接下來,達米恩並沒有告訴馬克的親人,他占據了馬克的軀體,而馬克的意識還存在。而是告訴他們真正的馬克已經死去了。觀眾的潛意識里會認為,達米恩會繼續吃藥,讓馬克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但是沒想到劇情來了反轉,為了幫助馬克,達米恩選擇暫停服藥,讓馬克到科技公司對付醫生。原本觀眾以為是個悲劇結尾,但是看到這里又對一家三口產生了新的希望。

最終馬克贏得了勝利,而達米恩選擇放棄重生,讓他們一家三口終於可以在一起。觀眾對此獲得了美好的結尾,也終於在此獲得足夠的信息。

在一家三口是否平安相聚的事件上,觀眾多次產生疑問和期待,為他們的命運提心吊膽。只有到最後一刻,觀眾才獲得完整的敘事過程,信息此刻才掌握充分。因此懸疑感從頭至尾不斷出現,讓觀眾在忐忑驚疑中神經不斷獲得刺激。

而故事最終的溫情結局,讓觀眾的期待獲得實現,同時讓觀眾因為符合自身的希望而獲得極佳的觀影體驗。

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02、在懸疑劇情之外,展現着難以割捨的親情,彰顯人性的溫情

在故事中,對達米恩的設置是一個手腕強硬冷血無情,並且喜歡享受奢侈生活的人。這樣的一種人物設置,最終卻產生了反轉的劇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之外,其實也就是因為冷血背後深藏着對女兒的愛。

第一,達米恩對女兒卡萊爾的愛,影響了他的最終選擇。

影片在細節處展示了父女之間的情感。父親關心着自己的女兒克萊爾,但是兩人之間矛盾很深。克萊爾既不接父親的電話,父親找上門的時候也不歡而散。達米恩是在父女關系的遺憾上是完成續命的。

達米恩最終出放棄生命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他感到了被欺騙,但另外一方面就是因為在馬克小女兒的身上,父愛得到了彌補。當達米恩以馬克的臉出現在瑪德琳母女面前時,小女兒安娜對這個爸爸的形象極為依戀,激發了達米恩的保護欲。

也正因為如此,達米恩聯想到自己對女兒的愛,因此最終對馬克產生了同情,選擇放棄自己的意識。

達米恩選擇的背後,其實就是父親對於女兒的深情。這種深情也是貫穿影片始終的溫情主題,與冰冷的科技和人性的自私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二,馬克對女兒的犧牲,凸顯難以割捨的親情。

軍人馬克主動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做實驗品,目的就是為了給女兒治病。馬克對女兒的愛達到了極致,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同時他的這種深情也感動了達米恩,讓他聯想到自己與女兒之間的情感。

馬克的女兒同樣也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依戀。她愛自己的父親,與達米恩和女兒克萊爾之間的關系正好相反。馬克一家三口之間非常團結,相互友愛,即便沒有金錢,但是他們有着一個美好家庭所擁有的溫情和人性的溫暖。導演以馬克家庭中的親情,通過達米恩的最終選擇,使得人性的光輝得到了彰顯。

影片的背後雖然有着殘酷的槍殺情節,以及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殘酷剝奪別人的性命等等。但是在冰冷的科技面前,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人性的光輝之處。

其實溫情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影片不僅探討個人面臨巨大誘惑時生與死的選擇,科技與倫理之間的關系,也是希望家庭中融洽和睦的關系,更是對父女關系乃至親子關系的期待。

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03、視覺效果上將科幻與動作戲相結合,給觀眾一場絢麗的視覺盛宴

在懸疑與溫情的背後,影片通過科幻背景、富豪生活以及動作場面,以絢麗的視覺盛宴,讓觀眾感受到美妙的視覺體驗。

首先,電影將背景設置在超現實科幻上,科技感給了人們一種陌生而高大上的感覺。

影片中科技公司的高科技產品,可以提取一個人的意識到另一個人的軀殼中。這樣的高科技,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新奇和陌生的感覺。

在科幻元素下,隨着懸疑環節的設計,觀眾時時刻刻保持着一種緊張和興奮的情緒。影片里匪夷所思的新技術,遠遠超於觀眾目前熟知的已有科技水平,觀眾同時也得到了一種震驚的情緒體驗。

