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最愛和朋友在信中說什麼?

巴金最愛和朋友在信中說什麼?

銅像落成

以簡潔為主旨

還原純朴個性

巴金先生銅像立於巴金故居前院,高 2.23 米,造像面向主樓,含笑背手,踱步沉思。它由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打造。

上海武康路 113 號和巴金先生的名字連在一起。巴金先生在這里居住了半個世紀,這也是他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巴金故居作為巴金先生生活創作歷史原貌的恢復區、巴金精神傳承和弘揚的有生力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巴金先生的銅像也將讓今後到訪這里的後輩直觀感受到巴老的人格魅力。

談及創作想法,作者李象群表示,在構思過程中盡量保持了銅像的簡潔,這也是遵從了巴老的個性。” 有了和巴老接觸的機會,在創作時就有了很多圖片上得不到的體會。因為我所看到的坐在我面前的只是一個身高只有 1.61 米的普通老人,一個如此簡單又純朴的老人,一個和你我一樣的生命體,但這可是巴金呀!就在這樣的表象背後,我有整體的思考:巴金和魯迅一樣,是一種符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象徵,他讓人感覺那麼偉大隻是他的名字而已。因此我在形體塑造上盡量簡潔,沒有特別的細節,在這個形象里面,有對自己人生的某種思考。” 李象群說。

手札展出

巴金先生朋友圈亮相

勸朋友少抱怨多做事

” 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 ” 展出巴金與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葉聖陶、冰心、沈從文等四十餘位友人(及其家屬)的往來手札。這些友人、作家均在上海工作或生活過,可謂是上海現代文學圈的一次感性的亮相。而展覽則是溫情滿滿的紀念特展。

展覽以巴金及其友人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部分手札為主,與作家簡介、交往照片、贈書、贈物、相互評說的文字等有機結合,勾勒出巴金與這些作家之間的友誼,展現他們宏大精神世界的一些側影。

展覽開幕式現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的發言流露真情:” 巴金先生去世已經十四年了,但是今天,我想,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巴老的熱情和性格。和他有過交往的人,讀過他的作品的人,都能夠感受到他的光和熱。” 鐵凝表示,” 我想象着那些巴老的朋友們,當他們想起巴老的時候,他們心里一定是踏實的,在歷史和時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終是一盞明亮的燈,守護着愛、正直、真實、奉獻等等美好的價值。”

鐵凝談到,她看到巴老在信中勸朋友少抱怨、多做事,看到了巴老性格中質朴的偉大:” 在給友人的信札中,他寫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看到這里,我忽然想到,作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偉大正在於他是如此質朴。他是一個勞作的人,他以一個勞動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對待世界,誠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始終保持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正是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遼闊,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溫暖着我們,感召着後來的人們。”

精華選摘

魯迅:巴金先生:校樣已看訖,其中改動之處還不少,改正後請再給我看一看。

茅盾:久不通信,但知近況佳勝,精神煥發,甚佩甚慰。

老舍: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請您吃烤鴨。

冰心:巴金老弟……你已經闖出來了,為什麼還總是憂郁?我想這也與蕭珊早逝有關,人最怕的是孤獨,我以為你應該多接近年輕人,我和你的身世不同,從小就在融樂的家庭空氣之中,就學時也一帆風順,老了仍有許多年輕朋友……願你快樂!

葉聖陶:巴金聞我居病房 選贈鮮花煩泰昌 蒼蘭馬蹄蓮共囊 插瓶紅妝兼素妝 對花感深何日忘 道謝莫表中心藏

沈從文:過去一些熟人朋友看到我家有您前面那四本(《隨想錄》),多來借閱。借是借出了,我心里總犯嘀咕,怕收不回,因為上面有您親筆題字。

張兆和:您在病中寄來的信和剪報,令我們深深感動,從文看後哭了。我們萬分珍重你的友情,常望你保重,今年能夠見面。

曹禺:我想起半個多世紀以來,你對我極深的幫助、友誼。你介紹我入了文藝界,你不斷給我似火的熱情,我有許多缺點,你總是真誠地指出來。回想許多事,我能有你這樣兄長似的朋友,我是幸福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