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聊天時

你最愛用的表情是什麼呢?

是?是?還是?

有這樣一個表情

經常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

那就是

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他們用微笑表情回復顧客

被投訴:這個表情陰陽怪氣!

最近,23 歲的重慶小伙張鵬很郁悶——自己莫名其妙被客戶投訴,理由是對顧客太傲嬌。這讓張鵬覺得很委屈,在後續溝通中,他得知,原來是一個表情惹的禍。

25 歲的陳芳同樣是因為這個令人尷尬的 ” 微笑 ” 而惹毛了客戶。陳芳在跟客戶聯系時,發了幾次微笑表情,沒想到就接到了客戶的來電,對方在電話里很生氣,表示如果有情緒可以說出來,不要這麼陰陽怪氣。陳芳也費了很多精力跟對方解釋,” 從那之後我就不會再給對方發微笑表情了,怕引起誤會。” 陳芳說。

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發一個微笑表情

真的有那麼潛在含義?

一起看看網友都怎麼說

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入夢吃茶:長輩給我發這個我不會多想,知道這是他們表示微笑的表情,沒別的。不過同齡人聊天一般不會發這個吧,除非生氣了 ……

@我超級無敵愛吃荔枝:我媽跟我聊天最喜歡呵呵,教了她好多次才給我改成。

@沒錯就是約翰賽聰:長輩發這個就能接受,同齡人發這個,一句話我都不想跟你多說。

@學習吧 xuexiba:最怕女朋友發這個表情了,我就知道我攤上事了 ……

@騎着掃把去找你 DAYTOY:除了長輩,誰發這個我跟誰急!

@seven_teen 文婷謝:皮笑肉不笑的樣子,乾脆別笑,看得我難受。

有人曬出了自己用得最多的表情

@伊賢:這個用得多一點 ~

@遇見 1987 草草:陰陽怪氣三連 ~

@不知名網友的日常:

@北冥容止:我常年這兩個表情!

@水蜜桃味的娜豬豬:最近覺得這個比較好用!

@我 2 是 3 逗 3 比 3:最主要的表情,如果這兩個表情沒了我可能不會打字 ……

中國青年報對 2006 名受訪者

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僅 26.5% 的受訪者經常

使用 ” 呵呵 “” 嗯 “” 哦 ” 等詞語或

微笑、再見等表情

微笑表情上熱搜,有人用它聊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怎麼用表情包才合適呢?

以下是快速指南

” 微笑 ” 表情

表面:高興。

指南:不要用這個表情表示你對某種情況感到高興。

” 微笑加招手 ” 表情

表面:笑着再見

指南:如果看到這個表情,你可能得轉換話題,或者閉嘴就好。

深晚熱評

” 呵呵一笑 ” 後,不妨再來點文字表述

隨着網絡社交越來越深入生活,其似乎也正逐漸形成一套社交禮儀。” 嗯 “、” 呵呵 “、微笑表情、再見表情 …… 一些之前在網絡社交中常用的詞語和表情,現在卻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日前,中國青年報對 2006 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 26.5% 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呵呵 “” 嗯 “” 哦 ” 等詞語或微笑、再見等表情。

別以為這是一個沒有現實意義的話題,” 重慶一小伙因在工作中發微笑表情,被客戶投訴『陰陽怪氣』 “,” 長沙一酒吧員工回復 OK 手勢被批『不懂規矩』 “,這些新聞擊中了很多網友的聊天痛點,紛紛表示自己也曾遇到同樣的 ” 尷尬 “。網絡社交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溝通與交流,話語體系的建設與變化在一定意義上也折射着社會心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確實也給傳統代際溝通帶來新的挑戰。

在大部分年輕人眼中,微笑表情帶有敷衍或者嘲諷的意味;而在很多中老年人心中,微笑表情代表的就是友好善意的微笑。類似的理解差異還有很多。即便經常上網與不經常上網的年輕人之間,對於同一個表情符號,可能也存在不一樣的意義解讀。畢竟,網絡社交語言常常隨着新的網絡事件發生或熱門話題討論而被注入新的內涵。在這種情形下,” 聊個天實在太『南』了 ” 的感慨,恐怕不只是少部分人的內心反映。

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語言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和角色關系中發展。從深層次來說,關於表情符號的誤解,提醒着我們要回歸到溝通與交流這一基點上。無論是線上聊天,還是線下聊天,目的都在於把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傳達給對方。表情符號實質上是將現實中人們的心理、動作、神態等行為抽象為視覺圖形,發揮着 ”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 的功能,天然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本為了更好助力於表達的交流工具,反過來卻可能成為 ” 羈絆 “,這與其說是認知差異導致,不如說是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沒有到位。

其實,就從日常經驗來看,一個小小的表情或可以容納千言萬語。但當我們需要真正表現情感的細膩與真誠時,表情符號既無法精確傳達,也容易讓人產生敷衍之感。也有網友表示在使用表情符號時,會十分注重分清場合與情境,這說明人們已逐漸意識到表情符號在表達中的局限性。當然,年輕人不妨多給中老年人 ” 科普 ” 一下表情符號 ” 與時俱進 ” 的含義,使他們也能夠從網絡社交話語體系中感知到別樣的精彩。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 線上聊天與線下交際,或許都還是遵循着人際交往的基本准則。” 真誠相待,換位思考,注重場合與情境,無論在哪個時期,這些詞匯都是溝通與交流的永恆底色。只有文字,擔心表達太生硬、嚴肅,而僅僅一個表情符號丟出去,同樣難以在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更好地呈現想法,看似 ” 糾結 ” 的背後,實則正是對交流交往中文明禮儀的無形遵循。這正是:” 呵呵一笑 ” 後,不妨再來點文字表述。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先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