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李子柒」們

我們家的「李子柒」們
◎語末

堂伯帶着大家折騰得熱火朝天,惹得旁邊的鄰居們甚是迷惑,笑問我們這樣折騰付出是不是能種出金元寶?

李子柒火了,因為她詩一般的田園生活,那是現在鋼筋水泥森林中奔跑人群最嚮往的生活。

我很幸運,因為我們家也有一群 ” 李子柒 ” 們,他們打理着一方菜園,努力把生活也過成一首詩。

那一方菜園的來歷要從我堂伯說起。三年前,他走入古稀之年,看到親戚們都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年也聚不了一次後,內心就成了傷心太平洋。苦苦思量,他想出一個妙招。

跨上心愛的小三輪,他去了老家旁邊新開發的 ” 生態農場 “。沒跟我們做任何商議,直接就租了一塊菜園子,還給起了個名字——聚親園。

一切妥當,他用一串電話把我們都召集了回去,然後把菜園子分了六塊:大堂哥、二堂哥、表姐、叔叔、我家、他自己,一家一塊。

我爸媽和我叔沒什麼意見,說反正退休了也沒什麼事做。但我們小一輩卻很不解,超市里天天都有促銷,什麼菜都有,有時候便宜得都超乎想象,干嗎還要自己費勁種?堂伯不解釋,只說以後每個周末都組團回去種菜。

家里最年長的家長發話了,我們也不好違抗,便乖乖地跟着他走。

就這樣,那個燦爛的春天,聚親菜園子成立了,開始大興土木。

買種子、買肥料、做工具,鬆土、定畦、規劃……堂伯帶着大家折騰得熱火朝天,惹得旁邊的鄰居們甚是迷惑,笑問我們這樣折騰付出是不是能種出金元寶?

金元寶我們沒有奢望,倒是很快就玩出了火火的熱情。

表姐適應最快,沒兩周就愛上了這片熱土。也不知道她從哪兒整來的肥料,把每一根蒜苗都餵養得綠油油的,每個葉片都很厚實,直把周圍幾家的作品甩出好幾條街。表姐驕傲啊,總有人過來向她取經,她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便索性拔上幾頭蒜扔給人家,讓人家自己研究去吧。

大堂哥手巧心細,製作的籬笆整齊劃一,連釘子固定的方向都全部一致。他還在園子的西北角用彩鋼板搭了一個小房子,供大家放工具和物品。

二堂哥和叔叔喜歡創新,總是買來新奇的種子。別人家種的生菜大多就是萵苣和奶油生菜,他們卻種出了這兩種生菜的合體。具體叫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萵苣的樣子,奶油生菜的質地,吃起來脆而不柴,水靈靈的。還有那白蘿卜,個個半米長,不倔不辣透着甜。

我爸媽和堂伯是負責技術的,都號稱是 ” 種菜專家 “,種什麼都能說上兩句,什麼 ” 早上種瓜,盡開空花,晚上種瓜,瓜用車拉 “,什麼 ” 頭伏的蘿卜,二伏的菜 “,什麼 ” 冬至收蘿卜,小雪收白菜 “,總是念念有詞。

我懂得最少,也就是個負責跑腿的後勤小嘍囉,拎個桶呀,取個袋子呀,就靠眼力見兒混。

就這樣,大家各盡其職,忙忙說說笑笑,心情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叔叔、兩個堂哥和表姐,孩子們都在外地,這樣種種菜,他們一下子就不覺得空巢冷了;父母覺得種種菜,既能曬太陽鍛煉身體,又能吃上綠色蔬菜,是最好的健康養生方式;我更是受益匪淺,周末回來跑一趟,上班和孩子給予的壓力都被化解遺忘了,內心輕松無比,而且跟一家人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時代。

心情美好,種出的菜也很美好,收獲頗豐,綠葉菜、根莖菜、各種瓜,我們根本吃不完。沒辦法,大家開始送菜,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會拿着菜送給各自的鄰居。鄰居們不好意思總要,我們就硬塞,求人家幫我們消耗消耗,免得浪費。我送的最多的是根達菜,因為鄰居們都愛吃,焯一下,滴些麻油辣椒油,撒幾粒鹽,一碟下粥小菜就成了。

最熱鬧的時候是初冬收白菜的日子,堂伯在老家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鐵鍋,一家子圍坐涮鍋。熱氣騰騰中,堂伯最高興,他說自己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以種菜為載體,把一家人聚起來。而我們也終於明白了他的苦心,種的不是菜,是團聚。

有什麼能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快樂呢?耕田、種菜、說笑,其樂融融。以前,我總渴望 ” 採菊東籬下 ” 的田園生活,而現在堂伯用一塊菜園子就幫我實現了,雖然物質不比李子柒的田園豐富有味道,但精神卻是完全可以媲美的,樸素而美好,簡單而珍貴。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