其次,主角作為一個超級富翁,在場景中的奢華與迷亂,也給觀眾的一個新的視覺刺激。

當超級富翁切換了身體,將意識輸入到馬克的軀體之中後,年輕的生命又給了他悅動的心跳。於是電影中各種派對,還有蜂擁而至的美女,遊艇和大海等等各種奢華和沖擊性的場景,給了觀眾一次華麗的視覺盛宴。

金醉紙迷的世界,往往充滿着誘惑,刺激着人們感官。在這樣的視覺效果之下,觀眾通過觀影的方式體驗了一次超級富翁的奢侈生活。這種超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給了觀眾特別的感受,也給觀眾帶來舒適和快樂,成為一次奇異的體驗。

再次,角色以退伍軍人的設計,通過槍戰的動作場景,使觀眾帶來一種震撼的觀影體驗。

影片中被置換的是一具健康強壯的軀體。因此優秀的美國大兵符合這一角色設置。馬克作為美國大兵,有着強健的體魄和豐富的對敵經驗,因此能夠在槍戰中存活下去顯得比較合理。

影片中多次出現槍戰的場景,而馬克又在刺激的槍戰中帶着妻女逃出生天。而以瑞恩·雷諾茲飾演年輕的馬克,帥氣的外表加上身材,也是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原因。

影片最後,馬克手持噴火器燒開牆壁,將反派愛普萊特燒死時,這種震撼的場面使得電影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在科技的高精尖外表和動作戲的不斷呈現下,觀眾在視覺的不斷刺激中感到震撼。配合着懸疑的不斷出現,觀眾在一次次的緊張和期待中體會到了情緒震盪和感官共鳴。

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04、科幻電影的背後,探討關於科技與人性、生與死的深刻倫理

電影並非止步於懸疑與科幻,視覺沖擊與背後的人性溫情,更是探討了一個關於科技與倫理、人生與死的終極話題。

第一,科學技術的應用應當有倫理的邊界。

當一個人的意識可以承承載到另外一個人的軀殼之上,那麼如何定義生與死就是一個新的命題。

影片通過將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作為反派呈現,而主角最終選擇讓自己面對死亡這樣的一種結局,來反映電影的道德選擇。電影反映的道德選擇是,科學技術的應用必須要符合人倫問題,不應當超越倫理。

如果以腦死亡作為定義死亡的標志,那麼當一個人的意識占用了另外一個人的軀殼,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謀殺。因為他的意識被人為的扼殺了,軀殼也被占用了,在實際意義上這個人已經不存在了。

這項技術的引用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當一個人極具智慧能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是否就有權利去謀殺另外一個人的生命。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貴賤之風。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富有或者貢獻,就有權利去剝奪另外一個人的生命。

這項技術在現實當中存在,必然會引起巨大的倫理問題,會破壞已有的道德邊界。導演並不希望在未來社會中出現這樣的問題。技術的手段只能作為現有倫理的一些輔助,而不可以超越人倫道理,更不因此去剝奪另一個人的生命自主權。

富翁花2.5億美元獲續命機會,結果最終卻放棄

第二,死亡其實並不可怕,死亡也是一種重生。

電影中主角達米恩一開始害怕死亡,因此接受了技術公司的提議。但是到最後,他意識到了死亡並不可怕,因為這是所有人的歸宿。死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重生。

當達米恩選擇留在馬克的軀體中存活下去,他的意識其實是被強行剝奪在另一個軀殼中。從靈魂層面的來說,他並不是自由的,而是被束縛的。而一個被束縛的生命,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意義,死亡反而是一種靈魂的自由和解脫。

從生到死是一個生命的完整過程,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終點。在這個意義上,死是遵循着宇宙萬物的規律,死也是生的一種延續,是另一種方式的存在。因此生與死都有其必要性。

一個人肉體會隨着死亡而消失,但都會留下自己的獨特印記。在精神的世界上,一個人所留下的話語,行走過的痕跡,都會在這個世界留下他的深深烙印。因此在精神的世界里,這也是一種永生。

只有平靜地面對死亡,才能將宇宙周而復始的規律不斷地周轉下去,才會迎來新的生命,最終完成生和死的統一。

結語

這是一個以科幻為背景設定的懸疑故事,卻又在故事的背後探討着人生哲理與生死命題。在科幻懸疑以及動作場面的視覺效果下,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參與體驗。

影片的背後通過對生死命題的探討,呼喚人的本性、愛和生命的真諦。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