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病理單 醫生教你這樣做

拿到病理單 醫生教你這樣做
病理診斷常被稱為疾病診斷的 ” 金標準 “,可為病患的診斷、治療與預後評估提供可靠的依據,也是目前公認的疾病最終診斷。拿到病理報告後,往往有一些很重要的注意事項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屬忽略或忽視,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通過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我們將拿到病理報告後的注意事項歸納為以下三點:一項核對、一項避免、一項支持。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核對這份病理報告是不是你自己的。病理報告拿到手後,首先應對患者信息進行核對。隨着就診患者數量的增多,同名同姓的患者在相同時間段內進行病理檢查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加上其他環節的問題,對報告單上的患者信息進行核對是必要的。核對內容包括患者的基礎信息和標本信息兩部分,基礎信息是指病患的姓名、性別、病歷號等,而標本信息是指標本來源的方式和部位,如穿刺甲狀腺、腔鏡淋巴結、胃竇等信息。其中可以重點核查具有唯一性的病歷號,其餘信息也應准確無誤。如若發現患者信息有誤,應第一時間與相關科室醫師取得聯系,進一步核實和解決。

避免自己給自己下診斷。病理報告拿到手後,應避免自己對病理報告結果的解讀。如今互聯網應用廣泛,醫療知識信息獲取相對容易,自我解讀病理報告診斷的現象也有所增加,一旦發生錯誤解讀或者解讀不全面,則容易引發不良後果。首先,病理報告的診斷內容涉及眾多專業診斷詞匯,還可能會出現如 ” 符合、考慮為、可能為 ” 等描述性詞匯,有些疑難病例即使臨床醫生查看後還需要與病理科醫師對病理報告內容進行進一步溝通;其次,有些疾病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如果自我解讀後認為疾病問題不大,沒有必要再找醫生,就有可能耽誤疾病的進一步治療。所以,專業的事請應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取得病理報告後,應盡快找看診的臨床醫師進行病理報告的解讀,從而保證後續治療的准確性和及時性。

病理報告上的建議要支持。某些疑難疾病通過最基礎的 HE 染色往往無法得到准確的診斷結果,病理報告上有時會註明建議加做免疫組化、基因檢測等不同層次的檢測方法,從而得出准確的診斷和精準的分型,應遵循相應建議。

另外,受標本狀態、切片製作、疾病診斷難易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病理報告無法得出一個明確的診斷結果。遇此情況,病理醫生經常會在報告上寫明建議,如建議再檢、請結合臨床分析或者進行外院會診。此時,一定應給予重視與支持。結合臨床分析需要臨床醫生結合患者的臨床病史資料,全方位地對病理報告診斷進行綜合分析;外院會診是由其他醫院,尤其是專科醫院病理科醫生再次對病理切片進行判讀,期待能得到進一步明確的診斷結果,認同相應診斷或者提出新的診斷,會診後拿到的病理報告也應及時與臨床醫生溝通,利於疾病後續的准確治療。

文 / 李勇 楊江輝(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寶典