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演員請就位》剛播出第一期,就連着上了好幾個熱搜。
4位導演現場挑選50名演員,這樣的情節看着比電視劇都精彩。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在第一期亮相的演員中,討論最多的是明道。
他和陳若軒一起演《破冰行動》大結局的一個片段,兩人的表演都有可提高的地方,不過陳凱歌最後選擇了陳若軒。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很多觀眾為明道抱不平,節目中,明道說這是他今年的第一個戲,朋友還對他說,他可能沒辦法再演男一號了。
這樣的情景讓人感到傷感。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看得出來,明道在演員這條路上遇到的困惑。
不過,在演員這個行當里,遭遇困惑的不止他一個人。
節目中,很多人都有要克服的坎兒,
人紅戲不紅、戲紅人不紅、頻頻拿獎卻無人問津、年近30面臨轉型、跨行表演受質疑,
等等。
他們疑惑的無非是兩個問題——我能不能成為一名好演員,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好演員?
是看祖師爺賞飯吃嗎?

在《演員請就位》中,四位導演一進場就各自問了一個問題,陳凱歌問的是:
誰認為自己是祖師爺賞飯吃,天生就是干演員的料?
台下紛紛舉手。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當演員需要天賦,這是很多人都承認的一個道理。
李安就曾說過:
「挑演員不看努不努力,人好不好,漂不漂亮,學表演很不公平,有的人看他/她的臉會覺得有故事,是祖師爺賞飯吃,不公平,片子拍得多,不得不信這個邪。

這樣的演員能舉出很多例子,他們往往一到銀幕上就讓人眼前一亮。
葛優出生於演員世家,但他小時候並不愛表演,性格也內斂,表現欲不強。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葛優 中新社記者 鄭祚聲 攝

中學畢業他考過電影學院、實驗話劇團、青年藝術學院,全被刷了。
最後考上了全總文工團,但也演不上主角,跑了多年的龍套。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頑主》

直到1989年,葛優在《頑主》中扮演慢半拍、蔫淘的楊重,一下子在大銀幕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還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類似的還有劉燁,他小時候性格也很內斂、害羞,沒經過什麼人生的風霜。
1996年,他考上中央戲劇學院、和章子怡、袁泉、秦海璐成為了同學。
獨自一人來到北京,也沒有表演經驗,他常常一個人跑到什剎海邊大哭。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那人那山那狗》

大二那年,霍建起到中戲為《那人那山那狗》挑演員,一眼就看中了正在打籃球的劉燁。
他的陌生感和緊張、身上的朴實純淨,都成為他的優勢,站在那兒不用演,就已經是電影中的人。
天生具有「靈氣」的演員,固然讓人艷羨,不過,做演員還需要後天的努力。
張藝謀和高曉松曾有一個討論,演員分為兩種,祖師爺賞飯吃和老天爺賞飯吃,也就是努力派和天賦派。
高曉松認為,有些東西跟着祖師爺練也練不了。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張藝謀認為,這兩個並不能完全分開,很多人都是既有天賦也有努力。
而努力到一定程度,也能到達化境。
想想也是,在演藝圈,哪個人沒有一點天賦,即使演技上的天賦不足,能夠在眾人之中被看見,也有其過人之處。
比如外貌、才藝、性格、觀眾緣等等。
是看科班出身嗎?

正因為這樣,不管是歌手、模特,還是主持人、網紅,有點名氣之後都紛紛去演戲。
這無可厚非,就是演戲質量不一,有的出人意料,有的則「辣眼睛」。
很多人說,演員的門檻是不是變低了?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趙薇近日也談到這個問題,她認為,門檻變低無所謂,因為最終被觀眾熟知的、喜歡的還是會留下來。
頂多再殘酷一點說,就是池子里面魚更多,但你還是只選10條魚。
她覺得多一點沒關系,在1000條魚里選10條,肯定比在100條魚里選10條質量要來得高。
其實,有沒有經過專業的科班訓練,並不是成為一名好演員的必要條件。
周迅上學時學的民族舞,張家輝曾就讀於警察訓練學校,惠英紅連藝校都沒上過。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記者曾對金雞獎、金像獎、金鷹獎、飛天獎、白玉蘭獎等過去十屆獲獎演員教育經歷進行統計。
在131位演員中,有69位是科班出身,他們多畢業於中戲、北影、上戲的表演系。
沒讀過藝術院校的演員有21位,比如成龍、李連傑、王寶強是學武術的。
從其他藝校或其他專業畢業的有14位,如黃渤學的配音,馬思純學的播音。
除此之外,17位演員在文工團、話劇團待過,如李雪健、張國立、劉濤、張譯。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黃渤 中新社發 申海 攝

