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襲感冒及早防這些湯羹滋陰潤燥

編者按:每年寒流駕到,一不小心感冒了,大多數人都伴有咳嗽、咽癢等情況。今天人民網健康就與你聊聊冬季怎麼吃才能滋陰潤燥、預防感冒。

食療潤燥 試試三款湯

冬季向來比較乾燥,除了多喝水,多喝點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津液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或是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用濕拖把擦地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陳志練從中醫的角度支招,乾燥季防燥養陰,可適當吃些銀耳、百合、芡實、山藥、蜂蜜等。而口乾明顯、乾咳無痰的人群,可選麥冬、天冬、玉竹、大棗等甘潤的食材。

結合眼下的節令特點,陳志練推薦了以下幾款應節的養生食材和食療方,感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看。

1.雙蓮百合湯

材料:鮮蓮藕1斤,蓮子30g,百合30g,排骨適量(以蓮藕作主料煲湯);

功效:健脾潤肺,寧心安神。

2.粉葛苡仁鯽魚湯

材料:鮮粉葛(葛根)半斤,苡仁30g,陳皮10g,排骨3兩,白鯽魚1斤;

功效:滋補潤燥,補脾益肺。

3.竹蔗茅根馬蹄湯

材料:竹蔗半斤,新鮮茅根2兩,馬蹄半斤(去皮)煮水代茶飲;

功效:滋陰潤燥。

小兒感冒 喝橄欖蘿卜茶

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以鼻塞、流涕、頭痛、咳嗽、發熱、怕冷為主要症狀,冬春季發病率較高。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風邪所致。這里推薦一款橄欖蘿卜茶,可以緩解小兒感冒症狀。

取鮮橄欖30克、生蘿卜250克,把蘿卜洗淨切片,與橄欖加水同煮,代茶溫飲。每日1劑,連服數日。

方中,橄欖又名青果、諫果等,味甘酸,性平,歸脾、胃、肺經,可清肺、利咽、生津、解毒,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咳嗽痰血等疾病。《滇南本草》說橄欖能「治一切喉火上炎」;《本草綱目》也認為其能「治咽喉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橄欖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等成分,經常含食能治療咽喉腫痛,保護聲帶,是很好的利咽食品。蘿卜味辛甘,性涼,歸肺、胃經,常食能清熱解毒、行氣消積化滯、止咳化痰平喘。《隨息居飲食譜》稱蘿卜「治咳嗽失音,咽喉諸病」;《唐本草》載其「下氣消谷,去痰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蘿卜含有很多消化酶及芥子油,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等,使之易於吸收,又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兩者加水同煮代茶飲服,可收到清肺解毒、化痰消食的功效。此茶主治小兒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症見起病急、畏寒、發熱、咽痛、咳嗽痰多、全身不適、肌肉酸痛及食慾不振等,尤其對肺熱者療效甚佳。

感冒後乾咳 試試南北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科主任、中醫師劉瓊建議日常飲食可適當多吃含維生素A、C食物,增強黏膜上皮細胞的防禦能力。維生素A在肝、腎、蛋黃等食品中含量較高。維生素C在菠菜、西紅柿、山楂中含量高。

不小心感冒了,大多數人都伴有咳嗽、咽癢、乾咳或痰黏稠難咯出來。吸入冷空氣或說話時,咳嗽的症狀還加重。怎麼辦?劉瓊開出食療方——南北羹。

據劉瓊介紹,南杏仁又叫甜杏仁,微甜,入肺、大腸經,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北沙參,其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南杏仁是食品,多在菜市場有售,北沙參在菜市場或藥店都可買得到。

劉瓊提醒,想早點擺脫感冒引起的咳嗽,除了注意別熬夜、避免過於勞累,飲食上也應適當戒口,少食煎、炸、辛辣食品,少食肥甘厚膩、海鮮發物,如羊肉、海鮮、蟹、蝦。

南北羹

材料:南杏仁10克,北沙參15克(一人量)。

做法:將南杏仁、北沙參放入砂鍋或燉盅中,加適量水沒過藥面約3~5厘米,武火煲開後用文火煎20分鍾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適合感冒後乾咳無痰,咽乾咽癢者。