電視台、劇院自己創辦的培訓班也成為演員的重要來源,比如TVB開辦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北京人藝開辦的演員培訓班,劉德華、劉青雲、劉嘉玲,宋丹丹、馮遠征、吳剛都分別出自於此。
雖然門檻變低了,但競爭也變大了。
如果說天賦是當演員的敲門磚,那麼後天的努力則決定你能不能成為一名好演員。
不管是科班還是非科班,要成為一名好演員,都離不開對演技的磨煉。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是閱歷和文化素養嗎

在《演員請就位》中,陳凱歌反復闡述一個概念「演戲在演人物關系」。
在陳若軒和明道演《破冰行動》時,陳凱歌評價,陳若軒沒有讓他感覺到,對面被槍指着腦袋的是他的父親。
董力和郭俊辰演《悲傷逆流成河》,他直接問董力,你是易遙的什麼人?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視頻截圖
話劇大師洪深有句話闡述類似的意思:「
不會演戲的人演戲,會演戲的人演人。
」這也是朱旭老爺子的座右銘,在他看來,演員不僅僅是專心演戲就行了,演員還要分析很多:
這個戲是怎麼形成的?
這個人物在這個戲里頭起什麼作用?
他又是怎麼在特定的生活環境、特定的歷史當中成長起來的?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朱旭和呂中  中新社發 張平

研究明白了人物,演戲也就事半功倍。
從《變臉》《洗澡》《刮痧》到《我們天上見》,朱旭老爺子演戲,從來沒有演戲的痕跡,非常鬆弛,因為他胸有成竹。
當然,把人物琢磨明白,光這一項就不簡單,首先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礎,這樣才能演出正常的生活邏輯。
現在很多藝人成名後,就逐漸與生活脫節,一大堆工作人員包圍着,聽不得真話,接不了地氣。
不會做飯算不了什麼,有的藝人甚至不會取錢、不會坐地鐵。
很多年輕演員,成名後便全年無休,天天在劇組待着,哪有時間感受生活,自然不知道普通人的生活為何物。
文化素養也同樣重要,對劇本理解不到位,再有天賦的演員也沒辦法演好。
曹禺曾說過:
「一位演員往台上一站,再一張嘴說上兩句台詞,就知道這位演員有沒有文化,文化有多高,沒有文化對於劇本,對於角色的理解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藍天野。汪凱戈 攝
藍天野也有一句話:
「演戲演到最後,拼的是文化素養。
」在他看來,要塑造出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表演方法很重要,但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文化修養和生活積累。
要成為一名好演員,還要先學會做人。
跟所有職業一樣,演員不僅要有自我修養,還要有職業道德。
近幾年,藝人吸毒、嫖娼、出軌、耍大牌等新聞不斷,「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明星不在少數。
負面新聞一出,多少年心血付之一炬,觀眾傷心,合作方「傷錢」,演員自己斷送了前途。
演員的進階之路並不簡單,演藝圈更新換代快,新人輩出。
90後小花旦嶄露頭角,85後花旦就要面臨「要麼轉型,要麼維持少女感」的選擇。

怎麼才能吃好演員這碗飯?

資料圖:楊冪 中新社記者 李晨韻 攝

女演員剛到40歲,就要去演電視劇的婆婆、媽媽。新的流量藝人出來,老一代流量藝人沒有作品,就會很快被遺忘。
要成為一名好演員,天賦、長相、閱歷、文化,每一個似乎都很重要,看上去很難。
實際上,要成為一名好演員也沒那麼難。跟很多職業一樣,有天賦的人雖然讓人羨慕,但真正熱愛的人也值得敬佩。
知道自己的不足,
努力去


,一部戲比一部戲好,
觀眾也會衷心地誇你一句「好演員」。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先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