這款「神仙粥」防感冒

推薦一款神仙粥,可健脾和胃、祛風散寒,還有預防風寒感冒的功效。

准備糯米100~150克,帶須鮮蔥頭(到蔥白部分)7~8根,生薑5片,陳醋10~15毫升。將糯米、生薑洗淨,加適量開水到砂鍋中,水開後加入糯米、生薑煮20~30分鍾。加入蔥白,煮至米熟爛,然後加入陳醋,攪勻調味起鍋,趁熱服用。

神仙粥的組成受清代《食憲鴻秘》的啟發。其中,糯米能健胃和中、益氣扶正,蔥白、生薑性溫味辛,均具解表發散的作用,能祛風散寒,對於體虛外受風寒邪氣引起的頭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白痰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搭配陳醋,對於預防感冒有一定效果,適合一般人群日常保健服用。

黃酒蔥豉湯治感冒

中醫認為,感冒是身體感受風邪或病毒,引起肺抵禦外感的功能失調導致的疾病。本病病位在肺衛,分為實證、虛證,前者包括風寒、風熱、風濕、時疫感冒,後者包含氣虛、陰虛、陽虛。對於因風寒引起的感冒,推薦服用黃酒蔥豉湯。

取蔥白30克、淡豆豉20克、黃酒50克。砂鍋內加一小碗水,煮開後加入淡豆豉煮10分鍾,再把洗淨切段的蔥白放入,繼續煮5分鍾,加黃酒後立即出鍋,趁熱服下。

方中,蔥白歸肺、胃經,具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其辛散溫通,後達表里,通上下陽氣,外散風寒以解除表證。因其發汗力較弱,多用於風寒發熱的輕症。淡豆豉味辛苦,性微涼,入肺、胃經,可解表除煩、宣發郁熱。方中豆豉後下,取其解表宣發的功效,常與蔥白共用治療輕症感冒。黃酒性熱,具有通曲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養脾氣、扶肝、除風下氣等作用。脾升胃降正常,則嘔吐愈、食慾佳、腹瀉去;血脈通可治療全身乏力、酸痛等不適。黃酒作為引經藥,可溶解藥物有效成分,使其直達病所,提高藥效。三藥相配,簡便易行,可祛風解表、發散風寒、溫中降逆,長期飲用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有頭痛、發熱、虛煩、無汗、嘔吐、腹瀉等症狀的感冒患者,可嘗試服用本方。

患者應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適當鍛煉,可練習中醫導引法六字訣的「呬」字訣,排出肺之濁氣,調理肺髒功能。脾虛體弱易外感者,可練習八段錦之「調理脾胃須單舉」,增強脾胃功能。

清淡的雞湯可以幫助緩解感冒

相關研究證實,雞湯可以緩解感冒期間胸部和頭部的流感症狀,抑制人體內的炎症以及黏液的過量產生,還有助於減少鼻腔的堵塞和喉嚨的疼痛感,咳嗽的次數也會相對減少。研究表明雞湯有促進干擾素產生的作用,對抵抗感冒病毒是有幫助的。

雖然煮湯的時候,雞肉中的蛋白質只有很小一部分進入雞湯,但可溶性含氮物如氨基酸、小肽、肌酸、肉鹼、肌醇等物質溶出比較多,它們容易消化吸收,不會增加人體負擔。其中還溶出了雞肉中的鉀元素和多種B族維生素。熱乎乎的湯有利改善鼻咽部的血液循環,緩解鼻塞,減輕喉嚨痛,還能幫身體補充大量的水分。

如果加入少量白蘿卜片、胡蘿卜片、胡椒粉、芹菜碎、香菜碎等香料和蔬菜,增加一些植物化學物質,還能讓雞湯抗擊感冒的作用更好。

不過一定要注意,雞湯要清淡,盡量不放鹽或者少放鹽。鹽太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此外,多餘的脂肪並無幫助,可以把表面的油撇掉再喝。(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廣州日報、生命時報、北京青年報)

寒冬來襲感冒及早防這些湯羹滋陰潤燥

(責編:魏思敏、董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